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不經意的改變

民國七年四月,就在英、日兩國干涉軍突然佔領海參崴的時候,北方銀行正式獲得北方軍政府的授權,承擔了北方幣的發行任務。

北方軍政府以庫存黃金爲抵押,規定一盎司黃金約等於十一元多北方幣,爲了方便計算,乾脆就統一爲三盎司黃金等於三十五元北方幣。

不使用中國自己的斤兩單位爲基準,而採用西方黃金盎司標準,是克勞澤的提議。中國的斤兩標準實在變化太大了,而且幾千年用下來已經有了無數種不同稱重標準,很容易被混淆,也容易讓人鑽空子。

一盎司黃金相當於滿清庫平重標準的八錢三分黃金,按照當時大約一比十的金銀比價,可以兌換八兩三錢的庫平銀,折算成民國銀元就約等於十一點六銀元了。

一直延續下來的北方銀行卷大致相當於同規格的銀元標準,克勞澤自然不會去擅自修改,只是按照歷來習慣將等價物標註爲黃金罷了。

陳安曾經問過克勞澤,當初說的金貴銀貶怎麼好像感覺不明顯,甚至還有金貶銀貴的感覺。克勞澤答覆,這是中國人喜歡大量藏銀的傳統導致,等到戰亂進一步擴大,所有的銀子就會被迫拿出來,到時候銀價自然就貶值了。

聽完回答,陳安不禁笑了出來。

不說別人,陳老爺子每年就非要在院子裡,找上一個角落神神秘秘的埋上一些金銀,嘀嘀咕咕地說這是救命錢。虎子沒辦法,都當了好幾回挖坑師傅了。

克勞澤分析得沒錯,袁世凱殞命以後,更大的亂世跡象已生,人命越來越不值錢了,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情況日益增多,黃金和白銀的兌換價格已經再一次開始鬆動。

整個明清時代,黃金和白銀比,大致都在一比十左右。清末有過一次幅度較大的金貴銀賤時候,也就是太平天國時代,曾經達到一比十五左右。

極端的時候,就是鴉片戰爭之前短暫時刻,因爲大量的貿易順差,導致滿清王朝從國外輸入的白銀超過了中國自身的需要,結果曾導致黃金兌換白銀一比二十的比例。但是隨後中國強大的民間藏銀習慣,很快就將多餘的白銀消化下去,使得兌換比回到正常比值。

但是在戰亂年代,民間藏銀習慣就難以爲繼了。不是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嗎。身處亂世,藏得再多的白銀,不如糧食來得實惠,尤其是逃命的時候,自然是更輕巧值錢的小黃魚便於攜帶了。

才過了二三年後,北方集團堅持用黃金作爲發行貨幣抵押物的做法,馬上就體現出了巨大的效益。上海市場黃金對銀元的比值,開始陸續跌落到一比二十一,最後甚至達到一比九十六。

尤其是後來美國宣佈廢除銀本位,改用金本位後,直接規定一盎司黃金等於三十五美元,不僅使得美元進一步貶值,並在國際市場大肆收購白銀。最終造成最大的銀本位國家中國的貨幣市場差點奔潰,唯有北方軍政府所屬地區順順利利的渡過了這次金融危機。

只是國家掌握了貨幣發行權,就會濫發貨幣以彌補財政赤字,而私人掌握了貨幣發行權,則又會導致寡頭財團最終控制國家政權。這是一個無解的矛盾。

在克勞澤的提醒下,陳安也看到這一巨大的隱患。

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陳安最終做出決定,將北方銀行的所有人改成自己私人持有,北方集團其他公司的所有人則改成股份形式,北方銀行通過股份佔據了最大份額。

軍政府和北方集團徹底脫離關係。軍政府通過向銀行提供抵押物,獲得相等的貨幣,並授權北方銀行發行。甚至在必要的時候,軍政府利用自己的年收入向銀行借貸,提前獲得相應的北方幣,這就是北方債捲了。

北方銀行擁有發行貨幣的權利,但不能確定發行的額度。軍政府將發行貨幣的權利,永久性的授予北方銀行,但這個額度是根據軍政府的抵押物確定的。

財團和軍政府終於形成兩個相互依託但又相互制衡的權利構成。

萬惡的資本呀,陳安簽署永久授權北方銀行貨幣發行權的法令時,腦子裡不由冒出一句克勞澤經常掛在嘴上的話語。

更深遠的影響,陳安卻沒有意識到。袁世凱的夢想,終於在中國大地上消散殆盡了。一旦簽署這個法令,陳氏家族就勢必要超脫出來,成爲軍政府相制衡的一方勢力。

一家天下的格局終究不是大勢所趨。

曾經因爲劉師培、李燮和出現在北方軍政府,而隱隱約約在甘疆蒙三地出現的萌芽思想,自此再次被掐斷了。

既然有了制衡的念頭,自不可能再有什麼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鬧劇了。

北方日報第一個反應過來,得知北方銀行獲得類似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職能後,使用了一小塊方框寫了一段通訊,然後在頭版頭條竟然全文照搬了大能梁啓超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

甘疆蒙三地,哦不,現在應該是甘疆蒙藏四地了,所有訂閱傳看北方日報的人都納悶了,沒聽說還有人要復辟呀?

但是,有心人將那一小塊的方框內容和這版頭條結合結合,很容易的得出了另一個結論。

大學裡的劉師培,仔細地再三閱讀了這兩篇文章,良久之後,放下報紙,眼神迷茫着看向北方,嘆息了幾句,“漢室,漢室呀。”

遠在赤塔的李燮和也看到了這一版報紙,已經不願對政治發表任何意見的他,仍然忍不住抱怨了幾句,只是說得比較輕,旁邊的副官都沒有聽清楚。

更多的人,卻是隻覺身心一鬆,長期遮遮掩掩在北方軍政府內部的蟠龍印跡終於消散了,以後的盾形蟠龍只是北方軍的軍徽,不再蘊涵其他的含義了。

美國人很快就敏銳的注意到了這一點,甚至專門向陳安發來賀電,爲又一個類似他們的金融體系構造的新同伴而祝賀。

英國人沒有任何表示,他們是王國,雖然銀行也是私人的。

關內更是沒有任何迴應聲,軍閥大戰已經開始了,先是直系、皖系、奉系,然後是滇系、粵系、川系,再是吳光頭、閻老西、馮大膽等等,紛紛上臺走馬。

但是在國粹學派的影響下,北方軍政府最後的走向,並不是全盤西化。幾十年後,在南亞某半島要地,一個同樣以華人爲主體的小國歡呼獨立,這些睿智的開國元勳們學習的對象就是北方軍政府的體制。

第211章 空襲第78章 最後的起義第37章 北伐救馮第188章 攔腰斬斷第186章 前奏第136章 艱難防禦第120章 三天時間第65章 滿城抓捕第177章 德軍的東線第50章 中亞失陷第168章 特別行政區第53章 警察部隊第111章 拼消耗了第188章 天降奇兵第169章 歷史的無奈第188章 攔腰斬斷第24章 金積堡第7章 多方密約第182章 俄軍內訌第157章 阿三大米第157章 阿三大米第33章 府中小事第31章 最後的大餐第51章 辦事處遭劫第144章 海岸炮火第100章 秘密轉場第179章 中國團東進第49章 案子告破第177章 指揮官重傷第185章 捷克軍團第180章 狄賽爾的發明第185章 捷克軍團第174章 沙河阻擊第131章 蘭州軍略第84章 沒錢打不了仗第48章 獨立成軍第58章 瘋狂計劃第170章 兇悍敵機第163章 巨型炸彈第54章 秋風秋雨愁煞人第60章 國際軍火商第65章 民軍向北第180章 狄賽爾的發明第6章 紅色恐怖第75章 東北軍在哪裡第129章 輕取科布多第59章 強援趕至第48章 獨立成軍第188章 天降奇兵第186章 前奏第85章 孤懸敵後第36章 空降奇兵第128章 俯衝轟炸第125章 遲疑的後果第81章 慘痛代價第21章 黃金匕首第43章 馬蓮花開第78章 最後的起義第127章 遭遇攻擊機第122章 德惠敗北第127章 遭遇攻擊機第203章 意外第181章 燒炭卡車第9章 高層叛逃第122章 葉城伏擊第8章 白俄臨時政府第81章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第36章 空降奇兵第79章 炮火覆蓋第44章 仿製雷諾第88章 馬廷勷出逃第136章 艱難防禦第98章 延長油田第58章 瘋狂計劃第179章 香格里拉第99章 移民實邊第175章 北方護僑第15章 擺脫追兵第159章 搖搖欲墜第155章 大陸硝煙第20章 災難降臨第67章 衝鋒隊員第168章 增援行動第65章 滿城抓捕第163章 巨型炸彈第125章 遲疑的後果第102章 圍而不打第70章 江南光復第36章 空降奇兵第90章 醒中國論第125章 遲疑的後果第70章 夜色徵兆第176章 中條山戰區第74章 居延漢簡第152章 近海力量第188章 攔腰斬斷第53章 警察部隊第90章 蓄勢爲上第170章 兇悍敵機第103章 白朗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