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

如果不出意外,袁盎這次是死定了。所有人都是這麼認爲的,包括袁盎本人。

意外還是出現了。提供“意外”機會的人,恰恰是劉濞。

劉濞不算什麼好人,脾氣暴躁、囂張跋扈、謊話連篇,還死要面子。然而,這個人卻有點“戀舊”,直白點是比較注重感情,對老朋友下不去手。在袁盎身上,就有充分的體現。

劉濞雖然被袁盎罵的很惱火,但念及過去的感情,決定再給他一晚上考慮的時間,明早若不歸降,定斬不饒。

就在這天晚上,袁盎的機會來了。

袁盎本人倒也沒發現什麼機會,做完他的必修課後(罵劉濞),準備睡覺。

剛躺下去,就有一人鑽了進來。

袁盎一驚,連忙起身,就聽來人“噓”了一聲,輕聲說道:“吳王明早殺你,將軍現在可以逃走。”

袁盎大疑,“你是何人?”

來人納頭便拜,“將軍不記得卑職了?”

袁盎愣了半天,然後搖了搖頭。

“將軍可記得當年做吳國丞相時,有一從史與將軍的侍女有私,而將軍不治其罪,反將侍女嫁之?”

袁盎“哦”了一聲,然後點了點頭。

“卑職正是那位從史……”

袁盎大爲驚詫,不成想此時竟能碰到舊交,連忙上前把他拉起,指了指帳外,“如何逃走?”

來人咧嘴一笑,“卑職是此處行軍司馬,用二石好酒把西南角的士兵全灌爬下了。就在那個地方逃走。”

袁盎笑了。沒想到還有活命的機會。客氣幾句後。當即動身,鑽出營帳,在躺了一地的酒徒身邊溜了出去……

出來後,袁盎撒腿就跑,徒步跑了七八里,天將亮時,終於碰到了救星——樑軍。

好在是正逢打仗,敵我雙方距離很近。要不然,憑他的那兩腿,遲早還得被劉濞抓回去。

袁盎借了一匹馬後,一路狂奔,直奔京城。一邊跑還一邊想:死也得死在劉啓手上,要不然我全家老小可就慘了。

折騰幾天後,他終於回了京,跪在劉啓面前,一五一十、生動形象地把自己的遭遇講述了一遍。

說完後,靜待皇帝示下。

劉啓恨的牙癢癢。當初是你拍胸脯。說晁錯一死劉濞不反,現在晁錯死了。劉濞依然造反。過分的是,讓劉通陪你去傳旨,你倒可好,不但沒能傳出去,還把劉通給弄丟了。劉啓這輩子還頭一次碰到如此丟人現眼的事。

憤恨的劉啓終於表了態,“你還回來幹什麼?”

袁盎心中一悽,擡起頭剛準備說話,就聽劉啓把聲音提高了幾個分貝,狠狠地說出了一個字——“滾!”

袁盎如釋重負,連忙磕頭,輕輕地退出了大殿。

按理說,這個人的政治生涯應該結束了。忽悠了老大,乾死了對手,然後出了一趟莫名其妙的差……把事情弄一塌糊塗,還恬着臉回來彙報工作。劉啓要是允許他再出現在自己的身邊,就太沒天理了。

然而讓人沒有想不到的是,他竟然還有亮相的機會,並且表現的非常搶眼。不過現在,袁盎可以去後臺歇着了,因爲近段時間沒他什麼事。

實際上,早在劉濞扣押袁盎時,盟友膠西王劉卬不甘示弱,也逮住了一個人。

史料裡沒留下這個人的名字,只知道他姓路,齊國的中大夫。

也許有人會疑惑,劉卬明明在城外喝風,怎麼會抓到了對方的小弟?實際上,這個姓路的根本就沒在臨淄城裡。

前邊提到過,在劉卬包圍臨淄前,齊王劉將閭就派人去京城求救。派去的這個人就是路中大夫。

路老兄千里迢迢跑進京,跪在皇帝面前,上氣不接下氣地把齊國情況做了彙報。

劉啓聽完後,非常着急,但也無兵可派,只好點了點頭,說了一句:“知道了。”

路老兄此行是爲求援,沒想到皇帝只說了這麼三個字,大失所望,因此疑惑地擡起頭,“齊王事急,請陛下即刻派兵援救。”

劉啓靜靜地看了他一會,“你先下去歇息吧,朝廷很快就會出兵。”

皇帝下了逐客令,路老兄只好磕了磕頭,退了出去。

事實上,路老兄並沒有即刻返回,而在京城滯留了幾天。因爲在朝廷出兵前返回去,似乎沒多大意義。

這幾天裡發生的事情,我在前邊介紹過。劉啓忙着擇將定方略,羣臣也正忙着搞晁錯,大家都很忙,路老兄自然得靠邊站。

待大家忙的差不多了,周亞夫、竇嬰終於率軍東進。

得到朝廷出兵的消息後,路老兄坐不住了,即刻動身,趕回齊國。他要把朝廷出兵的消息,帶給劉將閭。

可他跑回臨淄後,問題出現了——進不去。因爲劉卬把臨淄城圍的水泄不通,連只鳥都飛不進去,更別說他一個大活人了。

就在路老兄探頭探腦地在城外晃盪時,叛軍很快發現了他,並把他捆着送給了劉卬。

大家都是老熟人,說起話來直截了當,一點也不拐彎抹角。

劉卬剔着牙問道:“幹什麼去了?”

路老兄回答的很平靜也很乾脆,“搬救兵去了。”

劉卬點了點頭,接着問了,“要死要活?”

“要活。”

劉卬咧咧嘴,“那簡單,你只要站在城外告訴齊王,就說漢廷已被攻破,讓他出城投降。若不然……”

路老兄依然很平靜,點了點頭,說道:“行!”

劉卬愜意地笑了起來,他甚至開始暢想去城裡烤火的場景了。只能說他高興的太早了,要知道這位路老兄將搞出什麼名堂的話,肯定第一時間砍掉他的腦袋。

事實上,城裡的劉將閭這段日子也不好過。劉卬等人已圍他一個多月了,雖然還沒到彈盡糧絕的地步,也耗得差不多了,可朝廷大軍遲遲不見到來,這讓劉將閭很痛苦。

再這樣下去,肯定得完蛋。投降叛軍,將來很危險;可不投降的話,現在就很危險。劉將閭猶豫了,甚至動了出城投降的心。因此,他頻繁派人出城和劉卬等人談判,可談來談去毫無實質性進展。

而就在此時,劉卬帶人押着路中大夫,站到了城門外。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