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驚聞

時值五月,院牆內外爬滿蜻蜓花藤,隔得老遠就能聞到絲絲甜香。

天亮得越來越早,還沒到巳時,日頭已經變得毒辣。傅雲英一路穿花拂柳,芳歲跟在一旁爲她撐傘,光線被綢傘濾過,絲絲縷縷地浮動着。

昨晚漫天繁星,今天必定是個大晴天,丫頭們在院子裡晾曬衣物。傅月和傅桂在樹下踢毽子,小丫鬟們手提花籃,俯身摘取花池子裡的指甲花,搗成花泥,和上明礬,待會兒給兩個小娘子染指甲。

傅桂滿頭是汗,接過丫頭遞到手邊的酸梅湯咕咚咕咚一氣喝完,招手叫傅雲英,“英姐,和我們一起玩吧。我給你描指甲。”

傅雲英婉拒她的邀請,進正堂辭別大吳氏,出來的時候聽到傅月和丫頭坐在欄杆前小聲嘀咕:“英姐整天讀書,都不和我們一起玩,她以後也要和桐哥一樣去考秀才嗎?”

她話音剛落,傅桂站在廊下嗤笑,“英姐是女孩子,哪能考試?”

傅月趴在欄杆上,一臉疑惑:“那英姐爲什麼和啓哥、泰哥一起上學?”

“誰曉得?大伯孃不管她,奶奶管不了,四叔又什麼都縱着她,連二少爺……”

傅桂說話的聲音越來越低,漸漸聽不清了。

芳歲腳步微微一頓,偷偷看傅雲英一眼。

“無事,走吧。”

傅雲英步下石階,走進明亮熾熱的日光中,脊背挺得筆直。

蓮殼和往常一樣,早在外頭等着了。芳歲照例抓了把方塊酥糖和松子糖給他,這一個多月天天如此,他知道傅四老爺疼愛五小姐,五小姐不缺這個,便也不推辭,接過揣進懷裡,笑嘻嘻道:“五小姐,今兒個知縣老爺一大早過來了,二少爺不得空,讓您先自便。二少爺說書還是要抄,他要檢查的。”

傅雲英點點頭。

傅雲章的字確實如他自己所說的,寫得一般,不過教導她還是綽綽有餘的。他每天要求她抄書,然後從旁指點一二,看似漫不經心,毫無章法,卻讓她受益匪淺。這讓她百思不得其解,傅雲章分明懂得運筆之法,也是勤學刻苦之人,從不懈怠,即使已經考中舉人,依然堅持天天溫習功課,這樣的人怎麼寫不出一手好字?

實在是奇了。

快到端午了,丫頭、婆子抱着一捆捆菖蒲、艾草、香茅經過。本地風俗,每到端陽時,窗戶門口廊檐都要插上香草避毒蟲,過完節也不管它,讓它自然吹乾,等到過年打掃房屋時才取下。端午又叫女兒節,傅桂和傅月上個月就盼着女兒節了,從初一到初五,家家戶戶的小娘子盛裝打扮,穿新衣,戴艾葉,簪榴花,系五毒靈符、五彩絲線,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躲端午”。到端午那天,飲雄黃酒、吃過黍糉、綠豆糕、鹹鴨蛋後,全家老小齊聚江邊看賽龍舟,至夜方歸。

這幾天傅月和傅桂用花露調的香花水洗臉,每天染一次指甲,拿桂花露搽頭髮,搽得每一根髮絲油亮黑潤,都是在爲女兒節做準備。端午當天傅家的小娘子們齊聚一堂,誰也不想被比下去。

傅四老爺爲此特意託人從蘇州府購置了幾套頭面首飾,聽人說江南閨秀常常嚼食茶餅,能令口齒留香,也隨大流秤了幾斤,傅月、傅桂和傅雲英一人一份。

另外還買了幾把灑金川扇,家中女眷一人一把。四川的扇子製作精美,從唐朝時就是官府取用的貢品,本朝依然如此。每到五月,成都府大慈街前會定期舉行扇市,蜀人都將扇子運到成都府販賣。各地客商前去大批購入,運回京師、江南等地,貨離鄉土,立地漲價,一把扇子的價格可能漲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饒是如此,達官貴人仍然爭先購買,唯恐搶不到。

婆子一間一間打掃房屋,笤帚擦過地磚,沙沙聲響時斷時續。傅雲英踏進傅雲章的書房時,聞到一股濃烈的雄黃味,端午在房屋角落灑上浸過雄黃的酒水,可以驅蟲。竈房、糧倉和陰溼的地方尤其要多灑。

傅雲章的書房枕池而築,潮溼幽寒,自然不能例外。

她讓蓮殼燃起香爐,支起四面窗戶,從隨身帶的荷包裡取出幾塊松香、金銀香扔進燭臺式香爐裡,蓋上蓋子,一縷縷香菸嫋娜盤旋,空氣沒那麼難聞了。

等雄黃味淡去,她坐在小杌子上,開始伏案抄書。她個子矮,傅雲章讓丫頭把花幾騰出來給她當書桌,免得她每次要爬到羅漢牀上去用功。

書房裡靜謐無聲,外頭卻很熱鬧,蓮花和蓮葉領着婆子擦洗靈璧石,雖然她們儘量壓低聲音說話,仍然能聽到窸窸窣窣說悄悄話的聲音,偶爾水桶翻倒,響起一陣嘩啦啦的水聲和婆子蘊着怒意的叱罵。傅雲章性子古怪,書房亂成一團糟,卻要求下人每天擦洗院子裡的山石。

抄完最後一個字,她徐徐吐出一口氣,放下竹管筆,吹乾紙上的墨跡,壓上鎮紙,等傅雲章回來點評。

擡頭時,忽然看到門口站着一個人。

是一個腳踏蒲鞋,穿一件葛布直裰的少年,衣着雖儉素,卻眉清目秀,一雙眸子格外有神,不似尋常小官人。

傅雲英站起身,眉頭微微蹙起。她抄書的時候全神貫注,沒有注意到門口來人了,這人到底看了多久?

少年盯着她抄完的紙看了許久,愣愣出神,半晌後恍然醒悟過來,揖禮致歉,“剛纔怕打攪五妹,就沒有出聲擾你。”

傅雲英看到他露在袖子外面蒼白泛青的手腕,想起來了,這少年正是前不久和傅容定親的蘇家桐哥,她在書肆裡見過他。

蘇桐自小在傅家長大,蘇娘子和他的姐姐蘇妙姐跟傅家女眷極爲熟稔,傅家雲字輩的小官人平時和他以兄弟相稱。

傅雲英記得蘇桐的排行好像也是五,淡淡喊一聲,“五表哥,二哥在正堂見客,不在書房。”

蘇桐單手握拳,放在脣邊輕咳一聲,揚揚手裡一沓寫滿字跡的紙張,含笑道:“我曉得,管家讓我在這裡等着。”

傅雲英聽傅四老爺提起過,蘇桐已經順利通過二月的縣試和四月的府試,取得童生的身份,接下來是最後一場院試。今年比往年冷,四月天突然下了幾場大雨,蘇桐參加府試的時候很是吃了點苦頭,從考場出來之後生了場大病。

“五表哥進來坐。”她把自己的文具收起來,走到房廊外,找到躲在廊柱背後打瞌睡的蓮殼,“三房的表少爺來了,去篩碗熱茶來。”

三房的表少爺桐哥是將來的姑爺,怠慢不得,蓮殼擦乾嘴角的口水,立馬跳起來,“我這就去,這就去。”

他沏了杯熱茶送到房裡,“小的一時盹着了,讓表少爺久等。”

蘇桐溫和道:“無妨,我也纔剛到。”

傅雲英在傅雲章這裡待久了,知道他的習慣,不去碰他那胡亂堆在一起的書,從書架上挑了本帶有批註的《四書章句集註》坐在廊檐下看,芳歲跑過來說,“二少爺過來了,孔四相公也在。”

孔四相公是位秀才,是傅雲章少時的同窗,家境一般,在知縣家坐館授徒,賺幾個鈔養活一家。他常來傅雲章這裡蹭書看,傅雲英見過他幾次。

腳步聲由遠及近,傅雲章和孔秀才踏上竹橋,兩人神色鄭重,低聲交談,傅雲章眉頭緊鎖,似是愁悶不舒。

“二哥,蘇家五表哥來了。”

傅雲英合上書冊迎上前,朝孔秀才頷首,“孔四哥。”

孔秀才本來滿腹心事,但看到她小小一個女伢子,做出這一副大人模樣,忍不住笑了,故意向她拱手作揖,“英姐。”

傅雲英回以一個萬福,客氣道:“孔四哥有禮了。”

孔秀才哈哈大笑。

蘇桐聽到說話聲,也迎了出來。

彼此見禮,傅雲章問蘇桐:“寫好了?”

蘇桐恭敬道:“寫好了,另有同案九人的功課,一併帶了來,勞煩二哥撥冗指點。”

傅雲章看他一眼,緩緩道:“我今日有事,就不耽擱你了。你後天再過來。考試要緊,也不能太過着急,先養好身體再說。我看你還在咳嗽,這幾天別熬燈費火,早些休息,正好陪你母親過節。”

蘇桐應聲離去。

傅雲英沒走,跟着傅雲章和孔秀才一起走進書房。

“姚學臺和禮部侍郎崔大人是同榜,當年崔大人考中探花,姚學臺位居鼎甲之首,料想必定是學富五車之人,怎麼觀風題卻是照搬前人的?”

孔秀才一邊走,一邊道。

傅雲章苦笑道:“姚學臺性情向來如此,讓人捉摸不透。你有所不知,姚學臺初到湖廣時,陳知縣曾託舊友將我的幾篇拙作送至他案前……”

孔秀才連忙追問:“如何?”

“姚學臺只給了一句評語:一無是處,不忍卒讀。”

孔秀才噗嗤一聲笑了。不忍卒讀說的是文章寫得太過悲慼,所以不忍讀,姚學臺拿這幾個字點評傅雲章的文章,實在太刁鑽了。

傅雲章搖搖頭,嘆息一聲。他少年中舉,風頭無兩,雖不敢說自己學識淵博,但他寫的文章在黃州縣至少是數一數二的,武昌府的幾位舉人也一致認爲他的制藝八股寫得好,可姚學臺卻用“不忍卒讀”來挖苦他,着實讓他備受打擊。

傅雲英聽他二人討論姚學臺平時喜歡什麼樣的文章,細眉微挑。

她認得姚文達。當年姚文達是頭名狀元,風頭卻完全被崔南軒蓋過去了,他因此懷恨在心,處處和崔南軒作對。那時候她甚爲憂心,怕姚文達對崔南軒不利,想盡辦法和姚夫人結交,想請姚夫人代爲說和,讓兩人化干戈爲玉帛。崔南軒知道以後,要她不必多此一舉。

“姚文達此人,性情磊落,不會加害於我。”

後來事實證明崔南軒看人的眼光果然不錯。姚文達就像個鬧脾氣的小孩子,整天盯着崔南軒的錯處不放,今天說他朝服穿錯了,明天譏諷他對沈介溪阿諛奉承,但大多隻是逞一時口舌之快,從沒有在政事上爲難他。

四年前姚文達在翰林院任侍讀一職,什麼時候成提督學政了?

她默默出神,突然聽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心裡猛地一跳。

那邊孔秀才接着道,“或許是爲了慶賀霍將軍生還,學臺纔會出這道題。幾年前韃靼人南下犯邊,霍將軍英姿勃發,率領三千霍家軍前往迎戰,出奇制勝,打下甘州大捷,韃靼人狼狽逃竄。學臺聽到捷報後,當場爲霍將軍寫了篇文章,稱其爲當世冠軍侯。”

傅雲章頷首,“我看過那篇賀文,還抄了一份,只能從這裡入手了。”

他走到書桌前,東翻翻,西翻翻,試圖從一堆凌亂的紙堆裡找到那篇文章。

孔秀才和他從小同窗上學,深知他的本性,笑笑不說話。

傅雲英扯扯孔秀才的衣袖,儘量用一種平常的口氣問他,“明……霍將軍還活着?”

孔秀才一愣,笑道:“你也聽說過霍將軍?”隨即想到傅雲英小時候在甘州長大,她母親說不定就是霍將軍救下來的,沒有把她當孩童敷衍,認真道,“四年前霍將軍領兵抗倭,帶着幾千將士出海尋找倭寇的老巢,途中碰到海浪,船覆人亡,都以爲霍將軍也不幸死了,還好老天庇佑,上個月霍將軍從浙江登岸,浙江巡撫立即上報朝廷,消息已經傳遍了。”

說到最後,他激動握拳:“沿海倭寇猖獗,北邊韃靼、瓦剌、亦力把裡、女真虎視眈眈,南有土司叛亂,只恨我等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否則也能和霍將軍那樣馳騁沙場,蕩除敵寇!”

傅雲英垂目不語,沉默良久後,閉一閉眼睛,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霍明錦竟然還活着。

作者有話要說:

觀風題:學官出的題目,當地生員都要做,類似於科舉模擬題。如果能得學官看中,前途無量。

第49章 離別第112章 保證第39章 圖志第163章 結局(二)第49章 離別第146章 過年第46章 回家第67章 催書第115章 守歲第18章 買書第17章 上課第81章 新學長第141章 一百四十一(捉蟲)第71章 考課第62章 公佈第161章 (十二)第131章 剿襲第81章 新學長第75章 踐行第41章 道理第14章 餈糕第111章 下獄第78章 逃出第119章 肉麻第1章 素餡饅頭第127章 爲難第75章 踐行第159章 (十)第145章 銀荒第116章 交心第162章 結局(上)第72章 祝壽(捉蟲)第72章 祝壽(捉蟲)第113章 加柴第124章 剖白第143章 平安符第55章 雲哥第137章 測試第1章 素餡饅頭第121章 駕崩第102章 才子第73章 做戲第64章 心機第45章 獲救第118章 蠟頭第56章 雙陸第155章 (六)捉蟲第47章 起鬨第149章 賠償第3章 灌漿饅頭第96章 鐘聲第145章 銀荒第123章 說開第53章 破題第115章 守歲第61章 廢后(捉蟲)第134章 選擇第31章 心事第2章 醬菜第40章 故人第121章 駕崩第32章 說定第160章 (十一)第129章 登基第61章 廢后(捉蟲)第72章 祝壽(捉蟲)第132章 第 132 章第57章 江城書院第91章 錯過第104章 殺良第30章 姐妹第82章 制藝手冊第111章 下獄第150章 (一)第84章 喜訊第87章 走人第141章 一百四十一(捉蟲)第47章 起鬨第16章 金銀蛋餃第153章 (四)第164章 結局(三)第103章 仇恨第120章 生亂第143章 平安符第60章 再見第53章 破題第154章 (五)第37章 冤枉第96章 鐘聲第139章 並肩第45章 獲救第84章 喜訊第7章 八寶茶第119章 肉麻第163章 結局(二)第143章 平安符第126章 宅子第44章 自救第9章 山楂糕第87章 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