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最後的晚宴(1)

好容易平息了郭鬆齡發動的大規模兵變,回到北京,住進中南海居仁堂的大帥張作霖,在三月的這個早晨,在他的書房裡,揹着手,目光透過窗往外看去,懷着別樣的心情,久久打量着他的江山。在他心目中,能住進這個地方,以君臨天下的眼光,去看中南海中的一切,就是住了江山。

中南海的粼粼碧波;碧波上逶迤而去造型典雅的紅柱綠瓦的回廓曲榭;遠處濃蔭掩隱中慈禧太后曾經囚禁過光綿皇帝的瀛臺;岸邊的垂柳……全都在初升的金色朝陽中熠熠發光,散發着一種初春的醉人氣息。這些,都是他在奉天的大帥府不能比擬的。奉天也有座與北京故宮類似的故宮,不過小氣得多,完全不能同北京的故宮相提並論。奉天的故宮,是清――以前叫金入關前,作爲一個欣欣向榮,初露帝王氣的東北地方政權,確切地說,應該叫作東北王國時,雄心勃勃者,如努爾哈者流的皇宮。那個故宮,不過是他們對大一統中國皇權的嚮往而己。

這一切來得多麼不容易。而且,在他看來,能進帝都――北京、能住進中南海的人都是偉人。而江山,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偉人憑武力、憑戰爭打出來的,爭來的。

江山在我張作霖手中。然而,我還能住多久的江山?他問自己。他算計着。“郭鬼子”兵變,讓他原先佈下的好好一盤棋頓時被攪得稀爛、稀亂。灤縣一線,本是北京的堅強屏障,因“郭鬼子”來了個釜底抽薪,讓固若金湯地成了不設防地,北伐軍可以從那裡長驅直入。目前的北伐軍,信心滿滿,不疾不徐,在掃除沿路軍閥、掃除吳佩孚殘餘勢力的同時,大步朝北京挺進。在他的觀想中,強大的北伐軍,像一個身軀高大健壯、拳術高超的拳擊手,腳步咚咚地朝他迎面走來,欲將身材瘦弱的他,一拳打倒在地。而在他的右邊,還有一個大漢在摩拳擦掌,不時窺覷他,隨時趁他不備、不防,出拳打他,這就是“西北王”馮玉樣。除此,還有“郭鬼子”的餘黨、餘孽魏益三,日前倒向馮玉祥,被馮玉祥封爲國民軍第四軍軍長。魏益三甘當馮玉祥的馬前卒、爲馮玉祥打頭陣,在山海關下叫陣、挑戰輔帥張作相,也就是挑戰他張作霖。

魏益三雖然勢力不大,不足以搖動大局,但也不可小視。魏益三從軍多年,身爲軍長,在奉軍中的各種關係盤根錯節,有相當的影響,弄不好,後果也是嚴重的,說不定會產生連鎖反應,惡性循環。因此,他忍氣吞聲,採取懷柔政策,先來軟的一手,給魏益三去電,謂:造反罪在郭鬆齡一人;跟郭造反者,都是受矇蔽者;過往不咎;歡迎魏益三迴歸,魏回,不僅不予追咎,還要升官。可是,魏益三吃了稱砣鐵了心,堅決對抗到底。惱羞成怒的他,這就來硬的,讓輔帥張作相率部進攻。魏不支,退到了馮玉祥的地盤上。魏益三成不了氣候,可以暫時不管。馮玉祥對他也沒有直接的威脅,要全力應對的還是以打倒軍閥、打倒列強爲鬥爭對象,締造一個新中國爲目的的國共聯合組建的北伐軍。而今之計有三:一、繼續做閻老西的工作,儘量減少北伐軍對我壓力。二、立足自身。他以授權少帥,亡羊補牢,重新構建北京防務。三、他直接同日本人談判,希望再次借日本人一把力。

計己定。爲了轉移情緒,他走到書桌前,開始練字。因爲好些時候他不喜歡被打擾,所以弁兵將他的紙筆是準備好的。在大庭廣衆之外,總是喜歡穿便服的他,這天還是素常的穿着:藍袍黑馬褂,腳蹬白底黑幫直貢呢北京布鞋,舒舒爽爽。他從山字形的筆架上,取下一支中號狼豪毛筆,在端硯中飽蘸又黑又亮的墨汁,他用的是香餌墨,筆在硯盤中一蘸,散發出一種濃郁的幽香,有提神醒腦作用。他將弁兵裁成條狀的宣紙攤開,注意看了一下宣紙下的墊紙是否墊好,確定無疑後,凝神思素。

有了。他點點頭,隨即在紙上筆走龍蛇,他寫下了“馬上得天下,馬下失天下”八個大字。寫畢,就是他打量自己剛寫就的這副字時,門上珠簾一動,他最寵愛的六夫人馬晶晶進來了。她一進來,就爲他帶進一股清新青春的、健康的氣息,讓他心下一喜。這種時候,只有她纔可以不經通報進來。大帥一生娶6位夫人:分別是原配趙氏、二夫人盧氏、三夫人戴氏、四夫人許氏、五夫人壽氏、六夫人馬氏。六夫人馬晶晶與他年齡懸殊很大。當年,她在奉天女子教會中學讀書時是有名的校花。學校有個女子合唱團,每到週末合練一次。教會女中要求嚴格,事無鉅細,可以說是呆板,特別着重細節。合唱團哪怕是每週一次的合練,都有統一的着裝標準:身穿月白色圓領側扣衫,下着喇叭形黑裾,腳穿白底黑幫布鞋,淺色襪子拉致大腿。剪一頭短短的黑髮,腦後扎兩條小辮,光潔的額頭上,留兩綹流海,個個都是小清新。她們有時也正式演唱,但不對外,觀衆就是學校中二百來人的女生。學校中有個可容納二三百人的小禮堂,禮堂的頂端,有個離地三尺橢圓形的講臺。講臺在學生表演時,就成了舞臺。馬晶晶們平時合練,也在這個臺上。指導老師瑪麗,是個英國人,五十來歲,終生未婚。她喜歡人家叫她瑪麗小姐(在西方,無論女人年紀有多大,只要沒有結婚,都可以稱爲小姐)。瑪麗小姐是教會大學畢業的,過後去維也納音樂學院進修過一段時間,鋼琴彈得很好。每次合練,瑪麗小姐都要求她們像正式演出的樣子,站好隊,面向臺下的觀衆――縱然大都時候是沒有觀衆的。她們演唱的大都是《聖經》類歌曲。真可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馬晶晶們這個教會女子中學演唱團的名氣,不知怎麼傳了出去。被一個無孔不入、神通廣大的某報記者“鑽”進來觀看了一次、聽了一次。下來寫了篇繪聲繪色,饒有興味的文章,在《奉天晚報》發表,引起轟動。於是,很多單位、很多人要求進來聽。奉天市教育局與學校協商,達成如下規定:只有市及市以上長官可以來聽。但每次來的人,不能超過10個。聽完就完。任何人不得找任何藉口,單獨找某個女生談話,更不能在學校裡隨意觀光、走動。

那是一個暮春時節的週末。從早晨起,就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這在奉天,是很難得的。奉天女子教會中學的主建築,是一幢西洋味很濃的哥特式樓房,只有三層。高頂闊窗。窗上安鑲的是拼成幾何圖案的紅綠玻璃。一天淅淅瀝瀝的小雨,讓不大而備極精緻的校園,就像打翻了綠水瓶,一派濃綠蔥翠。學校進門通向大樓的那條由細碎小石鋪成的小道兩側,修剪排列整齊的十來株雪松,亭亭玉立。蓬蓬鬆鬆的油綠的雪松頂上,點點晶瑩的水珠滾來滾去,就像鑲嵌其間的華麗鑽戒。樓房兩邊一砌到頂青磚牆上,爬滿爬壁虎之類的長青藤。不時有幾聲鳥鳴,卻又看不見這些鳥兒隱身在哪裡。這天,女子教會中學顯得格外幽靜,還有幾分神秘。下午,幽靜的校園中形成濛濛雨霧,讓這所女子教會中學,似乎在朝什麼地方,神秘地潛行。

例行的女子合唱團的合練開始了。合唱團站好隊。身穿一身黑禮服的指導老師瑪麗在琴凳上坐好,翻開琴蓋,示意報幕兼領唱的馬晶晶開始。馬晶晶款款走到臺前,根本就沒有看臺下,只是例行的報幕:“奉天市女子教會中學歌唱團,演唱現在開始。第一首歌:《上帝與我們同在》”,然後退了回去入列。

同往常一樣,禮堂沒有開燈,光線很有些黯淡。也是同往常一樣,臺下坐了幾個客人。至於是幾個什麼樣的客人,馬晶晶根本就不看、不管、不在意。她家雖然說不上富裕,但生活絕無問題。她家開有一綢緞鋪,生意還行。她父母就她一個獨女,而且父母生她時,己經算不上年輕,加上她模樣俊俏,從小聰明伶俐,父母將她視若珍寶。她父親是有見識的,對她並不溺愛。爲人、處事、女紅、家務,從小父母對她也是有要求的。在她父親看來,那個時代的女孩子,長大後要嫁個好丈夫,就得成爲那個時代的淑女,因此她小學畢業,父親就出高價,把她送進了這所教會女中。

音樂響起。瑪麗小姐那十個修長白晰的手指,在鋼琴黑白相間的琴鍵上靈活地上下跳躍。一串串神奇的音符,像一羣報春的小鳥,亮開它們美妙的歌喉,開始宛轉地歌唱。在美妙的鋼琴伴奏中,馬晶晶出列一步,用她音域寬廣、富有磁性的聲音領唱——

主啊,我的上帝。(她和姑娘們在她們豐滿的胸部前劃了一個十字)。姑娘們同聲合唱——

你帶給我們光明

你給我們指明方向

我們跟着你

走向榮光……

少女的本能讓馬晶晶意識到,臺下有人在注意她。有人注意就讓他注意吧,她也不在意。可是,讓她萬萬沒有想到,注意她的人居然是“東北王”張作霖張大帥。大帥的大名在東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往她看到的大帥,都是在報刊上、在畫報上。特別是,在畫報上出現的大帥,穿筆挺的將軍服,佩上將軍銜,頭戴一頂筒子似的將軍高帽,護八字鬍,相當威風。而當晚坐在臺下第三排中間位置,注意他的是一個紳士模樣、瘦不拉肌的中年男人。她沒有想到,也想不到,這個她根本沒有打上眼的男子,是張作霖張大帥。她以爲,唱詩會完了就完了。不意,第二天,大帥讓輔帥張作相上她家提親來了。那還有什麼說的!就這樣,她成了大帥的第六位夫人,也是大帥最後一位夫人。那是八年前,他剛17歲。人們常說“老夫少妻”,這話中似乎帶有貶意。其實不然。就馬晶晶的實踐體會來看,“老夫少妻”,是男女間最好的搭配、是最好的婚姻組合。她嫁給大帥後,大帥疼她、讓她、龐她。在大帥身上,她既感受到了父愛,又能享受丈夫才能給予她的一切。她感到滿足、感到幸福。八年來,經過最初的生澀、磨合,現在他們這對“老夫少妻”各方面都達到了最佳境界,讓她體會到了中國古代漢語“琴瑟和諧”這句的真正含意。

年輕貌美的六夫人一進來,就依偎在大帥身上,用一雙明如秋水的大眼睛,細細欣賞大帥剛剛寫就的寶墨。她在欣賞大帥的寶墨,大帥在欣賞她。

她身高一米六零,體重60公斤,身穿一件裁剪合身得體的鵝黃滾邊旗袍,越發顯得豐滿合度,體態勻稱。她眉若黛描,目如秋水,豐茂漆黑的頭髮,梳在腦後挽成一個髮髻,除耳朵上戴一副翡翠耳環外,她的身上沒有多餘裝飾。

“你看你寫的字呀!”馬晶晶嬌柔地對注意她的大帥說:“我有什麼好看的?”

“好看,好看。”大帥眉活眼笑,剛纔臉上的愁雲霧鎖,一掃而光。大帥說:“我看我的‘馬兒’, ‘馬兒’你今天真是漂亮極了。”“馬兒”是大帥對六夫人的暱稱。

看六夫人端詳着他剛寫的這副字,他問六夫人:“你看我今天這副字寫得如何?”六夫人將他這這副字左端詳右左端詳,上打量下打量,點點頭,深有體會地說:“除一以貫之的沉雄有力外,有一種少見的鬱憤之情。”

“知我者,馬兒也。”大帥感嘆一聲,“那你看我這副字的意思呢?”

“馬上得天下,馬下失天下。”六夫人偏着頭,一字一句地念着,“大帥這副字滿含哲理。‘馬上得天下’意思是說,江山都是用槍桿子打出來的。‘馬下失天下’。意思是,同樣,如果失去了槍桿子,得到的天下也會失去。”

“解得好、解得好,我的馬兒聰明。是不同、不同!”大帥連連讚歎之時,情不自禁,伸手將年輕貌美的六夫人一抱,摟在了懷裡,深怕丟失了似的。善解人意的她,一下癱軟在大帥懷裡。大帥的心猛烈跳動起來,血往上涌……這是多麼溫馨的時分,多麼享受的時刻。可是,就在這時,擺在桌上的電話響了,響得驚抓抓的。大帥不由得嘆了口氣,將抱在懷中,溫香軟玉的六夫人一放,無可奈何地說:“你先去吧,我的麻煩事來了。”已經調整好了情緒的六夫人,就像喝了酒似的,滿面通紅,她用微薰的美目看了看大帥,用手理了理整亂的頭髮,轉身去了。

大帥皺了一下眉,很不情願地上前拿起了電話:“喂,嗎事?”大帥拖長聲音問。

電話是機要室打來的,說是日本國駐華大使芳澤聲稱有要事、急事,請求大帥儘快安排接見他……

要債的找上門來了,大帥心中感嘆。也好,我正要找他們。大帥當即要機要室通知芳澤大使,要他明天上午十時到新華宮見。這一刻,大帥變得刀切斧砍,很有斬殺。

張作霖可能沒有想到,明天他要接見的日本國駐華大使芳澤,昨天才從東京回來。這次芳澤回國,可不是例行的向外務省長官述職,而是破例地受到首相田中義一傳見並由首相口授機宜。日本人對他張作霖的忍耐已到極點。明天,日本人要給他攤牌,給他最後一個機會、最後一個選擇。非此即彼。這回,他在日本人那裡,再也休想“滑”過去了,再也沒有退路了。他如果再不給日本人點好處;再不將在平息“郭鬼子”兵變時,他給日本人的承諾兌現,惱羞成怒的日本人,很可能對他就是圖窮匕首現了。

芳澤奉召趕回東京當晚,鷹派代表人物,日本內閣首相田中義一,在他東京郊外家中,爲解決張作霖問題,作最後的斟酌、權衡。明亮的燈光下,在首相一塵不染的、簡潔明快的書房中,身穿和服,年過花甲的首相,盤腿坐在榻榻米上,聚精會神地,用審視的目光,再一次細看外務省送呈上來的,由亞洲局局長木村綜合亞洲局統一了的意見、看法、執筆撰寫的《有關支那時局的對策考察報告》。《報告》攤放在他面前的髹漆小長條桌上。首相年過花甲,無論是他的年齡、外貌都顯示出,這是個標準的老人了。但他坐姿筆挺,顯示出他是職業軍人出生。首相滿頭白髮,體形消瘦,戴老光眼鏡。他是一個老資格的軍人,陸軍大將,由軍轉政,日本第26任首相。作爲軍人政治家,行間稱他有超羣的策劃能力和良好的視野,長期在日本軍政兩屆呼風喚雨,在國內實行高壓政策。摧殘議會政治,在國外推行滿蒙分離政策,阻撓中國統一。

報告詳盡地分析了張作霖當前的處境,認爲北閥軍必勝,張作霖必敗;並提出了對張策略。“……爲保持該地區的安定,總是以張作霖作爲惟一支持的目標,是極爲短見的,而且是頗不策略的。”首相用手中那支粗大的紅藍鉛筆,在木村這段話下劃了一道粗粗的紅線。是的,無論就目前張作霖的情況來看,還是從長遠展望,張作霖不僅在中國國內各政治家、政治團體、軍人中間都沒有了任何威信;而且致命的是,在蔣介石指揮的代表新生力量的幾十萬北閥軍凌厲的攻勢面前,張作霖的實力正在迅速消失。讓首相更爲失望甚至憤慨的是,張作霖本是日本一手喂大的,然而,這個人一慣背信棄義,比如,他與郭鬆齡決戰前夜答應關東軍的那個“條約”,根本就沒有兌現。特別是,當他入主北京,組織起安國軍**,當上安國軍大元帥之後,作出一副尾大不掉之勢。張作霖想繞過日本,在背後同西方列強,如美、英等國勾搭;月前公然邀請美、英派人去東三省考察修鐵路,開礦山、搞建設事。這豈不是要借西方列強之手將我日本擠出滿洲嗎?這完全是一種恩將仇報的行爲!一腔怒火在田中義一胸中幽幽升起。

是的,我們既然能夠將你張作霖扶植起來,就能將你打倒在地。

木村的報告接着說:“及早把張作霖的一身沉浮和帝國在滿蒙特殊地位維護,加以截然區別考慮,並付諸實行的時機已經到來。即鑑於現在張之苦境,我們只要不予援助,他的自我消亡已是時間問題……必須拋棄和他生死與共的想法。爲此,對他不但要絕對不予援助,必要時對他施以相當壓力,也在所不惜……”木村在報告中,還對張作霖的幾種下場作了相當有說服力的預測,提出以楊宇霆代替張作霖,作爲日本在東三省代理人的設想。

“好。”看完木村的報告,田中義一在髹漆矮几上猛擊一掌。他覺得,忘恩負義的張作霖就站在眼前,接受他的審判。事實上,帝國一開始就防着張作霖,安置在張作霖身邊的軍事顧問都是間諜,負有監視他的責任。在張作霖身邊當高級顧問的土肥原賢二在一份秘密報告中稱:張作霖主政北京,建立起一個具有全國意味的安國軍**後,暴露出他其實是真心厭惡日本的;企圖拋開日本,寄希望於美、英,聘請美國人當顧問,“向美國提議建築熱河至洮南、齊齊哈爾至黑河的鐵路和葫蘆島港;並告美方,一旦從蘇聯奪取過來中東鐵路,即吸收美國銀行投資,歡迎美國資本進入滿洲……”

面對越來越不聽話的東北王張作霖,年前,作爲日本帝國首相的他,專門派人給張作霖帶去人型一具,暗示:“汝爲小孩,須從吾命。若不從我者,我可玩汝於股掌之上。”然而,張作霖還是我行我素,對他的警告置之不理。接着,他派山犁大將代表他去到北京,找張作霖談判,希望張作霖兌現當初的許諾。然而,張作霖仍然軟拖硬抗,讓山犁大將空手而回……

這時,門外走廓上響起一陣熟悉的細碎、急促的木屐走動聲。

“首相。”當木屐聲一路響到門前時,門外響起官邸侍女輕柔的聲音。首相輕輕地然而威嚴地輕輕咳嗽一聲,示意侍女可以推門進來。推拉門輕輕開了,身着和服,雲髻高挽,臉上塗了**,打扮得像個絹人似的侍女給首相鞠了一個九十度的大躬,輕聲報告:“首相,芳澤大使奉命來到。”

首相緩聲道:“那就讓芳澤大使進來吧。”

芳澤大坐在榻榻米上,面向首相再次行了一個九十度鞠躬禮。侍女給客人送上茶點,輕步而退,無聲地拉上推拉門。

首相端起茶杯舉舉,對大使做了一個請茶的姿勢。

“真是對不起!”首相言在此而意在彼地對客人說:“因爲目前帝國經濟上遇到嚴重困難。大使遠道而回,也只有這樣簡慢了。”首相話中的含意,芳澤一下就聽出來了。

“滿洲的事我沒有辦好。”芳澤低下頭,做了一個請罪的姿勢:“勞首相擔憂了!”說着,雙手伏在榻榻米上,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

首相這就看了看芳澤大使,臉上神情變得凜然了,有棱有角的方下巴,刀削似的。

“我要你專程回國,”首相字斟句酌:“就是要告訴你,內閣已經決定了對張作霖新的方針。對張作霖不能再等待、觀望,處埋他不能再有絲毫的遲疑。滿洲是帝國的生命線。滿洲的問題處理得好不好,直接關係着帝國的命運。”首相說到這裡,卻並不將內閣的決定告訴洗耳靜聽的芳澤,而是像老師考學生一樣問帝國駐中國大使:“不知大使在對張作霖的問題上,有何見解、看法?”

成竹在胸的芳澤擡起頭來看着首相,以請示的口吻,用習慣的外交辭令回答:“首相!”他說:“是否可以趁張作霖目前危急之機,明確告訴他,帝國可以用武力阻止北閥軍挺進,但交換條件是,一、他必須履行與帝國所有簽訂的條約。二,讓他補籤兩個條約――這就是帝國急望他簽訂的《滿蒙新五路密約》和《解決滿蒙懸案》?!”

“能這樣,當然好!”聽了這話,首相略作沉吟,寬邊眼鏡後一副像是爬滿了黑螞蟻的掃帚眉抖抖。“不過,現在的張作霖可不是過去那個張作霖了。內閣估計,他向帝國屈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這樣,那我們只好用武力解決他!”芳澤的話一下變得有了血腥味。他請求首相:“爲了帝國的利益,職下願作最後努力!”

“也好。”首相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欣慰的笑,點點頭道:“那麼,我們就來研究如何最後解決張作霖的辦法吧!”……

按照指定的時間、地點,安國軍大元帥張作霖在禮賓官、翻譯官陪同下,從新華宮屏風後大步走出來,踏着大紅地毯,腳步輕捷地來在宮中站定,神態不無驕吟。三番五次堅決要求大帥單獨接見的日本國駐華大使芳澤,已在休息室等候多時。

芳澤來了。素常西裝革履的日本國大使,今天一反以往,身上的衣服料子用的是日本軍官服的狗屎黃呢――這是別有用心。芳澤是想用這種具有威攝意味的面料,一開始就給大帥以某種暗示。

再三強調代表帝國內閣來晉見大帥的日本國大使芳澤,快步走上前來,在大帥面前站定。在距大帥約有兩尺遠的距離內,他雙手捧着一封《覺書》,一邊說着一些外交上常用的向元首問好、致敬的套話;一邊強調,他手上這封《覺書》,是日本帝國首相托他交大帥的。這就將挺得很直的腰深深地彎下去,向張作霖行了一個九十度鞠躬禮。

張作霖並不接過《覺書》,而是讓站在身後的禮賓官去接過來。

一般而言,****接受某些個國家新任駐華大使遞交國書,並非一個國家的任駐華大就可以見到****的。而是需經禮賓司組織起多個新任駐華大使遞交國書,****纔會出來接受國書,接見大使。這是一種禮節性的程序。元首出來接受了國書,同新大使握握手,說上兩句也就完了,各走各的路。然而,今天相當特殊。大帥先是接受了芳澤代表日本內閣遞交的《覺書》,然後是單獨同芳澤談判。

日本國大使芳澤同安國軍大元帥張作霖隔幾對坐。一場談判架勢擺起了。他們身後,都坐了一位翻譯兼記錄,翻譯攤開了泊紙薄。其實,芳澤是個中國通,同任何中國人談話,都無需翻譯,芳澤之所以擺出這個架勢,這表明鄭重。

談判開始是程序性的。芳澤首先代表田中義一首相向大帥致意,然後,複述了他剛交到大帥手上,大帥還沒有來得及看的《覺書》內容。強調,《覺書》的內容代表了帝國的聲音,因爲這是內閣決定,天皇批准的。芳澤聲明,《覺書》同時遞交了南京國民**。大使代表內閣,要求大帥履行以往與帝國簽訂的所有條約;並希望簽定兩個新條約……如果這樣,大帥得到的回報是,他這裡引用了《覺書》原文:“華北倘乃動盪不安,日本**將不得不採取適當有效步驟以維持滿洲的和平與秩序……”大使強調,帝國的聲音,對南京也是明確的,強有力的。

“不成!”不意大帥當即表態,毫不猶豫,他他“不成”兩個字說得斬釘截鐵。

看芳澤一愣,大帥放緩了些語氣解釋:“以往,我同你們日本人簽訂的那些條約,東北三省鬧得天紅,都罵我張作霖是漢奸、賣國賊。如果這樣罵下去,叫我張作霖怎樣做人!?”說着,從寬袍大袖中抖出一隻錚錚瘦手,在頭髮日漸稀疏的頭上扣了扣;接着,他搬起指拇一一舉例,大嘆苦經。他舉了瀋陽、吉林、黑龍江的廣大民衆如何舉行反日示威大會,成立後援會,要求抗日救國,廢除不平等條約好多事例。大帥最後一句話歸總:“我張作霖深感壓力之大,日甚一日。現在,東北都要爆了,反日情緒高漲。在這種情況下,我就是想答應你們日本人、想同你們簽約,根本不行!”

張作霖上面舉的例,芳澤當然是清楚的,也是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1919年西方列強分髒的巴黎和會上,參加了同盟國作爲勝利者的中國一方,不僅沒有分享到任何一點勝利果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和會”反而要將原先戰敗國――德國佔領的我國的青島割讓給日本。如此喪權辱國的條約,和會上,代表北洋軍閥段祺瑞**與會的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竟然在上面簽了字。消息傳回國內,全國譁然,引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這年五月四日,以北京大學爲首的多所高校,匯同廣大憤怒的民衆示威遊行。他們沿途高呼口號:“誓死爭回青島!”“嚴懲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大學生們火燒趙家樓,痛打了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張作霖將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這三個過街老鼠接到奉天保護起來。受“五四運動”影響,東北三省隨即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反日大遊行;甚至有的地方焚燒日本貨,痛打驅逐日本人。比如,延邊地區暴發了“琿春事件”――當地朝鮮族同漢族愛國者聯合反抗日本侵略,要求關東軍滾出東北,廢除日本人在東北種種特權;他們焚燒了琿春日本領事館……張作霖毫不留情地用槍桿子鎮壓了東三省的反日民主運動,保護並維護了日本在東三省的既得利益。

芳澤大使是個博學的人、是個東北通、也是個滑動。當大帥一一例舉歷史上他對日本人如何好這些事實時,他立刻看出來了,張作霖在對他耍花槍、推諉,又想矇混過關。他的陰深的目光透過鏡片,在張作霖清癯的臉上久久縈繞。坐在他面前這個不聽招呼了的、過去的“張老疙瘩”,現在不可一世的張作霖張大帥,在人生之路上的多節跳躍,清晰地浮現眼前。

當年,日俄戰爭前夕,日本陸軍滿洲軍司令官翻譯黑澤兼次郎,在新民府一帶進行間諜活動時,曾在張作霖家住過一段時間。張作霖當時不過是清軍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軍官而己。張作霖很會投機。最初,他認爲戰爭勝利的一方是俄國,因此,對黑澤做臉做色。黑澤領導的特別任務班中人,個個痛恨張作霖,主張幹掉幫俄國人辦事的張作霖。可是,黑澤將除掉張作霖的意思,報告上去後,立刻被他們的上司――總司令部參謀福島安正制止。福島認爲,張作霖是個有相當活動能力的人,是一個可以爭取利用的人。爲了籠絡張作霖,福島要黑澤以滿洲軍司令部的名義,贈送張作霖一千元銀幣,另外對他還有許多許諾,希望張作霖棄俄投日,幫助日本人。

隨着戰爭勝利的天平開始向日本傾斜,張作霖對日本的態度變得熱乎起來。當日本特務井士之近少佐潛入錦州活動時,向上級這樣報告:“我在新民府設法設置情報據點時,當地一個日本翻譯中町香桔給我帶來了一個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清軍營官。營官說他對日本軍隊抱非常之好感,可以幫助日本人,這個人就是張作霖……”以後,井士之近就隱藏在張作霖家裡,並在張作霖的幫助下設立了電臺,建起情報站,出色完成了任務。

從日俄戰爭開始,張作霖就像一條極滑的遊蛇,在歷史的夾縫中,不斷巧妙地向上遊動。其間,張作霖借日本人之力很多。張作霖不惜賣身投靠,甚至在“願爲日本軍效命”的誓約上籤了字……也就是因爲日本人明裡暗裡對他的支持,張作霖在東北的地位日漸飈升。1912年6月,張作霖在拜會日本駐奉天總領事落合謙太郎時,主動對總領事表示:“我深知日本在滿洲有許多特權,而且同滿洲有特殊關係。日本如果對我有何吩咐,我一定盡力而爲。”1915年10月,中國爆發了反對袁世凱同日本私下籤訂“二十一條”的全民鬥爭運動,張作霖壓下了東北的反日浪潮。作爲鼓勵,日本滿洲軍總司令讓他去到朝鮮,參觀日本人辦的“始政紀念博覽會”。期間,張作霖在漢城拜會了日本駐朝鮮總督寺內正毅,表明自己的親日態度。文載,張“說明中日親善大義,論述滿洲和日本關係,表明自己的親日意見,和寺內肝膽相照。”這次拜會,張作霖給寺內留下了極好極深刻的印象;從而引起了日本內閣對他的重視。尤其是,當寺內擔任日本內閣首相後,因與張作霖有過一段私交,從而讓日本與張作霖關係更爲密切,對張作霖的支持也更爲有力。當時,日本**外務大臣後藤新平這樣評價張作霖:“張作霖在滿洲有一種特別的地位……且張認爲日本在滿洲有絕大的權力,知背日之不利,而順日本之有益。”張作霖在東三省掌權後,採取每項重大的行動,都要先通知日本,並要獲得日本明確答覆後才實行。

因爲如此,以後日本歷屆內閣,在討論日在東三省是否應該全力支持張作霖,還是尋找新的代理人時,張作霖總是否極泰來,得到支持。1923年3月,日本關東廳長官玉秀雄向張表示:“希張專心致力東三省內治安之維持,以謀逐漸鞏固其根基,是爲最賢明之政策,我國朝野,將不惜予以同情支援。”1924年5月,日本**制定了《對支那政策綱要》,特別強調“目前對東三省實權者張作霖,依據既定的方針,繼續給予善意的援助以鞏固其地位。”張作霖心領神會,對日本給予厚報。他不惜出賣國家主權,讓日本取得了在滿洲30年的租借權,以換取日本在財政和軍火方面的援助。日本**派出許多軍事顧問,幫助張作霖整訓軍隊,給張作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支持。1922年10月19日上海《申報》披露:日本向張作霖提供了不下100萬元的軍械子彈(內有步槍20000支)。1932年2月,日本將從意大利進口的軍械,其中包括步槍13000支、**800顆、大炮12門轉賣給了張作霖。8月,又把價值368萬元的軍械運入奉天,給了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日本軍方向張作霖派出了強有力的軍事顧問團,日本諜報機構,不斷向奉軍提供有關直軍吳佩孚方面的軍事情報。當山海關奉直兩軍激戰正鏖,奉軍子彈突然告急之時,日軍及時向山海關奉軍提供了步、機槍子彈4000萬發、炮彈10萬餘發。得到這些彈藥補允後,奉軍總指揮張學良要郭鬆齡率領四個精銳旅出擊,一舉突破了直軍陣地。

在直接導致直系關鍵人物曹錕、吳佩孚下臺,張作霖入主北京的第二次直奉大戰中,是日本策動直系大將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北京政變的成功,對直奉的倒臺至關重要。第二次直奉大戰前夕,寺西秀武代表日本軍部勸導張作霖向馮玉祥發起“糖彈”攻擊,因爲馮玉祥駐軍的西北一帶非常貧瘠。如果馮玉祥不在吳佩孚背後反戈一擊,奉軍毫無勝算可言。寺西秀武希望張作霖,打100萬元給馮玉祥。見張作霖一時有些肉痛,寺西秀武和張的軍事顧問鬆井七夫和阪東開導他說:“用100萬元能戰勝直軍,比這更便宜的是沒有的。即使是陡勞,白扔100萬就是啦。”結果張作霖答應下來,收到了奇效……

既然你張作霖是我們日本人養大的,你就得聽我們日本人的。現在是張作霖的節骨眼上,不能退!非逼着張作霖簽字不可!因此,當張作霖用他那口濃郁的的東北話,陳述完他爲什麼不能答應日本大使提出的要求時,芳澤唰地一聲拉開了他帶在身邊的大黑皮包,從中拿出一份協約,攤在桌上說:“大帥的困難處境,帝國給予充分的理解同情。但是,帝國現在也處於經濟困難時期,請大帥給予理解。這《滿蒙新五路密約》和《解決滿蒙懸案》牽涉到帝國在遠東的重大利益,請大帥務必簽署同意!”

張作霖拿起看看,說:“前方戰事正急,外交問題應該推遲。”芳澤當然清楚,張作霖又開始打太極拳了,想一推了事。他寸步不讓,步步緊逼,話也說得直截了當起來:“正因爲前方戰事緊急,帝國纔要求大帥簽署這兩個條約。不然,大帥一旦被打下了臺,帝國在滿洲的利益豈不是毀於一旦?再說,當前能挽狂瀾於既倒,挽救大帥也只有我們日本!”

芳澤這番話,說的倒是實情,但他語氣咄咄逼人,也傷人。長期養尊處優,說一不二的安國軍大元帥張作霖聽了這話,心中火起,對芳澤恨得咬牙切齒,但忍住沒有發作。他想了想,對芳澤說:“這樣吧,你帶來的《滿蒙新五路密約》和《解決滿蒙懸案》,我籤《滿蒙新五路密約》,至於《解決滿蒙懸案》嘛緩議。”張作霖把話說得刀切斧砍,不留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芳澤沒有辦法了,只好讓張作霖在他帶來的那份附有草圖的《滿蒙新五路密約》簽字,並拿出簽字筆,不無殷勤、迫切地旋開簽字筆的筆帽,將筆遞到大帥手中。張作霖執筆在手,又仔細地看了看《滿蒙新五路密約》和附上的草圖,這才彎下腰去,拿起筆,先在划着五條鐵路線的草圖上小心翼翼地勾出四條。

芳澤急了,說:“五條、五條!”

大帥耍賴:“另外一條,我完全不熟悉,叫我怎麼籤?”

芳澤涎臉道:“貴國有句古話說得好……這其實不過就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區別。我們要求在滿蒙修築的五條鐵路,大帥四條都簽了,何必留下一條,讓我不好向內閣交待!”

“那麼!”張作霖像個老練的商人,把手一攤:“貴國出兵阻止北閥軍北上的條約籤不籤呢?”張作霖適時討價還價了。

芳澤這才從大黑皮包中取出一份內閣已經通過,一旦張作霖滿足帝國**要求,帝國出兵助張,阻止北閥軍繼續北上的備忘錄給張作霖看。張作霖在這份備忘錄上籤了字。然後將那條沒有勾的鐵路線勾出來,鄭重其事地在《滿蒙新五路密約》簽了字。

一場交易看來就這樣達成了。芳澤知道張作霖詭,怕他有變,要求加蓋有關方面公章。

張作霖顯得不勝其煩,手一揮:“那你明天到交通部去,讓他們給你加蓋公童。”說着站起身來,拂袖而去。

芳澤第二天一早就到交通部去蓋公章,卻碰了個軟釘子,交通部的人說,沒有接到大帥府任何通知,他們對此事全然不知;芳澤沒有蓋到安國軍**交通部那枚大紅公章,手中的《密約》無異於一紙空文。不用說,張作霖根本沒有誠意,完全是搪塞他,完全是拿大日本帝國駐華大使開涮,拿堂堂的日本帝國開涮!他又上當了。芳澤怒不可遏,當着交通部官員的面,將張作霖簽了字的那份《滿蒙新五路密約》撕得粉碎!

張作霖死到臨頭了

第七章 最後的晚宴(1)第二章 善於攀緣的青藤(2)第十章 民族功臣第六章 悲歌一曲巨流河(2)第十章 民族功臣第五章 北京新貴(2)第八章 少帥與紅顏第九章 東北易幟(2)第四章 名副其實東北王(1)第九章 東北易幟(2)第九章 東北易幟(1)第五章 北京新貴(2)第八章 少帥與紅顏第七章 最後的晚宴(1)第四章 名副其實東北王(2)第五章 北京新貴(1)第四章 名副其實東北王(1)第五章 北京新貴(2)第九章 東北易幟(2)第四章 名副其實東北王(2)第七章 最後的晚宴(1)第七章 最後的晚宴(1)第七章 最後的晚宴(2)第六章 悲歌一曲巨流河(1)第五章 北京新貴(1)第五章 北京新貴(1)第六章 悲歌一曲巨流河(2)第九章 東北易幟(2)第五章 北京新貴(1)第十章 民族功臣第八章 少帥與紅顏第三章 宦海沉浮大贏家第六章 悲歌一曲巨流河(1)第七章 最後的晚宴(2)第二章 善於攀緣的青藤(2)第九章 東北易幟(2)第六章 悲歌一曲巨流河(2)第四章 名副其實東北王(1)第五章 北京新貴(2)第十章 民族功臣第二章 善於攀緣的青藤(1)第七章 最後的晚宴(1)第一章 張老疙瘩嬗變第二章 善於攀緣的青藤(2)第六章 悲歌一曲巨流河(2)第四章 名副其實東北王(2)第五章 北京新貴(2)第七章 最後的晚宴(1)第九章 東北易幟(1)第九章 東北易幟(2)第九章 東北易幟(1)第六章 悲歌一曲巨流河(1)第二章 善於攀緣的青藤(2)第七章 最後的晚宴(2)第十章 民族功臣第五章 北京新貴(2)第九章 東北易幟(2)第九章 東北易幟(1)第六章 悲歌一曲巨流河(2)第四章 名副其實東北王(1)第九章 東北易幟(1)第八章 少帥與紅顏第一章 張老疙瘩嬗變第九章 東北易幟(2)第三章 宦海沉浮大贏家第三章 宦海沉浮大贏家第七章 最後的晚宴(2)第二章 善於攀緣的青藤(2)第十章 民族功臣第五章 北京新貴(2)第九章 東北易幟(2)第二章 善於攀緣的青藤(2)第九章 東北易幟(2)第三章 宦海沉浮大贏家第二章 善於攀緣的青藤(1)第六章 悲歌一曲巨流河(1)第九章 東北易幟(1)第四章 名副其實東北王(1)第六章 悲歌一曲巨流河(2)第一章 張老疙瘩嬗變第一章 張老疙瘩嬗變第九章 東北易幟(1)第二章 善於攀緣的青藤(2)第七章 最後的晚宴(1)第七章 最後的晚宴(1)第六章 悲歌一曲巨流河(2)第五章 北京新貴(1)第一章 張老疙瘩嬗變第二章 善於攀緣的青藤(2)第一章 張老疙瘩嬗變第一章 張老疙瘩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