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鄧瑗

第55章 鄧瑗

一隻雀兒“撲棱”“撲棱”扇動着翅膀,在果樹枝杈間不住來回跳動。

夕陽、碧樹、雀兒,以及樹下花叢間歡笑的人們,共同組成了一幅絕美畫卷。

“咻”的一聲,一道金色光影破空而至,雀兒躲避不及,被擊個正着,登時身軀僵直,栽下樹枝,摔落地面。

金色光影隨後又擊中樹幹,墜落於雀屍不遠的地方。

世間彈弓,普遍用泥丸,而眼前彈丸赫然是由純金製成,豈止是奢侈,簡直就是壕無人性!

幾名身穿青綠衣裳,梳着圓包狀雙丫鬟、嬌媚可愛的侍女拍手道:“女郎射得好丸,一發中的。”

被她們稱爲女郎的正是鄧攸之女、劉景的未婚妻鄧瑗,她梳着精美的墜馬髻,頭上髮飾、雙耳耳環皆爲名貴之物,當世少有。身着一襲彩黃色菱紋紗織長裙,束腰曳地,華麗至極。

鄧瑗本就姿顏姝麗,萬中無一,又集世間美好珍貴之物於一身,古語云:“傾城傾國”,大抵也不過如此。

鄧瑗手持竹製彈弓,爲方便射擊,廣袖高高挽起,露出纖細白皙的手臂。聽着身邊侍女恭維之語,鄧瑗絕美的臉上露出輕笑,從腰間錦囊再次取出一枚金丸,引弓彈射向另一隻雀兒。

шшш☢ TTkan☢ C O

這次她失了準頭,不僅沒有打到雀兒,金丸也不知飛到哪去了。

鄧瑗也沒怎麼在意,反正都是掉落在她的家中,自有奴婢爲她尋找失丸,“找不到”也沒關係,就當是送給奴婢們的福利。

“女郎、女郎……”一個年約十二三歲、長了一張包子臉的小丫鬟阿喜一路跌跌撞撞跑進遍植花樹的庭院,大聲喊道:“鄭管事回來了,正在書室與主人敘話……”

年紀稍長一些的侍女阿姝開口訓道:“大呼小叫,成何體統?”

小丫鬟阿喜素來懼怕她,嚇得直縮脖子,一雙大眼睛不住遊移。

鄧瑗性格仁慈,素來待下以寬,並不介意小丫鬟阿喜的冒失行爲,她更關注對方帶來的消息。

“啊?鄭管事回來了?”

鄧瑗一張口,聲音清澈動聽,如同涓涓泉水般沁人心肺。

侍女們吃吃笑道:“女郎,你快點去吧。”

鄧瑗面頰微微泛紅,心裡略有些忐忑,將彈弓和錦囊都交給侍女阿姝收好,步履匆匆,趕往書室。

在婚姻這件事情上,她與父親分歧嚴重,父親覺得劉景性格鄙陋、才能不堪,對他多有不滿。

而鄧瑗則認爲既然兩人有婚約,那麼無論如何都要遵守約定。

至於父親所言劉景性格鄙陋、才能不堪,不知比之許升又如何?

許升是建康年間揚州人,年輕時好賭成性,不治操行,連自己的母親都奉養不了,而其妻子呂容始終對他不離不棄,勤操家務,奉養君姑,常常流淚規勸丈夫。許升終被妻子感動,後來外出求學,獲得了美好的名聲,並被揚州刺史部徵召爲吏。

呂容能做到的事情,鄧瑗覺得自己也一定行,還會做得更好。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宴安自逸,歲暮奚冀!儋石不儲,飢寒交至。顧爾儔列,能不懷愧。——妙啊、妙啊……!”

鄧攸讀罷忍不住拍案叫絕。難怪鄭當言此詩得到南北士人一致好評,這是一首將作者才華、學識展現得淋漓盡致的佳作,可謂是金言玉論,字字珠璣。

詩是絕世好詩,字亦是絕世好字,其所寫之字端美雄健,雍容典雅,恢宏如宮殿廟堂,凜然有威。

鄧攸一見而鍾情,愛不釋手,連《熹平石經》都變得有些“食之無味”。

鄭當一旁說道:“這首《勸農》是小人離開前特意向劉郎君提出,送予主人作禮物,劉郎君當着小人的面,執筆一蹴而就。”

鄧攸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忍不住道出心底的疑問:“劉仲達有此才學,爲何在襄陽時毫無顯露?反而弄了一身污名?”

鄭當推斷道:“劉郎君或許是有意藏拙,但他身上的污名卻未必是真。小人與他相處多日,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劉郎君絕對是一個性格仁善的君子。”

鄧攸眉頭輕輕皺起,一時想不明白,將《勸農》放置一邊,觀看起劉景寫給他的書信,讀着讀着,鄧攸悚然而驚。

信中除了開篇略做寒暄之外,其餘內容講的都是天下大事,並着重分析了荊州及南陽的局勢,某些看法與鄧攸不謀而合,而某些看法則截然相反,偏偏又能言之有物,令鄧攸難以反駁。

毫無疑問,論及對局勢的把握,劉景遠在他之上。

此子才十七歲啊!

真是可怖可畏!

此子於襄陽故意藏拙,返回家鄉厚養名望,對天下大勢瞭若指掌,他想幹什麼?!!!

鄧攸低頭觀信,越想越是心驚,渾然不知女兒鄧瑗進門。

鄧瑗身高七尺二寸,比鄭當還高一些,她衝鄭當微一頷首,款步來到鄧攸書案前,跽坐下來,口中輕呼:“阿父……”

鄧攸猛然擡頭,看着女兒花一般嬌豔的臉龐,心裡不住爲她擔憂,以前劉景表現平庸,他沒少爲女兒未來擔憂,如今劉景不平庸了,他還是要爲女兒未來擔憂。

劉景真是一個不讓人省心的人啊!

鄧瑗目光掃向父親手中書信,面上不覺露出驚訝之色,哪怕是從她這個角度倒着看,亦能看出其字美妙不凡。

“少君,這是劉仲達寫給我的信,你也看看吧。”鄧攸隨手將通篇時論的信件遞給女兒。

少君是鄧攸給鄧瑗取的字,從此也可以看出他對女兒的厚望,並不將她視爲普通女子。

事實上鄧瑗從小就表現出了與衆不同之處,待其長大,鄧攸無論大小事,都和她詳細計議,兩個兒子都沒有這個待遇。

鄧瑗看完一遍,又復看一遍,才難掩驚訝道:“僅僅兩年而已,劉君不管是眼界還是智慧,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今若坐論時事,我肯定遠遠不及。”

鄧攸不由嘆道:“不止你,連爲父也只能甘拜下風啊。”

鄧瑗又觀《勸農》,久久不能言。

(本章完)

第130章 親迎第260章第292章 救治第289章 倒戈第103章 營壘第86章 醉鄉居第223章 習珍第21章 未婚妻第429章 逆轉第167章 收穫第215章 南下第479章 蒼梧第424章 入陣第269章 地突第342章 陷陣第431章 獻計第294章 輕鬆第362章 臨衝第517章 古樟第229章 鳴金第464章 上書第40章 悲歌第60章 跋扈第11章 帶經耕鋤第531章 放歸第83章 預言第379章 屈服第248章 心絞第111章 歸來第237章 監九縣第349章 璽書第116章 再見第78章 曬書第359章 八月第71章 洗手第34章 志向第39章 自負第95章 別部司馬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235章 軍市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03章 餓虎第304章 北上第160章 搶權第359章 八月第130章 親迎第107章 轟動第403章 破城第114章 襄陽第50章 寶珠第149章 要求第64章 擒獲第365章 劉備第338章 烏滸第381章 江陵第417章 柤中第234章 耀功第175章 授田第465章 出使第198章 招降第453章 攔路第134章 流淚第235章 軍市第211章 計劃第459章 焚橋第473章 迴歸第466章 射策(上)第507章 占卜第353章第313章 隆中第405章 防疫第249章 聞訊第211章 計劃第51章 區雄第428章 突圍第161章 良法第234章 耀功第466章 射策(上)第190章 三窟第117章 清茶第480章 買馬第205章 失望第466章 射策(上)第165章 猛將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81章 團圓第298章 歸來第281章 面見第248章 心絞第381章 江陵第153章 龔氏第278章 射中第12章 質書救鄰第222章第405章 防疫第483章 定議第32章 求字第5章 虎頭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90章 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