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臨時型號

剛打瞌睡就有人送來枕頭。

南京美國大使館隔壁的尼森公司辦事處,尼森伯姆正愜意地品着一杯幽香的清茶,一名英國紳士一本正經地喝着醇香的咖啡,另一名蒙着頭巾的非洲人則有些苦澀看着同樣的一杯咖啡,最後還是讓員工換了一杯開水。

“既然英國方面認爲沒有問題,剩下的就是交易價格的問題了。”尼森伯姆眯着眼睛,一臉奸笑地說,那副德行讓人很想打一拳到他臉上。

英國人聳聳肩,沒有回答。

雖然誰都知道尼森公司在國際軍火市場大肆走私販賣各種軍火彈藥,有些是有生產許可證的,但一般都沒有許可經營權限,理論上尼森公司銷售軍火需要另外授權付費。

可惜只要沒有足夠的證據,就不能指責尼森公司,況且北方軍政府也不會受理對尼森公司的起訴。

這一回爲了給埃塞俄比亞緊急提供軍火,英國方面也着急了,只好親自帶着埃塞俄比亞的代表找到了退到南京的尼森公司大宅門之丞相夫人全文閱讀。

李氏步槍的生產從來沒有滿足過,英國人自己都不夠用。而滿世界唯一有能力大規模提供的,估計就是代表北方軍政府的尼森公司了。

北方軍政府戰略庫存中,還留有當年換裝下來的大量7.7毫米口徑槍械。

儘快拿到軍火纔是最關鍵的事情,這個時候英國方面很乾脆,直接回避了許可銷售權的問題。

埃塞俄比亞代表愁眉苦臉地說,“只是這個價格是不是太高了,我們也沒有遠洋貨輪來運輸這批軍火呀?”

尼森伯姆耐心地解釋,“這是按照國際上通行的計算方法,在生產成本的基礎上增加三成各方面費用,畢竟各方關節都需要一一打通。再加上你們要求的數量非常大,我們需要緊急調度,甚至必要時候要全力趕工才能滿足,這都需要另外增加五成額外費用的。”

英國人插了一句話,“臨時調度的話,國際上往往都是增加一倍以上,確實很實惠了。”

沉吟了片刻,英國人再加上一句,“要不這樣,英國人的船運公司負責將這批貨物送抵埃塞俄比亞港口,不過費用要增加三成。”

倒吸一口冷氣的埃塞俄比亞代表,半響說不出一句話來。

尼森伯姆和英國人顯然很有耐心,各自品茗着自己杯中的茶水。

終於,埃塞俄比亞代表一咬牙,苦着臉答應下來,國王給他的密令是不惜一切代價。

也是了,王國都已經生死存亡了,還斤斤計較那些即將成爲別人的財富幹什麼?

三方皆大歡喜,馬上就簽訂了秘密協議。

英國人走的時候,尼森伯姆順手將一張鉅額支票塞進他的口袋,兩人相視一笑,頷首告辭。

尼森伯姆和英國人聯手多坑了埃塞俄比亞一筆,自然是大家發財了。

原本按照通行的計算辦法,那增加的三成價格應該包括大約兩成運輸費用的,結果被英國人一打岔,變成了另外增加三成給英國船運公司負責運輸。

尼森公司沒有過於貪婪,自己增加的那些利潤,很是爽快的分了很多出去。英國人也沒有多要,畢竟已經增加了一成船運利潤。

埃塞俄比亞代表也是大有斬獲,連夜拜訪的尼森伯姆同樣遞上了一張鉅額支票。

唯一被坑了金錢的就是埃塞俄比亞王國了,但是弄到了急需的軍火,也不能說吃了大虧。

一切根源都在於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準備向埃塞俄比亞發動吞併戰爭。

英國人雖然執行綏靖政策,但也不願讓意大利過於狂妄,馬上就在背地裡動黑手了,大量蒐羅軍火武裝那支本來只有長矛的土著軍隊,就成了最便捷的選項。

埃塞俄比亞王國大約擁有四五十萬參差不齊的土著軍隊,從理論上說,這支目前以長矛爲主的軍隊要想實現近代軍隊武裝,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軍火蛋糕。

但是,真要給他們五十萬支步槍的話,估計誤傷自己的概率,比意大利軍隊即將發動的進攻所造成的損失還要大。

不過這一切都不管尼森伯姆的事情,一口氣賣出了二十萬支庫存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和近萬支麥德森輕機槍,以及連帶大批彈藥後,他就溜到西班牙去看風景了。

原本庫存裡還有大量的維克斯重機槍,但是英國人卻不讓賣,唯恐裝備了大批重機槍的埃塞俄比亞軍隊會給意大利軍隊造成過多的傷亡嬌妃送上門:冷君哪裡逃最新章節。

那時候,西方文明世界的臉面就不好看了。

這一筆軍火交易,終於讓好幾年都是靠借貸過日子的北方軍政府,總算是再一次走進了國際軍火市場。

現在西方列強的軍火工廠還沒有大規模擴張,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價格受政治影響波動較大,總體來說還是蠻貴的。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出廠價格,目前大約是38美元,扣除尼森公司的一成佣金後,陳安還可以拿到鉅額差價利潤。階州大本營生產這些軍火的實際費用,只有原廠出廠價的一半左右,即使加上這麼多年巨大的保養維護開支,包括機槍和子彈,勉強拿到了一千六百多萬美元。

開張大吉嗎,生意很快就來了。

痛定思痛,在兵員數量上始終不如蘇俄的遠東共和國,終於開始正視步兵火力的問題。於是,遠東共和國的大使拿着一份美國人的首肯函找到了尼森公司。

這次可是遠比貧窮的埃塞俄比亞要有錢得多的客戶呀,而且輕重武器包括飛機火炮全部都要。

李燮和軍團手上的7.62毫米口徑槍械,甚至包括迫擊炮、速射炮、山炮和野戰炮,統統就地移交給了白俄軍團。

大八粒半自動步槍價格就貴的多了,單是出廠價格就達到131美元,尤其彈藥耗費更是巨大,遠不是李氏步槍可以比擬的。

尼森公司一共轉手了五個軍團的龐大物資給遠東共和國,因爲是友好鄰邦又是長期客戶了,所以那個邪惡的調度費用被減免了,但是依然讓陳安獲得了上億美元的不菲利潤。

關鍵是後續的彈藥輜重問題。

用習慣了美式半自動火力的白俄軍團,估計以後的彈藥消耗必然是一個天文數字,每年沒有上億美元的投入是無法拿下來的,這又是一筆巨大的穩定收入了,遠不是原來那種叮叮噹噹慢速莫辛納幹步槍消耗量可以相提並論的。

事實上,子彈消耗不了多少,最貴的反而是炮彈。

每千發子彈不外乎是50美元上下的出廠價格,但是炮彈可是按每發計算的,一千發子彈的價格只夠買兩三發炮彈,而且不是較大口徑的。

在民國二十四年前後,一門製造精良的德國克虜伯75毫米野炮不過12000多美元。

進入戰場的話,一天打上近百發炮彈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萬一戰況激烈達成了十天半月的,就要消耗掉一千五百發左右的炮彈。

而75毫米炮彈至少要25美元一發,彈藥消耗就高達37500美元,可以購買三門同樣口徑的火炮了。

所以戰場上真正的消耗品,除了無路可逃的士兵外,就是堆積如山的炮彈了。

第三個意想不到的生意,卻是德國人的。

德**方忽然注意到了北方軍武備中,一下子大量出現的mg34機槍。德國本土軍工企業生產mg34機槍的速度,卻遲遲不能滿足軍方的迫切要求。

於是,德**方在測試完尼森公司提供的山寨產品樣槍後,居然向尼森公司反過來訂購了一萬支mg34機槍,以彌補快速擴張的德國國防軍武備的不足。

尼森伯姆一時之間有些不知所措,他還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

這確實不能怪德國本土軍工企業。

mg34機槍實在是太難生產了,而且成本亦非常高家有俏皮鬼。

生產一挺12.1千克的mg34機槍,需要用到49千克的優質鋼材以鑽削的方式,長時間精細加工之後纔可以得到。同時因爲射速高,槍管較易過熱,每挺機槍還要另外配備兩根槍管才能構成一個機槍小組。

這種耗時耗材的加工方式,無論怎麼趕工,也不及如同作弊一般的階州大本營軍火車間生產效率呀。

陳安的軍火車間,幾乎就是直接用原材料堆砌而成似的。

只是後來覺得有些沒面子的德**方,不想付款給尼森公司,而是打起了出售另外一款火炮生產許可證的主意。

尼森公司毫不客氣地拒絕了德**方推薦的105毫米18榴彈炮系統。

說句老實話,浴火重生的德國火炮工業,真正的底蘊還是不如法國的施奈德集團。

105毫米18榴彈炮確實是一款非常優秀的壓制火炮,而且在五年前進入德國國防軍後就立即成爲了標準制式火炮。

這款105毫米18榴彈炮,戰鬥全重1525千克,炮彈重14.97千克,最大射程10671米,最大射速約7發每分鐘。其曲射彈道不但可以進行遠距離曲射壓制射擊,而且還能靈活調整火炮彈道進行有效的直瞄射擊,在近距離具有反坦克炮的直射彈道特性。

但是105毫米18榴彈炮最大射程僅有10671米的性能,就完全不符合北方軍歷來崇尚火炮射程第一的傳統了。

北方軍如今普遍裝備的法國m1913式105毫米火炮,比德國人列裝的105毫米火炮超重了近800千克,但是其最大射程達到12700米,就射程而言德式火炮完全沒有優勢可言。

當初購買.34型80毫米迫擊炮就已經有些勉強了,如果不是看着德國34型迫擊炮精度更高、拆運更便捷、彈種配備又多,尼森公司是斷斷不會購買其生產許可證的。

陳安最後拍板買下的.34型迫擊炮,口徑80毫米,全重57千克,其中身管長1143毫米重19千克,發射34型3.5千克迫擊炮彈,最大射程2400米。雖然射程抵不上法國人更顯粗糙的m1927式81毫米迫擊炮,但是德國人的80毫米迫擊炮更符合一線步兵機動作戰的要求。

顯然,這回德**方又是硬塞來的105毫米榴彈炮,尼森公司直接就放棄了。

生產105毫米榴彈炮的德國萊茵公司被驚動了,很快給出一個折中方案,願意給尼森公司設計一款加大射程的同款火炮。

即使是強大的德國萊茵公司,一時半會也拿不出更好的修改方案,乾脆嘗試着直接加了一個炮口制退器,結果意外發現效果非常不錯。隨後對炮管和炮座進行加強之後,就緊急生產了六門提交軍方測試。

德國國防軍更是敷衍了事,隨便測試了幾次之後,就趕緊添加了一個105毫米型榴彈炮的臨時編號,匆匆推給了尼森公司。

雖然改進之後,射程達到了12325米,但是重量也增加到1985千克,崇尚機動作戰的德國國防軍看不上這增加的400多千克炮重。

思忖二三後,尼森公司接受了這款改進版105毫米榴彈炮。雖然射程依然少了數百米,但減少的300千克炮重以及優異的彈道性能,讓北方軍的大本營點頭同意了。

被收入北方軍囊中的105毫米榴彈炮,卻被德國國防軍華麗的忽視了,直到多年後戰略進攻勢頭明顯頹勢,發覺遠程壓制火炮射程不夠,才匆匆忙忙在資料庫的故紙堆中重新翻出並瘋狂生產。

第63章 鐵路國有第5章 俄國人要報復第196章 挖溝據守第106章 引導炮擊第79章 空中危機第41章 懲戒之戰第53章 牛膠竹筒水炮第98章 延長油田第97章 數量問題第132章 槍禁和擴軍第94章 迪化求援第121章 和田餘孽第7章 有好處當然要拿第193章 轟炸目標第131章 蘭州軍略第179章 中國團東進第125章 救援伊犁第131章 東京的不滿第158章 黑夜危機第19章 遙遠的請求第49章 案子告破第69章 新光復軍第45章 階州軍演第35章 引爆白旗堡第3章 引狼吞虎第108章 新任陝督第170章 恰克圖事件第180章 梅楚卡基地第151章 特別衛隊第68章 進攻南京第60章 國際軍火商第60章 保安司令第93章 突擊車輛第94章 迪化求援第105章 重炮陣地第41章 懲戒之戰第11章 招聘技師第99章 移民實邊第147章 低劣的武器第4章 遠東天空第139章 特洛伊木馬第182章 關鍵的牽制第117章 空中定位第32章 豐滿水電站第6章 炮轟陳家莊第52章 階州團練第117章 塔城俄軍第184章 督戰無情第28章 手提箱升級第121章 和田餘孽第181章 遠征軍團第196章 挖溝據守第177章 指揮官重傷第145章 國學大師第8章 巡防營反俄第32章 豐滿水電站第67章 敢死隊員第23章 還可以買官第18章 馬蓮河畔小山村第131章 蘭州軍略第12章 帝國榮光第135章 虛假的迴歸第4章 火力好威猛第109章 精銳的鬍子第93章 防空火力第13章 短暫和平第140章 秦失其鹿第209章 東北第106章 齊齊哈爾第83章 棄守錦州第47章 大災降臨第28章 手提箱升級第182章 俄軍內訌第131章 蘭州軍略第172章 技術交易第158章 昌都沒了第76章 馬家分裂第25章 哈爾哈河第183章 海容艦北上第31章 開始生產第137章 武器測試第128章 俯衝轟炸第51章 辦事處遭劫第79章 空中危機第150章 空軍聯隊第165章 戰爭紅利第185章 三江口第103章 白朗西進第105章 重炮陣地第86章 潰散的鬍子第131章 東京的不滿第20章 災難降臨第54章 徐州火車站第85章 岷縣慘敗第85章 孤懸敵後第45章 階州軍演第90章 蓄勢爲上第50章 中亞失陷第193章 刺蝟第71章 新式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