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柴桑

第488章 柴桑

柴桑位於豫章郡最北端,因地處豫章、江夏、廬江三郡交界,既是吳之西面門戶,亦是攻楚前進基地,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

柴桑城東西兩側皆有萬畝湖泊,南倚廬山,北濱大江,不過這個時期柴桑東北角的湓水尚未修築關隘,因此長江上的船艦可以通過湓水,直抵柴桑城下。

這日夕陽西斜,秋風送爽,是個難得的好天氣,可柴桑北城牆上的守城吏士,卻是人人汗流浹背,兩股戰戰,恐懼與絕望的氣息,瀰漫在所有人的心頭。

也不怪他們表現得如此驚慌失措,此時湓水之上樓船、艨艟、鬥艦密密麻麻,遮蓋水面,旌旗器甲,屬天滿江,如此之軍容、如此之威勢,誰不破膽?

要說柴桑城中有誰不畏荊州兵威,那必然是徐盛無疑了。

徐盛雄健的身軀昂立城頭,臉上不僅沒有半點恐懼之色,反而隱隱透出一絲興奮之意。

徐盛是徐州琅琊人,和諸葛亮一樣,少時因曹操放毒東徐,被迫逃離家鄉,客居吳地,以勇氣而聞名,後被孫權看重招致麾下,授予別部司馬,守柴桑長。

徐盛原本僅領兵五百,隨着劉景圖謀江東愈發明顯,孫權爲防備不虞,以徐盛忠勇持重,有抵禦外寇之能,增兵至兩千,加蕩寇校尉,督柴桑、彭澤二縣。

徐盛寸功未立,孫權卻對他又是加官,又是增兵,恩遇至此,徐盛感激涕零,惟有替孫權拼死守住柴桑,以報答孫權的知遇之恩,除此之外,再無他念。

當然,徐盛並沒有狂妄到以爲自己單憑兩千人,就能夠抵抗住劉景的數萬虎狼之師,早在劉景大軍抵達前,他便已命人點燃烽火,向太史慈、孫賁報信了。

柴桑的烽火臺濃煙滾滾,直衝雲霄,雖風吹而不散,劉景又不是瞎子,自然早就看見了,不過這卻正合他意,他本就計劃將太史慈、孫賁的兵力吸引過來,以便給諸葛亮創造有利條件。

荊州軍大艦集於城下,劉景招來幾名嗓門既大,且又識文的部曲軍士,向城大呼道:“僞豫章太守孫賁,豺狼之性,包藏奸謀,禍亂長沙,是可忍孰不可忍!安南將軍今舉十萬之衆,樓船千艘,上尊天子詔命,下慰長沙民心,誅討孫賁,以寧南州。”

“柴桑軍民若明斷是非,當獻城歸義,我軍必頓止城下,秋毫無犯;若助紂爲虐,負隅頑抗,必將城毀人亡,悔之無及!”

柴桑城頭聽聞此言,人心浮動,徐盛勃然大怒,對左右道:“還愣着幹什麼?還不射之!”

諸屯將、曲長以最快的速度將人心浮動的守城士卒組織起來,向荊州軍戰艦射出一輪箭雨。

荊州軍將士亦不甘示弱,弓弩手依託戰棚仰射城頭,雙方你來我多,互射多輪,各有死傷。

“諸君觀柴桑如何?”劉景身處一艘高大壯觀,猶如水上宮室一般的鉅艦上,龐統、王粲、蔣琬、李嚴、崔鈞、裴潛等心腹股肱,皆垂手立於其後。

聽到劉景的問話,龐統目光自柴桑城頭收回,說道:“徐盛素非江東名將,今觀其守禦應對,頗得章法,柴桑恐難卒下。”

李嚴一旁突然道:“龐司馬似乎從未見過將軍所造的臨衝吧?”

龐統聞言一怔,頷首道:“確實是只聞其名,未見其實。”

攻城器械,由於笨重不便攜帶,大部分都是就近取材製造,事後拆除,臨衝,即攻城塔,更是攻城器械中的巨無霸,當初爲攻江陵而建造的臨衝皆已銷燬。

龐統自加入劉景麾下以來,不止一次聽人說起臨衝威力如何如何驚人,可到底沒有見過實物,也沒有見過臨衝攻城的景象,對它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李嚴傲然道:“臨衝高與城齊,內可容納百人,登城如履平地。江陵,南域之名城也,劉琦、蔡瑁將甲士萬餘人固守,將軍造臨衝攻之,旬月即克。以江陵之固,尚且如此,柴桑城小兵寡,又如何擋得住臨衝之攻?”

唯武器論可要不得,劉景告誡李嚴道:“正方切不可自恃利器,而小覷敵人,器械只是外物,人,纔是最重要的。何況臨衝並非沒有缺點,它雖外蒙牛皮,但到底是木材所制,又遲重難行,極易遭到火攻破壞……”

“將軍教訓的是。”李嚴立刻認錯。

這時崔鈞開口道:“將軍,龐司馬的擔憂不無道理,若柴桑不能卒下,屆時孫賁之兵自南來,孫權援軍自東來,我軍將陷入敵人包圍,不如先取彭澤。”

柴桑和彭澤,就像一對鉗子,一左一右牢牢鉗住長江進入豫章的入口,掌握了柴桑和彭澤,就等於掌握了豫章北部的大門。

龐統原本的意圖便是先謀彭澤,再圖柴桑,接話道:“敵軍兵力有限,如今柴桑兵衆,則彭澤兵必少。我軍明裡可伐木取材,大造攻城戰具,擺出攻打柴桑的架勢,暗裡則遣精兵突襲彭澤,敵人無備,一戰可下。彭澤即下,再無陷圍之險,屆時還攻柴桑,圍而克之,盡有豫章北。”

崔鈞、王粲、蔣琬等人也都贊同龐統的策略,劉景頷首道:“好,就按士元說的辦,先取彭澤。”

劉景擡頭看看斜下的夕陽,必須要儘快搭建好營地,否則有被敵人偷襲的風險,想到這,劉景當即下令諸艦撤出柴桑城下。

劉景先是讓劉祝、蘇飛率領水軍,屯駐江中桑落洲。桑落洲南臨鄱陽,中居長江,北依雷池,進可攻退可守,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非要派重兵把守不可。

接着又讓韓廣、馬周率領步騎五千,於柴桑南部紮營。

最後劉景自將甘寧、文聘、馮習、高翔、於徵、黃射、梅敷諸部,在柴桑北登陸,於湓口險要處立營。

徐盛原本還想趁着荊州軍剛剛上岸,立足未穩之際,徵募敢死,出城擊之,以振奮軍心。

結果當他看到荊州軍戰艦上下來數百玄鎧騎兵,頓時打消了出擊的念頭。對方有如此精銳的騎兵,出城偷襲幾與送死無異,退一萬步講,就算僥倖成功,事後也很難擺脫敵軍騎兵的追殺。

荊州軍將士、役夫經過幾個時辰的努力,終於趕在黃昏之際建好營地,營防也初步建起,外有濠塹,次則柵門,內立樓櫓,足以抵擋敵人的覬覦。

(本章完)

第347章 鬱林第433章 堅韌第383章 李嚴第15章 救命恩人第67章 掌權第51章 區雄第518章 海昏第115章 納彩第147章 衡山第150章 開戰第352章 尊卑第129章 雙戟第446章 入城第154章 縣舍第253章 戰死第497章 來投第476章 冬至第401章 城塌第163章 解土第348章 南下第259章 送禮第395章 悲涼第484章 丹陽第451章 水鏡第414章 託孤第249章 聞訊第433章 堅韌第291章 召見第494章 戰臨第307章 談判第119章 內憂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204章 曲轅第115章 納彩第227章 火攻第407章 烽火第134章 流淚第522章 變故第535章 人望第99章 王彊第117章 清茶第515章 不忠第339章 出戰第220章 拍擊第121章 王粲第87章 請醫第22章 交談第410章 中箭第112章 擔憂第183章 吏治第281章 面見第496章 鐵壁第457章 飛矢第434章 伏擊第437章 薨第33章 示衆第420章 評價第282章 建言第50章 寶珠第292章 救治第182章 慈幼第180章 回鄉第419章 猛將第476章 冬至第74章 變化第107章 轟動第219章 開戰第177章 施恩第341章 衝鋒第181章 棄嬰第294章 輕鬆第148章 警鼓第346章 青綬第307章 談判第405章 防疫第284章 澤國第243章 學官第365章 劉備第72章 偷長第390章 責備第469章 重法第392章 落幕第312章 心意第363章 攬才第384章 招攬第386章 面曹第216章 取名第253章 戰死第380章 津鄉第535章 人望第237章 監九縣第444章 東曹掾第169章 奔襲第360章 獻計第306章 遣使第323章 爲壽第111章 歸來第250章 說服第79章 命案第140章 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