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又一個官家上位了

(大盟總是那麼威武霸氣,一騎絕塵。又有幾位極少露面,卻一直默默支持的書友,難得地在榜單閃了一下身影,一併謝了。)

臨安,延和殿。這是皇帝所居的便殿,此刻正有一個即將成爲皇帝的人,在殿中來回踱步,神情焦躁不安。

趙家老七,濟王趙栩。

嗯,再過兩日,禮部吉官所言之黃道大吉之日,便可除去濟王這個頭銜,正式登基了。

這些日子以來,趙栩就像做夢一樣:回臨安、拜見隆佑太后、至宗正寺驗籍、接受羣臣朝拜、率羣臣參拜太廟、共議爲君……這情形,他曾在多年前夢到過,老大登基後,夢碎了;靖康之變後,夢又重新燃起,小九登基後,夢再度破碎。

歷經劫難後的趙栩,本已不再做夢,只打算在天樞城內,混吃等死……萬萬沒想到啊!柳暗花明,說的不就是這樣的情形麼?一切,似乎都來得這樣容易。

從傳承上說,既然小九趙構能夠登基爲帝,那麼身爲老七的趙栩,自然更有資格。更何況,他手上還有淵聖皇后的懿旨,上面加蓋着傳國玉璽。無論是傳位儀式,還是嫡長承襲,趙栩,都俱備了合法合禮的程序。即便趙構此刻出現在眼前,都難以與他競爭,更何況,此人還生死不明。嗯,希望天樞城的那位下手狠一點。除掉這個後患。

如果問趙栩,在這段日子,他最感激的人是誰,趙栩會毫不猶豫回答:狄烈!

是的,重新讓他拾起這個夢,並真正實現的人,就是狄烈。在趙栩成爲儲君這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他曾經無數次想過,要如何報答,除了踐諾那些條款。是不是還要給天樞勢力送更多的財物、人口、甚至地盤……

但是。隨着趙栩越來越把自己的定位放到皇帝這個角色上時,他的思想開始發生動搖。諸臣工,尤其是左相呂頤浩、右相朱勝非、尚書右丞趙鼎(原爲右相,因失君之罪。被除職。趙栩重擢升之)等大臣。不斷向其直陳中興之策,將希望繫於其身。

不自覺間,趙栩思想發生轉變。真正將自己代入帝王角色中,一切思維出發點,都以大宋利益爲先——這時的趙栩,才驚駭發覺,那份密約條款,簡直就是在割大宋的肉啊!

趙栩不禁在心中發出怒吼:“狄烈,其心可誅!”

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

如果沒有後續的鉗制手段,永遠別指望一個上位者會信守承諾,無論當初他的表態是如何真誠。

正當趙栩經過激烈的天人交鋒,逐漸傾向於毀諾之時,一個晴天霹靂,炸得他雙耳轟鳴,立足不穩——趙忠呈上急報,天樞城已釋放趙構,不日即將歸來。

趙栩握着那份急報,躲在側殿蔫了整整一天,天黑了都不讓掌燈。一名內侍因觸怒儲君,被杖斃,原因僅僅是內侍問了兩遍該用膳了……

直至天明時分,先是趙儆與趙供被召入宮密議,不久之後,又有一名軍將被急召入宮,旋即手執一卷圖形及詔令,飛速出宮而去。

自那一刻起,趙栩就處在極度焦慮中,就連每日與朝臣策論都擱置了。他在等,那個消息一日不傳回,他一日不得心安。

十月底,一騎快馬穿過臨安大街小巷,直奔皇宮方向而去。

在皇宮正門,麗正門前,一名內侍早在翹首張望,一見那騎士,立即迎上前,焦急中帶着掩飾不住的喜色:“酈將軍,你總算回來了!殿下等得心焦……”

那騎士邊解頭盔的絛帶邊道:“本將是不是先去梳洗一番?”

“不必,殿下吩咐了,立即到延和殿晉見……酈將軍,容小的多一句嘴,這一身泥塵,纔是勤勉公忠的模樣啊。”

那酈將軍一怔,隨即會意而笑,向內侍一揖:“謝公公提醒,來日必有相報。”

內侍眉花眼笑,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位酈將軍,明顯會成爲新君的心腹將領,此時不巴結示好,更待何時?

延和殿內,趙栩已經是坐立不安了,一聽內侍通報,立即一迭聲叫道:“快,快宣上殿。”

那酈將軍已除去頭盔,帶着一身征塵,趨步入殿。一見趙栩,立時單膝跪地,雙手將一黑漆木匣高舉過頭,口稱:“酈瓊叩見殿下,瓊幸不辱命,拿到此物,請殿下過目。”

趙栩伸出手,微微顫抖,取過黑漆木匣,開啓。盒內錦緞上,靜靜躺着一方拇指大小的白玉印章。趙栩抓過印章一看,臉上閃過一抹狂喜:“正是九……他隨着之物!”

“此物主人如何處置?”

“回殿下的話——墜河而亡。”

趙栩臉色忽喜忽悲,怔忡良久,終於開口:“酈將軍,幹得好,從此刻起,你就是殿前都虞侯、兼提舉宿衛親軍。本王今後的安危,就交給你了。”

“謝殿下……謝陛下隆恩,臣必誓死悍衛。”酈瓊伏地叩首,一擡頭——居然是那位自稱黎衝的弓手都頭。

沒錯,黎衝即酈瓊,酈瓊即黎衝,他只是將自家姓名改了個諧音而已。

說起這個酈瓊,也非等閒人物,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亦曾掀起過一番風浪。

此人與岳飛、杜充等人同鄉,爲相州臨漳人。初爲州學生,後棄文習武,學習擊刺之術,彎弓騎馬,這在大宋軍將中,是比較少有的能文能武的人才(這也是他能辯識趙構私章的緣故)。靖康之變後,河北淪陷,酈瓊投軍。隸屬宗澤之留守司,任淮南東路兵馬鈐轄,駐於磁州。宗澤死,戍滑州。金軍南侵,隨杜充敗退,任楚州安撫使,駐光州(今河南固始)。

從此人的履歷看,很普通,屬中上水準的一名將領而已,但在紹興七年(1137年)。酈瓊的人生髮生重大改變。彼時。劉光世被張浚除兵權,以王德任都統制,酈瓊爲副都統制。酈瓊不服,每每與其作對。王德乃張俊心腹愛將。張俊如何能容得酈瓊如此張狂?遂密謀殺之。不料消息走漏。酈瓊先發制人。殺死監軍官呂祉,率四萬兵投降僞齊劉豫,史稱“淮西兵變”。

這是南宋諸多投敵將領中。影響最大、性質最惡劣、造成的損失最嚴重的一次事變。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酈瓊此人,絕非甘居人下之輩。

趙栩在來臨安之前,從未與酈瓊相識,至臨安之後,這位濟王久居天樞城,耳濡目染,深悉手上要有兵的重要性。此時南宋所有高級軍將,都是自己那位九弟一手提拔起來的,這些人可以拉攏,卻不能倚爲心腹,必須另建班底。於是,趙栩將目光投放在那些不得志的中級軍將身上,酈瓊便在此時進入其視線。

大宋諸多軍將當中,目不識丁者居多,就連許多將門子,也未必能有幾個文武全才的,有州學履歷的,更是鳳毛麟角。酈瓊無疑如鶴立雞羣,令人矚目。很快,經人引見,酈瓊拜見了趙栩。一番交談下來,趙栩甚爲歡喜,果斷拉入自己的隊伍。

如此,酈瓊便以另一種姿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只是,深刻滲入這場皇位之爭,不知他的命運,又能比另一個時空好多少?

……

一一三零年,十月,癸酉,白虹經天,東海現大魚,是爲吉兆。

南宋新天子登基大典,於臨安皇宮正殿崇政殿舉行。

天子於圜丘告祭禮,並詔告天下,改元“興元”。

禮成,遣校尉設金椅於殿前郊壇前之東,南向,設冕服案於金椅前。左、右相率諸大臣、百官望座位跑奏曰:“告祭禮成,請即皇帝位。”

新天子遂在羣臣百官扶擁之下,至椅上坐。

百官先排班,執事官舉冕服案、寶案至前。丞相、諸大臣奉袞冕跪進,置於案上。丹墀兩側通贊官唱:“排班”。排班齊後,衆大臣鞠躬,奏樂。然後衆大臣三拜,平身、再拜、平身、樂止、入班。

文臣班子裡,左側最前列的就是左相呂頤浩,右側首位便是右相朱勝非,再往下是趙士褒、趙鼎、趙儆、趙供……嗯,這哥倆總算是熬出頭了,看其所在班列,不是尚書也是侍郎,妥妥的三品高官。

這時,殿外司禮官宣唱:“南歸朝臣覲見天子!”

南歸諸臣,昨夜方至臨安,正趕上登基大典,自然不可錯過。由於時間倉促,禮部根本安排不過來,吏部也沒法一一覈驗。爲安全計,本欲取消朝覲,但趙栩考慮到南歸諸臣不惜遠涉三千里,歸返本朝,這政治影響着實不小,足以襯托自己的明君形象,堅持讓禮部安排朝覲。

按照安排,南歸諸臣焚香沐湯之後,齊聚於廣殿之下,按各自在原北宋朝廷時的官位大小,一一排列齊整,參拜新君。

朝覲禮結束,接下來,便是最重要的一道儀式——進寶璽。

由捧寶官開盒取御寶(即玉璽,因無傳國玉璽與宋璽,只能另制一新寶)授左相,左相呂頤浩捧寶出班,垂敬上言:“皇帝登大位,臣等謹上御寶。”

新任天子趙栩,頭戴旒冕,冕前垂着十二道玉旒,遮住了他臉上的表情。不過,不難想像,這位甩掉戴了二十幾年“濟王”帽子的趙老七,此刻會是何等表情,那真是打屁眼裡笑出聲來。

趙栩一手按住深紅的冕服,一手伸出,便待接璽——

這時,廣殿之下,忽聞遠遠傳來一聲:“陛下,臣有大宋寶璽獻上。”

趙栩伸出的手僵住,呂頤浩身形定住,趙鼎手中笏板差點掉地,滿朝文武一齊驚回首。

就見南歸諸臣中,一男子以錦緞託捧着一方巴掌大小的璽印,拾級而上,至殿前止步——無皇帝宣召,他也進不去,否則必被金吾衛士拿下。

趙栩遠遠看着殿前那垂首男子,沒由來一陣心慌,脫口而出:“你,擡起頭來。”

男子的臉,緩緩從寶璽後顯出——

一見此人真容,大殿上響起一片抽氣之聲,隨後,陷入一陣死寂。

趙構,回來了。

第351章 作死的節奏第204章 山雨欲來第234章 城外城內第320章 兵敗如山倒第299章 東京之變(下)第351章 作死的節奏第228章 龍虎大王萎了第308章 三激婁室(上)第88章 大練兵開始第189章 血色五馬山(六)第110章 自殺式衝擊第269章 以戰促和第441章 兵臨城下第418章 奪 橋第84章 發展與擴軍第172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十四)第255章 趙氏叔侄第150章 太 行 劫第214章 阿術與阿疏第376章 糾結到蛋疼第301章 全面反擊(上)第141章 這不是演習,是屠殺!第78章 兩個猛人與一個大能第75章 暗夜獵殺第31章 怒火燎原(六)第446章 內政、整軍第345章 緊鑼密鼓第64章 潛 入第149章 遭 遇(下)第232章 殺殺人!跳跳舞!第194章 血色五馬山(十一)第332章 女兵營三番戰(上)第60章 綰綰如月第286章 東京的桃子熟了第78章 兩個猛人與一個大能第306章 隔河對峙第18章 被污辱與被出賣的第283章 玩 真 的!第180章 女兵匯演(下)第226章 爆 破第455章 踏破賀蘭山缺第45章 再度出擊第360章 夜 火第175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第271章 雨夜喋血第18章 被污辱與被出賣的第244章 是美嬌娘還是羅剎女?第120章 最強騎軍之覆滅第188章 血色五馬山(五)第436章 女真人的出路第67章 重裝上陣第298章 東京之變(中)第273章 被遺忘的大禮第15章 接 觸 戰(上)第17章 墳 塋第150章 太 行 劫第152章 禮花計劃第7章 平地驚雷第198章 溯河東進第438章 東京版“牽羊禮”第444章 南遷北徙第75章 暗夜獵殺第386章 寒梅旗飄揚第458章 消除後患第120章 最強騎軍之覆滅第65章 狙 殺(上)第128章 紅煞崛起第254章 兩個自信的主帥第223章 有足之城第336章 第三次奈何關之戰第262章 車城再現第33章 怒火燎原(八)第186章 血色五馬山(三)第379章 烈焰焚器第163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五)第328章 詭異行動第205章 再 戰第120章 最強騎軍之覆滅第119章 地雷殺陣第17章 墳 塋第138章 軍事演習之升級版步兵方陣第90章 大練兵之急行軍第22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二)第151章 強盜也有底線第104章 餘恨未了第150章 太 行 劫第147章 攤 牌第216章 天誅軍不是西軍!第45章 再度出擊第148章 遭 遇(上)第30章 怒火燎原(五)第332章 女兵營三番戰(上)第461章 狙擊終焉第15章 接 觸 戰(上)第301章 全面反擊(上)第296章 誰襲擊誰?第294章 折 服第38章 敵酋的末日第433章 炮轟上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