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死命令

四個月之內便剿滅這麼大數字的土匪武裝,可見南滿剛解放時候整體形勢的惡劣。而且雖說剿匪工作取得巨大勝利,但距離徹底肅清南滿日僞潰散爲匪的武裝,以及徹底掃清南滿日僞潛伏人員的距離還遠。

在遼東與遼西山區,還存在着那些在九一八事變後投敵,在關東軍徹底覆滅後,又重新拖槍上山爲匪的土匪武裝。這些土匪武裝可不是那些上山爲匪的日僞軍殘餘,這些在投敵之前本就多年爲匪的人,山地生活經驗很豐富,比那些日僞武裝爲匪的土匪更加難以對付。

這些人很狡猾,知道與那些缺乏東北這樣寒冷地帶,叢林長期生活經驗的日軍殘餘兵力在一起很容易暴露目標。同時好不容易擺脫日本人的控制,這些人自在還來不及。所以在上山的時候只帶着自己的死黨,並不與日軍攪和在一起。

而且這些人自身曾經長期佔山爲王,多年爲匪生涯養成的嗅覺極其靈敏,稍有風吹草動便迅速的轉移。追捕部隊略微慢一些,就很容易被這些人跑掉。這種土匪的裝備雖說不如那些上山爲匪的關東軍,以及日僞警察、憲兵等。但是相對於那些人來說,這些人更難對付。

其中還有部分跟隨關東軍南撤,生怕被秋後算賬的老抗聯部分叛變武裝。這部分人在抗聯時期的在深山老林之中的活動能力,甚至還要在那些老土匪之上。而且曾經多次經歷的反掃蕩作戰,也讓這些人在對付大規模進剿方面,經驗相對來說更加的豐富。

而且生怕被抓到之後,被秋後算總賬的這些前叛徒,抵抗的時候更加的瘋狂,甚至還要在那些化爲土匪的日軍之上。對南滿根據地的破壞和威脅,爲害性也更加的大。在關東軍有意識留下的大規模政治土匪剿滅之後,這些慣匪和前叛徒就成了最難對付的傢伙。

對這些人的清剿,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再加上那些潛伏的日僞特務,東北局社會部和公安部的工作還很任重道遠。楊震清楚在後世以當時中央和國家公安部的能力,東北依舊有日本人的殘存特務沒有被清洗乾淨。

後世大慶油田開發之後,爲了保密一直沒有公佈具體位置。但日本人僅僅依靠從國內潛伏的日本特務,寄到日本一本除了以鐵人爲封面之外沒有任何夾帶的畫報,就判斷出這個油田的具體位置、規模,甚至是大致的產能。

儘管那些漏網之魚已經不敢在有任何的活動,或者說已經沒有活動能力。但也足以說明當年日本人,對東北的滲透之深、考慮之長遠。甚至很多內戰時期某些方面,在東北根據地內的特務活動,背後都有潛藏日本特務的身影。

秘密戰線上的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尤其面對日本人這樣即苦心積慮,又細緻異常的對手,楊震不慎重不可能。日本人的特務活動,沒有歐美國家那些先進的設備。但是論起細緻和潛伏能力來說,卻是歐美國家的特工人員遠遠無法相比的。

要說特工在潛伏能力,以及秘密監控能力上。能與日本人相提並論的,可能也只有北面的那支北極熊所屬的克格勃,與後來民主德國的特工組織。至於後來的中央情報局,在某些方面都略微差一些。

至少在所屬特工潛伏的適應能力上,日本人在這方面絕對獨一份。誰能想到一個走街串巷挑大糞的人,會是一個隱蔽很深的純正日本特務。又有誰能想到,一個不起眼的收廢品的人,會是一箇中野學校畢業的日本特工?

在某些秘密戰線上,日本人最終吃大虧,是因爲他們內部的原因。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像德國、英國那樣的情報統帥機構。除了陸海軍各行其是之外,陸軍自己內部系統,也是各個戰略集羣各行其是。

但即便是這樣,日本人在二戰中在秘密戰線上,依舊可以說算的上相當的成功。無論是對華作戰,還是在東南亞戰場上,以及對美作戰初期都相當的成功。尤其是在對中國的滲透上,爲其軍事行動提供了最有利的支持。

之前爲了清剿殘存的日僞武裝,而不得不動用留在東北不多的,尚未完成整補的主力部隊,已經影響到楊震在其他方面的整體佈局。這個時候的楊震,又哪裡不會全力支持社會部的工作?

尤其是他眼下擔任東北局第一書記,統管東北全局工作。不支持社會部的工作,豈不是在拆自己的臺?武器、車輛、經費,以及必要的設備,楊震從來都是不懈餘力的,僅僅無線電測向儀就提供了十餘部。

還讓裝備部利用現有的技術以及容克五二運輸機,爲社會部專門改進了一架無線電測向飛機。雖說測向的距離有限,但是至少在對秘密電臺監控上,可以起到很多地面設備無法起到的作用。

儘管挖走了人家苦心培養出來的精英,但是該給的支持,還是必須要全力支持的。但楊震的支持也並不是無原則的,有些東西該支持的自然全力以赴。但不能涉及到自己的底線,這是楊震的堅持。

不過雖說楊震沒有給這位社會部長什麼壓力,但是對付負責指揮剿匪的,那位老資格的公安部隊司令員和政委,楊震可就沒有那麼客氣了。楊震給這二位下達了死命令,動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四五年八月份之前,必須將南滿殘存土匪清剿乾淨。

在完成對整個南滿清剿之前,絕對不能讓殘匪流竄到其他地區。尤其是北滿以及熱河、華北地區。並全力保證南滿工業區的復產,以及鐵路線運輸不受殘匪騷擾。眼下關內正在準備南下作戰,大量的軍用物資通過北寧鐵路轉運關內。

如果這條生命線出現任何中斷,他將唯這二位是問。除了在戰場上之外,楊震輕易不給部下下達這樣限期完成的死命令。但爲了儘快的穩定南滿局勢,保證南滿工業基地的穩定,楊震卻不能不下這樣的命令。

相對於暫時平靜的關內戰場,以及正在忙於剿匪的南滿。整個東北以及周邊大致平靜的態勢來說,眼下的朝鮮卻是打的不溫不火。既沒有與其他戰線類似出現相對平靜的態勢,但是也沒有打的驚天動地。

此刻騰出手來的楊震,將朝鮮當成了一個練兵場。所有調往東北的部隊,都在整訓完成之後,拉到朝鮮境內參加實戰。各個建制的部隊輪番上陣,配合抗聯的裝甲和航空兵部隊,對朝鮮軍實施大規模的蠶食戰術,將日本朝鮮軍一點點的向南方擠壓。

在整個朝鮮戰場上大戰沒有,但團一級的戰鬥幾乎每天都有,雙方反覆在對峙線拉鋸。有來有往、你攻我守,打的是相當的熱鬧。但楊震卻是很沉住氣,就好像有意識的控制戰鬥節奏一樣。朝鮮半島雖說打的熱鬧,但是戰鬥規模從來都沒有超過加師一級的水平。

最大一次戰鬥就是圍繞朝鮮半島中部,戰略要地鐵原、金化一線的爭奪戰。此次戰鬥是爲了改善金化、鐵原以北的防禦態勢,由在朝鮮北部負責整體指揮的杜開山上報,楊震在與郭炳勳研究後批准的。

鐵原位於朝鮮中部偏北,儘管只是一個不大的鎮子,但是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與平康、金化構成一個三角地帶,從這個三角地帶向北則是朝鮮中部一道狹長的平原,向南則是連綿不斷的丘陵地帶。

眼下雙方在朝鮮中部的態勢是,日軍控制着鐵原、金化一線以南的山地,而抗聯控制着鐵原以北的平原地帶。也就是說日軍控制着這個三角地帶的兩個底角,而抗聯控制着頂角和兩個邊。

但在地形上日軍居高臨下,可以俯視抗聯縱深十餘公里範圍。給整個鐵原至金化一線的整體防禦,帶來相當不利的影響。日軍居高臨下不斷的使用遠程炮火,對整個鐵原以北的平原地帶封鎖,給前沿部隊帶來很大的威脅。無論是物資前送還是一線部隊輪換,都帶來很大的影響。

日軍也在不斷的從鐵原、金化以南山區,利用山區地形掩護出動小股部隊,對鐵原、金化一線以南地區實施騷擾。馬春生雖然組織了一系列的拔點作戰,先後陸續搶佔白馬山、五聖山、雞雄山幾個制高點,將戰線向南推進了一部分,但未能改變整體戰略不利的局面。

而位於平壤至漢城鐵路線上這個鐵原,不僅對抗聯在朝鮮中部的戰略防禦態勢有些不利。自身還是朝鮮中部朝鮮南北交通的一個交匯點,有三條鐵路以及數條公路在這裡交匯,也同時是朝鮮中部的一個交通樞紐。

從鐵原沿鐵路線向北可分別直抵平壤、元山,向南可直接抵達漢城。對於眼下的朝鮮軍來說,整個鐵原至金化一線,已經成爲其在朝鮮控制區的門戶地帶。一旦讓日軍完成這裡的防禦體系,那麼會對抗聯下一步進攻產生相當不利的影響。

如果能夠拿下鐵原至金化一線,抗聯在朝鮮中部的整個防禦體系將有較大的改善,並改變之前的被動局面。拿下鐵原就等於撬動了這個三角地帶,最後一條底邊日軍整體的防禦,並對漢城形成直接的威脅。

在取得楊震的批准之後,杜開山決定以此時由原晉察冀兩個旅,改編成爲的東北軍區獨立四師一個團,獨立五師的六個連,抗聯十七師兩個團。並一個直屬火箭炮營,兩個一五零榴彈炮營,以四個一二二榴彈炮連。由十七師師長馬春生統一指揮,對鐵原、金化一線發起攻擊。

考慮到鐵原一線的地形,在杜開山原有的支援火力上,楊震又增加一個坦克營作爲直瞄支援火力,並增加了一線部隊迫擊炮數量,尤其是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並從總部直屬的一百六十毫米迫擊炮營,也緊急入朝加強給了十七師。

而在鐵原戰場兩翼的漣川、文登裡反向,分別由獨立四師主力,加上獨立五師一個團並一個獨立坦克營,朝鮮獨立軍的一部,分別發動佯攻配合十七師在金化至鐵原,確切的說重點是鐵原一線的進攻。

第三百八十三章 解惑第二百六十三章 決戰序幕第三百六十章 郭邴勳的建議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九十四章 巧妙的戰術第一百七十八章 近距離伏擊戰(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作繭自縛的日軍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局突變第二百六十八章 夜幕下的血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什麼叫蹬鼻子上臉第二百三十九章 越長越危險第二百五十三章 坦克大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遼西之戰之影響第三百六十一章 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第四十章 時間不多了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四十七章 他會挺過去的第四十八章 殘酷的冀中第八十八章 人選第九十八章 錙銖必較第二十二章 行動(2)第四百二十九章 制裁帶來的衝擊第一百八十一章 血肉雙城(二)第三百零三章 牛奶也會有的第三百三十六章唯一的選擇第二百零四章 調整第一十三章 大戰前的諜影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悔不迭的李賀第一百七十四章 奇襲(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場難啃的戰鬥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解決你的燃眉之急第六章 架勢一定要拉足第九十一章 爲誰而戰(2)第一百五十六章 熱情高漲的炮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戰湯原(3)第一百二十章 必須丟掉第二百六十八章 夜幕下的血戰第十五章 反坦克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他們就隱蔽在哪裡第三百一十三章 突圍的方向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貨未必可居第二百五十七章 量力而行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二十九章 變陣選將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這是本末倒置第四十一章 今非昔比的抗聯第八十八章 山東日軍的困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這個惡人我來做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本營的判斷失誤第三百零七章 自己的屁股自己擦第二百章 惱羞成怒第三百一十六章 第四師團的整頓計劃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該付出的代價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關部隊的困境第四百三十二章 壯大聲勢的打第一百七十七章 情報工作的弱點第三百七十二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四十七章 必須要付出的代價第一百二十六章東進(5)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堅守八個小時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九十六章 第二個試驗場第五百二十七章 判斷失誤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第二十六章 順利的開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肉疼的社會部長第三十六章 諸葛亮會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的攻勢第二百三十四章 孽緣第六十三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二十八章 失去的更多第三百六十九章 燕子第五百零三章 使用德國戰俘帶來的麻煩第四百九十九章 交換的選擇第二百三十二章 判斷錯誤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難打也要打第二百五十五章 西線第258章 批評與自我批評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四百四十三章 警訊第一百八十七章 亂戰的開局第一百六十六章 圖窮匕見第四百零七章 一次全部解決第一百四十八章 岡村寧次的直覺第一百六十三章 退讓不能無底線第七十三章 十一師團的夢魘第七十一章 不動如山第二百七十三章 政治任務第一百三十一章 擦槍的命令第一百七十七章 無法放手去打第三百一十八章 賭一把第三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生產之路第三十六章 諸葛亮會第八章 打懵的宮下大佐第一百四十八章 岡村寧次的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