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

袁盎離開後,晁錯顫顫巍巍地走了出來。

皇帝和袁盎的對話內容,他沒能聽全,但也知道了大概。此時的晁錯已近絕望,他甚至找不到合適的措辭去和袁盎辯解。

走到皇帝的面前,剛要下拜,早被劉啓伸手攔住。

劉啓似乎是在自言自語,“免了吧!免了吧……”

晁錯悽惶地擡起頭,劉啓也正在看他。

“陛下……”

劉啓伸手打斷了他的話頭,長嘆一聲,問道:“晁大夫侍朕有多少年了?”

晁錯沉思片刻,“臣從文帝十四年侍奉陛下,至今業已十三個年頭。”

劉啓點了點頭,慢慢地站起身,走到晁錯的跟前,又是一聲長嘆。

君臣相視無言。

過了很久,劉啓悠悠地說道:“十三年!讓晁大夫,不!讓恩師受累了。”

晁錯“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陛下……”

劉啓靜靜地看着他。良久。

當晁錯再此擡起頭時,已淚流滿面。

“臣懂的,臣懂的……”晁錯哽咽一下接着說道:“老臣能得侍陛下,此生無憾。是臣無能,不足以爲陛下分憂……”

劉啓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強壓胸中的痛苦,有氣無力地說道:“晁大夫累了,先下去吧……”

跪拜後,晁錯顫顫巍巍地走出了大殿。

望着晁錯佝僂的背影。劉啓痛苦地握緊了拳頭,眼中流下兩行清淚……

送走晁錯後,大殿死一般的寂靜。

劉啓失魂落魄地靠在柱子上。如被人抽乾了一樣。他有氣無力望着周圍的一切,如此熟悉,卻又如此陌生……

這時,宦官進殿,走到劉啓身邊,輕聲稟道:“太后着人前來,請陛下過去。”

劉啓“哼”了一聲。

宦官以爲皇帝沒有聽清楚。因此又重複了一遍,“太后着人來請。”

劉啓突然扭過頭來。瞪着眼睛惡狠狠地吼道:“滾!”

宦官一愣,也沒弄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連忙爬在地上,一邊磕頭一邊請罪。

劉啓上去就是一腳。嘴裡還配了音,“滾!滾!……”

宦官被嚇得瑟瑟發抖,連滾帶爬地離開了大殿。

劉啓頹坐在地上。大殿裡又恢復了平靜。

良久,劉啓才踱了出來,掃了侍從宮女們一眼,平靜地說道:“擺駕長樂宮!”

未央宮,竇漪房正獨自坐在暖爐旁。

劉啓還沒進門,就聽老孃說道:“我們的皇帝來了。”

劉啓連忙上前請安。

竇漪房問道:“聽說你發了火,是爲何事?”

劉啓猶豫了一下。答了句“朝廷上的事情,”然後轉移了話題,“不知母后召我不知有何吩咐?”

竇漪房平靜地說道。“你是皇帝,千萬戒躁,若無大事,別動肝火。”

劉啓點了點頭,坐在了老孃的身邊。

待他坐下後,竇漪房接着說話了。“聽聞將軍們有了平叛方略?”

劉啓“嗯”了一聲,然後說道。“兒子有一事正想稟請太后。”

竇漪房微微一笑,“朝廷上的事情,若與老身無關,就不用講了。”

劉啓有些猶豫,不知道下邊的話該怎麼說。

就在劉啓猶豫之時,竇漪房接着開口了,“若關於你弟弟劉武,老身則有話要說。”

劉啓心頭一緊:老太太的消息怎麼如此靈通?早上剛定的方略,還沒過夜就傳到了她的耳朵裡,看來做老太太的思想工作將有些難度。

劉啓的腦子飛速旋轉,很快想到了一個人——劉嫖。

竇漪房也證實了劉啓的推測,“你不用疑神疑鬼,是劉嫖告訴我的。”說着她咧嘴一笑,“她那個怕老婆的丈夫……”

館陶公主劉嫖是一個身份很特殊的人,前邊提到過,她是竇漪房的獨女,也是劉啓、劉武的大姐。

這個女人從小都被竇漪房百般嬌慣,極爲寵愛。成年後,怕她到孃家受氣,又專爲她找了個老實巴交的丈夫——堂邑侯陳午(陳嬰的兒子)。

漢文帝時期推行“諸侯就國”,按理說,陳午應該帶着自己的老婆回封地去。陳午倒無所謂,他本就是半天憋不出半個屁來的人,在哪混都是一個樣。

可劉嫖不樂意,哭哭鬧鬧要待在京城。更兼竇漪房也捨不得讓她走,因此,就留了下來。當然,陳午同志也由於老婆的原因,得以“滯留”京城。

劉嫖的確對得起老孃的那份寵愛,隔三差五回孃家串門。且由於她和劉啓從小就暱慣了,關係極好,所以劉啓不但沒對她頻繁進宮提出異議,反而還很高興。由此,這個出了門的公主,依然一天到晚在皇宮裡悠轉。

而這個女人,卻是漢宮中不可小覷的人物。她,將影響着很多大事的走向,更影響了很多人的命運,包括隨後的漢武帝劉徹。

老孃證實了自己的猜測後,劉啓在心中把陳午暗罵了一通,可嘴上卻說道:“她先講了也好,兒子正不知道該如何向母后稟報。”

竇漪房點了點頭,聲音很輕,但語氣很重,“叫你過來,我只是想告訴你:無需顧慮,讓將軍們放開手腳去幹吧!”

劉啓一愣。老孃表示了支持,反讓劉啓疑惑了起來。他遲疑一下問道:“此舉將置樑王於險地,母后……”

竇漪房滿面嚴峻,“國之危艱,民且上前,何況是你的親弟弟。若他都不敢以身赴難,還能指望何人?”

竇漪房突然把聲音提的很高,“傳我懿旨,告訴樑王,就說我竇漪房相信樑國會在他的手上堅若磐石,我在這長樂宮,靜待他高奏凱歌。”

劉啓緊緊盯着老孃的臉,他突然覺得自己還是太不瞭解老孃了。

他連忙起身,向老孃深深一躬,“有母后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竇漪房衝劉啓所在的方向,亮聲說道:“去吧,去和那些叛王們放手一搏。要相信,我大漢天下固若金湯,不是劉濞那些宵小之徒能撼動的。”

老孃的一段話,讓劉啓開始血脈僨張。

倆人聊了一會後,劉啓起身告退。走到門口時,又停了下來,很是突兀地說道:“有人建議兒子殺掉晁大夫。”

竇漪房卻靜靜地坐着,似乎根本沒聽見他的話。

劉啓仰面嘆了口氣,幽幽地說道,“他是忠臣。”

竇漪房突然開口了,冷冷地答了一句,“是忠臣,卻置朝廷、置皇帝於險地,留之不如不留。”

劉啓沒有再說話,轉過身,擡腿離開了大殿。()

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