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郭威返京

七月十三日,劉承佑加封樞密使郭威爲同平章事。七月二十七日,劉承佑又加封永興軍節度使郭從義遙兼同平章事,並命令鎮國軍節度使扈從珂、護國軍節度使劉詞相互調換。

八月十三日,郭威班師回京,路過洛陽。曾經私自搜查過李重進、董遵誨行李的王守恩有些個心虛,仗着自己也有同平章事的加銜,也不露面,只是坐在小轎上迎接郭威。郭威本來就對王守恩不滿,便趁機發難,居然用了一紙便條就罷免了王守恩的西京留守職務,並任命保義軍節度使白文珂替代他。

郭威立下赫赫戰功,朝廷也知道郭威與王守恩兩人的恩怨,不久就以行文的方式將郭威的命令予以確認,正式任命白文珂充任西京留守。

八月十七日,郭威抵達開封府,董遵誨等舊部前去迎接。郭威與他們稍作寒暄,便進宮朝見。

比起直接頂撞皇帝的楊邠、史弘肇來,郭威對劉承佑也算是謙恭有禮。劉承佑對謙恭的郭威倒是非常滿意,賞賜下大筆的金錢、綢緞、衣服、玉帶、鞍馬等。

郭威卻連連推辭,皇帝平日裡對其餘的輔政大臣牢騷滿肚,對自己卻加以重賞,如果傳了出去,豈不是讓自己與羣臣孤立。當然,郭威也不能直說,他只能推辭道:“陛下,微臣自從接到命令之後,整整一年有餘,才完成了陛下的託付,有什麼功勞可言?倒是朝中的諸公,維持京城的治安,提供前方所需要的補給,做出了突出貢獻!我怎麼敢單獨接受陛下的恩典?如果陛下真要賞賜我,也無需單獨封賞,還請陛下普遍嘉賞,也能安撫衆心!”

劉承佑也聽懂了郭威“安撫衆心”的意思,自他繼位以來,先是有杜重威被當街斬殺,接着又平定了李守貞、王景崇、趙思綰三地叛亂,雖說事出有因,但對各地節度使來說,依然有些狐死兔悲。於是劉承佑便下令羣臣商議,對各軍節度使準備加以封賞。

郭威又進言道:“楊(邠)大人、史(弘肇)大人等人坐鎮朝廷,雖然沒有明顯的功績,但沒有他們,微臣絕難平定三地叛亂!希望陛下加以考慮,多加封賞!”

劉承佑這才明白郭威的意思,不過現在封賞的消息已經泄露出去,他雖然不情願,也只能對朝廷諸公加以封賞。

九月二日,劉承佑下詔封賞宰相三人(竇貞固、蘇逢吉、蘇禹珪)、樞密使兩人(楊邠、郭威)、宣徽使兩人(王峻、吳虔裕)、三司使一人(王章)、侍衛使一人(史弘肇)。

同日,劉承佑想要對郭威加以特別封賞,郭威得知消息後立即上奏:“運用智慧,施展謀略,出於中央;調兵遣將,糧秣供應,依仗各軍;暴露沙場,白刃肉搏,全靠將士。現在陛下只欲賞賜我一人,我哪裡能夠承當?!”

朝廷上下都讚賞郭威的謙虛,稱讚他推恩到別人身上的美德。九月四日,朝廷任命郭威兼任侍中,任命史弘肇兼任中書令。

九月十一日,加授竇貞固司徒職位,加授蘇逢吉司空職位,加授蘇禹珪左僕射職位,加授楊邠右僕射職位。同時,朝廷重臣們閉門商議,對各軍長官進行加封前的商議。

九月十五日,加授天雄軍節度使高行周太師職位,加封泰寧軍節度使符彥卿太保職位,加封河東軍節度使劉崇擔任中書令。九月十九日,加授忠武軍節度使劉信、天平軍節度使慕容彥超、平盧軍節度使劉銖等人侍中待遇。九月二十一日,加授朔方軍節度使馮暉中書令待遇,加授義武軍節度使孫方簡、武寧軍節度使劉贇同平章事待遇。

以上加封節度使的侍中、同平章事等官職只是加銜,享受其待遇,並不代表其可以擔任實際職務。在這一波加恩的浪潮中,西部平叛將士和禁軍傑出將士都受到了加封,比如說勤於操練的趙匡胤。而董遵誨則如願擔任了從五品下的遊擊將軍,他立即找了一個機會,前去樞密院拜訪陶谷。

如今郭威歸來,聶文進又成了縮頭烏龜,不過郭威忙着處理大事,顧不得打理樞密院,得到蘇逢吉賞識的陶谷便一下子抖了起來。

見董遵誨穿着一身新官服喜氣洋洋地走進屋子,陶谷連忙笑呵呵地站起身來,並請讓董遵誨坐下,這可是上次送禮也沒有的待遇啊!

董遵誨笑着衝陶谷行了一禮,謙恭地坐下,屁股剛剛挨着座位。兩人笑着說了幾句話,董遵誨就從懷裡掏出來一個灰布口袋,遞給了陶谷:“今天去郭府探望,大人賞給我一個金核桃。我年紀輕輕又不會鑑賞這個,放在我手裡真是埋沒了它,這樣的珍品還是交給您這樣的專業人士吧!”

陶谷連忙推讓,最後挨不住董遵誨的殷勤,這纔將那金核桃收起。這個金核桃不過四五兩重,雖然個頭不起眼,雕工倒是很有水平。更重要的是,這是樞密院的頂頭老大、素以清廉着稱的郭威送出的禮物,意義非常!

陶谷雖然號稱不愛財,可是拿到這金核桃之後,臉上還是笑得起了褶子。就見他一臉慈祥地對董遵誨說道:“道安啊,想好出仕的地方沒有?你是郭帥的舊部,現在只要你相中個地方,無論哪裡的節度使都會接納你的!郭帥推讓天子對他一人的封賞,結果全天下節度使都受益,大家感激他的恩情,對郭帥的部下肯定會多加包涵與關愛!”

董遵誨連忙拱手說道:“這都是郭帥的威望所致,末將很是感激。分配乃是國之大事,那容得我挑肥揀瘦?大人您坐鎮中樞多年,無論是學識還是見識,末將拍馬也趕不上!如今還請大人垂愛,給末將指點一下吧!”

陶谷對董遵誨的態度很是滿意,尤其是他還聽說董遵誨是郭威的半個弟子,更有意結交。陶谷笑着說道:“老夫不過是年紀較大,比你多了一點見識而已。既然你執意請教,那老夫也不客氣。人最重要的是要看清楚自己的位置,把握住大方向纔不容易犯錯誤。對你來說,郭帥纔是你官運恆通的最大依靠!現在郭帥升任侍中,身邊多出來一個侍衛副將的空缺,他麾下的王審琦等人官階不夠,而你遊擊將軍的身份正好適合這一職位,我建議你去替補這一空缺。當然,在郭帥身邊肯定也會受他監督,沒有地方上容易發財,這個你自己權衡一下。”

董遵誨連忙站起身來:“多謝大人指點,您說的很對,末將堅決聽從您的安排!至於這副將的職位,還要勞煩大人多多操心。”

陶谷點頭應諾,一時賓主相歡……

第372章 脣槍舌劍第373章 重創劉仁瞻第200章 郭威返京第66章 禍起蕭牆第41章 小巷刺殺(上)第39章 痛打趙匡胤(三)第433章 出兵北伐!第470章 向前,向前!第265章 騎兵突襲(上)第169章 挖溝築牆第266章 騎兵突襲(下)第197章 血案(下)第391章 潰逃?反擊!第325章 北上抗遼第227章 起兵南下!第262章 郭威稱帝(下)第147章 弄巧成拙(上)第218章 逃離開封府(6)第27章 行軍途中第503章 兩腳羊(上)第58章 包辦婚姻(上)第279章 謀算定勝局第227章 起兵南下!第77章 化裝入城第489章 背叛第360章 截流!?第389章 朱元降周第125章 西行平叛(1)第45章 巡視一營第37章 痛打趙匡胤(一)第149章 李守貞造反第95章 杜重威造反第112章 糧食危機第246章 護棺返京第459章 主帥間的較量第192章 先行返京第291章 祭拜孔子第144章 杜重威之死第53章 趙匡胤的出走(中)第15章 兵變?不怕!第73章 襄州鉅變(中)第210章 大政變(3)第425章 恫嚇南唐第68章 浴血城頭(一)第50章 智退王西昌(上)第441章 老實人,愚蠢事第464章 決戰碾子谷(下)第420章 炮兵對決!第450章 李筠造反第179章 通敵書信第78章 酒樓巧遇(上)第252章 誰爲皇帝(4)第315章 御營密談(上)第450章 李筠造反第478章 好大一場火(上)第293章 李家莊之戰(上)第48章 緊急救援第109章 直入鄴都(下)第238章 劉子陂大戰(6)第401章 緩兵計?滾犢子!第53章 趙匡胤的出走(中)第312章 有過必究第308章 高平之戰(2)第91章 出使南平(上)第53章 趙匡胤的出走(中)第168章 軍議與禁酒令第334章 斷後(上)第288章 敷衍了事的夜襲(下)第31章 軍棍與雞蛋第458章 大會寨第380章 撤軍北上?第408章 重傷昏迷第41章 小巷刺殺(上)第350章 血流成河第151章 馳援咸陽(上)第371章 噩耗?議和?第270章 大戰長壽村(下)第439章 大意失荊州第432章 北疆鉅變第138章 深仇大恨(二)第159章 大戰王景崇(6)第344章 要你性命!第134章 侍衛親軍新兒郎(下)第47章 城門爭奪戰(下)第460章 奇襲高平關第452章 各有心機第354章 伏擊追兵第61章 郢州內爭第256章 黃旗加身(下)第419章 御帳獻策第33章 喜得大將第329章 殉國(上)第355章 迎頭痛擊第236章 劉子陂大戰(4)第467章 文臣不惜死,武將逃命忙第506章 文治三事第177章 李守貞的覆滅(上)第89章 襄州事了第49章 大戰城門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