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軍挺咸陽—(二)

南陽郡守退守宛城後,急於西進的劉邦自認爲準備充足,毫無阻力,可以自由自在的去咸陽旅遊。因此率軍繞過宛城,向西進發。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如果按劉邦這個步驟操作下去的話,那劉邦的結局可能不比那個周章好到哪裡去。最起碼他不可能是第一個進入咸陽的人,因爲此時項羽正在和章邯探討投降事宜。項狂人屠城的速度,就要比劉邦走路的速度要快好些。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看不出其中的危險,就在劉邦埋頭趕路時,有人拽住了他。

拽住他的人是張良。張良的趕來,爲他解開了眼前的癥結,也讓他西進的道路更加平坦。

這段時間,張仁兄並不在劉邦身邊。事實上,這位仁兄的故事也比較豐富,在前邊那熱鬧的氛圍下,爲了給劉邦一個表現的空間,因此沒對張兄弟進行詳細介紹,至此,我認爲需要進行一下補充,因爲張兄弟的戲份上來了。他的戲份多了,胡亥的戲份可就少了。

張良的先祖都是韓國人,並且都是大的沒邊的官。祖父張開地和父親張平先後當過五代韓王的宰相。張平死後二十多年,秦滅韓國。張良當時年輕,沒能在韓國混個一官半職,但這位仁兄卻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用全部家當在國內外聘請刺客,專門去找嬴政的麻煩。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淮陽他找到了大力士。碰巧嬴政東遊,路過河南原陽,大力士撈起一百二十斤的鐵錘向車隊扔去,沒砸到嬴政,只壓了幾個替死鬼。但這也把嬴政嚇的半死,從驚嚇中緩過神的嬴政砍死了刺客,卻跑了張良。嬴政一怒之下,在全國大肆搜查,最終也沒能逮住這個主謀。

張良一口氣跑到下邳,藏了起來。就在這裡,使他跳出了刺客這個層次,讓他窺見了更廣博的天地,得到了更高深的手段,最終實現魚龍變化。因爲在這裡,張良碰見了個老頭,老頭在對他進行幾次考研後,送給他一本名字叫《太公兵法》的書,從此張良開始夜以繼日地研究兵法。就在這期間,張良還幫一個名叫項伯的人躲了場官司。但總的來說,在下邳的這段日子是比較平靜的。

陳勝吳廣起義後,張良的心又開始躁動了,領了一百多人跑了過來,剛好跟上陳勝被殺。一咬牙準備去投奔秦嘉,可在半路碰見了劉邦,倆人聊的投緣,乾脆投進了劉邦的懷抱。後來,跟着劉邦跑到項梁手下。再後來建議項梁立一個叫韓成的人當了韓王,然後領了一千多人去收復韓國故地。搶了幾個城池後,又被秦兵奪了去,走投無路之下,倆人只好領着人四處打游擊。現在聽說劉邦來這裡打羣架,因此帶着人跑過來幫忙。

張良到這裡時,剛好劉邦準備西進。跟着劉邦西遊了一段路後,拽住了他的胳膊,給頭腦正在發昏的劉邦潑了一盆冷水。

“秦兵尚衆,距險。今不下宛,宛從後擊,強秦在前,此危道也。”一句話點破其中的危局,

聽了這句話,劉邦停下了匆匆的腳步。命令部隊向後轉,煞有介事地舉着秦軍旗幟,向宛城進發。

南陽太守剛在宛城睡了個回籠覺,醒來發現城外密密麻麻排滿了楚軍隊伍,正在門外進行慶祝聯歡。劉邦的去而復返讓太守徹底絕望,準備揮刀自盡。就在太守下定決心對自己下手時,有人說話了。說話的人叫陳恢,“現在死還早着呢。”

陳恢準備出去和劉邦交涉。但怕一旦開了城門,劉邦會乘機竄進來,因此這位老同志翻城頭跑了出來。

陳恢說了一大些話,核心部分是這麼一句,“約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與之西。諸城未下者,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行無所累。”捋順舌頭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叫太守投降,讓他繼續當官,帶着他的兵一起西進,其他城池也會爭相投降。

劉邦還是比較認可他的這一構想的。事實上陳恢也沒有說白話,在隨後的幾天裡,進宛城,入武關(今陝西丹鳳縣西北),所到之處,鞭炮齊鳴、夾道歡迎,劉邦找到了回家的感覺。

直到嶢關,才讓劉邦感到有些陌生,因爲這裡的人不但開門,還用弓箭對付他,把他擋在門外喝西北風。因此劉邦很生氣,打算用兩萬人去教訓這些不聽話的東西。剛準備下命令,張良說話了,“秦軍還很強大,不可輕視。這裡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買賣人容易用利益來誘惑。可以派一些人跑到周圍的山上掛些旗幟,嚇唬嚇唬他們,然後讓酈食其帶些財寶去誘惑誘惑他們。”

這一次,酈食其是先鋒官,武器是金銀財寶。讓酈食其對付這些買賣人,那簡直是屈了才。因爲這位仁兄太能侃,進去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幾個小屠夫侃的暈頭轉向,然後紛紛表示投降,並且還表示,願意和劉邦聯合襲擊咸陽。

聽了這個消息,劉邦很高興,準備一起合夥幹。又在準備下命令時,張良又說話了,“這只是他們的將領想反叛罷了,恐怕士兵們不會聽從。如果不聽從就一定有危險,不如乘其懈怠時去襲擊他們。”

這一下劉邦疑惑了,當初要打你卻攔着,現在人家都投降了你卻要打。張良的確是人精裡的數,靠賄賂得來的軍隊絕對不是一支穩定的軍隊,要是讓那幫大爺跟着一起混,還不知道會鬧出什麼樣的亂子。

守將剛得了財寶,下了盟約,根本就沒準備防守,都成一家人了還防守個啥呀,他們的智商和張良比起來只能歸到傻子那一類。就在守將志得意滿之時,劉邦率領大軍全力攻擊嶢關。守將一邊大罵劉邦說話不算數,一邊擡腿跑,劉邦聽他罵自己也很生氣,一口氣追到藍田,最終全殲秦軍。

咸陽,已在完全展現在劉邦的面前。

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