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城下激戰

在距離濟南不足十里,一處叫豐濟的小鎮外草木繁茂的高坡上,馬擴、張榮、關忠勇與樑阿水這些頭頭們,正趴在草叢中,一霎不霎盯着五、六裡外,兩支紅白分明、旌旗招展的對峙軍隊。

當先遣營的兩支先遣都,下船行軍尚不足五里,就得到梢子的急報,前方豐濟鎮外,濟南守軍正出城與圍城金兵開戰。

兩軍作戰,自然都會偵騎四出,遮蔽戰場。一來爲防範敵軍迂迴突襲本陣側翼,二來也是偵察對手是否有埋伏,三來也是預防敵軍是否有生兵(援軍)。如果先遣營兩都戰兵在這個時候冒然踏入警戒線,必將遭來兩軍共同打擊。就算穿着宋軍的軍服也沒用,誰知道你們這些不知打哪冒出來的傢伙,是不是披着羊皮的狼?

張榮隨即下令停止進軍,全軍分散入林,原地休整。然後留下燕七郎帶隊,自與馬擴、關忠勇、樑阿水等一道,加上四名護衛,前往觀戰。

他們一行不過七、八人,騎着先前繳獲金兵的戰馬,一路急馳,來到豐濟鎮外一處不高不矮,頗不引人注目的坡地上,潛伏觀看。

衆人一路行來,竟沒遇到宋、金的哨騎巡兵,頗爲順利。初時還頗奇怪,不過轉念一想又釋然了。他們行來的這一片範圍,應當已被金軍控制,所以沒有宋軍巡兵很正常;至於金軍的哨騎,原本是有的,只不過很倒黴。被先遣營一隊提前幹掉了。

從馬擴、張榮等人所在處望過去,兩支軍隊就象兩塊豆腐乾一般大小,只能從旗幟數量與“豆腐乾”的形狀推測出,對峙雙方的人馬加起來不會超過五千兵力。就一府之地而言,算得上是一場中等規模的戰鬥了。

這麼遠的距離,再好的眼神也看不清什麼具體物事,只能看到大概情況。但想靠近一點卻是不可能,別說前方沒那麼合適的潛伏地點,光是那頻繁穿梭的遊騎巡哨,就足以讓任何一個想靠近上去的人打消念頭。

不過。好在他們還有一位瞭望手,可以將戰場上的情況反饋給衆人,這位瞭望手就是樑阿水。這倒不是因爲樑阿水眼神特好的緣故,而是因爲他手裡的傢伙:單筒望遠鏡。

整個天波營上下,就只得這麼一具望遠鏡,平日裡都是由張榮專用並保管的,此次有作戰任務,自然得帶來。樑阿水對這神奇的“仙鏡”,可謂愛不釋手。曾經多次請求交給自己保管,得到的迴應。是張榮的飛腳。難得這次有作戰任務,可以名正言順使用,樑阿水當然不會放過“爭取”這個瞭望手的機會。現場諸人中,張榮與關忠勇都是指揮使,有資格單獨配發望遠鏡,平日看多了這玩意,自不會與他相爭,而其餘護衛也爭不過他。因此,這瞭望之責。自然就落到他身上。

倒是馬擴試看了一會之後,對這望遠鏡讚不絕口,意識到此物在軍事上應用的重要意義。當他聽到這神奇之物的製造者,又是那位狄城主時,一時無語。吃驚嗎?有一點,不過今日這位狄城主令他吃驚的次數太多了,嗯。多少有點麻木了……

此時樑阿水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壓低嗓音,爲衆人做“實況轉播”:“……兩軍開始進行弓弩對射了,宋軍那邊的箭矢似乎要密集些……嗯。奇怪,這些金兵的服飾怎地是右衽?而且髮式裝束也不似女真人或契丹人?”

一旁的馬擴略微沉吟,便知其故,輕嘆道:“這些是兩河一帶,獻城投敵或被俘後,新附於敵的宋軍。”

張榮有些不解道:“大夫如何這般肯定,說不準是燕地的漢軍呢。”

馬擴曾多次出使遼、金,來往奔波都在燕地,堪稱燕地情形的權威。聞言搖頭道:“燕地漢兒,入遼百年,早已奉遼爲正溯,髮式服飾,與遼人無異,均爲左衽胡服。且燕人勇悍,不輸女真,衝鋒陷陣,銳不可擋,便如當日郭藥師之‘常勝軍’一般,與眼下這支金軍作戰氣勢完全不同……金虜收降這些新附宋兵,連衣物都不更換,只將紅衣染白,便驅趕到前方攻城浪戰,居心之險惡,令人齒冷……”

“嗯,這是讓官兵自相殘殺,金虜在後面坐收漁利,真是好算計。也難怪這濟南府的廂軍,居然也能有模有樣地戰得這許久。”張榮沉吟點頭,腦子裡飛快掠過前些時日派出的梢子所偵知的金軍消息。

金軍的重兵此時正兵臨大名府,而分兵奔襲濟南府的,則是金酋完顏昌之一部,約有五千金兵,其中有千餘爲女真正兵精騎。而這位領軍者,來頭也是不小,乃是完顏昌的女婿,忒母蒲察鶻拔魯孛堇。

蒲察部,也是女真完顏部的大部族之一,這位蒲察鶻拔魯,據說也是蒲察部的有名勇士,作戰勇猛,敢衝敢殺。便如此次,其分兵東侵,不過十數日,一路連拔堂邑、博州、茌平、禹城等十餘城。幾乎是一日下一城,也不知這些宋軍的城守是怎麼當的。

當蒲察鶻拔魯攻下與濟南府近在咫尺,隔河相望的齊河縣之後,卻在濟南城下碰了個硬釘子,連續十餘日,未能破城,反而損失了數百人馬。

蒲察鶻拔魯不得已,只得屯兵於齊河縣內,並在濟水上架起浮橋,同時出兵佔領濟水南岸的豐濟鎮,分兵一部駐於鎮內,與齊河大軍遙相呼應,威脅濟南城。

同時爲了減少本軍損失,蒲察鶻拔魯更是將沿途收降裹脅的數千宋軍,全部推到前線,逼迫他們與濟南守軍死磕。連日激戰下來,新附宋軍的損失,已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而與其對陣的濟南守軍。同樣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不過很顯然,蒲察鶻拔魯對雙方的消耗還不太滿意,一再威逼新附軍的軍將率兵出擊,遂有今日之戰。

此時,駐紮在這豐濟鎮的,乃是一名金軍猛安所率的七百餘名渤海及燕地漢軍,再加上二千餘名新附軍,共三千兵馬。只不知與其對陣的是濟南哪位守將,雖然打新附軍不是什麼難事,但新附軍後陣那督戰的三百渤海兵。卻不是好相與的。這支宋軍竟敢於出城,並與之對陣,比之馬擴先前從應天府討來的那數千令人絕倒的“生兵”,真是好太多了。

那邊廂,樑阿水的現場播報還在繼續:“……金軍一方已經開始發動進攻了,宋軍被那一陣亂箭射殺不少,陣腳有點亂……金軍的衝鋒很慢,有些人還回頭張望……咦啊!夠狠……”

馬擴是神射手,眼神一向很銳利。但任他再怎麼運足目力,看到的也遠不如樑阿水描述的清楚。心下暗歎。那位狄城主,究竟是何等人物?非但能收服這等桀傲不馴的強兵悍將,更有如此巧思妙手,製造出這等奇器……正感嘆間,忽聞樑阿水語氣不對,訝然問道:“樑都頭,看到了什麼?”

樑阿水一字一句道:“有軍卒回首,立即爲其身後同袍斬殺,並剝下其身上衣物。搜去兵刃及財物……”

馬擴臉色沉重,輕嘆道:“金虜軍法嚴苛,規定臨陣之際,有回首他顧者,同伴殺之可得其財貨及帳下牛羊牲畜,如此一來,士卒鮮有不豁命奮不惜身者。這新附軍。想來亦是如此……”

張榮若有所思:“總教官曾有言,要淬練一支強大的軍隊,信念、訓練、物質刺激,缺一不可。金虜這一手做法。是最典型的物質刺激啊!”

馬擴聞言,心頭似有所動,正想再進一步探問,卻被一陣驚天動地的喊殺聲打斷。

但見前方紅白兩股洪流,猛烈地對撞到一起,然後便是響徹雲霄地嘶喊聲、暴吼聲、金鐵交鳴聲、瀕死慘叫聲,聲聲震憾……

這場激烈的肉搏戰進行的時間不長,宋軍那邊明顯陣腳鬆動,有些吃不住勁了。雖然大家都來自同一陣營,都屬於“羊”這個級別。不過羊也分好幾種,如果說宋軍那邊是綿羊的話,受到金軍所激發的新附軍就是山羊。衆所周知,山羊的盤角可不是綿羊所能比得了的……

就在宋軍岌岌可危的緊要關頭,樑阿水的鏡頭裡出現一人,這是一名頭戴鐵券盔,盔尖紅纓飄動,身披魚鱗甲,騎着一匹披着具裝,高大神俊的棗紅馬的宋將。

這名宋將一手持着將旗,一手挾着一柄厚重的屈刀,高聲吶喊,當先衝鋒。在其身後,是三十餘騎披甲騎士,人人手執長槍大棒,如同一柄標槍,狠狠從右翼捅入敵陣,騎陣過處,血肉橫飛。

這支突然殺出的騎兵隊,兇狠凌厲,勢不可擋,所攻擊的又是步兵陣最脆弱的右側。很快,就將新附軍兇猛的攻勢瓦解,進而全軍崩潰,潮水般向後敗退。

“好!看來,這濟南城裡,也並非沒有好漢,咱們這一趟也不算白來。”樑阿水忍不住大聲叫好。不過後腦旋即被搧了一掌,同時還傳來張榮的冷哼:“噤聲!雞毛串子叫喊什麼,想把金虜哨騎招來麼!”

樑阿水縮了縮脖頸,邊陪笑邊將方纔所見道出。張榮等人也讚賞不己,深爲這名宋將與這支騎兵隊的膽氣與戰技喝彩。關忠勇聽到樑阿水對那名宋將的描述,心頭一動,面露微笑。

兩軍血戰,一方潰亂敗退,原本正是另一方趁勝追擊、擴大戰果的時候。但就在這時,那支督戰的渤海兵一分爲二。一半揮動刀斧,砍殺潰兵,連斬數十人後,勉強止住潰退。隨後用長杆將數十顆血淋淋的人頭挑起,終於鎮住潰亂的軍兵,漸漸穩定陣腳。而另一半渤海兵,則驅馬緩慢對上那支宋軍騎兵隊。

一方足足有一百五十騎,又是新銳之師,以逸待勞;另一方只有不到四十騎,又剛剛經過一番衝殺,人疲馬乏。如果硬扛上,無異於自殺。

那宋將顯然不是魯莽之輩,舉起滴血的屈刀止住正準備奮力一搏的騎兵隊,緩緩退向本陣。臨到陣前,不斷揮動手中的大旗,來回奔馳。險敗還勝的宋軍士兵無不舉刃擊牌歡呼:“威武!威武!萬勝!萬勝!”

金軍眼見己方剛敗了一陣,而敵軍士氣復振,再戰下去絕討不了好,只得鳴角退兵。

宋軍雖勝,卻無力追擊,亦緩緩引軍回城。

半個時辰之後,方纔還是千人大戰的沙場,只留下遍地橫七豎八的屍體,以及兩軍少量警戒的遊騎在來回穿梭。又過了一會,宋金兩軍都派出了收殮隊,各自收拾本軍的死傷士卒。

這一戰雖然宋軍慘勝,但因爲對手根本不是女真人,甚至不是遼地異族人,而是月餘前還是與自家同一陣營的自己人。面對這些本鄉本土地的叛軍屍體,沒多少人能下得了手割首級,而且說實話,這樣的首級也不值錢。因此,儘管金軍並未象初次攻打濟南城那般,戮力搶回本軍屍首,而是任由新附軍遺屍遍地,但宋軍卻也完全沒有割首級報功的慾望。

看完了一場免費紀實戰爭片的張榮、關忠勇、樑阿水等人,正在草叢中低聲討論這一戰雙方的表現與得失。這對於天誅軍將士而言,是一種長期養成的習慣。以往每每與金軍打完一仗,狄烈總要求各營指揮官在本營部組織各級討論小組:什長以下的班小組討論、都頭以下的士官組討論、指揮使以下的中層軍官討論……最後意見與建議及經驗彙總,由各營文書將討論結果形成文字,上呈到參謀部的案頭。

經過狄烈與參謀們核閱之後,去蕪存菁,形成戰後經驗總結。然後謄寫三份,一份留檔;一份做爲教導營的教學材料;一份下發到全軍,做爲戰例學習資料,供各級指揮員參考學習。

眼前這場戰鬥,雖然沒有參與,但旁觀者清,雙方的戰鬥過程又中規中矩,都是常規打法,因此很容易得出結論:“這一仗其實就是宋軍打宋軍,戰法出手什麼的都是同樣的套路。雙方的裝備軍械都很接近,算是實力相當。新附軍強在兵卒悍勇,宋軍勝在主將指揮得力。尤其是宋軍主將最後親自率騎兵側翼衝鋒,更是大漲本軍士氣,力挽狂瀾。由此可見,將爲兵之膽,此言甚是。若是這‘兵膽’先潰,士卒再勇,也只有崩潰一途了……”

張榮做完總結之後,有意無意掃了馬擴一眼。

馬擴是何等人物,這個時代最出色的外交家,最擅於觀顏察色,聽話聽音,如何聽不出張榮最後所言,隱指先前自家那支禁軍遇敵時,手下軍將先逃之事。

馬擴苦笑無言,這可是自家向建炎官家苦苦請求,費了無數心力,纔得到的生兵,有什麼資格挑肥揀瘦呢?

樑阿水大大咧咧一揮手,滿不在乎道:“如果金狗就用這樣的新附軍,做爲攻打濟南主力的話,咱們天波營可以在一個時辰之內,將敵軍全部埋葬!濟南之圍,旋即可解!”

張榮點頭:“可惜本營霹靂彈與炸藥包存量太少,非關鍵時刻不可動用,否則不需一個時辰。”

關忠勇也肯首道:“新附軍不足慮,蒲察鶻拔魯的本部纔是解圍的關建……”

馬擴覺得自己的腦袋有點不夠用,這幾個傢伙的口氣也太大了吧?那些新附軍的強悍,已超過官兵,快趕上燕地漢軍了。如果他們還是大宋的官兵,算得上一等一的強兵了,怎麼在這幾個人的口中,全成麪人了?一個時辰團滅?是他們幾個瘋了還是自己出現幻聽?

張榮也不去管馬擴是什麼感受,從草叢中一躍而起:“走吧,咱們進濟南城。”

第319章 “將” 軍!第446章 內政、整軍第291章 東京暗流第3章 爆 頭第6章 猛虎出枷第280章 開演之前第331章 第三次奈何關之戰第359章 決死一戰第64章 潛 入第412章 清洗風暴第75章 暗夜獵殺第357章 江上雷霆第462章 大 結 局第9章 七槍九命第219章 狹路相逢第159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一)第29章 怒火燎原(四)第250章 摧 旗第140章 這次來真的了!第359章 決死一戰第430章 戰犯名單第298章 東京之變(中)第180章 女兵匯演(下)第296章 誰襲擊誰?第409章 好 事 近第74章 戰幕拉開第213章 野百合也有春天第168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十)第281章 女兵匯演二週目(上)第404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454章 血戰破軍砦第142章 目標,平定軍!第55章 太行義軍第185章 血色五馬山(二)第59章 戰略轉進第395章 女兵最終戰(六)第70章 暴 動第221章 咬餌了!第338章 決不饒恕第234章 城外城內第75章 暗夜獵殺第102章 強軍初成(下)第343章 搶灘登陸第199章 這就是宋軍的戰鬥力?第132章 大練兵之女兵走光(下)第213章 野百合也有春天第110章 自殺式衝擊第315章 又見斷橋第220章 誰是勇者?第279章 節目是這樣出爐的第91章 試 槍第156章 迎頭痛擊(下)第218章 太原攻略(下)第64章 潛 入第117章 柺子馬VS火槍兵第81章 太行!太行!第85章 築 關第245章 老子不走了!第297章 東京之變(上)第111章 新附軍覆亡第408章 又一個官家上位了第298章 東京之變(中)第287章 狙擊隊,出擊!第357章 江上雷霆第5章 一顆子彈引發的血案第192章 血色五馬山(九)第199章 這就是宋軍的戰鬥力?第377章 三 連 擊第193章 血色五馬山(十)第449章 鐮計劃第324章 風雪歸途第149章 遭 遇(下)第33章 怒火燎原(八)第110章 自殺式衝擊第288章 截殺飛狐口第457章 南宋有點煩第417章 開 戰第340章 趙構最倒黴的一天第23章 捕 俘第185章 血色五馬山(二)第287章 狙擊隊,出擊!第321章 東京陰謀第300章 誰都有後手第90章 大練兵之急行軍第307章 暴風眼第404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66章 狙 殺(下)第110章 自殺式衝擊第48章 夜探金營第442章 趙構復辟(上)第420章 夜 襲第185章 血色五馬山(二)第139章 軍事演習之火槍克騎第403章 雙淚落君前第36章 最後的碰撞第267章 你扔石頭,我砸炸彈第328章 詭異行動第124章 千年之恥第446章 內政、整軍第355章 忠 奸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