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蠟頭

良鄉的事情處理得差不多了,傅雲英本來也是打算今天舉行完春耕儀式就走的。

霍明錦看她遲疑,“怎麼了?你在驛站的東西我已經派人收拾好了。”

他還真是準備充分。

傅雲英轉身回望祭臺的方向,“霍大人,你讓李寒石給我的那塊魚佩不見了,我想叫人暗地裡去找回來。”

如果落到老百姓手裡,不用費心尋訪,找個人一打聽就能找到。如果不是,那肯定是掉在祭臺下面了。

霍明錦看一眼她空蕩蕩的腰間,剛纔離得遠,看到她被人羣堵在祭臺下出不來,他就料到這個了,以前他也跟着父親主持過春耕祭祀,“沒事,留幾個人慢慢找。你先隨我回京,那魚佩其實不是什麼稀罕之物,回去我再給你找一塊一樣的。”

那不是他的家傳之物嗎?這麼不在意?

傅雲英搖搖頭,戴了那麼久的東西,總得找回來,“等等吧,看能不能找到。”

頓了一下,擡眼看他,鄭重道:“都是我疏忽大意的緣故,如果今天找不到,我就留下來。你先回京城?”

怕魚佩被人趁亂摸走,她才特意摘下來拿在手裡,沒想到這樣反而丟了。

京城局勢瞬息萬變,可別爲了她再生什麼變故。

她很堅持。

霍明錦嘴角扯了一下,擡起手。

不遠處他的隨從立刻小跑過來,腳步聲很輕,一眨眼的工夫就到了近前,低頭抱拳:“二爺有何吩咐?”

他低語了幾句,隨從們應喏,隨即散開。

“這事不好聲張……”傅雲英說。

霍明錦嗯一聲,“我知道,他們幾個辦事謹慎,你放心。”

他倒不是誇口,也就半盞茶的工夫,那幾個隨從便託着魚佩回來,“在草地裡找到的,落到水窪裡了,不仔細看看不見。”

傅雲英鬆了口氣。

霍明錦接了魚佩,彎腰要給她掛上。

周圍的人臉色都變了。

袁三和傅雲啓更是張大嘴巴,一臉如遭雷劈的表情。

傅雲英伸手搭在霍明錦手腕上,“不勞煩你了,我自己來吧。”

她接過魚佩,收進袖子裡。

先去和縣令辭別,縣令知道霍明錦的身份,兩腿戰戰,不敢擡頭。

之後她和霍明錦上了同一輛馬車,袁三要跟上來,傅雲英讓他去後面一輛,“我和霍指揮使有話要說。”

袁三欲言又止,掃一眼旁邊人高馬大、腰間佩刀的霍明錦,眉頭皺得老高,“老大,有事你就叫我。”

他特意示威似的揮了揮自己的拳頭。

傅雲英點點頭,看他和傅雲啓一起上了後面的馬車。

剛收回視線,霍明錦對着她擡起手,動作自然而然。

她現在的身份是男子,他竟然一點都不避諱,真的不怕落一個斷袖的名聲?

他站着等她,垂眸看人,目光溫和。

傅雲英心裡微微一嘆,搭着他的手臂上了馬車,發現車廂裡堆的幾個整齊箱籠是自己的行李。

等她坐定,霍明錦跟着上來,馬車晃動了幾下,慢慢離了良鄉縣。

沉默了一會兒,霍明錦忽然問:“你果真一直隨身帶着?”

傅雲英愣了片刻,意識到他問的是魚佩,輕聲答:“你那時候特意交代過要貼身隨帶。”

救命恩人也就提了這麼一個小小的要求,她當時既然承諾下來,自然要說到做到。這幾年她不管去哪兒,都隨身帶着魚佩,夜裡睡覺時就放在枕頭底下。

霍明錦一笑,低頭拉她的手,粗糙指腹輕輕摩挲她細嫩的指尖,“我喜歡你緊張我的樣子。”

魚佩只是身外之物,哪有人重要。

看到她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魚佩才肯走,他渾身舒暢。

那種酥麻的感覺又來了。

傅雲英收回手,她剛纔緊張的不是霍明錦,是他送的魚佩吧?

想了想,她拿出袖子裡的魚佩,放在掌心裡,“這種東西貼身帶容易遺落,這是霍大人你的家傳之物,實在貴重,我……”

霍明錦臉上的笑容慢慢冷下來。

知道他誤會了,以爲她要把魚佩還回去,傅雲英接着說:“我想把它好好收起來,放在妥帖的地方,免得下次再丟了。霍大人,你覺得如何?”

短短几句話,讓霍明錦有種峰迴路轉的感覺。

“你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丟了不要緊,我再送其他的。”他平靜道。

看他的樣子,是真的不在意。

傅雲英把魚佩包起來放好,他並不在乎她是不是隨身帶魚佩,只要她收下就行,那當初爲什麼特意命李寒石叮囑她時時刻刻都得帶着?

怕有什麼被她忽略掉的東西,她直接問:“這魚佩是不是有什麼特別之處?”

霍明錦笑了笑,眼底笑意浮動,“只是我的私人物件而已,它的特別之處就在於……”

他停頓下來,直視着傅雲英的眼睛。

馬車軋過一塊突兀的土疙瘩,突然猛烈晃了幾下。

傅雲英忙雙手往下撐穩住身形,霍明錦伸手扶她,大手緊握她的胳膊,說話的熱氣就在她耳畔,“在於你願意收下它。”

他握着她許久,才鬆開手。

原來明錦哥哥不正經的時候是這個樣子。

傅雲英嘴角輕抿,不看他了,拿起自己箱籠裡的一本良鄉縣縣誌翻開看。

霍明錦也不吵她,就那麼含笑盯着她看。

車廂裡只有書頁偶爾翻動的沙沙聲響。

傅雲英不管霍明錦,認真看了幾頁書,再擡眼時,發現他靠着車壁睡着了。舒展的眉宇間帶了幾分疲倦之色,眼圈淡淡一圈青黑。

她猶豫了一下,拿了個靠枕放在他背後,讓他能睡得舒服些。

這一晚他們沒有停下歇宿,摸黑趕路。第二天下午回了京城。

大街小巷人煙稀落,氣氛肅殺。

他們剛進城,就不斷有錦衣衛快馬奔來稟報事情。

霍明錦聽他們一一彙報完畢,沉聲下令。

衆人應喏,剛離去,下面一波人又來了。

傅雲英直接回大理寺交差,袁三和傅雲啓回高坡鋪傅宅。

霍明錦派兩個人跟着她,“他們自小跟着我,絕對忠心。如果事情有變,按他們說的做。”

她點頭應下,她沒有三頭六臂,在宮變面前,終究勢單力薄。目前她要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爲朱和昶進京做好接應準備。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她得確保自己是黃雀,纔不會浪費這個大好時機。

大理寺的人見她提早回來,有些詫異。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人物自然不會離開京城,小嘍囉就不一樣了,這時候有路子的小吏都在想辦法往外跑,她得了外差,怎麼不在外面多躲幾天,怎麼還提前回京了?

面對各種試探,她回答說,“良鄉那邊的事情已經料理得差不多了,我答應老百姓幫他們求糧種,急着回來辦這事。”

又問同僚是該請示工部還是找戶部。

陸主簿告訴她:“糧食糧種的事工部、戶部都管,找誰都行,就看哪邊好說話。”

之前在汪玫身邊擔任助手期間,傅雲英認識不少工部的人,幫他們繪製過輿圖。她主持刊印水利、農事方面的書冊時,經常找工部給事中等人請教。

當了官不代表就不做學問了,吏部、刑部、禮部、戶部、工部的官員平常私下裡有結社的風氣,七八個年紀相當、談得來的年輕官員常常相約遊從吟詠,詩歌唱和,品評各自的文章。

可別小看這種私下裡的來往,這也是擴充人脈的一大捷徑。

姚文達當年也是這種文社的成員之一,他屢次得罪沈介溪,社員都會設法爲他奔走說情,所以他老人家脾氣這麼大,得罪了那麼多沈黨,蹉跎多年以後,還能升遷。

刑部差事不多,大家閒着沒事幹,三五不時就聚一聚。傅雲章才名遠播,常被同年推薦去參加各種不同的詩會,從而認識更多文豪大家。傅雲英沾他的光,偶爾也能在詩會上露露臉,她不寫詩,只做文章,詩社的人也不強求,各有所長,探討學問,纔是文社結社的初衷。

而且她生得好看,招她入社,能給文社添點風雅氣,讓其他文社那些歪瓜裂棗自慚形穢,何樂而不爲?

那些舉世聞名、家喻戶曉的名儒詩人大多不耐煩做細緻活兒,或是身居高位忙於庶務,沒法專心學問,自己也不記得寫了多少文章。傅雲英入社後,接下整理出版的活兒,任勞任怨,不求回報,以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

名儒們心裡很受用,被一個年輕的後輩崇拜,而且是一個生得如此俊秀的後生,誰心裡不沾沾自喜?

人家可說了,“先生如此錦繡文章,字字珠璣,鞭辟入裡,讀來振聾發聵,怎能埋沒?”

於是現在文社中出書、出詩集、文集的事都是傅雲英經手辦理,雖是枯燥的苦差事,她卻受益良多。

結識一個學派的長者,等於和他的學生、家族都結下善緣。

比如她剛把爲良鄉縣請示下發種子的文書送到工部,工部主事就痛快通過她的請求,她認識工部主事的老師。

她爲糧種的事忙前忙後,第二天糧種便發往良鄉了。

陸主簿笑話她:“有收成了功勞也不在你身上,何必費這麼多心思?”

她笑而不語。

對她來說只是舉手之勞,對當地老百姓來說就不一樣了。在其位,謀其政,她當一天的官,就努力多做幾件實事,如此方不辜負辛辛苦苦從一介鄉野丫頭爬到這個位子上。

主持完春耕儀式,傅雲英果然獲得升遷,仍然在趙弼名下,任右寺副。

她拿到任命文書的那天,沈介溪再度上疏辭官。

這一次也不知他是真心想辭官,還是試探皇帝的底線。

皇上仍然駁回他致仕的請求。

羣臣明白了,皇上不會輕易放過沈介溪。准許他致仕,至少是給他留一個體面,堅決不放人,說明皇上要將沈介溪置於死地。

沈党進退維谷,沈家大公子和二公子頻頻和遼東總兵徐鼎交通往來。

宮中傳出消息,太子妃臨盆在即,快要生了。

乾清宮的太監說,等皇太孫出生後,皇上會把皇太孫交給孫貴妃教養。

沈黨自然反對,若太孫在孫貴妃膝下長大,必然和太子妃關係疏遠,屆時好處豈不都成了孫家的?

孫家只是徒有侯爵之名,並無實權,沈黨依然不放心。

言官和沈黨勢如水火,樂於見沈黨吃癟,紛紛上疏附議皇上的決定,認爲皇太孫應該由孫貴妃撫養。

京中錦衣衛、羽林軍、禁衛軍、金吾衛、虎賁都有調動,只有最精銳的十萬團營仍然風雨不動安如山。

嗅覺敏感的大臣感覺到可能將有大變故,求見皇帝,都被太監擋在乾清宮外。

王閣老再次求見皇上無果,站在漢白玉階前,回首望着春日豔陽下折射出一道道奪目光芒的明黃琉璃瓦,長嘆一口氣。

他老了,這把老骨頭經不起太多動盪,但他還得撐下去,替年輕一輩多擋些風雨。

臺階下,姚文達、汪玫等人見他無功而返,皺眉道:“沈家最近動靜不小,皇上真的不管麼?”

王閣老搖搖頭,百姓生活富庶,外敵暫且退守荒漠,江山仍然是穩的,這些年內閣總攬朝政,導致皇權旁落,皇帝上不上朝都不會影響到前朝……

“罷了,且看到時候如何收場。你們須得當心,不管是哪一方的人來說動拉攏你們,不得應允。”

衆人對望一眼,點頭應下。

這天,傅雲英應工部主事之請去工部一趟,路過巍峨的千步廊,一個緹騎迎面走過來,在和她錯身而過的時候,小聲說:“傅公子,若無意外,太子妃後天就要發動,沈家會在那時有動作,您萬事小心,屆時一定要待在大理寺內,不要隨便走動。除非二爺親自過去,誰露面您都不能相信。”

官署不是想進就能進的,不管是喬嘉,還是霍明錦派到傅雲英身邊的人,都不能時時刻刻緊跟着她。

緹騎說完,飛快退開。

傅雲英不動聲色,接着往裡走。

工部主事和其他給事中、令史、通事等人圍着一張圖紙低聲討論着什麼。

傅雲英走進去,主事笑眯眯朝她招手,“上次在運河上吃酒,聽你說在尋摸什麼水車的圖紙,你看這些能用嗎?”

通事將圖紙捧給傅雲英看。

她先謝過工部主事爲自己的事掛心,拿起圖紙細看,笑着道:“何止能用,比我之前看過的那些好多了。”

工部主事含笑說:“西城匠戶交上來的,他們是祖傳的手藝,自然比別人強。”

匠戶專指從事營造﹑紡織﹑軍器﹑工藝品等各種手工業的人,他們不能隨意脫籍,父親死了,兒子頂上,子孫世世代代都必須爲官府服役。大多數匠戶不僅要承擔指定的工役,還要經受重重盤剝,生活窮苦,三餐不繼。

他們手藝高妙,勤勤懇懇,但所有手工成品都歸上層工頭所有,縱有一身本事,卻不能掙錢養活自己。

傅雲英拿了圖紙,再次謝過工部主事。

工部主事擺擺手:“你指點我弟弟的制藝,那臭小子按你說的破題,現在終於開竅了,我還沒謝你呢!”

又問:“你二哥的事情解決了?”

傅雲英心裡一動,壓低聲音,“什麼事?”

工部主事咦了一聲,“你不知道?”

見她果真不知情,笑了笑,道:“倒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之前他回絕沈家的親事,有人爲難他……聽說好像解決了,我正想找你打聽呢,原來你也不知道。”

傅雲英笑笑不說話。

傅雲章遇到什麼難事了?回去得好好問他,看她能不能幫上忙。

兩人撇開這事,說笑了一會兒,傅雲英告辭出來。

她想找工部借幾個工匠,讀書人的學識再如何淵博,論起農事、工事的經驗,還是得找工匠農人。

最近遞交到大理寺等待覆審的案件不多,她正好清閒。

想着心事,不知不覺走出長廊,隱隱可以聽到臺階前一片喧嚷聲。

又到了銓選的時候,官員們正在排隊掣籤。抽到好籤的要強忍笑意,免得被其他人擠兌。抽到不好的則一臉黯然。

窸窸窣窣的細碎聲響中,忽然響起尖銳的破空之聲。

傅雲英腳步陡然一頓,正好停在一間號房門口,裡面的人正要出來,看到她,瞳孔微微一縮。

怕什麼,來什麼,嗖嗖幾聲,幾支羽箭向着傅雲英蒼白的臉頰飛了過來。

走廊外面的人忍不住驚喝出聲:“快躲開!”

她手腳發麻,下意識往後退。

身後響起一道冷淡的聲線:“知道害怕了?”

號房裡步出一個高挑清瘦的緋紅身影,擋在傅雲英面前,護着她往後退,寬大的袖子舉起來,阻住羽箭來勢。

砰砰幾聲,軟綿綿的羽箭掉落在地。

周圍的人驚慌失措,面如土色,七手八腳擁上前,查看崔南軒的傷勢:“崔大人!”

崔南軒臉色陰沉如水,放開傅雲英,袍袖輕掃,“何人敢在千步廊內放肆?!”

長廊外傳來幾聲大笑,穿飛魚服的年輕副千戶踱進長廊內,看一眼手中長弓和落在地上的幾支箭,“剛纔看到樹上幾隻鳥嘰嘰喳喳一直叫個不停,實在煩人,想打打牙祭,驚擾崔大人了。”

崔南軒淡淡道:“阮千戶還是小心些,真傷了人,御史不會善罷甘休。”

副千戶咧嘴一笑,轉身走了。

六部等着掣籤的官員望着副千戶,義憤填膺,大聲抱怨。

副千戶嘴角勾起,滿不在乎,大踏步離開。

傅雲英回過神來,看清副千戶那張漆黑的臉,皺了皺眉。

阮君澤最近風頭正盛,他是皇上欽點的武狀元,之前霍明錦入獄,他快速崛起,最近一直隨侍御前,很得皇上信任,很是跋扈。前幾天在宮裡毆打太監,皇上得知後,不僅不怪罪,還誇他英勇。

顯然,他這副玩世不恭的囂張模樣是裝出來的。

好端端的,他爲什麼暗算她?

偏偏幫她擋箭的是崔南軒。

傅雲英閉了閉眼睛,懶得管阮君澤,先去看崔南軒傷得如何。在所有人看來,崔南軒是爲了救她受傷的,但願他傷得不重,不然她豈不是欠他一份人情?

崔南軒掃她一眼,“嚇成那樣?”

語氣譏諷。

說着話,命周圍的文官把箭矢撿起來。衆人撿起羽箭,輕輕一掰就斷了,原來箭頭是蠟做的,箭桿也是一折就斷。

雖是如此,崔南軒右手還是擦出幾道紅痕。

傅雲英猛然反應過來,阮君澤並不是針對她,他想傷的就是崔南軒,剛好她走過號房,不幸被連累到了。

想通這一點,她退後幾步。

正想走,崔南軒叫住她:“你隨我來。”

旁邊的小太監立即找來傷藥,往傅雲英手心裡一塞。

她不接,道:“我笨手笨腳,還是你來吧。”

小太監喔了一聲,崔南軒卻拿走傷藥,示意傅雲英跟上自己,“過來。”

傅雲英只得跟進號房。

看熱鬧的人都陸陸續續離開了。

隨從打來清水放在一邊,崔南軒挽起袖子,露出紅腫的手腕,支開其他人,看着傅雲英,“過來幫我擦藥。”

她還是不動,道:“大人,下官做不來這樣的事。”

崔南軒脣邊浮起一絲嘲諷的笑,“霍明錦入獄期間,你曾前去探望,他傷得那麼重,你也敢爲他換藥,現在只是讓你擦點藥膏而已,怎麼不敢了?”

他和刑部的人往來密切。

傅雲英心思電轉,垂目道:“此一時彼一時,霍大人身陷囹圄,大人您身邊有人服侍,還是讓他們來吧。”

崔南軒臉色冷下來,沉默不語。

僵持了很久,他打開藥瓶,自己擦藥,“剛纔覺得屈辱嗎?”

傅雲英沒說話。

崔南軒擦好藥膏,放下袖子,在銅盆裡洗淨手,一雙骨節分明的手,手指修長,“你一天和霍明錦糾纏不休,所有人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你。我只是讓你擦藥,其他人可不會這麼客氣,作弄、羞辱,甚至強迫,你身爲讀書人,真的軟弱至此,非要迎合另一個男人?讀書不易,科舉更不易,寒窗十年,別毀了自己的前途。”

傅雲英嘴角翹起,“何來迎合一說?大人多心了。”

崔南軒擰眉。

傅雲英淡淡道:“大人好生修養,下官告退。”

崔南軒目送傅雲出去。

日光漫進長廊,號房外光線明亮,他逆光走遠,高挑的背影慢慢融入豔麗的春光中。

手腕上的紅腫並不疼,這點皮肉傷於崔南軒來說算不得什麼。

但他卻覺得有些頭疼……

剛纔何必救傅雲?他明知那幾支箭只是阮君澤這些天用來逗弄文官的小把戲。

看到傅雲站在門口,下意識就衝上去了……

這不是第一次,他以前以爲那是因爲自己愛惜人才,不想看到一個寒門出身的學子蹉跎年華,纔會屢屢失態。

可他向來鐵石心腸,絕不是愛管閒事的人。

崔南軒收回視線,低頭看着自己的手腕,自嘲似的一笑。

他曾諷刺霍明錦把傅雲當成她的替身……其實真正如此的人,也許是他自己。

一陣遲緩的腳步聲由遠及近。

他面前罩下一道黑影。

“今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姚文達在他對面坐下,瞥一眼他掩在袖子底下的手腕,“我第一次看你當衆發脾氣。”

崔南軒是安靜而溫和的,連刀子也掩藏在溫柔的和風下,含蓄內斂,不曾當衆動怒。

他不說話,姚文達也不惱,自己站起來給自己斟茶,喝幾口,長長舒一口氣,“你是不是覺得傅雲像一個故人?”

姚文達見過魏氏,不愧是翰林家教養出來的閨女,當真是溫婉大方,秀外慧中,而且能夠放得下身段陪崔南軒吃苦。他以前沒發覺傅雲和魏氏有相像的地方,畢竟一個是男人,一個是內宅女子。

直到傅雲進京以後,姚文達幾次撞見崔南軒訓斥他的場景,忽然心裡一動。崔南軒清冷到六親不認,他似乎格外關注傅雲。

之後姚文達認真觀察傅雲,發現他和魏氏有種說不出來的像,不是外貌、性格或者其他,事實上兩人性格差別很大,而是舉手投足透出來的那種無法用言語形容感覺。

就像去年春天的一場詩會上,刑部和工部的兩個主事各執己見,吵得不可開交,場面有些尷尬。

傅雲穿一身鸚哥色雲紋地窄袖春衫,坐在槐樹下吃茶,擡頭看枝頭花朵垂掛如瀑,笑着和旁邊的傅雲章說:“二哥,回去讓廚娘做槐花餅吃,很好吃的。”

大家都笑了,連吵得臉紅鼻子粗的兩個主事也噗嗤一下吵不下去,握手言和。

這讓姚文達想起剛考上狀元的時候,和崔南軒相見兩厭,鬧得很不愉快。魏氏想辦法緩和他們的關係,說話的語氣也是這樣,讓人不由自主就消了火氣。

姚文達的暗示很明顯。

崔南軒卻沒什麼反應,漠然道:“想說什麼?”

姚文達哈哈大笑,眼神卻有些悲愴,“我早對你說過,你遲早會後悔的。”

不至於後悔到痛不欲生,但想起來的時候,心裡會一抽一抽的疼。

然而於事無補,死了就是死了。老婆子死了,他接着風風光光當高官。魏氏死了,崔南軒照樣平步青雲。

“還記得當初在武昌府你承諾過什麼嗎?”姚文達斟了杯茶,推到崔南軒面前,“現在是你兌現諾言的時候了。”

茶水在杯中晃盪,咕嘟咕嘟響。

崔南軒垂眸,手指微曲,輕叩茶杯,“什麼時候?”

姚文達環視一圈,壓低聲音,“京城將有異變,霍明錦肯定要藉此機會除掉沈閣老,屆時沈黨大亂……你知道你該做什麼。”

崔南軒不語,半晌後,點了點頭。

姚文達輕籲一口氣。

崔南軒這人有一個好處,他從不掩飾自己的狠絕,既答應了,就一定會做到,不會蛇鼠兩端。

……

阮君澤回到自己的住處,甩了弓箭,掀開茶壺蓋子,直接端起整個茶壺往嘴裡倒涼茶。

潘遠興從外面跑進來,神色慌張,“你把傅雲給傷了?”

“傅雲是誰?”

阮君澤抹了下嘴巴,問。

潘遠興急得團團轉,“我的小爺呀!傅雲是二爺的人,你傷誰不好,爲什麼朝傅雲放冷箭?”

他說得很急,阮君澤過了好一會兒才聽明白他說了什麼,一揮手,道:“我傷的分明是崔南軒,當時旁邊好像是有個人……算他倒黴,我本來是衝着崔南軒去的,他忽然杵在路當中,箭放出去又收不回來!最後不是還是傷了崔南軒麼!沒傷及無辜。”

潘遠興哭喪着臉,“小爺,不管傅雲有沒有傷着,你也不該朝他放箭。我聽李昌說,他和二爺……”

他眨了眨眼睛。

阮君澤一臉莫名其妙,“他和二爺怎麼了?”

潘遠興一跺腳,走到阮君澤身邊,附耳低語幾句。

阮君澤瞪大眼睛,臉色一時青一時白,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

半晌後,他才反應過來,語無倫次道:“那……這……我也不知道二哥喜歡這樣的啊!”

霍明錦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剛纔卻險些傷了救命恩人的意中人……

阮君澤擦把汗,“算了,我親自去給二哥賠禮,這事是我莽撞了。”

霍明錦在號房和幕僚商議事情,外面層層把守,氣氛嚴肅。

阮君澤在外面等了很久,聽到裡面響起腳步聲,李昌拉開門,讓他進去。

霍明錦大馬金刀地坐在堂前太師椅上,低頭擦拭佩刀,眉眼沉靜。

周圍侍立的緹騎屏息凝神,不敢少動。

京師人心浮動,二爺卻一直平靜淡然,彷彿這些風波並不是他掀起來的,他只是一個看客。

阮君澤上前,說了上午的事,“您交代過的,這些天試探王閣老和翰林院的態度,我都照辦了。”

霍明錦唔一聲。

阮君澤嚥了口口水,接着道:“今天在千步廊那邊,我想作弄崔南軒,不巧傅雲從那裡路過,差點傷了他……”

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見霍明錦臉色變了。

“不過還好崔南軒幫他擋了一下,那些箭頭沒傷着他!”阮君澤冷汗涔涔,飛快道。

房裡安靜下來。

緹騎們也感覺到事情不對,面面相覷。

霍明錦放下佩刀,走到阮君澤面前,臉色陰沉,一字字問:“你拿弓箭對着她?”

阮君澤自知理虧,不敢說話。

霍明錦擡起手,神色淡漠而冰冷,“啪”的一聲,一巴掌直接將阮君澤打翻在地。

緹騎們張大嘴巴。二爺即使暴怒,也不會打人,部下犯了錯,他都是按規矩讓他們自己去領罰。他很少出手,因爲一出手,激怒他的人轉眼就會身首異處。

這還是二爺頭一次當着部下的面打自己人。

那一巴掌力道太大,阮君澤滿口鐵腥味,一張嘴,滿口都是血,說不出一個完整的字音。

霍明錦看都沒看他一眼,轉身出去。

第18章 買書第92章 承諾第127章 爲難第55章 雲哥第89章 得救第87章 走人第121章 駕崩第53章 破題第11章 蜜汁燉肘子第95章 案首第70章 搬家第45章 獲救第140章 暴脾氣第158章 (九)第133章 涼粉第52章 燈會第26章 打羣架第50章 第 50 章第107章 懷疑第110章 歸京第113章 加柴第23章 長更第108章 試探第118章 蠟頭第115章 守歲第131章 剿襲第1章 素餡饅頭第144章 佛郎機第72章 祝壽(捉蟲)第53章 破題第141章 一百四十一(捉蟲)第71章 考課第80章 出走第115章 守歲第16章 金銀蛋餃第100章 回京第69章 指教第2章 醬菜第110章 歸京第2章 醬菜第33章 兄妹第9章 山楂糕第48章 懲罰第52章 燈會第66章 殺雞第22章 驚聞第126章 宅子第22章 驚聞第18章 買書第50章 第 50 章第111章 下獄第30章 姐妹第124章 剖白第147章 跑馬第46章 回家第50章 第 50 章第74章 山間第75章 踐行第101章 太子第80章 出走第68章 旁聽第20章 借書第129章 登基第58章 備考第130章 密道第126章 宅子第69章 指教第130章 密道第152章 (三)第7章 八寶茶第28章 糉子枇杷第143章 平安符第90章 驛站第30章 姐妹第2章 醬菜第94章 考試第116章 交心第100章 回京第22章 驚聞第135章 心結第87章 走人第140章 暴脾氣第95章 案首第11章 蜜汁燉肘子第3章 灌漿饅頭第86章 對峙第50章 第 50 章第158章 (九)第151章 (二)第59章 道歉第40章 故人第92章 承諾第123章 說開第5章 羊肉大蔥蒸餅第61章 廢后(捉蟲)第77章 黑手第116章 交心第141章 一百四十一(捉蟲)第162章 結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