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捷克坦克

總是打馬後炮的北方軍情報署官員,在一線軍官的咒罵聲中,神情尷尬地將才到手的日本關東軍軍事裝備材料移交給前線的三大軍團。

日本關東軍臨時加強德惠守軍的是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性能相當不錯,結果就讓高桂滋軍團的空軍部隊倒了大黴。

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口徑75毫米高射炮,角色類似於北方軍裝備的flak18防空炮,專用於野戰或要地防空。全炮重量2450千克,炮彈重6.54千克,最大射程14800米,最大射高9100米。

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戰場上臨時充當壓制火炮使用,甚至效果也相當不錯,據說在1000米距離內可以輕鬆貫穿75毫米左右的均質裝甲。

至於日軍大逞威風的九三式大口徑機槍,在北方軍的作戰兵器中並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裝備。

在德國人看來,他們更喜歡用更大口徑的20毫米機關炮,而不是大口徑機槍,因爲前者威力更大,射程更遠。

尤其是當mg34這種大殺器出現後,輕重機槍領域的光芒似乎一下子都被mg34給壓下去了。

面對mg34似乎是永無休止的子彈需求,步兵連對大口徑機槍的火力加強需求明顯削弱了。而到了步兵營這一層面,已經完全可以使用20毫米機關炮了。

北方軍參謀本部最終還是放棄了在步兵連增加一款類似大口徑機槍的計劃,因爲更新式的sdkfz222系列輪式裝甲車,已經裝上火車源源不斷運往齊齊哈爾了。

新式輕型輪式裝甲車,採用的是20毫米機關炮和mg34各裝一門的武力架構,火力上完全可以彌補大口徑機槍缺乏造成的缺口。

日本人在德惠戰場,完全按照當年歐洲戰場塹壕戰的經驗,佈置了縱橫交錯的戰壕體系和連環配套的永備工事,再加上不斷完備的火力構造,遠戰是炮火反擊阻隔,近戰是地雷擲彈筒橫飛,直接就成了一個鋼鐵刺蝟。

在東北平原上,要想使用步兵衝鋒戰術,成功穿越炮火和地雷構築的死亡區,進而奪取德惠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要想在不付出重大傷亡而又快奪取德惠,最理想的就是使用裝甲集羣突破城垣了,當然不是那種簡陋的輕型裝甲車。

同時,北方軍得到的了一個勉強算作好消息的壞消息。

日本關東軍在德惠戰場上使用的八-九甲式坦克,面對無力對抗北方軍坦克的情況,立即進行了改裝,大膽地將原本的37毫米火炮,換成了57毫米火炮,雖然防禦沒有上去,但是相同距離內已經完全可以擊毀夏爾b1坦克了。

難怪當日戰鬥,北方軍的坦克亦是損失慘重。

這是壞消息。

好消息是日本人根本來不及改裝和生產更多的57毫米火炮八-九甲式坦克,整個關東軍除了在四平交通樞紐還有一個戰車大隊以外,其他地方都沒有這種坦克了。

德惠戰區原本是有的,結果上次戰鬥中一次性就全部消耗殆盡了。

北方軍在拼命地更新換代自己的軍備,日本人和蘇俄老毛子一點也沒含糊。

事實上,從實戰角度出發,嚴謹的德國人異想天開般地創造出了許多傑出的武器和戰術概念,卻還是遠不如死板的日本人,或者是毛糙的蘇聯人,亂七八糟搞出來的一些武器更有用。

比如德國人津津樂道的所謂一號坦克、二號坦克計劃,北方軍的軍工技術人員簡直是不忍目睹,除了動力和裝甲之外,其他的設計還不如早已淘汰的ft-17雷諾輕型坦克。

至於磕磕碰碰重新起步的克虜伯兵工廠,其表現就完全不如在其歷來在中國人心目中那種無所不能的形象了。

當然除了88毫米flak18防空炮除外,這個確實是克虜伯的產品。

在步兵防坦克炮方面,而37毫米pak35型防坦克炮是克虜伯的死對頭,德國萊茵公司生產的。在榴彈炮方面,105毫米榴彈炮也是萊茵公司的。在加農炮方面,k16重加農炮倒是克虜伯的,但是卻是在二十年前研製的。

在戰役戰術炮火支援上來說,防空炮應該還有小口徑和更大口徑兩種搭配火力,防坦克炮也應該需要更大口徑的類別,在榴彈炮上至少還需要75毫米和150毫米不同類別,而加農炮方面105毫米也是需要考慮的。

目前而言,重整軍備的德國人能夠拿得出手的炮火,除了上述的四種,其他的類型要麼重量過大,要麼射程過近,很難媲美敵對方同類型的軍備,根本對應不上所謂的昔日火炮工業帝國之榮譽。

所以,不要以爲德械一定全是好的。

實在是沒有辦法,北方軍才大規模的列裝德械軍火。畢竟在這個當口,除了德國,北方軍已經找不到能夠完整提供整個軍火架構的援助國了。

號稱中立的瑞典、捷克等國,確實可以找到不少經典武器,但是不成體系,無法應對長期戰爭過程中的全面對抗。

一種武器打遍天下的想法,只存在於幻想當中,永遠不可能在現實戰爭中實現。

很詭異的,在這個世界上,具有完整軍工體系的,竟然只有六個罷了,而不巧的蘇聯和日本已經是北方軍的世仇了,英國、法國、美國更是不懷好意地盯着不放,剩下的只有一個讓北方軍也覺得有些偏激的德國了。

全面轉向德械軍備體系,很有些無奈,卻是此時唯一的選擇。

至於日後德械裝備是否會大放異彩,這就要看北方軍能不能拿到最新的德械了。

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有一句話,利益纔是永恆的主宰。現在中德關係熱火朝天,誰知道以後會不會突然翻臉成仇呢?

大規模掀起的德國國內排猶運動,點燃了德國人激進的民族主義色彩,又有誰敢保證以後會不會發生排華呢?

德國國防軍內部,在激烈的爭執中,軍方高層終於勉強同意了得到希特勒支持的古德里安建議,研製一款專門用於摧毀敵軍坦克的坦克,這就是著名的三號坦克計劃。

但是始終抱着坦克只是配合步兵進攻陳舊觀念的德**方,同時也啓動了另外一款火力支援型號的新型坦克計劃,這就是四號坦克計劃。

由於是火力支援型號,四號坦克計劃一開始就準備上75毫米榴彈炮,以加大火炮威力。但是在三號坦克計劃中,德**方堅持認爲只要37毫米加農炮就足夠了,因爲現在的坦克裝甲厚度都很容易被37毫米火炮撕開。

只有37毫米火炮的主戰坦克計劃,讓古德里安暴跳如雷。

曾經跟徐永昌深入交流過的古德里安,再加上和蘇聯的秘密試驗,已經對坦克集羣作戰有了深入的瞭解,顯然是不滿意所謂的37毫米火炮方案的。

即使是德**方從捷克購買了兩輛具有先進水平的lt-35坦克作爲測試參考,倔強的古德里安依然沒有被說服。

捷克的lt-35坦克,全重10.5噸,乘員4人,武備是一門37毫米火炮和兩挺7.92毫米機槍,攜彈量分別是72發和2550發。水冷汽油發動機功率120馬力,最大裝甲厚度達到35毫米,最大時速35千米,最大行程193千米。

從各項數據上來說,就這個時候而言,這款坦克確實是相當先進的。

無論是火力、防禦、還是機動,都得到相當程度的系統綜合,足以勝任目前絕大部分的坦克作戰任務。

沒能在法國搞到後繼型號夏爾b1bis坦克的尼森公司員工,很快注意到了德國人買來研究之後就棄之不用的lt-35坦克。

雖然lt-35坦克的裝甲厚度不如夏爾b1bis型坦克恐怖的40毫米,火炮口徑也不抵法國人新研製的sa35型47毫米高速加農炮,但法國人搞得是重型坦克,捷克造的是中型坦克。

爲了驅動重達32噸的夏爾b1bis坦克,法國人惴惴不安地用上了有些不牢靠的300馬力發動機。

大馬力發動機代表的不僅是噸位,還有巨大的油耗。

被古德里安糾纏不休的德國國防軍高層,最後只好搞了一個折中方案,雖然繼續使用37毫米火炮計劃,但是炮塔火炮基座卻是可以安裝50毫米火炮的。

於是三號坦克計劃終於開始加快研發進度了。

尼森公司的人員上前一問,本來就被古德里安搞得腦袋都大的德**方,隨口就答應了將其中一輛試驗用的lt-35坦克轉手尼森公司。

本來沒有報多大希望的尼森公司,接獲通知後,大喜過望,連夜就派人將這輛寶貴的坦克樣車送上了回亞洲的貨船。

後來才發覺自己沒有生產或銷售許可權限的德**方,很有些尷尬,但想想當初美國飛機也賣了,乾脆就不理會了,轉頭忙起來就忘記這件事情了。

捷克的軍火公司本來就全世界賣軍火,先前不過是因爲英美搞小動作不好意思賣給北方軍政府罷了。

德**方的貨被北方軍搞去了,捷克人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誰違背了銷售協議轉手倒賣,lt-35坦克在國際軍火市場還是比較搶手的。

德國人不當回事的另外一個緣由,是希特勒大肆推進的擴張生存空間計劃,捷克和奧地利首當其衝,他們現在已經自顧不暇了。

第156章 卡住退路第192章 交鋒第7章 多方密約第14章 特遣隊經歷第88章 馬廷勷出逃第93章 防空火力第167章 死地求生第129章 雪夜兵變第4章 遠東天空第60章 國際軍火商第166章 艱難的財政第67章 敢死隊員第116章 產能提升第168章 特別行政區第126章 軍事潛力第49章 案子告破第2章 老爺子受困第75章 東北軍在哪裡第129章 輕取科布多第187章 深夜走脫第102章 圍而不打第77章 北方日報第51章 中原逐鹿第89章 一戰而天下知第139章 特洛伊木馬第151章 特別衛隊第64章 捅了簍子第17章 黃金誘惑第38章 意外挑釁第135章 倒黴的機槍第114章 絲綢古路第51章 辦事處遭劫第139章 特洛伊木馬第169章 歷史的無奈第168章 特別行政區第3章 赤塔對峙第32章 唯一的同期生第67章 衝鋒隊員第49章 泡妞公司第85章 岷縣慘敗第152章 叛軍部隊第27章 空中優勢第162章 反擊謀劃第139章 玉門油田第57章 隴南鐵路第138章 內訌悲劇第114章 絲綢古路第119章 喀什事件第109章 名存實亡的民國第37章 北伐救馮第196章 要塞第156章 卡住退路第132章 石油戰爭第94章 迪化求援第8章 巡防營反俄第176章 中條山戰區第147章 黑暗的幕後第121章 臨時型號第80章 秦州投降第196章 挖溝據守第71章 新式步槍第118章 進佔伊犁第34章 奉系內訌第73章 何以至此第141章 武裝到牙齒第176章 空襲赤塔第61章 低調行事第148章 北方的債卷第36章 空降奇兵第23章 還可以買官第22章 伏擊作戰第65章 滿城抓捕第179章 香格里拉第180章 狄賽爾的發明第46章 反蘇浪潮第151章 荒唐的復辟第205章 交易第73章 重整武備第126章 再戰德惠第24章 金積堡第75章 滿清終結第130章 草原伏擊第106章 齊齊哈爾第61章 低調行事第53章 警察部隊第131章 蘭州軍略第78章 攻打小鎮第139章 特洛伊木馬第78章 攻打小鎮第152章 叛軍部隊第12章 帝國榮光第32章 唯一的同期生第100章 北滿戰略第154章 打撈文物第168章 增援行動第110章 松嶺山脈第171章 技術兵器第181章 遠征軍團第71章 新式步槍第85章 孤懸敵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