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特別行政區

既然北方銀行可以發行等同於硬通貨的貨幣,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是可以超額發放的,陳安自然馬上就運用起來。

從民國二年陳安奪取甘肅開始,通過五年鐵路建設,布政司衙門前後獲取了大約五千多萬銀元的財政收入。也就是說,甘肅等地的國民生產總值大約是二億五千萬銀元,而這些新增加的財富絕大部分是存入北方銀行的。

北方銀行每年還經手軍火交易款項至少一億五千萬銀元,其中一半也是存入銀行,然後當做軍費列支的。

高達三億二千多萬元的存款餘額,足夠北方銀行放出二億六千多萬的貸款,實際上也就是新增了這麼多的貨幣發行量。這還是不計算重複存貸款規模的情況下。

北方銀行卷第三次改版,現在應該叫做北方幣了,或者按照民間的通俗稱呼叫做龍元。陳安拍板使用長城等風景名勝作爲背景,正式發行北方幣,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種面額,其中的一元仍舊使用最初的天池景色背景。

後來民國的廣東政權初步統一關內後,迫於財政危機和金融秩序混亂,也開始貨幣改革,停止銀元流通,發行當時同等於銀元價值的法幣。而法幣的造型和麪額,就是參照了北方幣,只不過增加了五百元的面額,以及發行銀行名稱不同罷了。

至於在此之後,廣東政權開始濫發法幣後,法幣上的背景就乾脆改爲了孫大炮的頭像,大概是寓意從此之後通貨膨脹就一炮千里之意吧。

而龍元的發行規模則一開始就受到了限制。

不僅是因爲北方軍政府手中的黃金庫存並不是很充足,銀元價值又一再貶值,更是因爲陳安在簽署發行貨幣法令的同時,明確註明了軍政府向銀行貸款規模始終不得超過十倍當年財政收入。

根據民國六年的財政收入水平,北方軍政府最多可以獲得一億六千萬龍元貸款,加上已經籌集到的一億五千萬龍元債卷融資,民國七年的財務危機終於有驚無險地過去了。

甘疆蒙藏實在太窮了,以至於北方軍政府民國六年的財政收入不過一千六百多萬龍元。

而宣統三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的時候,滿清朝廷全國預計財政收入是二億九千六百萬兩,預計支出需要三億一百萬兩。折算起來,當初全國歲入就高達四億一千四百多萬龍元。

陳安、彭英甲等人奮鬥五年後,布政司的收入也不過是當初腐朽滿清王朝的零頭而已。

相比於以前,卻又是好得很多了。

北方軍政府所屬的甘疆蒙藏地區,陳安爲了加強管理,按照傳統習俗,劃分成了甘肅、青海、南疆、北疆、漠南、漠北、唐努烏梁海、前藏、後藏等九個小省區。但是,大量關內移民涌入後,仍舊按照關內的傳統叫法,叫做四省九區。

地名都是人叫多了纔有名氣的。很快,這個更簡單易懂的叫法流行起來,甚至連北方日報、軍政府內部都開始使用這種稱呼。

最後,無所謂的陳安妥協了,直接將九個小省區改成了特別行政區,但是卻沒有恢復大行省的設置。

甘疆蒙藏四地正式成爲北方軍政府的官方文字,雖然並沒有這些行省機構。只是另一個地區,也就是夾在這其中的西套蒙古就非常難受了。

西套蒙古地區,雖然歸屬於中央政府直轄,但是東被甘肅的寧夏府擋住,南是甘肅蘭州地區,西是新疆,北是蒙古,簡直就被北方軍政府圍住了。

當年,陳安有意的將外蒙古殘軍趕進了西套蒙古一帶,以後又經常用清剿外蒙軍殘部的名義,多次進入西套蒙古地區。

西套蒙古一帶的蒙古王公真是欲哭無淚呀。現在哪還有什麼外蒙軍殘部呀,即使有也是被陳安打怕了的蒙古人呀,外蒙古都在軍政府的轄區內了,何必這麼趕盡殺絕呢。

幾次打擊之後,西套蒙古一帶都已經非常老實了,甚至不少明眼人向北方軍政府提議劃歸甘肅管轄。但是從來都是先下手爲強的陳安,這回卻始終沒有做出正面迴應。

民國六年末,北方軍突襲伊爾庫茨克,從甘肅運送軍火到蒙古就成了一件後勤大事。北方軍召集大批民工,從已通火車的寧夏府出發,橫穿西套蒙古,緊急修築了一條連接漠南的後勤補給線路。

爲了這條後勤線路的修築和輸送安全,北方軍政府正式和西套蒙古簽訂了一個借路協議,規定線路左右三十千米之內暫歸北方軍負責管轄。西套蒙古那些被召集起來的王公貴族,沒有人敢提出異議,馬上簽字同意了。

結果這份忘記了填寫有效期的協議生效後,西套蒙古就硬生生被北方軍政府控制了一條六十千米寬的長長區域,和關內其他地區的聯絡徹底切斷。

不過也無所謂,西套蒙古已經打定主意要投靠北方軍政府了。

幾年之後,等到北方軍和蘇俄的戰事結束,也終究沒有人提出這份借路協議是否需要終止的問題,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西套蒙古,以及北方軍政府,都心照不宣地將這塊飛地劃給了北方軍政府。

西套蒙古最後成了北方軍政府的第十個特別行政區。

當然也是有後遺症的。民國中央政府在地圖上,自然是包括北方軍政府的,也不知是疏忽還無意,西套蒙古地區竟然被直接劃給了甘肅省治下。

以至於後來,陝西政權初步統一關內後,才發覺西套蒙古這一塊飛地並不屬於北方軍政府,只好又是一番口水戰。

與人鬥其樂無窮的太祖思慮再三,最終決定不向北方軍政府發起統一戰爭,不僅是敗退到臺灣的廣東政權在拼命扯他後腿,更是因爲北方軍政府一旦無力阻擋蘇俄南下,最終禍害的仍是中國人自己。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難以書之於口的原因,北方軍政府實在太強大了,能夠以一己之力壓制蘇俄帝國,並不是太公小米加步槍的陝西政權所能輕易招惹的,尤其是美帝國主義已經在南方全力援助廣東政權的時候。

至於蘇俄人拼命鼓動陝西政權進攻北方軍政府,骨子裡是民族主義的太祖直接就是忽視了。蘇俄政權經常搞加盟共和國所謂全民提議併入蘇俄的把戲,足夠讓其他一切警惕大俄羅斯沙文主義的有識之士清醒過來了。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分天下的局面,又出現了。(第一卷完)

第114章 倒黴的慄原第168章 特別行政區第91章 黑色軍服第13章 打了就跑第181章 燒炭卡車第37章 北方銀行卷第198章 奇襲第51章 辦事處遭劫第77章 鬍子聚會第36章 空降奇兵第208章 迫降第26章 甘珠爾廟第94章 重炮攻勢第209章 東北第203章 意外第78章 最後的起義第32章 豐滿水電站第170章 恰克圖事件第72章 失敗的選擇第118章 捷克步槍第127章 綏定圍殲第10章 喀山金庫第74章 避難貧民區第53章 牛膠竹筒水炮第82章 幕後交易第36章 空降奇兵第149章 噩夢降臨第156章 卡住退路第118章 捷克步槍第45章 輕裝師計劃第80章 秦州投降第64章 我也需要時間第133章 合作研發第一章 誘敵深入第152章 近海力量第75章 滿清終結第106章 引導炮擊第5章 俄國人要報復第148章 北方的債卷第15章 擺脫追兵第184章 鋼鐵浮橋第19章 攪渾水再說第112章 渾水摸魚第57章 山西歸吳第174章 不義之財第46章 反蘇浪潮第30章 外興安嶺以東第34章 奉系內訌第187章 深夜走脫第33章 秘密援助第157章 阿三大米第96章 東進西拓第155章 奪回玉樹第36章 船幫來了第46章 蘭州鐵橋第197章 爭執第181章 遠征軍團第9章 遼陽城裡搞破壞第116章 步兵班戰術第134章 清場行動第2章 諸多英傑第65章 民軍向北第86章 汽車和飛機第37章 北伐救馮第10章 意外的爆炸第78章 最後的起義第41章 懲戒之戰第154章 極限航程第82章 戰鬥機中隊第116章 產能提升第146章 淪陷的國土第74章 居延漢簡第198章 崢嶸人物第100章 北滿戰略第58章 瘋狂計劃第182章 俄軍內訌第88章 漢奸的理由第59章 強援趕至第185章 三江口第160章 苦難深重第200章 外海第122章 德惠敗北第9章 高層叛逃第202章 數據第162章 反擊謀劃第2章 老爺子受困第90章 醒中國論第124章 三區暴亂第33章 府中小事第129章 雪夜兵變第18章 無計可施第108章 商務信息第210章 蘭芳第88章 馬廷勷出逃第6章 紅色恐怖第59章 強援趕至第193章 轟炸目標第174章 不義之財第80章 秦州投降第198章 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