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

呂雉掌國時期,欒布一直沒能混出個所以然來。直到漢文帝登基,他才露頭,成了燕國丞相。

由於燕王劉澤只是劉邦的遠親,能被封王已算僥倖,並且實力有限,因此無論是他本人還是兒子劉建,都比較規矩,啥話不說,屁事不幹,小日子還算可以。欒布在這裡當丞相,也只能說是在混日子。

欒布的確把小日子過的很愜意——對他有恩,一律報答;和他有仇,統統滅掉。並且他身體倍棒,比較能活,年輕人都死了一茬又一茬,他卻屹立不倒。就這樣,這個爺爺輩的傢伙,成了絕對的偶像級人物,在燕代之地聲望很高,只要他振臂一呼,就會羣起響應。更重要的是,這個人久經戰陣,不但見過豬走還吃過豬肉,打起仗來很有一套。

此時,竇嬰拉他出山,真可謂眼光獨到。只要這個人出頭,一時三刻就能在齊地頭上懸起一把利劍。

當他把欒布的優勢分析完後,劉啓點了點頭。

這次軍事會議終於可以收場了。待大家紛紛告退離開大殿時,竇嬰卻留了下來。

劉啓有些納悶,疑惑地問道:“還有何事?”

竇嬰連忙躬身答道:“臣還想另舉一人,隨臣戍守滎陽。”

劉啓今天對竇嬰那是刮目相看,有思路有想法,大出自己的預料。他笑了笑,問道:“何人?”

“袁盎!”

乍聽這個名字,劉啓大爲詫異。因爲在他的心目中,“袁盎”不是一個能夠信任的人。當然。有此效果應歸於晁錯的功勞。因此。

劉啓不屑地問道:“袁盎?他有何用?”

“袁盎久居吳地。深得民心,在吳軍之中也頗有影響,若逢吳楚叛軍,或有奇效。且此人多有計謀,曾言有奇策可破此危局,但臣問計時卻笑而不答,只說:此計只可言於聖上。”

劉啓一聽袁盎有“奇策”,立馬來了精神。連忙說道:“既如此,可召他進宮。”

竇嬰故作神秘地答道:“臣也想過此舉,但其與晁大夫不睦,此時召其進宮,恐爲不便,請陛下深思。”

劉啓扭頭看着他,“有何不便?既有奇策,當可進宮言事。”

竇嬰心中一陣暗喜,但臉上卻不動聲色地答道:“是臣狹隘了。”

當即,劉啓下詔:令袁盎即刻進宮。

對袁盎來說。“機會”終於來了。

皇帝的這個詔令,很快也傳到了老對頭晁錯的耳朵裡。當然。是“眼線”送來的。

此時,剛出宮門的晁錯還正往自己的御史府趕。行至半路,就有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追來,報告了這個消息。

晁錯的腦袋一陣眩暈。應該說,自從“誅晁錯,清君側”那句話傳進京城後,他就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常被噩夢驚醒。

當初,他天不怕地不怕,強行削藩,但沒想到會引發這麼大動靜,更沒想到人家會指名道姓要他的命,似乎劉濞揮師百萬,也就爲殺他一人而已。更重要的是,自己對眼前這個局面束手無策。

此時,任何風吹草動,都足以揪動他全身的神經,尤其是皇帝的態度。因此,在近段時間,他對皇帝的一舉一動極其關注。

晁錯突然緊張了起來,他感覺到了一絲危險正在步步逼近。前段時間,自己曾建議誅殺袁盎,可皇帝不置可否,而今天,皇帝卻要召見袁盎……

在短暫的思慮後,他決定返回宮去——陪在皇帝身邊,堵住袁盎的嘴。

時不我待,晁錯扭頭就往宮裡跑。他一口氣跑進宮後,抹了一把冷汗:還好,搶先一步。通報後,晁錯硬着頭皮進去了。

劉啓頗爲詫異,問道:“晁大夫去而復返,還有何事?”

既然進來了,總不能老臉一拉說“沒事瞎溜達”吧?怎麼着都得有個藉口。

晁錯的藉口信手拈來,“兵乃國之重器。臣想就大軍調度和糧草供給之事,與陛下商議。”

劉啓和他相處年,很多大事都是和他商量着辦的,因此早習慣了他的這種說話方式。晁錯主動提出要和他商議,劉啓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反而還很高興。

然而,晁錯心中卻想的是另外一回事。說白了,在“行軍打仗”這個學術領域,晁錯根本就是個門外漢,而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個話題。

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處。因爲皇帝現在最爲關心的,也正是行軍打仗。如果不在這方面說事,一時三刻就能讓他滾蛋。而晁錯絕不願意這個情況發生。說白了,他是拖延時間來了,無論如何都得陪在皇帝身邊,耗到讓袁盎先行“滾蛋”爲止。

既然有了“議題”,那就“議”吧。倆人還真聊了很長一段時間。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打仗嘛,可聊的事情就多了,就算你屁也不懂,也能侃的天花亂墜。因爲這個領域裡,在最終答案揭曉前,任何想法似乎都很有道理,就算是在胡謅八扯,也能讓人聽的津津有味。尤其是你的受衆對象也是個“門外漢”。

晁錯雖然不通行伍,巧合的是,劉啓更不沾邊。兩個人聊這麼個話題,一天一夜也能侃過去。

袁盎終於進宮了。

袁盎進宮後,聞得晁錯正陪皇帝聊天,因此耐着性子在殿外等了半天。要說也並非他多麼有禮貌,只是不願見到晁錯而已。

可袁盎左等右等,眼看該到吃中午飯時候了,可晁錯拉着屁股不走。

袁盎急了。

他不可能不急。三年了,終於有這麼個“進宮言事”的機會,卻眼看要被晁錯攪黃。不得已,袁盎只好硬着頭皮登場了。

就在劉啓和晁錯聊得“盡興”時,宦官輕輕進來稟道:“袁盎殿外侯見。”

晁錯又緊張了起來,深吸一口氣,暗想:終於來了。

“讓他進來!”說完這句話後,劉啓扭頭看了晁錯一眼。他突然覺得這個人今天的表現有些反常。晁錯和袁盎歷來勢不兩立,這是人神共知的事情,以往只要一人在場,另外一人定會主動離開,而這一次,晁錯似乎沒有離開的意思。

就在劉啓暗自忖度時,袁盎邁步進殿了。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章 起點——(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章 起點——(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章 起點——(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章 起點——(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