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後路

夏鈺之幾乎可以想見自己當年與妹妹艱難的選擇。

妹妹犧牲了自己送他出城,那麼,他必是乘着祖母說的小船,一路航行到了廣西。在廣西與二哥會合,再重新召集出岫的力量,又伺機殺回了姑蘇皇城。

妹妹看似綿柔軟,卻性烈如火。若是國難當頭,必然第一個捨生取義。

夏鈺之心痛如絞,明知這一世這樣的情況再不會發生,還是宛如親歷。

再次回到房裡,望着夏鈺之難掩的悲傷,老太君以爲他在怪自己的隱瞞,亦或爲蘇暮寒的身世感傷,不覺微微嘆了口氣。

老太君常年習舞,虎口與指腹都有厚厚的繭子,撫摸在夏鈺之臉上,粗糲中帶着親厚,顯得尤爲真實:“通往宮內的秘道已然很長時間不用,太后娘娘抱病,哪裡記得能用秘道來聯繫。還是年前,祖母不放心羅諾言用的藥,從秘道入宮,守了皇太后一個晚上。”

Wωω.тт kān.¢o

原來世間真有人能記得前世今生,怪不得旅行途中,慕容薇半分也不姑息蘇暮寒,爲了斬斷他的想頭,寧肯對安國夫人變了臉。

有些唏噓,夏鈺之一時又覺得無比幸運。幸而遇到重生的慕容薇,可以聽她細說前生。國難當頭,他不懼自己戰死,卻心疼妹妹以妙齡年華戧在府裡。

眼瞅着蘇家詭異的行事,還有蘇暮寒的身世,夏鈺之心中的壓力越來越大。蘇家與江陰幫交情匪淺,前世裡依靠京杭大動河起兵,不曉得沿途這些地方官是否推波助瀾,還是早就依附了蘇家。

明日面聖之時,關於江陰幫的官官相護,還須好生奏上一本,最好能打破他們之間的鏈條。劉本、亦或劉本身後之人,也是這條繩上的螞蚱,都需要順藤摸瓜,仔細追查。

夏鈺之又記起那一晚,慕容薇深夜相召,要他火速泒人保護溫婉的外祖。

周夫人一介女流,年少時家貧如洗,是賣身才進了襄遠伯府。那麼,溫婉的外祖,那一對老夫妻又會是什麼來歷?

一環解開,便另有一環相扣,夏鈺之偎在祖母身邊,像是找到了依靠,將種種猜疑和盤托出。

小皇帝一脈單傳,蘇大將軍只有一個兒子。若只是如此,那背後龐大的蘇氏一族又是什麼來歷,還有那個自雲南千里迢迢回來奔喪的蘇光復,藏在船上從不露面,又是什麼來頭?

心中的迷團越積越多,夏鈺之愈發覺得撲朔,希望祖母能替他解惑。

老太君撫着孫子寬厚的脊背,想到孫子即將擔起潛龍衛的重任,也該是時候告訴他真相。

“你既然知道龍虎大將軍蘇睿本不應姓蘇,那麼便該猜出,哪有什麼所謂的蘇家族親,那些全是當年大周遺臣的後裔,沒有斬盡殺絕而已。”老太君的話平靜如水,又似一記晴天霹靂。

乍聽慕容薇的話時,夏鈺之曾心驚這一幕幕的真相,恍然如冬日裡滾過的驚雷般震人。如今縱然早有心理準備,再次聽到祖母的證實,夏鈺之依然不願意去相信這既成的事實。

“若蘇大將軍不是這個出身,今日在位的便不是當朝陛下,而該是他。便是怕那些後裔蠢蠢欲動,蘇大將軍連帝位也不受,在先帝榻前發誓,誓死捍衛西霞。”老太君打從當年的禪位說起,細細替孫子指點迷津。

“蘇大將軍忠心耿耿,以強勢碾壓那些遺臣後裔,責令他們安分守己,朝中一個蘇家人也不起用。羣臣不曉得真相,本就爲大將軍叫屈,更以爲陛下存心打壓,時時頗有微詞。”

憶及當年的無奈,老太君又深深嘆一口氣:“若是太后娘娘安好,陛下的日子也能好過幾分,偏偏太后娘娘抱病,連個替陛下說句公道話的人也沒有。到後來,連皇后娘娘也起了芥蒂,一心維護親姐姐的利益,進而牽制慕容家與陳家,這也是陳閣老幾年未曾起復的真正原因。”

老太君一樁樁一件件細說來,提及當年種種,顯得頗爲無奈:“先帝彌留時,太后娘娘,我與你祖父、還有蘇大將軍與陛下,我們都守在榻前。蘇大將軍與陛下立下重誓,此生互相扶持,守護西霞,也守護暮寒的身世之迷,叫他安心做他的世子。”

若不是皇太后神志不清,帝后之間不至離心,羣臣不至像一盤散沙,陳家不至蹉跎。最難的時候,夏家做了最壞的打算,便是想與孫大學士家裡議親,留住夏鈺之這一條血脈。

若蘇家真得伺機而起,崇明帝捉肘見底之時,夏家唯有奉陪到底,纔不辜負當年先帝託付江山的情意。

好在如今帝后和睦,太后娘娘康復,前朝後宮一片清明,夏家眼裡重新看到了希望。與孫家議親這事便不必再提,那位打着替母盡孝留在京中過年的佳柔小姐,如今早已返回膠州。

說到這裡,望着孫子臉上難得一見的難堪神情,老太君哈哈大笑:“那孫士誠的孫女如何能配得上我莫浣蓮的孫子,也該同浣霞議一議,膠州知府的位子做得太久了,需要動一動。”

膠州知府幾年連任,穩坐這個位子的就是翰林院大學士孫士誠的第二子,那位佳柔小姐的父親。

孫士誠的眼光老辣,爲人處事走一步觀十步的圓滑也有十成十的功力。

夏家瞧破的事,他也瞧得一清二楚。旁人只曉得他兩手書香一身正氣,殊不知這位看似高尚的大學士將兒子放在膠州,便是早替自己全家留了後路。

膠州灣沿海,官府手裡有兩個大型的造船廠。老太君的人曾暗暗查訪,任着膠州知府的孫世誠二兒子借職務之便,拿重金要人替他打造了幾艘堅固的快船。

快船上配了弓弩,罩着大帆布,藏匿在一處偏僻的港灣裡頭,泒了專人看守。

膠州灣雖然偏僻,地理位置卻重要,與高麗和扶桑隔海相望。因是這些年與海外的小國各自相安,才被人忽略了這處地方。

孫士誠便是投機取巧,替兒子謀了這個小地方的知府,頗不引人注目。

若西霞戰火一起,康南與建安境內都不安穩,孫士誠大打得便是帶着全家東渡扶桑的主意。

第四百一十五章 瓊漿第五百零八章 晉位第六百六十五章 提審第六百五十四章 傷春第四百四十七章 菊酒第四百零五章 陳府第七百一十章 遊學第三百五十八章 鬱郁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義第六百八十八章 迭起第五百零七章 親王第三百五十四章 宣召第七百二十四章 請辭第四百零五章 陳府第七百三十六章 姊妹第六百三十七章 四妃第四百八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八十四章 菊影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第六百一十一章 夜祭第四十八章 希冀第七十三章 思君第六百一十章 夜晤第一百零二章 鳳凰第五百六十二章 乾坤第一百六十七章 崔家第六百三十七章 四妃第六百八十三章 遷怒第一百五十六章 鷹神第五百四十二章 邀約第三百零七章 燙手第四百四十四章 滄海第五百八十七章 墜崖第六百二十章 賓朋第七百四十八章 春宵第二百八十九章 家常第二百二十八章 奉茶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心第五十四章 安然第三百八十六章 肺腑第七百一十六章 甄選第二百零七章 任免第三百五十四章 宣召第三百六十二章 搬遷第六百三十五章 偶遇第五百零一章 米粥第五十二章 保全第六百五十四章 傷春第四十三章 遇園第一百三十六章 爭執第六百一十六章 悔恨第四百二十四章 收網第二百零二章 熊掌第一百一十四章 北望第二百七十五章 親戚第四百零八章 隔斷第四百八十六章 遇險第一章 傷逝第四百七十七章 交易第六百八十二章 合兵第三十一章 調香第四百三十章 銀庫第三百三十章 推測第七百零六章 待嫁第五百九十六章 拈花第六百四十四章 書信第四百六十一章 下榻第二百五十三章 康南第二百五十八章 崢嶸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幡第六百八十一章 表字第二百五十六章 後浪第三百章 借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皇恩第三十章 故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疏第三百三十章 推測第六百六十三章 落空第五百八十一章 紅痣第六百七十二章 靜好第三百一十五章 紅鸞第二百零九章 窺見第六百八十六章 斷臂第六百零四章 賭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實封第六百零六章 三喜第三百六十章 算計第三百一十一章 蔭及第七十五章 重樓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局第五百七十章 珍重第三百四十八章 壓抑第四百二十七章 三秋第五百三十六章 窺探第三百二十七章 打臉第六百四十二章 私兵第六百八十三章 遷怒第五百九十一章 抄經第二十四章 煙雲第一百一十二章 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