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初案

初設大理寺的原因是地方官權力過大,可自行勾決死刑犯人,造成不少的冤假錯案,便以大理寺爲複審機關,掌決正刑獄。案件初審以刑部、都察院爲主,複審,大理寺爲主,凡刑部、都察院、五軍斷事官所推問獄訟,皆移案牘,引囚徒,由大理寺決斷。置卿、左右少卿、左右寺丞各一員,有功曹、五官、主簿、錄事等員,其屬有司務廳司務二員,左右二寺各寺正一員、寺副二員、左評事四員、右評事八員。

其中,大理寺司直掌奉命出使到地方複審疑難案件,初步審覈交由大理寺的公文,如果本寺有疑難案件懸而未決,也可參與評議。

總之,是個很不起眼的小官,但權力也是有的。

“大理寺右寺丞趙弼是我的人,他很快就會升任大理寺少卿,有猶豫不決的事,可以去找他。”霍明錦看她收了任命書,緩緩道。

說完,又加了一句,“用不着去御前謝恩。”

傅雲英心裡暗鬆口氣,目光落到他手上,五彩雲紋寬袖裡戴了皮質臂韝,似乎沒有纏紗布了。

“您的傷好了?”

霍明錦眼簾低垂,順着她的視線,右手微微蜷了一下,“差不多了……背上的傷還沒好全。”

傅雲英聽周天祿說起過,霍明錦被李柏良的人困在一座山坳裡足足三天之久,最後以一人之力殺出重圍,接應他的部下趕到的時候,倒伏的屍體把進山的路都堵起來了。

正猶豫着說什麼,不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竹橋另一頭有人走了過來。

霍明錦沒說話,但傅雲英能感覺到他整個人緊繃了一瞬,他好像不喜歡來人。

她擡起頭,對上一雙幽黑的眸子。

來人一襲緋紅官袍,金革帶,青印綬,臉上神情平靜淡然,身後四五個文官簇擁着他,和他低聲談笑。

傅雲英收回視線,下意識退後一步,背後溫熱的感覺立刻透過薄薄的衣衫漫開來,像碰到一堵堅硬溫暖的牆。她發現自己這一步恰好退到霍明錦懷裡了,他高大,這一下倒像是他整個人把她包圍了起來,忙要走開,霍明錦擡手,按住她的肩膀。

“別動。”

聲音就在她耳邊響起,說話間吞吐的熱氣在脖頸每一寸肌膚遊走,一陣陣發麻。

她果真沒動。

思緒紛飛,不由想起小的時候,她以爲他不會打捶丸,自告奮勇要教他。把球杖塞進他的手心裡,幫他調整姿勢,慢慢推動他的胳膊,“表哥,你別動,我先教你怎麼擊球,很簡單的,你一會兒就能學會了。”

他笑而不語。

她的手小而軟,手指頭圓胖如春筍,他的拳頭幾乎是她的兩個大。戰場上的少年將軍,被她支使得團團轉,不見一絲不耐煩。

那天她總算過足了好爲人師的癮,每一球都能準確無誤地擊進球窩。

丫頭婆子們都在一邊湊趣,誇她教得好。

她倒是記得謙虛,誇他,“不是我教得好,是表哥聰明,學得真快。”

後來知道他會打捶丸,她懊惱了一陣,覺得自己是關公門前耍大刀,丟臉丟大了。

霍明錦特意朝她賠禮,買了一匣子蘇州絨花給她道歉。

她倒也沒生氣,知道他是遷就自己纔沒說實情,戴了絨花給他看。

不管是上輩子,還是這一世,傅雲英覺得霍明錦脾性溫和,是個雖然沉默寡言其實周到體貼的大哥哥。

但現在接觸多了,尤其是和他身邊的人來往漸多,她發現他其實並不是一直這樣好說話。他不說話的時候,隨從們噤若寒蟬,枯站半個時辰也不敢吭聲。

難道還真讓傅四老爺猜中了,霍明錦孤家寡人,想認她當義子?所以對她格外寬容優待?

如果真是那樣,其實還真有點彆扭,她心裡還是把他當同輩人看待的。

當然,他要是開口了,她不會拒絕。

她決定以不變應萬變。

……

那邊崔南軒一行人遠遠看到他們,面面相覷。

“大人,霍指揮使最近風頭正盛,還是不要和他正面衝突。”

有人建議道。

崔南軒臉上沒什麼表情,目光在傅雲英身上打了個轉,從他的角度看,霍明錦微微低着頭,和她耳語着什麼,姿勢很親密,高大壯健的身子幾乎覆在她背上。她並未掙扎或露出驚恐之狀,看上去似乎習慣霍明錦的親近了。

原來如此。

他嘴角一扯,露出一個略帶譏諷的笑容,並未避開,直接從他們身邊走過去。

身後幾個文官只得硬着頭皮跟上,不過路過霍明錦身邊時,沒敢擡頭,幾乎是捂着臉跑開。

等他們走遠,霍明錦慢慢收回手,“崔侍郎是湖廣人,曾當過你的老師?”

疑問的語氣。

用不着看崔南軒那張臉,傅雲英鬆口氣,斟酌着道:“崔侍郎雖是晚輩的老師,也只是在書院中見過幾次罷了,私下裡並未來往過。”

總之,他們不熟。

霍明錦唔了一聲,脣邊浮起淡淡的笑,不過也只是一瞬間的事。

他沉默了一會兒,“你現在也是大理寺司直了,以後見着我用不着那麼拘謹。以後我叫你雲哥,如何?”

老實說,在他面前,傅雲英壓根就沒拘謹過,因爲根本就不防備他。

她笑了笑,答應一聲。

……

宴後歸家,任命的旨意已經送到家中。

傅四老爺很高興,買了炮竹回家慶祝,備下宴席,歡歡喜喜帶着丫頭婆子挨家挨戶給街坊鄰居送糉子。

不知者無畏,傅四老爺這麼大大咧咧的,傅雲英心裡那點擔憂也放下了。

有時候她想,傅四老爺並不是不知輕重的人,他之所以從不擔心她身份暴露,一來可能是楚王向他保證了什麼,更多的,應該是故意爲之,好讓她沒有後顧之憂。

幾天後,傅雲章的任命也下來了,刑部山西司主事,主要管山西那邊的案件。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太常寺挨在一處,傅雲章和傅雲英可以每天一起乘車去辦公。

一門出了兩個官老爺,傅四老爺更是要欣喜若狂,請裁縫做官服,往各處交好的人家送喜信,預備封賞和打點,忙得腳不沾地。

喬嘉仍然跟着傅雲英,他是北方人,來京城以後卻比在武昌府要沉默多了。傅雲英常常忘了他的存在。

去大理寺的前一天,太子身邊最信任的太監特意把傅雲英叫到跟前,“你性子沉穩,去了大理寺以後也要如此,多聽大理寺長官的教誨,雖說你功名不如其他人,皇上卻記下你的名字了,切勿焦躁。先前有位戶部尚書,就是從舉人一步一步熬資歷,後來得先皇重用,最後做到了二品大員,朝廷讓他擔任會試主考,御賜進士及第的稱號,別人有的,他後來都得到了。太子殿下對你寄予厚望,你是從東宮出去的,要記得自己的本分。若是你給東宮抹黑,咱家絕不會輕饒你!”

傅雲英笑了笑,垂手應了。

接着太子召見她,絕口不提大理寺的事,只溫和勉勵她幾句,賞賜她珍寶若干。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第二天一大早,她起身,梳洗畢,換上官服,戴紗帽,攬鏡自照一番,還別說,穿上官服之後,氣度真的變了很多。

身邊的人看她的眼光也愈發敬畏,以前家中下人還敢擡頭和她說話,現在看到她就下拜,回話的時候腦袋低垂,要多恭敬有多恭敬。

傅雲章在門外等她,看她揹着手走出來,忍不住勾脣微笑。

她朝他走過去,學着他的樣子走路,她從小就開始模仿他平日的言行,雖說沒有十分像,也有五六分神似了。姚文達他們平日常說他倆雖然不是親兄弟,卻比親兄弟還像血脈同胞。

兩人上了馬車,一人拿一本厚厚的典籍翻開看,偶爾說一兩句話。

“大理卿也是沈首輔的人,雖說常常袒護沈黨,爲人倒也不壞。沈少卿馬上就要調動。”傅雲章找相熟的人打聽大理寺裡頭的情形,然後告訴傅雲英。

她翻開一頁書,笑道:“二哥,你不用擔心,我只是司直,見不着大理卿。”又道,“見着了也用不着怕他,我是太子殿下身邊出來的,不看僧面看佛面,無人敢爲難我。”

宮裡只有一位皇子,太子的地位穩固如山,哪怕是沈介溪也不會無緣無故和太子作對,太子妃可是沈家女。

馬車停了下來,兩人一前一後下車,約好下衙一起回去。

早有人等在大理寺的硃紅大門前,戴雙翅吏巾,青色盤領衫,系黑色絲絛,皁靴,一見了傅雲英,便笑眯眯道:“早聞丹映公子俊秀出衆,今日一見,果然風采過人。”

不等傅雲英謙虛幾句,忽然問:“大人可婚配了?”

傅雲英噎了一下。

對方哈哈大笑,表明身份,“我姓陸,趙大人命我在這裡迎你。”

傅雲英聽傅雲章提起過,大理寺裡只有一個人姓陸,擔任主簿一職,掌本寺的印章、抄目、文書、簿籍及案件檔案。主簿這個職位的品級曾多次變動,按理說應當和她的司直是同級,但兩者地位其實差別明顯。

“原來是陸主簿,失敬。”她抱拳和陸主簿見禮。

“不敢當,以後還要仰仗你。”陸主簿和汪玫有點像,慈眉善目,領着她往裡走,“趙大人說先讓你跟着我熟悉寺中文件出納,其實這不是你的職責範圍之內,不過寺中審覈的案件輪不着底下人插手,你來了也不過是閒着,還不如學着整理卷宗,這活計別人都不愛幹,你可別嫌枯燥。”

她道:“不敢,我初來乍到,本就該如此。”

一進一進往裡走,陸主簿告訴她哪裡是刑房,哪裡是審問犯人的地方,哪裡是大理卿和大理寺少卿、大理正等人辦公所在,最後指一指長廊角落一間面南的號房,“那就是你值班的地方。”

那一處號房很幽靜,窗外幾隻大石缸,缸裡養了嫋娜的碗蓮,蓮花開得旺盛,擠擠挨挨,把水面都遮住了。

“趙大人今天不在,去刑部了,改天再帶你去拜見他。”

陸主簿領着傅雲英逛了一圈,熟悉每個地方,和寺裡的人一一廝見,當然都是品級略低於她或者和她平級的官員,上頭的人公務繁忙,無事他們不會過去打擾。

傅雲英和衆人周旋一番,衆人都誇她相貌不俗。

官場上風氣如此,誰的詩寫得好,別人頂多誇幾句,但要是哪個生得俊秀風流,那同僚們都會不吝誇讚,而且很多人會直接寫詩表達欣賞之意,要多肉麻有多肉麻。比如沈首輔年輕時,同僚們離京赴任,到了地方,都要給他寫詩。

寫來寫去只有一個意思:沈大人啊,這裡的人都沒有你長得好看。

歸根究底,論文采,誰也不肯服誰,文無第一嘛,稍有不慎就可能得罪哪位心胸狹窄的高官,或者被人冠以一個諂媚之名。但長相這種事沒有什麼可爭辯的,好看就是好看,誇相貌是最穩妥的。連皇上都喜歡挑長得順眼、風度出衆而且官話說得好的大臣留京任職,他們這也是人之常情。

頂着一個東宮屬官的名頭,基本沒有人和傅雲英過不去。

謝過陸主簿,她回到自己的號房,裡頭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沒有品級的典吏還在裡面擦地,見她進來,嚇了一跳,站起身朝她一拜,“傅大人。”

“有勞你了。”她捲起袖子,自己動手收拾號房。

典吏張大嘴巴,想攔不敢攔。他名叫石正,專門幹一些拿東遞西的雜活,相當於是傅雲英的助手。

不一會兒,陸主簿命人把需要抄錄的案件檔案送到傅雲英的號房裡,要她抄寫。

石正忙準備好筆墨文具,還給她篩了杯涼茶。

她坐在窗前,先翻看之前的案卷,確定下格式、用詞,纔開始抄。抄完一份後,親自拿去找陸主簿,確認沒有任何差錯,回來繼續埋頭抄錄。

院子裡很安靜,畢竟是衙門重地,又都是有身份的屬官,大家說話都輕聲細語的。

傅雲英伏案抄寫,不知不覺一個時辰過去了,忽然覺得窗前似乎罩下一道黑影,放下筆,擡頭看過去。

一個圓臉青年負手站在長廊裡,盯着她看,不知看了多久。

她心念一動,起身走出號房。

青年神色複雜,看着她的眼神既有欣賞,又有防備,還有一點終於恍然大悟的瞭然,“你就是傅雲?我是趙弼。”

原來他就是剛剛升任大理寺少卿的趙弼,霍明錦的心腹之一。

傅雲英朝他行禮。

趙弼擺擺手,深深地看她好幾眼,發出一聲無可奈何的喟嘆。

難怪二爺屢屢爲此子破例,還煞費苦心將他安排進大理寺,要求自己務必小心照應他,生得這麼脣紅齒白,清秀俊逸,舉手投足又風儀出塵,容色朗朗,一派光風霽月,自己見了都覺得眼前一亮,二爺喜歡他,也在情理之中。

二爺這些年形單影隻,好不容易遇到一個他看得上眼的人……管他是男是女,只要二爺中意就成。

趙弼這麼想着,努力壓下心裡那點彆扭,緩緩道:“三法司和地方司掌刑獄案件。三法司爲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地方司則包括各行省設置的提刑按察使,府縣兩級的知府、知縣等。刑部審定各種律法,複覈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大理寺掌邦國折獄行刑,對刑部的判決進行審查,如果有‘情詞不明或失出入者’,有權駁回刑部要求再議。都察院是監察機關,兼理刑名,設十三道監察御史,每年輪換出京至各省巡查,稱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雖然官階不高,但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力。”

總之,地方案件,先由地方司斷決,凡是死罪中應處斬、絞的重大案件,在京的由三法司會審,在外省的由三法司會同複覈。重大案件皇帝一般會詔下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共同審理,也就是三司會審。若三司會審也審不出結果,最終由皇帝本人給予裁決。

刑部職掌天下刑名,都察院職掌稽查糾察,大理寺職掌複覈駁正。任何刑名案件,未經大理寺的審覈複查,刑部和都察院,均不得具獄發遣。

用一句話解釋,就是大理寺的主管複覈,刑部主管審判,都察院主管督察。

一口氣說完這些,不等傅雲英迴應什麼,趙弼接着道:“凡是交辦到大理寺的案件,先由評事、司直詳斷,然後交與大理正看詳當否,有無問難改正處,批書結尾,簽字、蓋印、寫明日期,再交給大理寺丞、大理寺少卿覆議。你品級雖低,身上的擔子不輕,須得謹慎行事。”

傅雲英垂目道:“下官謹記大人教誨。”

趙弼唔了一聲,心中的彆扭感越來越強烈,以至於不敢多看傅雲英,轉身走了。

傅雲英回號房,繼續抄案件記錄。

到下衙的時候,趙弼聽陸主簿說傅雲這一天都在抄卷宗,是個沉得住氣的人,點頭不語。

從大理寺出來,傅雲英等了好一會兒,纔等到傅雲章。

他臉色沉重,她叫了他兩聲,他才反應過來。

車廂裡備了茶點,傅雲英斟了碗桂花熟水給他,“二哥,是不是刑部有人爲難你了?”

傅雲章搖搖頭,接過茶碗輕抿一口,“今天接到一個案子,山西那邊的,有點棘手,和兵部尚書周大人有關。你認得周天祿,他平時爲人如何?”

他是山西司主事。

傅雲英怔了怔,道:“周天祿玩世不恭,遊手好閒,爲人還算講義氣,他什麼都會一點,太子很喜歡他。”

傅雲章道:“他被抓了。”

傅雲英錯愕,周天祿背靠大樹好乘涼,聽說和人爭鬥打死人也和沒事人一樣,在外邊躲幾個月回京繼續逍遙,他竟然也會入獄?

回家的路上,傅雲章簡略說了案子的事。

山西太原府婦人胡氏,從江湖郎中手中購得一包藥粉,摻入湯麪中喂病重的丈夫高鳴吃下,毒、死高鳴,還一把火燒了房屋,把高家一家五口人全燒死了。

按律法,妻妾殺夫,斬立決。高鳴是當地一個秀才,開了私塾教授蒙童,平時樂善好施,常常無償幫街坊鄰居寫信讀信,很得當地人的愛戴。胡氏不僅殺死自己的丈夫,還殺死丈夫的家人,罪大惡極,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

初審判了立斬,但胡氏丈夫的族人不服。攜家帶口進京告御狀,因有位高御史也是山西太原府人,還和高鳴是同宗,高家人便求到他家中。

這高御史剛好和周尚書不和已久,爲了在族人面前彰顯自己的地位,順便噁心一下老對頭,立馬上疏彈劾周尚書勾結山西那邊的知府,包庇孫子。

傅雲英忍不住問:“這事和周天祿有什麼關係?”

山西的胡氏殺死高家人,周天祿遠在京師,這事應該和他無關吧?而且殺人償命,胡氏判了處斬,高家人應該拍手稱快纔是,爲什麼還要跑到京城來告御狀?

傅雲章輕聲道:“周天祿曾去山西探親,在太原府住過一個月,期間和胡氏有染。據胡氏指認,是周天祿教唆她謀害親夫,還答應事成之後就娶她進門做妾。”

傅雲英明白過來。

妻子殺死丈夫,照例要判斬立決,如果妻子是因爲和人通、奸因而心生惡念殺死丈夫,一般判得更重,要受凌遲之刑。而那個姦夫,也應當按同夥罪一併處斬。

在高鳴此案中,周天祿是姦夫,不管胡氏到底是不是受他慫恿下手殺人,從人情來說,他難辭其咎,從律法上來說,他就是同夥。

山西那邊哪敢跑到京師來抓週天祿啊,選擇把這事敷衍過去。高家人不甘心,認爲姦夫周天祿也該受到懲治,一路告到京師。

刑部的人不大想管這個案子,因爲這事實在蹊蹺,很可能是有人想對付周尚書,但找不到他的錯處,就從他這個喜歡惹是生非的孫子身上下手。刑部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得罪人。

但高御史在一旁虎視眈眈,如果刑部敢包庇,他立馬把刑部也告了,於是刑部只能接了案子。

回到家中,傅雲章連飯也顧不上吃,回房看山西那邊送過來的證詞,想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到不對勁的地方。

很明顯,這件事背後肯定有人推動,後面不知道牽涉了多少人,所以每一個細節都要再三推敲。

這一晚他書房的燈一直沒熄。

……

傅雲英新官上任,接下來幾天仍然還是幫陸主簿抄寫文件,整理卷宗,慢慢熟悉流程。

傅雲章則爲高鳴的案子忙得團團轉,山西當地的官員、周尚書、高御史、太子東宮,各方和他們各自的擁護都在朝刑部施加壓力,刑部尚書急於找個頂缸的人,以親嫌迴避原則爲藉口,將此事交予傅雲章審理。

大家都爲傅雲章捏把汗,稍有不慎,官位可能不保,這燙手的山芋,他是不接也得接。

他卻很鎮定,按照流程一絲不苟複覈案子。

……

這天傅雲英照例去大理寺當差,一個小太監忽然斜刺裡鑽出來,攔住她,“傅司直。”

她腳步一頓,認出對方是東宮的人。

小太監壓低聲音說:“周天祿的案子懸而未決,太子殿下很關心他的安危,命你協助刑部的人,將此事查一個水落石出,務必還周天祿清白。”

傅雲英不動聲色。

太子不需要真相,所謂還周天祿一個清白,其實是必須保證周天祿無罪釋放。周天祿是東宮的人,而且這半年多以來京師的人都知道太子很喜歡他,如果他被定罪,太子顏面何在?

她做出爲難表情,沒說話。

小太監倒也不需要她回答什麼,說完話便走了。

傅雲英在原地站了一會兒,掃一眼左右,看到暗處幾個鬼鬼祟祟的身影,察覺到她的目光,那幾個人大吃一驚,忙拔腿走開。

她走進大理寺,陸主簿也剛到,看她一眼,朝她走過來,道:“山西胡氏殺夫的案子牽扯太大,高御史彈劾刑部包庇周天祿,現在這案子移交大理寺。趙少卿提審周天祿,你和我一道去刑部取供詞案卷。”

倒是巧,太子剛剛叮囑她便宜行事,幫周天祿脫罪,這頭大理寺就接手了這個案子。

其實這案子很簡單,並沒有牽扯什麼人,只是周天祿身份敏感,引來各方關注,纔不好處理。高御史和周尚書一直在朝堂上互相指責,山西那邊的官員也上疏自辯,三方各有相熟的人幫忙撐腰,吵來吵去,吵不出結果,皇上煩不勝煩,乾脆把案子移交給大理寺。

傅雲英想起那天曾在茶樓上見過沈介溪的族侄,那時他是大理寺少卿,現在趙弼升任少卿,沈介溪的族侄去了浙江,不知裡頭又經過怎樣的驚心動魄。

趙弼本人不出面。陸主簿和傅雲英去了刑部,那邊早就把所有需要的卷宗供詞全部準備好了,等他們領走相關文書,刑部的人額手稱慶,終於把這個得罪人的差事送出去了!可喜可賀!

因傅雲英認識周天祿,她問陸主簿:“我可要回避?”

陸主簿一笑,“不礙事,你們並非同年同科,用不着迴避。”頓了一下,接着道,“我正有事託付你去辦,大理寺正提審周天祿,問來問去什麼都問不出來,你既然認識他,過去和他套套交情。”

周天祿堅決不承認和胡氏有染。但是他在山西時確實常常去高家吃酒,有時候留下小住,和高家人同吃同住,相當親密,高家族人曾目睹他出現在胡氏房中,衣衫不整,看樣子就是剛剛纔和人歡、愛過。而且他們從高家找到幾封周天祿的親筆信,是他寫給胡氏的情信。

證據確鑿,周天祿還是否認。

大理寺的人覺得他可能隱瞞了什麼事。

傅雲英答應下來。

周天祿是周尚書的嫡孫,享有一定的特殊待遇,關押在獄中也有人每天好酒好菜伺候,一段時日不見,他神色萎靡,但臉上氣色還好。

傅雲英打發走獄卒和其他人,給他斟了杯酒,直接道:“周尚書雖然貴爲尚書,有時候也得服軟,你的案子涉及的人太多了,光是山西一派牽扯其中的官員就有二十三人,你以爲你祖父這一次真的能保下你?”

周天祿坐在角落裡,擡起眼簾,瞟她一眼,接過她遞到眼前的酒,美滋滋地喝一口,“你擔心我?用不着!我祖父雖然時常責罰我,也不至於坐視我被人陷害致死,何況我什麼都沒做過,絕不會判斬刑。”

傅雲英看着他,壓低聲音,“如果東宮插手呢?”

周天祿愣了一下。

他們在太子身邊待了大半年,都深知太子的爲人。太子像他的父親,努力想做一個溫文爾雅、和善大度的儲君,但又多疑敏感,反覆無常。他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恨不能把所有榮寵到加諸其身,但是當那個人讓他失望時,他立馬翻臉,喜歡時越縱容,厭惡時就越苛刻,苛刻到恨不能抹除那個人的存在。

太子最恨他寵愛的人害他在羣臣面前丟臉,如果周天祿和胡氏通、奸的罪名成立,以太子的性子,即使周天祿不會被判刑,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周天祿聽明白傅雲英的暗示,沉默了下來。

傅雲英環視一圈,道:“案子拖得越久,變數越大,你爲什麼不坦白?高家搜出來的情信,是你寫給高秀才的,對不對?”

周天祿沒說話,神情震動,擡眼看她許久,自嘲一笑。

他這是承認了。

傅雲英在東宮期間,周天祿每天鍥而不捨撩撥她,今天送一匣湖筆明天送一塊美玉。東宮的宮婢美貌嬌媚,其中有兩個明顯對他有意,常常借奉茶的機會朝他獻殷勤,他卻不加理會,看都不看半眼。

他平時常常出入南風館,喜好清秀孌童,身邊服侍的小廝一個比一個標緻。教坊新捧出一個豔名遠播的小倌,他絕對是頭一個去撒錢捧場的。

周天祿是個斷袖,他不會和胡氏通、奸。

“我有辦法證明你和胡氏沒有姦情。”傅雲英道。

周天祿長嘆一口氣,表情變得認真起來,“但是那樣就會暴露我和高鳴之間的來往……還是算了吧……”

傅雲英皺了皺眉。

彷彿被她這個嚴肅的皺眉給逗樂了,周天祿捧腹大笑,笑到最後,一臉落寞,喃喃道:“高鳴一家人都死了……是我害了他,他那人愛面子,死不承認自己愛慕我,是我逼他的……現在他人死了,我欠他太多,不想再害他顏面盡失。”

高鳴是個教書匠,很得學生們的尊敬,他活着時,曾苦苦哀求周天祿不要把兩人之間的風流韻事說出去。他讀書讀傻了,把名聲看得比性命還重。

傅雲英蹙眉,說:“胡氏指認你是她的姦夫……”

若周天祿不說出實情,那外人都以爲高鳴是被自己的妻子夥同姦夫殺死,這和他有龍陽之好比起來,沒什麼兩樣,都不是什麼風光的事。

周天祿躺倒在草堆上,雙手交叉做枕頭,翹着腿,道:“這不一樣,我瞭解高鳴。”

他笑了笑,“三司會審,頂多判我一個通、奸之罪,不會要了我的性命。我們周家門路多,再過幾年,我照樣能繼續逍遙。”

傅雲英沉默了一瞬,周天祿此人倒是個多情種子,寧願被冤枉,也不想對不起高鳴。

“怎麼,是不是很感動?”周天祿躺在陰冷潮溼的草堆裡對她眨眼睛,桃花眼一眨一眨的,風流繾綣,“雲哥,我對你是認真的,自從遇到你,我就沒出去鬼混過了!高鳴是以前的風流債,我現在喜歡的是你。”

傅雲英面無表情,俯視着吊兒郎當的周天祿,片刻後,她脣角微微一翹,“高鳴是有婦之夫,說到底,這事確實和你有干係,你不算太冤枉。”

周天祿臉色變了變,沒好氣地瞪她一眼,翻過身,不搭理她了。

……

陸主簿在外面等傅雲英,看她出來,迎上前,“怎麼樣?周天祿說了什麼?”

傅雲英答道:“周天祿不曾和胡氏通、奸,他確實是被誣陷的,不過沒有證據。”

她知道真相,但周天祿死不承認的話,說了也沒用。

陸主簿眉頭輕皺,和她交談幾句,去大理寺少卿那兒覆命。

夜裡回到家中,傅雲章把傅雲英叫進書房。

天氣炎熱,書房白天開窗通風,夜裡蚊蟲飛蟲多了起來,蓮殼在長廊角落裡燒艾草餅子薰蟲。屋裡有股淡淡的香料燃燒過後的香味。窗外幾叢美人蕉,闊大的葉片上附了水珠,月光籠下來,水珠滾動,偶爾閃過一道亮光。

“你在大理寺看了許多案卷,覺得如何?”傅雲章遞了碗冰雪荔枝膏水到她手上,問。

傅雲英接過荔枝膏水,喝了兩口,想了想,道:“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傅雲章微笑,手裡拿了把團扇輕輕搖着,“你要記住,不管是大理寺還是刑部,其實主要職責並不是破案。”

很多案件非常簡單,前因後果一眼就能明瞭,哪些案子證據確鑿,哪些案子有冤屈,很容易查得出來。

破案,難的不是找兇手,而是處理好案件牽扯各方的關係。

比如高鳴這個案子,重點不在尋找真兇,也不在周天祿到底有沒有教唆胡氏殺人,而是山西地方官員、兵部尚書、高御史、太子東宮各方勢力在其中的利益糾葛。

換句話說,哪怕知情人知道周天祿是冤枉的,但是爲了扳倒周尚書,他們就是要堅持給周天祿定罪。

“前不久浙江那邊出了個冤案,刑部明明知道案情有疑點,還是維持原判,只因爲當初判刑的人是沈首輔的得意門生,如今已經高居要職,如果翻案,牽動各方,可能引起朝廷動盪……”傅雲章感嘆一聲。

聽到這裡,傅雲英心裡一動。

次日,東宮太監又來找她,傳達太子的命令,這一次語氣更強烈。

她道:“倒有一個法子可以救周天祿,不過此事我不便插手。”

小太監立馬變了臉色,收起頤指氣使之態,問她:“什麼法子?”

她靠近小太監,附耳說了幾句,最後道:“這事最好由周家人出面。”

小太監點點頭,告辭去了。

又過了兩日,就在大理寺和都察院爲周天祿的通、奸罪到底屬不屬實扯皮時,周尚書在上朝時告發高御史收受山西高家族人的賄賂。

高御史立刻自辯,但周尚書早有準備,拿出這兩天收集到的高御史收受賄賂的證據,將高御史駁斥得啞口無言。

當一方理虧的情況下,情勢立刻扭轉。

朝中大臣都開始同情周尚書。

山西一派的官員和太子東宮的人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立馬落井下石。

最後皇上認定高御史胡攪蠻纏挾私報復周尚書,周天祿的案子也馬上有了結果,沒有證據可以證明他教唆胡氏殺夫,一切都是胡氏一個人所爲,所謂通、奸之說也不可信,仍然維持原判。

皇上知道這事扯來扯去沒什麼意思,也沒有懲治高御史,只罰他幾個月的俸祿,命他自己思過。

周天祿無罪釋放,太子很滿意,周尚書也很高興。

可憐胡氏和高家一家人,都只不過是別人手裡用來陷害周天祿的棋子。

周天祿從獄裡放出來的那一天,問傅雲英,“對大理寺和刑部失望嗎?”

她搖了搖頭,回首望着硃紅宮牆上方碧藍澄淨的天空。

這只是開始而已。

作者有話要說:

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各自的職責參考了相關文獻,有小部分不符合真實歷史。

第93章 解決第60章 再見第30章 姐妹第129章 登基第61章 廢后(捉蟲)第32章 說定第90章 驛站第117章 春耕第89章 得救第121章 駕崩第81章 新學長第31章 心事第50章 第 50 章第1章 素餡饅頭第16章 金銀蛋餃第40章 故人第74章 山間第40章 故人第146章 過年第79章 坦白第86章 對峙第146章 過年第13章 洋糖第155章 (六)捉蟲第48章 懲罰第11章 蜜汁燉肘子第159章 (十)第145章 銀荒第163章 結局(二)第39章 圖志第24章 端午(修改)第28章 糉子枇杷第44章 自救第82章 制藝手冊第131章 剿襲第88章 上山第167章 結局(六)(崔)第139章 並肩第25章 貴人第96章 鐘聲第112章 保證第84章 喜訊第136章 夜談第108章 試探第1章 素餡饅頭第70章 搬家第54章 寫信(捉蟲)第95章 案首第107章 懷疑第138章 考官第88章 上山第45章 獲救第159章 (十)第167章 結局(六)(崔)第71章 考課第91章 錯過第16章 金銀蛋餃第57章 江城書院第166章 結局(五)第92章 承諾第13章 洋糖第114章 回來第19章 激動的四叔第22章 驚聞第91章 錯過第7章 八寶茶第166章 結局(五)第101章 太子第147章 跑馬第114章 回來第79章 坦白第47章 起鬨第55章 雲哥第99章 出發第50章 第 50 章第22章 驚聞第78章 逃出第96章 鐘聲第153章 (四)第35章 高人第42章 偷拿第115章 守歲第115章 守歲第55章 雲哥第82章 制藝手冊第107章 懷疑第17章 上課第119章 肉麻第4章 芝麻團第33章 兄妹第16章 金銀蛋餃第91章 錯過第99章 出發第98章 選中第138章 考官第107章 懷疑第54章 寫信(捉蟲)第38章 化解第151章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