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回京

巷子裡鑼鼓喧天,喊聲不絕。

貢院街住的秀才多,考中舉人的也多,官差快馬來回奔忙,將捷報送抵各家。

一大早,各家便打發家下人去張榜處看桂榜,家中人翹首以盼,盼着能得一個好消息。

幾家歡喜幾家愁,遠遠看到報喜的官差往自己宅子馳來,闔家都忍不住激動起來,人羣鼓譟,左鄰右巷不管認不認識的,混進報喜隊伍中,上門恭賀討喜酒吃。

喜氣洋洋,笑語喧譁。

那望穿秋水、左等右等等不到捷報的,只能掩門嘆息。

一邊是門可羅雀,一邊是人頭攢動,車如流水馬如龍。

傅家宅子前,自然是後一種熱鬧景象,人羣比肩接踵,人山人海,裡三層外三層都是看熱鬧的街坊。

報喜的隊伍鳴鑼敲鼓,繞城一週,纔到了巷子裡,後面跟了一大堆喜氣盈腮的人流,他們這一天基本什麼都不幹,就跟着報子挨家挨戶恭賀舉子,蹭蹭喜氣,順便也蹭吃蹭喝蹭喜錢。

款待過送捷報的報子,管家笑得見牙不見眼,吩咐左右將早就準備好的紅包擡出來,散給將大門擠得水泄不通的街坊們。

預備席面,招待官差,抄錄禮單,管家扯着嗓子一一吩咐下去,僕從們高聲應答,到最後,一個個聲嘶力竭,嗓子都啞了。

男女老少們爭先恐後往裡涌,想見識一下捷報的模樣。

數百人的笑聲彙集在一處,直衝雲霄。

內院裡,傅雲英壓根不關心外面的喧鬧,洗漱畢,吃了早飯,回房收拾箱籠,還抽空給傅四老爺寫了封信。

庭間有兩株丹桂樹,金秋時節,桂花香氣濃郁,風過處,淡金色米粒大小的花朵一簇簇往下灑落,地上鋪了一層金色絨毯。

寫好信,她起身打開房門。

整個院子忽然安靜下來,連蟲鳴鳥叫聲都靜止了一瞬。

不知是誰先帶的頭,迴廊裡的丫鬟、婆子和僕役們立刻停下手裡忙活的事,跪下給她磕頭,笑嘻嘻道:“恭喜老爺,賀喜老爺。”

傅雲英愣了片刻。

秀才稱相公,舉人爲老爺,她以後也是老爺了。

王大郎穿過庭院,飛奔至傅雲英面前,也是一臉笑,拱手道:“老爺,賀喜的人太多了,您怎麼也得出去會一會。”

江城書院的學子來了一大半,李同知來了,新知府也派了自己的兒子過來賀喜,來客比肩接踵,院子都站不下了。

傅雲英咳了一聲,“還是叫我少爺吧。”

王大郎笑得諂媚:“那可不行,您現在是舉人老爺了。”

傅雲英搖頭失笑。

出了內院,直奔正堂而去。

一路上的僕役看到她,納頭便拜。在普通老百姓眼中,舉人就是官老爺,身份貴重,不能得罪。

她一開始還叫起,很快就麻木了,叮囑王大郎記得給大家發賞錢。

捷報就張貼在正堂最顯眼的地方,上書:“捷報黃州縣老爺傅諱雲,高中湖廣鄉試第三名經魁,京報連登黃甲。”

幾個僕人守在捷報兩邊,在衆人的注目中挺起胸膛,一臉與有榮焉。

報喜的和隨喜的人太多,迴廊裡都擺了席面,本來只有三十多桌酒席,後來陸陸續續還有人上門賀喜,竈房那邊實在忙不過來,城裡的酒樓主動上門送酒送菜,美酒佳餚,源源不斷,用大托盤盛着,送到巷子裡。

傅雲章正和李同知等人說笑,看到傅雲英出來,領着她挨桌給相熟的人敬酒。

她年紀雖小,但在江城書院擔任助教,學生們拿她當老師看待,又看她中了舉人,且平時不愛玩笑,不敢灌她酒,只說些恭賀之語。

年長的賓客喜她少年英氣,也沒有逼她吃酒,大多都是拉着她說幾句勉勵的話。

只有那些平時和她來往不多的人急着攀交情,費盡心思和她套近乎,非拉着她痛飲幾杯。傅雲章三言兩語便將那些人打發了。

這麼一番敬酒下來,她只略吃了幾杯甜酒。

滿院花團錦簇,高朋滿座,濟濟一堂,她面色平靜,只脣邊一抹淡笑,和平時並沒有什麼不同。

李同知暗暗點頭。

傅雲英敷衍了一圈,問王大郎:“怎麼不見袁三?他考中第幾名?”

王大郎道:“袁少爺也考中了,考中的是第四十名,他把捷報收起來了,說是不認識這裡的人,不想聲張。”

這一屆鄉試江城書院只有她和袁三考中了,杜嘉貞、陳葵、李順等人都不幸落榜,不過他們還年輕,沒把這次失敗當回事。

袁三自己回房高興去了,他嫌麻煩,不耐煩和別人客套,不許身邊人聲張,這會兒正躲在房裡吃肉喝酒。書院的人知道他籍貫非武昌府,以爲他要回鄉慶祝,便沒急着尋他。

傅雲英哭笑不得。

宴席正熱鬧,院牆外一陣噼裡啪啦的鳴炮聲響,震耳欲聾,朱和昶騎着高頭大馬,前來給傅雲英賀喜。他那人向來是不知道收斂的,竟帶了上百個家下人過來湊熱鬧,鼓樂喧天,排場比前去解元家報喜的隊伍還隆重。

這不知情的,還以爲他是來迎親的。

傅雲英出面招待他,道:“知道你高興,也不該帶這麼多人來。”

頭名解元也沒這麼高調的。

朱和昶塞了一隻錦緞包起來的黑漆鈿螺匣子到她手裡,喜滋滋道:“我也考了鄉試,連名次都沒有。你考上了,我覺得就和自己考上了一樣高興!”

傅雲英掀開匣子,眼前一片珠光寶氣浮動,周圍靠得近的幾個人忍不住嚥了口口水。

她忙扣上蓋子,朱和昶送禮專挑貴的送,金子銀子不算什麼,他這次送的是價值連城的珠玉,隨便拿一樣出去能換幾千兩銀子。

“你別推辭,對我來說這些東西不算什麼。”朱和昶按住她的手,眉開眼笑。

傅雲英笑着搖了搖頭,把匣子收起,領他入席,知道他喜歡熱鬧,特意讓他和丁堂學子坐一桌。

一直鬧到夜半時分,宴席才散。

傅雲英送走李同知等人,去廂房找袁三。

袁三蹲在捷報前,抿一口酒,摸一下捷報,吃一塊肉,再摸一下捷報,兩隻手沾了墨跡和金粉,髒乎乎的,他一點沒發覺,就用髒手往嘴裡塞肉吃。

“老子是舉人了!”

他醉醺醺的,聽到開門聲,擡起頭,打了個酒嗝,咧嘴一笑,喊了一句。

傅雲英讓僕人進來服侍他梳洗。說到讀書的天分,袁三絕對是江城書院的學生中最拔尖的一個,他平時不是最出風頭的,但只要是重大考試,他絕對不會落第,袁縣令當年慧眼識人救下他,當真是有遠見。

前兩天,武昌府但凡是知道傅雲英名字的全都上門道喜,巷子裡車馬絡繹不絕。

城裡扎綵棚、設席面,鳴禮炮,知府親自出席,宴請新出爐的舉人,作陪的都是本地名儒士紳。

傅雲英和袁三前去赴宴,拜望過師長們後,少不得和同席的同年們周旋一番。

大家試探着問起會試的事,她笑道:“才疏學淺,還需苦讀幾年。”

不遠處的學政聽了這話,點點頭,道:“你年紀還小,是得再磨礪幾年。”

這意思,傅雲英雖然會隨兄長北上,但不會參加會試。

衆人可惜了幾句,其實心裡都在暗暗慶幸,這麼一個天資聰穎又年少俊秀的對手在身邊,他們愁啊!現在傅雲說不考了,那湖廣就能多出一個名額來,說不定那個名額就便宜自己了。

舉子們暗暗高興,生怕傅雲英改主意,轉而說起其他新聞。

袁三初生牛犢不怕虎,悄悄對傅雲英道:“我反正要跟着老大你去京城,正好去考一考,考不上見見世面也好啊!”

同桌的解元聞言一笑,頗爲不屑。

袁三也不惱,“一次考不中,還有第二次第三次,考到四十歲也不算晚嘛!”

解元臉色驟變。他今年剛好四十歲,袁三以牙還牙,這是在嘲笑他。

眼看兩人要吵起來,傅雲英岔開話道:“聽說會試主考官是吏部侍郎崔大人。”

在場的舉人們連忙豎起耳朵,她卻止住話頭不說了。

其他人等了半天,見她真的沒有接着往下說的意思,心癢難耐,紛紛交頭接耳起來。解元尤其激動,他是湖廣解元,很有把握能在會試嶄露頭角,自然關心主考官的人選到底是誰。

姚文達寫信告訴傅雲章,主副考官的人選還沒最終定下來,但崔南軒必定是考官之一。他叮囑傅雲章仔細揣摩崔南軒的喜好,補試的貢士通常不大討好,會被同年排擠,他不用考慮和同年的交情,務必考一個亮眼的名次。

傅雲章怕傅雲英不高興,沒和她說。

她還是知道了,心裡沒什麼波瀾,憑着自己對崔南軒的瞭解,擬了不少題目給傅雲章,幫他備考。

熟悉的人當考官,還是有好處的。

從第三天開始,那離得遠的外縣人也帶着賀禮前來貢院街恭賀,更有人直接扛着牌匾一路吹鑼打鼓尋到巷子裡。

黃州縣那邊的人聽說傅雲英考了經魁,大罵宗族的人,有那氣不過的,直接找上門痛罵。縣裡好不容易出了一個貢士,兩個舉人,全被逼走了,以後斷然不會照拂鄉里,這不是把金菩薩往外趕嗎?

宗族裡的人也追悔莫及,雖然那些害過大吳氏、盧氏的親族都落了一個傾家蕩產的下場,和其他人不相干,但他們當時沒有主動庇護四老爺的女眷,舉人老爺肯定也遷怒到他們身上了。現在早就分了宗,想沾光也沾不上,還可能被舉人老爺收拾,只能眼睜睜看着舉人老爺一步步飛黃騰達。

都怪族長和族老財迷心竅,欺負別人家孤兒寡母,如果不是族老們,他們傅家出了三個有出息的後生,一躍成爲世家大族還不是一眨眼的事?

宗族的人不甘心,找到武昌府,給管家送上厚禮,打聽傅雲英會不會回鄉擺酒席。

如果回鄉,宗族的人正好藉此機會向她賠罪,趁着大喜,舉人老爺必定不會拂他們的臉面,牙齒還有磕着舌頭的時候呢,血濃於水,以後還是一家人。

管家不敢收宗族的禮,問傅雲章要不要回黃州縣辦流水席。

他淡淡一笑,神情冷漠,“以後這種事不要來問我。”

管家忙賠罪,出去打發走宗族的人。

宗族的人悔得腸子都青了,相顧無言,灰溜溜離了武昌府。

秋風吹盡桂花之時,傅雲章將行程定了下來,他們先坐船去揚州,然後沿北運河直抵京城。

等傅四老爺接傅月回來,他們就啓程。

這天坐在院子裡賞月,月華如水,淡淡的霧氣籠罩,人坐在池邊涼亭裡,看着池水上方水汽蒸騰,就像置身雲端。

傅雲英手裡剝着螃蟹,望着沉浸在清冷月色中的庭院,道,“古人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現在是秋天了,不曉得揚州的秋天是什麼樣的。”

傅雲章放下茶杯,笑了笑,“到時候帶你去遊瘦西湖,揚州的園林很值得一看。揚州富裕,民風開放,每到春時,城中男女出城遊玩,船隻把出城的河流擠得滿滿當當。”

那樣熱鬧的情景,光是想想就讓人覺得心情愉快。

朱和昶卻大煞風景,提起揚州的另外一個特色:“二哥見過真正的揚州瘦馬嗎?”

他跟着傅雲英稱呼傅雲章爲二哥。

……

傅雲英即將北上京師,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不可能再回湖廣,甚至一輩子不回來也有可能。

朱和昶光顧着爲她考中舉人高興,得知她這一走不會回來了,心如刀割,在王府裡迎風灑淚,哭了一場。

楚王苦笑,道:“寶兒,我們這輩子都不能離開武昌府,你現在曉得爹心裡有多苦了吧?”

朱和昶點點頭,抱着楚王流眼淚,“爹,我以後再也不笑話你總想跑出去了。”

楚王心裡酸酸的,兒子不懂他的愁悶,他很不高興,可現在兒子明白他的感受了,他還是不高興。

如果可以,他希望兒子一輩子快快樂樂的。

朱和昶卻比楚王想象中的要堅強多了,鬱悶了幾天後,他擦乾眼淚,反過來安慰楚王:“雖然以後見不到雲哥了,可我們能寫信啊!我不能耽誤他的前程!等他當了大官,還可以回來看我。”

當藩王衣食無憂,想要什麼有什麼,雖然代價是不得離開武昌府,可他還是願意當藩王世子。

楚王被兒子氣笑了,沒出息的東西!

因爲捨不得傅雲英離開,朱和昶這幾天乾脆搬到傅家來住。

……

聽朱和昶大大咧咧問起揚州瘦馬,傅雲章眉頭皺了皺眉,掃一眼傅雲英。

她知道什麼是揚州瘦馬。京師的官員南下赴任,幾乎都會在外邊養外室,南邊的官員到北京當差,也會在北京買一個北直隸出身的女子操持家務。婦人出行不便,又要照顧家中翁婆,而且體質不好很容易在路途中生病,不便隨夫出遠差,有些官員乾脆到一個地方就買一個當地人專門調養長大的女子爲妾,走的時候再轉手賣掉或者送人。更不提還有上司、同僚或者下屬贈送的美姬。

上輩子,崔南軒曾短暫離京一段時間,她那時候表面上不在意,其實怕他和其他人一樣在外面拈花惹草。

阮氏暗示過她,告訴她身爲女子不能嫉妒,真到了那一天要大度,因爲不大度也沒法子,還不如自己想開點。

她想起小時候,哥哥們都笑話她,說她看着聽話,其實脾氣挺大,以後嫁了人得收斂點。

出嫁從夫,長大之後她就不能任性了。

現在想想,前世那段生活彷彿離她很遙遠,遙遠到像是別人的記憶。

這一世,雖然也有波折坎坷,但她一直走在前進的道路上,過得很快樂。

朱和昶還在朝傅雲章擠眼睛,兩眼一眯,嘿嘿笑,“揚州瘦馬,名不虛傳,走起路來哪兒哪兒都軟,那臉蛋,那小腰,那小手,那小……”

傅雲英回過神,踢他一腳,“小世子,吃你的螃蟹罷!”

“喔。”朱和昶以爲她害羞,不好意思談風月,意味深長地笑了笑,低頭吃螃蟹。

傅雲英把剝好的蟹膏蟹肉遞到傅雲章面前。

吃螃蟹是精細活兒,他連走路都可能絆倒,自然不會吃螃蟹,拿着小錘子敲半天,敲出一堆碎殼。傅雲英會拆蟹,不過不能多吃,一晚上都在幫他剝蟹。

他接過碟子,面色有點沉重。

吃完螃蟹,吉祥攙扶朱和昶回房。

傅雲章送傅雲英回院子,目光在她鬢髮上停留了片刻。她還沒到戴冠的年紀,平時不喜歡扎網巾,在家都是用錦緞束髮,長髮又濃又密,烏黑柔亮。

“二哥,沒事的,以後這種事少不了。”

傅雲英見他欲言又止,出聲道。

男人私底下喜歡談什麼?除了正事,自然只剩下女人了。很多看似正經的人其實葷素不忌,張口就是黃腔。

傅雲章怕她心裡不舒服,畢竟她是女子,聽男人們用那種不尊重的腔調談論女子,肯定會介意。

“其實沒什麼,我在書院的時候,那幫小子什麼都敢說。”她笑着道。

傅雲章一嘆,有種自己好不容易看着長大的乖妹妹被別人帶壞了的感覺。

……

四天後,傅四老爺一行人回到武昌府。

霍明錦辦事果然周到,傅月剛到京師不久就落選,理由是上京途中染病。她倒是沒受到什麼驚嚇,選婚太監對她們這些入選的秀女很客氣,她們食精美的菜餚,穿綾羅綢緞,還有太監每天教她們宮裡的規矩,告訴她們怎麼向貴人們行禮,對大部分秀女來說,被選上以後過的日子比在家裡好多了,所以她們很願意入宮。

傅月好吃好喝將養着,人接回武昌府,盧氏發現她竟然胖了一圈,而且人也變得大方了些,和其他秀女一起學了幾個月的規矩,整個人的氣派都不一樣了,不由百感交集,又笑又哭。

因她是皇家選上的秀女,家裡又出了兩個名震湖廣的堂兄弟,嫁妝又豐厚,人剛回來,城裡的人家便爭相前來求親。

盧氏和傅四老爺商量,趕緊把事情定下來,免得夜長夢多,再生枝節。

傅四老爺也是這個意思,傅桂的親事也一道辦了,短時間內不會再選秀女,但防不住宮裡的貴人們哪天再心血來潮,他們嚇怕了。

現在湖廣門當戶對的富家兒郎幾乎由他們隨便挑選,每天有人上門送帖子,女眷們幾乎挑花了眼。

傅雲啓沒有回來,他留在京城等傅雲英和傅雲章。

傅四老爺道:“京城讀書人多,買書的人也多。這回在京裡買了家書坊,讓他照應着,等你們過去的時候好有個落腳的地方。”

又叮囑傅雲英:“英姐,這次多虧了人家霍指揮使,你走的時候記得帶點土產,到了京城,好好拜謝人家。”

傅四老爺這次北上預備了厚禮,可他不知道霍明錦住哪兒,託人將禮物送到他屬下那兒去,被人退回來了。

傅雲英應下,示意房裡侍立的僕人們出去,道:“四叔,我這一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來。您放心,我知道分寸。不過若是出了什麼差錯,您也不用怕,楚王會照應你們。”

這麼幾年下來,她結交的人脈遍佈湖廣,等她教過的學生科舉入仕,還會更熱鬧,不必她費心打點,傅四老爺一家絕對無人敢欺,以後她可以無所顧慮。

傅四老爺嘆口氣,摸摸她的腦袋,他向來最崇拜讀書人,對傅雲英和傅雲章有一種盲目的信任,“你別惦記着家裡,我曉得,你和雲章都是做大事的人。”

“我娘……”傅雲英頓了一下,“就勞您照顧了。”

她不準備帶韓氏去京師,韓氏喜歡熱鬧家常的生活,跟着她要擔驚受怕,不如留在武昌府,這裡有楚王,有傅家人。

“一家人不說客氣話,你在外頭好生顧着自己,四叔來年去京城看你。”

叔侄倆一直談到半夜,才各自歇下。

……

走的時候,他們並未知會其他人,於凌晨天還未亮時,悄悄出了巷子,至渡口登上大船。

江波浩渺,霧氣茫茫,雖看不清周圍情景,但渡口依然繁忙,吆喝聲和浪花拍岸時此起彼伏。

傅雲英披了件斗篷,站在船頭,遙望山巔聳立在晨霧中的黃鶴樓。

太陽慢慢出來了,山谷罩下一片燦爛的金黃,霧氣一點點散去,隨着江浪拍打船舷的潺潺水聲,秀麗江城漸漸淡去,直至融入蒼灰天際中。

這些年寒窗苦讀的日日夜夜一一從腦海裡閃過。

她微微一笑,轉身看着滾滾東流的長江,日光下,水波粼粼。

目之所及,一片耀眼的璀璨光輝。

一別多年,她要回去了。

……

抵達揚州的時候,揚州的桂花竟然還開得很好。

南方富庶,婦人養蠶織布也能供養一家,因此比內陸鄉村風氣開放,市井婦人可以大大方方出門閒遊。和湖廣相比,揚州不止市井繁華,路上行人的風貌也大不一樣。

傅雲章帶着傅雲英和袁三遊湖時,常常遇到一羣閨閣婦人結伴出遊。有時候碰到家中長輩帶着未出閣的小娘子出門看景,那些婦人看他們三人年紀輕輕,一表人才,且都是有功名的人,主動派家人上前詢問是否婚配,被拒絕了也不失落,嬉笑着離去。

袁三少見多怪,嘖嘖感慨。

他們在揚州逗留了幾日,沿着運河北上。

因爲傅雲章不用考會試,他們不急着去京師,一路一邊走一邊玩。

傅雲英跟着傅雲章遊覽了各地風景名勝,只要船靠岸,他們就下船遊訪當地坊市,在船上時就將遊歷見聞的書稿整理出來寄回湖廣,由書坊刊印售賣。以前繪製的圖志是根據前人的書畫的線路,不能出版,現在正好趁着北上,她和傅雲章一起記下沿途的路線和驛站以及風土人情,一共寫了四十篇,裝訂成冊,一併交由官府看樣,等官府下達許可,就能刻板書。

到通州府時,船還未進港口,傅雲章讓傅雲英穿上斗篷,還拿了只紫銅暖爐給她,“落雪了。”

彤雲密佈,大雪紛飛,岸邊早已是一片銀裝素裹。岸上的人都穿着厚厚的冬裝,戴氈帽,雙手揣在袖子裡,行色匆匆。

袁三從未看過北方的雪,興奮不已,下了船,在岸邊跑了起來,啪嗒一聲俯趴在雪地裡,在積雪上留下一個大字形印子,“北方的雪真大啊!”

雪裡夾雜着雪籽,密密麻麻的,和南方那種輕柔不一樣。

他火氣壯,不怕冷,盡情在雪地裡撒歡。

傅雲英沒敢冒雪下船。以前在甘州時她身體不好,到溫暖溼潤的湖廣將養了幾年後,這幾年都沒怎麼生病,結果快到通州時竟然病倒了。

傅雲章爲此憂心忡忡,加快行程,想早點趕到京師請名醫爲她診治。他是生過病的人,見不得她也生病。

張道長說過,她以前生過一場大病,料想以後不會再犯舊疾,不過事有萬一。

傅雲英有點措手不及,她還以爲自己這些年堅持鍛鍊,已經變得身強體壯了。她一巴掌能把一隻裝滿鹹鴨蛋的大罈子推倒,傅四老爺的力氣都沒她的大。

不知是徹底放下心事的緣故,亦或是一路遊歷讓她眼界開闊,總之她雖然病着,但心情暢快,從未有過的放鬆,還有心思和傅雲章開玩笑,“張道長說要送我幾丸丹藥,我沒收,早知道應該帶着的,他說那幾丸藥能治百病。”

傅雲章雙眉輕皺,擡手在她頭頂上輕輕敲了一記,沒說話。

因爲臨時改變行程,傅雲啓那邊還不知道他們已經到了,下船的時候沒人來接。

一行人先找了家客店避雪。

客店裡燒了火盆,裡面擠擠攘攘,都是剛下船的旅客,大家操着各自的鄉音攀談,天南海北的人都有。

人太多,雅間已經滿了,傅雲章讓傅雲英在大堂角落裡坐着休息,抓了頂大氈帽扣在她頭上,看她昏昏欲睡,囑咐袁三好生照料,帶着蓮殼去僱車馬轎子。

……

下了船,霍明錦沿着石階拾級而上,風雪漫天,他接過隨從遞來的斗篷披在肩上,低着頭步入大雪中。

錦靴踏過新雪覆舊雪的積雪,吱嘎響。

身後喬恆山亦步亦趨跟着他,小聲道:“二爺,沈家女入宮的事有變故,宮裡傳出消息,沈首輔並不是想讓沈家女當皇后,而是衝着太子去的。繼後的人選已經出來了,只是一個出身平平的千戶之女。沈家女爲太子妃,另外兩名秀女爲妃,十名秀女爲藩王妃。”

人人都以爲沈家女入宮是爲了當繼後,沒想到沈介溪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往皇帝身邊塞女人,沈家人看上的是太子妃的名頭。

霍明錦嘴角輕輕一扯。

沈家也急了,知道沈介溪一死,沈家那幾個作惡多端的公子必定死無葬身之地,所以另闢蹊徑,試圖討好太子。

這不是等於告訴皇上他們沈家不僅要把持朝堂,還想控制皇朝繼承人嗎?

當然,也可以說是沈介溪主動示弱,想和皇上緩和關係。

“不必理會。”他吩咐了一句。

喬恆山應喏。

更多等候的人迎上前,隨從把馬牽了過來。

霍明錦蹬鞍上馬,扯緊繮繩,漫不經心掃一眼碼頭的方向,忽然停了下來。

喬恆山忙問:“二爺有什麼吩咐?”

霍明錦凝望着雪中一行往客店走去的旅客,一言不發,臉上沒什麼表情。

但喬恆山知道他的脾氣,沒敢吱聲打擾他,眼神示意周圍想要問什麼的隨從都退下去。

幾十人就這麼垂手站在大雪中等候,北風颳在臉上生疼。

直等到肩頭落滿積雪,手腳凍得麻木,喬恆山終於聽到霍明錦說了一句話,“長高了。”

喬恆山聽得一頭霧水。

……

傅雲英在船上吃了止咳嗽的藥,藥性上來,神思倦怠,靠着牆打瞌睡。

迷迷糊糊中,忽然聽到爭吵聲。

兩家下船的旅客爲一個火盆吵了起來,一言不合扭打在一處,碰翻正燃着的火盆,燒得正旺的火炭滾落一地。

頓時一片哀叫聲,周圍的人紛紛起身躲閃,那來不及躲開的,被燙得嘶嘶吸氣。

袁三反應快,抓起擋雪的披風罩住傅雲英,擋下幾塊飛濺過來的通紅的木炭,好險沒叫她被燙着。

他拋開被燒壞的披風,拉傅雲英起來,“老大,沒燙着吧?”

傅雲英搖搖頭,頭上的氈帽掉了下來,露出病中蒼白的面孔。

打架的人還在鼓譟,周圍的人卻都不禁將視線落到傅雲英身上。

眉清目秀,氣度出衆,站在客店大堂內,猶如鶴立雞羣一般,不必開口,就奪走衆人的目光。

人們小聲議論:

“生得真標緻,是南方人吧?”

“我看着他下船的,確實是南邊來的,南邊水土果然養人。”

嘈雜聲中,角落裡,一雙桃花眼微微眯起,穿月白色熟羅氅衣的世家公子望着傅雲英,嘴角噙着笑,吩咐身邊的人,“把那個俊秀小相公給我帶過來。”

旁人應喏,走到傅雲英身邊,二話不說,伸手就要抓她。

袁三和傅家僕從立刻推開對方。

對方來頭不小,渾不在意,穿直裰的家僕眼皮低垂,威脅道:“我家公子乃兵部尚書的嫡孫,看上你們家小官人,想和他交個朋友。”

傅雲英揚了揚眉。

兵部尚書,是熟人。

上輩子兵部尚書家的公子曾想要求娶她,後來因爲崔南軒剛好趕到京師,親事沒談成,尚書公子曾想以武力迫使崔南軒交出信物,崔南軒沒答應。

兵部尚書周大人很會做人,換了皇帝,朝廷動盪,他還是穩坐兵部尚書一職。

她記得周大人膝下有兩個嫡出的孫子,對方說是周大人的嫡孫,從年紀上看,應該是周家的長孫周天祿。

王大郎攔在傅雲英跟前,挺起胸脯,道:“我家公子是湖廣鄉試經魁。”

周家下人面露詫異之色,仔細打量傅雲英幾眼,猶豫着想要退下。

少爺惹了禍,差點被老太爺活活打死,老太太心疼孫子,連夜送他出京城。在外邊躲了這麼幾個月,今天剛回京城,少爺又故病重犯,可這次看上的卻是一個舉人,會試在即,得罪舉人好像不大好吧?

看出下人們的遲疑,周天祿氣得跺腳,拉開伴當,自己跳到傅雲英面前,指着她道:“你,叫什麼?”

見少爺動怒,周家下僕不敢猶豫,嘩啦一下全部涌上前,把傅雲英幾人堵在角落裡。

兵部尚書的孫子是京師出了名的紈絝公子,無法無天,打死人命也不過是被家裡長輩打幾棍子罷了。大堂內的旅客們生怕牽連到自己身上得罪這位跋扈公子,忙捲起氈子狼狽跑出去,寧願在雪地裡挨凍也不要和周天祿同處一室。

客店的掌櫃和夥計更不敢攔,悄悄從側門溜出去。

那兩個打架的人早就利落收拾行李撒腿狂奔。

大堂裡只剩下周家下人和傅雲英一行。

她是不怕周天祿的,目光逡巡一週,正要張口說話,“哐當”一聲,周家下人悄悄關上的大門被人一腳踹開。

腳步聲驟起,數個戴小帽、穿暗紋程子衣的護衛直奔進客店,爲首的人掃一眼大堂,衝着傅雲英走過來。

他們腰間佩刀,穿皁靴,腳步沉穩,氣勢懾人,一看便是練家子。

周天祿呆了一呆,難道祖父想大義滅親,派人來抓拿他了?

那些人卻看都不看他一眼,徑自朝傅雲英道:“可是傅公子?”

他掏出一張牙牌,“錦衣衛。”

傅雲英怔了怔。

周天祿抖了一下。

第93章 解決第129章 登基第117章 春耕第90章 驛站第162章 結局(上)第141章 一百四十一(捉蟲)第50章 第 50 章第25章 貴人第83章 高中第5章 羊肉大蔥蒸餅第70章 搬家第109章 受傷第99章 出發第145章 銀荒第59章 道歉第138章 考官第87章 走人第91章 錯過第103章 仇恨第105章 任命第32章 說定第71章 考課第55章 雲哥第29章 建議第70章 搬家第5章 羊肉大蔥蒸餅第99章 出發第38章 化解第16章 金銀蛋餃第154章 (五)第75章 踐行第27章 善後第150章 (一)第156章 (七)第13章 洋糖第78章 逃出第90章 驛站第164章 結局(三)第26章 打羣架第63章 打擊第149章 賠償第75章 踐行第153章 (四)第100章 回京第29章 建議第132章 第 132 章第54章 寫信(捉蟲)第59章 道歉第155章 (六)捉蟲第119章 肉麻第3章 灌漿饅頭第7章 八寶茶第133章 涼粉第102章 才子第140章 暴脾氣第151章 (二)第154章 (五)第94章 考試第95章 案首第161章 (十二)第79章 坦白第52章 燈會第132章 第 132 章第17章 上課第24章 端午(修改)第111章 下獄第3章 灌漿饅頭第8章 訓兄第82章 制藝手冊第54章 寫信(捉蟲)第77章 黑手第57章 江城書院第142章 (捉蟲)第101章 太子第73章 做戲第32章 說定第109章 受傷第88章 上山第116章 交心第158章 (九)第86章 對峙第127章 爲難第71章 考課第73章 做戲第43章 返程第52章 燈會第54章 寫信(捉蟲)第116章 交心第147章 跑馬第152章 (三)第100章 回京第131章 剿襲第118章 蠟頭第30章 姐妹第74章 山間第58章 備考第105章 任命第142章 (捉蟲)第93章 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