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幻界入口(一)

每一處幻境入口都有不同的景色,屠雲看着周圍籠罩着淡黑色氣體的光幕微微皺眉自言自言道:“這就是幻魂的幻術嗎?居然可以讓整個血靈谷都籠罩在他的幻術中,這樣大範圍的幻術應該如何才能佈置出呢?”

周圍景色依舊在不斷的變化,只是屠雲沒有去欣賞那些周圍的景色,而是看着周圍那些變化的景色發呆,這些幻化出來的物體都需要幻術疊加,是什麼樣的靈魂之力才能將每一個物體都幻化的栩栩如生呢?是什麼樣的幻術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屠雲百思不得其解,鱈靈大陸不是沒有幻術傳承,甚至還有幻術傳承的大家族,只是和眼前這些比起來,那些傳承數千年甚至是數萬年的幻術傳承者和這裡的幻術簡直是九牛一毛還不到。

如果不是屠雲事先有準備,甚至守住心神,也會被眼前這樣的景色所迷惑。畢竟這樣的景色實在太過誘惑人,如果不是有六魂給予的丹藥現在的屠雲也會被迷惑的不知所以,忽然間一道藍紫色的靈光出現稍縱即逝。

屠雲都沒來得及看那道藍色的靈光就消失不見,消失後的靈光讓屠雲感慨萬千,那道靈光是如何出現又如何消失的呢?

在陰陽的運動變化過程中,陰陽平衡點有兩個,一個在陰消陽長過程之中,一個在陽消陰長過程之中,在整個陰陽運動變化中,陰陽平衡狀態也有兩處,一年四季變化中的春分和秋分是生活中最直接的表達。

上古時期爲了更加簡潔明晰的表達陰陽,便將陰陽變化規律中的陰消陽長狀態以木的形象來替代表示,將重陽極限狀態以火的形象來替代表示,將陽消陰長狀態以金的形象來替代表示,將重陰極限狀態以水的形象來替代表示,將陰陽平衡狀態以土的形象來替代表示,於是就產生出了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

金、木、水、火、土爲陰陽運動變化過程中的五種不同存在狀態,它既是動態的又是相對靜態的。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陰陽之氣也,此一語道破天機也。五行是陰陽二氣交互作用的產物,陰陽纔是五行變化的原動力。

五行是宇宙中力量的分類,它是一個模型是一個引導我們前進的方向。在上古時代,便是以陰陽五行來解釋宇宙的結構和規律,和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它是理論也是一種思維模式的原始的結構,具體思維可參考知識,自己去悟,只有這樣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五行是上古時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占卜和巫術以及幻術方面。五行指:木、火、土、金、水。認爲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着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認爲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它提出了爲人們所用的以水爲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質和作用,但是它沒有觸及五行之間的內在聯繫。

五行是關乎自然的呈現與持續運作。所謂行,行者,順天行氣也。五行也具有一定的象徵的意義--行。行所指稱的無非是一種自然的運行,是依循着本身之爲呈現所固有的一種規則而持續運動,是一種自然的作爲。

陰陽相互作用產生的不同狀態只有五種:一是陰消陽長狀態;二是陽消陰長狀態;三是重陽極限狀態;四是重陰極限狀態;五是陰陽平衡狀態。

上古時期的人們創造了五行,在幾千年的實踐運用中也證明了五行的有效性和正確性,至於那時的人們是在什麼理論基礎上,用什麼的方法和原理來創造出五行,一直是如今修士迫切需要理解的重點問題,當人們懷着解惑的心態翻閱古今的典藉,試圖找到產生五行來源的原委時,得到的只有失望,雖然現在人們對五行的成因有諸多的解釋,遺憾的是沒有人能明確地說出創造五行的原始依據、過程、和原理。

而最大的遺憾則是古代那些創造五行的先輩們,沒有將五行的產生原理和創造過程流傳下來,讓後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幾千年也搞不明。

五行這一套性質標準與關係定律是建立在什麼理論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呢?雖然肯定五行首先是來源於實踐的認識,但將這個由實踐的認識提高爲普遍性的理論,就必然有一個相適應的基礎方法,有一套可靠的現實依據,有一個順應自然的發生過程,簡單一點說,是它必須有一個理性的基礎,再在這個理性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創新而創造出來。

創造五行的理性基礎是什麼呢?從出生時間與命運中已經說過,陰陽是宇宙的基本法則,宇宙間一切事物都由陰陽相互作用而產生,既然一切事物都由陰陽產生,那麼五行作爲一種實質性的事物形態,它產生來源也不會例外,也必然由陰陽爲基本材料生成。否則的話,陰陽理論就不能成爲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陰陽又是怎樣生化出五行的呢?在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摸索中,可以發現有一套相關的理論能夠爲人們帶來有益的啓發,它就是我們衆所周知的八卦。鱈靈大陸上的修士對八卦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八卦爲乾、坤、艮、兌、離、坎、巽、震八個經卦,可以構成六十四個復卦,按照出生時間與命運一書的解釋,八個卦都有各自的五行性質:

震爲雷的性質爲木,位於正東方;兌爲澤的性質爲金,位於正西方;離爲火的性質爲火,位於正南方;坎爲水的性質爲水,位於正北方;坤爲地的性質爲土,位於西南方;艮爲山的性質爲土,位於東北方;巽爲風的性質爲木,位於東南方;乾爲天的性質爲金,位於西北方。

從八卦中看到,離爲火位於正南方,坎爲水位於正北方,震爲雷位於正東方,兌爲澤位於正西方,在這幾個方位中。

同五行中的火位於南方,水位於北方,木位於東方,金位於西方的定位是一致的,雖然八卦的性質屬性是以五行的性質屬性爲標準劃分的,但這種劃分在充分地說明了八卦的性質和五行的性質有了一種和諧的溶合,特點是八卦中的離火和五行中的南方火同爲一物,八卦中的坎水和五行中的北方水同爲一物,五行與八卦中的水與火兩項基本物質元素具有的同一性,絕對不是偶然因素的巧合,而在表明它們之間有着必然性的關係。

八卦是由陰陽產生,陰的性質爲黑暗寒冷,其基礎性的形象物質體現爲水,陽的性質爲明亮炎熱,其基礎性的形象物質體現爲火,陰與陽之間的不斷相互作用,先生化出四象,再生化出八卦。

八卦是由陰陽爲原始材料生成,這就是說,八卦中金、木、水、火、土的五種性質事物,全部都由水與火兩種性質爲基礎,再經過相互作用後的產物,在注意到這個生化來源後,可以看到,陰陽的水與火,和五行中的水與火,和八卦中的水與火,同屬於一樣的物質,由此可以肯定地說,五行的產生來源,必定來自於陰陽,陰陽不但是生化八卦的母體,同樣也是生化五行的母體。

五行屬性歸類,主要用於概括人體及其與自然界多種事物或現象在屬性上的某些內在聯繫。以五行特點來比象說明五臟之某些生理功能特點:如木性條達曲直,有生髮之特點,而肝性柔和舒暢且主疏泄,又主升發之氣,故肝屬木。

火爲陽熱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爲陽髒主動,心陽有溫煦作用,故心屬火;土爲萬物之母,有生化、長養萬物之特性,而脾能運化水谷精微,爲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故脾屬土;金有清肅,收斂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肅降,故肺屬金;水有溼潤下行之特性,而腎能藏精,主人體水液代謝之調節並能使廢水下行排出體外,故腎主水。

是陰陽生化出五行嗎?在最早系統性地解說五行的認知中,根本就沒有提到過陰陽,沒有提及過陰陽與五行的關係或者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既沒有表示過,也沒有暗示過五行的來源出自於陰陽。

甚至在見聞錄中,也沒有發現陰陽與五行有什麼必然性的直接生化關係。人們從古籍的記載中,發現陰陽與五行相結合,是到了近千萬年纔出現的事,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從陰陽一詞最早出現的時代,從五行最早出現的時代。沒有什麼確實的記載證明兩者有着必然的生化關係,能夠證明陰陽生化出五行的唯一條件,只有陰陽是生化宇宙一切事物的基礎材料這一條依據,單憑這一點,還不能能夠證明五行來源於陰陽。

第93章 青虎墜第623章 魔靈封印(二)第399章 風靈之亂(二)第168章 再回墨竹城 一第587章 巫族血脈(四)第301章 虛無火焰(二)第595章 雲之危(二)第223章 解封之鬼界與冥界 一第675章 五行魂脈(三)第536章 血魄靈珠(二)第157章 九曜星辰陣之幻海奇陣 四第645章 星雲焚天(二)第253章 陰陽之鱈靈妖靈 一第678章 九轉迷蹤陣(二)第95章 混元金斗第663章 魔劍道之天策(一)第456章 魂印三懸(四)第662章 幻滅(三)第614章 傳承印記之天地初開(一)第703章 歐陽上智第385章 萬里困陣(四)第490章 幻雲宗(三)第552章 古城之變(三)第278章 西部之極寒地牢 三第440章 生死契約(六)第672章 萬靈訣(五)第465章 人生路之尋找(二)第210章 解封之陰陽五行 三第513章 五行歷練(二)第678章 九轉迷蹤陣(二)第436章 生死契約(二)第100章 因與果第196章 解封之光芒萬丈 一第587章 巫族血脈(四)第688章 心域(一)第375章 十二天書之酒仙(一)第681章 天地煉獄(二)第626章 幻心決(一)第256章 陰陽之感悟空間 四第26章 隱甲第395章 章靈脈之爭(三)第395章 章靈脈之爭(三)第160章 靈血池第653章 十大魔兵與神兵第671章 萬靈訣(四)第624章 魔靈封印(三)第361章 風靈之氣(三)第456章 魂印三懸(四)第565章 冥界(一)第671章 萬靈訣(四)第476章 命格(一)第354章 齊聚妖界(四)第115章 輪迴四象的變化第493章 生死相依(三)第57章 聚靈陣第332章 八門遁甲之輪迴(一)第280章 陸童的羈絆(一)第17章 迷蹤幻陣第545章 無明第259章 雪蓮池之七色雪蓮 三第134章 夢天鏡之夢魂天境!第80章 教誨與學習第308章 風至尊的過往第395章 章靈脈之爭(三)第289章 五彩神珠第270章 心魔除、北部變、靈脈生 五第682章 天地煉獄(三)第309章 人第118章 紫陌、紫馨第18章 白虎巖壁第174章 玄靈洞府的秘密第17章 迷蹤幻陣第538章 血魄靈珠(四)第330章 八門遁甲修煉之路漫漫(二)第55章 密令第162章 重力空間的秘密第482章 萬物初生之境(二)第676章 五行魂脈(四)第493章 生死相依(三)第450章 幻靈之術(六)第617章 傳承印記之天地初開(四)第210章 解封之陰陽五行 三第291章 萬年烏骨木之鄔骨族(二)第503章 心境之魂(二)第60章 天靈池第400章 風靈之亂(三)第630章 幻心決(五)第235章 解封之妖靈古界 二第388章 精之靈脈——風靈脈(一)第606章 傳承之力(一)第201章 解封之紫霄閣外轉 三第481章 萬物初生之境(一)第471章 六界因果(四)第659章 三才之奇門(四)第311章 極限訓練(一)第146章 靈族 二第592章 血魄精魂(一)第480章 命格(五)第256章 陰陽之感悟空間 四第627章 幻心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