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章:十道兵馬大元帥

和李靖的這次簡短交談,讓李治收穫不小,他堅定了信心,想要擊敗葛爾東贊,非李浩不可,就算羣臣和他父皇如何反對,他也會堅持到底,不爲別的,只爲大唐,他也相信,他的父皇不會因爲私憤而置大唐安危於不顧。X23US.COM更新最快

李治回到太極宮後,去甘露殿求見李世民,經過這段時間休養,李世民雖然還是臥病在牀,但精神卻好了少許,至少可以坐在牀上和人正常談話了。

李治來到牀前,行禮問候後,問詢了一下病情,李世民便問道:“治兒你已有好幾日沒來了,是不是外面的戰況很不好?”

李治聞言神色一黯,默然點頭。

李世民也是神色一黯,雖然他憤怒,生氣,但他現在也想通了,再生氣又能如何,把自己氣死了,只會便宜了祿東贊,所以他努力讓自己平靜,緩緩問:“聽輔機說,他建議你請衛國公出馬,衛國公之前就已臥病在牀了,怎可禦敵,你莫要聽輔機的。”他也不贊同勞煩李靖,國家雖然重要,但他不不想這樣壓榨自己的老友。

李治卻道:“父皇,兒臣已經去探望過衛國公了。”

“哦?”李世民聞言有點激動,忙問,“藥師他……身體還好吧。”

到了他這年紀,對於當年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戰友,是非常懷念的,特別是兩人都臥病在牀時,更有相惜之感。

李治道:“衛國公病痛纏身,除了雙手脖子之外,幾乎無法動彈,不過他今日精神很好,坐在輪椅之上接待兒臣,並與兒臣說了許多……”

他說到這裡忽然頓住了。

李世民見他面露難色,蹙眉道:“他還說什麼了?”

李治便道:“他還說,他能幫忙戍守長安,但此次想要救大唐於水火,非要請李浩出馬不可。”

李世民聞言沉默了,緩緩皺起了眉,此刻心中只有一句話:又是李浩。

李世民雖有容人之量,卻也有自己的底線,李浩觸碰了他的底線,他早就打算此生都不再用李浩了,然而,他也知道,李靖說得對,葛爾東贊這次突然發難,而且有備而來,隨時都有可能兵臨長安城下,除了李浩之外,還真的沒人能擊敗他,這讓李世民很不開心,這種被迫起用李浩的感覺,讓他覺得自己像是被人脅迫一樣。

李治見李世民皺眉猶豫,拱手道:“父皇,情勢危急,刻不容緩,倘若吐蕃兵臨城下,到時候就算想要去請李浩,都不可能了。”

李治的這句話,簡直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李世民長吸一口氣,長聲嘆道:“罷了,父皇眼下身體不佳,父皇授命於你,一切事務,你全權處理,你想用誰便用誰,不用與父皇請示了。”

李治聞言激動得差點流出眼淚,趕忙拜謝:“多謝父皇!”

他知道,他父皇是拉不下那老臉,所以纔會讓自己去重新起用李浩,既然他父皇都答應了,羣臣們的意見還重要嗎,他們有什麼資格反對起用李浩,畢竟從明面上講,李浩當初是被賞賜郡王封號而去了封地,不是流放,雖然事實就是流放,但官場上的事,就講究一個檯面。

隔日一早,李治與羣臣在兩儀殿商議退敵之策,李靖竟坐着輪椅,由金吾衛推着來到兩儀殿上,一起參議大事。

望着李靖佝僂的雙手和老態龍鍾模樣,衆臣的心頓時沉到了谷底,當年的軍神已然這副模樣,他們感覺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

殿上,李治發問:“如今吐蕃大軍已在攻打岐州,這是長安面前最後一道防線了,若是岐州被破,長安危亦,諸位都是朝廷肱骨,可有退敵良策。”

李靖剛想發話,馬周便出列道:“殿下,臣以爲,瓊南王李浩功勳卓著,而且戰無不勝,素有吐蕃剋星的稱號,多次於吐蕃交戰,皆獲全勝,若能請李浩出馬,定能擊退吐蕃蠻夷。”

去年中書令岑文本在隨君出征高句麗的時候病死在了軍中,回國之後,李世民便任馬周爲新的中書令,現在的馬周,那可是實打實的宰相,說話相當有分量。

老態龍鍾的秦瓊聞言也立刻出列道:“殿下,臣附議,臣認爲馬中書所言十分在理,如今朝中,當年的驍勇悍將皆如老臣一般蒼老,而新一輩如秦懷玉尉遲寶林等人又遠非葛爾東贊對手,葛爾東贊此人用兵狡詐,連素來用兵持重的李績和蘇定方都敗於其手,欲敗此人,非派請李浩不可。”

褚遂良聞言立刻皺眉出列道:“殿下,臣認爲不妥,瓊南距離長安萬里之遙,等李浩到來,需三四月有餘,戰場之事,瞬息萬變,豈能等那麼久!”

馬周聞言冷哼了一聲,問:“那麼褚大人,你又有何退敵妙法呢?”

褚遂良厚着臉皮道:“我沒有妙法,但對於是否派請李浩,我有權發表我的看法。”

這時,李靖忽然動了,只見他用佝僂的雙手艱難地撥弄輪子,緩緩駛出,來到大殿的中央,然後緩緩道:“殿下,此次老臣願與秦叔寶戍守長安,撐到瓊南王李浩到來。”

此言一出,殿中一片寂靜,在如此軍情緊急之際,軍神李靖的話,幾乎就是一柄開天利劍,能斬碎一切反對的言語。

果然,所有的人都不說話了,再也沒有了反對的聲音。

李治聞言向李靖投去感激的眼神,然後道:“衛國公,你已如此病重,還要勞煩你戍守國土,孤真的於心不安,爲了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有勞衛國公了,還有翼國公。”

秦瓊接話道:“殿下言重了,戍衛國土,乃我等本責,更何況是戍守長安,殿下放心,有老臣和衛國公在,諒吐蕃蠻夷也無法踏入長安半步!”

大唐貞觀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七,一隊宣旨快馬隊伍出了長安,火速南而去。

與此同時,一隻飛鴿從藍田侯府飛出,飛往南方,然後,石那傑派人將侯府中所有的錢財和重要物品全都搬入地下密室,然後帶着侯府內所有人還有大批糧食去了長安城,在長安城裡,有一個李世民當初賞賜給李浩的府宅,正好成爲他們落腳的地方,畢竟吐蕃大軍就要攻來了,以葛爾東贊對李浩的仇恨,絕對不會放過藍田侯府的,所以他們必須提前撤離,這是李浩的命令。

遠在瓊南的李浩早已做好了準備,李國成已經帶着五千玄甲軍坐船出發,到流求和陳賓會合,一萬玄甲軍乘坐飛剪船從東海到黃海,然後從渤海進入黃河,逆流而上,直奔洛陽,從洛陽登岸,前往商州,在那裡等李浩。

李浩則在瓊南等候長安的聖旨。

九月初八,葛爾東贊攻下了岐州,九月十六,大軍包圍長安,發動攻城之戰,動用了無數攻城利器,攻勢兇猛,令人嘲諷的是,葛爾東讚的糧草和攻城器械全都是從大唐各個州府掠奪來的。

面對葛爾東讚的強攻,李靖和秦瓊一南一北坐鎮,而且他們聽從馬周的建議,調出了軍器監和科研寺的所有牀弩。

牀弩自李浩發明出來後,一直都未能派上用場,因爲這種東西太過笨重,用來攻城的話用處不大,比較適用於守城,如今終於派上大用場了。

三百多臺牀弩分別安置四面的城牆之上,巨大的弩矢發射而出,竟能摧毀吐蕃軍的投石車,打了葛爾東贊一個措手不及,葛爾東贊好不容易掠奪來的一百多架投石車被打爛了一大半,不僅如此,因爲這些牀弩的忽然出現,導致吐蕃大軍傷亡數千人,然而他們幾乎沒對唐軍造成什麼傷害,吐蕃大軍士氣受挫。

葛爾東贊當即下令收兵,在牙帳之中召集衆將領,商量破城之策,其實哪有什麼破城良方,這裡可是長安,城池何等高大堅固,如今還有神弩守衛,莫說他有十幾萬大軍,就算是他有二十萬大軍,也難將其攻下。

葛爾東贊似乎也想明白了這個道理,當即便下令困城,他就不信,長安號稱百萬人口大城,裡面的糧食能撐多久。

這一次,聰明的葛爾東贊失算了,有了貞觀水稻後,河南、河北、河東、關中等地也紛紛種上了水稻,去年糧食大豐收,糧庫充盈,米價再跌,同時,早在葛爾東贊打敗李績的時候,石那傑就收到李浩的命令,四處收購糧食,然後運入長安,因爲李浩也知道,葛爾東贊絕對攻不下長安城,他也算到葛爾東贊絕對會困城,所以才提前做好準備。

同時,李浩還讓報社在報紙上四處宣揚,說葛爾東贊隨時都有可能攻到長安,長安的百姓人心惶惶,紛紛逃出長安去別處避難了,眼下長安城中,百姓只剩三十萬,而國庫的糧食加上石那傑獻上的糧食,竟有六十多萬石,撐上三四個月絕對沒什麼問題。

十月初一,宣旨隊伍終於到達瓊南,並於李浩府上宣旨,聖旨上,李治以監國身份封李浩爲十道兵馬大元帥,賜黃金魚符,可節制大唐所有兵馬,各道將領,聽其調派,速奔長安勤王。

當李浩聽到聖旨的時候,驚呆了,十道兵馬大元帥,這可是隻在演義中出現過的的軍職,現在竟真的出現了,那可是非極度信任之臣不可輕封,非特殊時期不能輕封,可見這次長安是真的岌岌可危了。

但他還是難以置信,這份聖旨,羣臣怎麼會同意的呢,李世民又怎麼會同意的呢,他們就不怕他藉機謀反嗎?

264章:草原遇襲449章:十道兵馬大元帥81章:出獄54章:豎子李浩852章:長孫無忌之死291章:文成公主-李屏387章:武媚娘出家756章:悲憤411章:你比祿東贊差遠了668章:新羅在作死566章:繼續坑倭國122章:藐視皇威92章:詩狂 下118章:李承乾的恨意871章:以法治國68章:裝逼成功203章:滔天之恨 下92章:詩狂 下395章:反擊252章:機智的家書526章:擁吻小迪80章:入獄504章:大破伏俟城598章:貪婪的阿拉伯帝國487章:高句麗復仇516章:當殿五奏319章:微臣不喜歡太子367章:太子造反507章:君臣同心442章:移民海外724章:李治是黑馬357章:勸服陸雲143章:追擊馬賊 中478章:刺殺李浩 下361章:魏王密謀493章:銀狐再現724章:李治是黑馬779章:王皇后見武媚娘15章:下山735章:天算-人算423章:收買人心182章:風生水起 下206章:兒女情長244章:荒野之戰33章:蜂窩煤600章:蒸汽機誕生805章:時光荏苒310章:殿前鬥智 中683章:插翅難逃184章:倔強的少女 下67章:爭風516章:當殿五奏639章:蛛絲馬跡74章:暴走的李世民 下315章:兩全之法162章:內褲風波621章:參王88章:大鬧國子監298章:李浩的反擊337章:銀狐中招747章:宗師陸雲748章:風起雲涌853章:昭陵異事70章:關中大旱594章:給李世民輸血629章:一箭雙鵰727章:大朝會風雲771章:爲孩子操碎了心853章:昭陵異事624章:驕兵515章:李浩拜相313章:智壓祿東贊 下589章:你知道的太多了676章:五聖教770章:別人家的孩子256章:賞罰713章:一波三折307章:祿東讚的計策588章:殿議吏治422章:李浩的獠牙699章:山河社稷圖(下)550章:帶着太子偷雞摸狗9章:前往長安80章:入獄209章:出兵高昌467章:庭辯國策 下152章:天明552章:火燒感業寺766章:勝券在握180章:李浩的反擊 下393章:腹背受敵631章:焦躁的西突厥67章:爭風450章:阻截李浩 上557章:私會武媚娘195章:唐魂776章:密謀策劃(二)628章:開戰!585章:偷窺樊梨花439章:大水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