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借花獻佛(一)

康熙五十四年九月初一,大將軍王胤禎率主力大軍二十三萬由西安進抵西寧,並於同月二十日分兵三路進藏,軍行不速,沿途多設兵站,以爲糧秣輜重轉運之用,採取的是穩紮穩打之戰略,大策凌敦多布依舊以騷擾戰術爲應對之策,試圖誘使清軍輕軍急進,只可惜老十四並不爲所動,三路大軍齊頭並進,始終不給大策凌敦多布以可趁之機。

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初九,三路清軍已深入西藏腹地,大策凌敦多布所部的騰挪空間已被擠壓到了極限,不得不捨命一搏了,遂於三月十五日,率所部四萬五千主力強襲清軍左路之平逆將軍延信所部,雙方於齊諾郭勒激戰三天,大策凌敦多小敗一場,率部向綽瑪喇轉進,延信所部驅兵直追,雙方於五月初九再戰一場,大策凌敦多再次敗北,本待退向拉薩,卻不料老十四所部中軍突然以旗營萬餘騎軍急襲,三天三夜連趕四百里之地,打了大策凌敦多一個措手不及,其部大敗,主力盡喪,大策凌敦多率殘軍三千餘騎狂奔出崑崙山口,撤回到了準噶爾汗國,至此,西藏全境已被清軍克復。

康熙五十五年六月十八日,捷報抵京,老爺子爲之大喜,下令犒賞三軍,並準了老十四之所請,令其再接再厲,率清軍主力出擊準噶爾汗國腹地;康熙五十五年八月初九,清軍兵分兩路,由崑崙山口以及河西走廊殺進新疆,連克十數城,然,殲敵卻是寥寥,此無他,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一路收縮主力,不給清軍以決戰之機會,以空間換取時間,誘使清軍步步深入,以拖長清軍的後勤供應線,此策雖老套,可實用性卻是不差,鉅額消耗之下,清軍的推進勢頭漸緩,至十月冬季來臨之時,清軍兩路主力雖是順利在高昌古城會師,卻因寒冷而無力越天山向輪臺(今之烏魯木齊)進軍,戰事至此,僵持之格局已初顯。

前方的戰事雖已趨平靜,可麻煩卻是剛剛開始,此無他,軍費開支並不會因戰事陷入僵持而減少,二十餘萬出擊的主力皆在前方,每日裡所需的糧秣輜重以及軍餉都是個天文數字,年餘的戰事下來,國庫存銀有若流水般地花了出去,儘管這麼些年來,因着經濟騰飛的緣故,朝堂歲入有着巨大的增長,可也經不起戰事的鉅額消耗,糧秣倒也就罷了,因着海外糧種的大規模推廣,糧食產量比之康熙年初已是有了近乎十倍的增長,應付這麼場戰事,壓力雖大,卻也能應付得過去,可軍餉卻已是告急了,老十四連番上本催請,四爺那頭縱使東挪西湊,也已是難以支撐,不得不上本老爺子,請求下詔在全國範圍內加捐派。

加捐乃是國之大事,老爺子雖是獨斷乾坤,卻也不好輕易下個決斷,這便將朝中從一品以上的大員盡皆召到了養心殿,以商議其事,身處中樞的弘晴自然也在其列,不過麼,弘晴此番也就只是準備帶着耳朵來聽政罷了,卻是沒打算在此事上發表意見的,倒不是弘晴對加捐一事無甚異議,恰恰相反,弘晴其實對此極爲的反感,此無他,西線的戰事在弘晴看來,基本難有勝算可言,就算有勝機,老十四也不會真兒個地去拼命,他要的不過是挾兵權以待天時罷了,老爺子一日不駕崩,老十四怎麼着都不會結束戰事,與其加捐維持這等不勝不敗的局面,還不如趕緊撤兵了事,可惜這事兒輪不到他弘晴來做主,老爺子既是要堅持打下去,誰敢勸說,那一準都是自討沒趣,這等蠢事,弘晴自是不會去幹。

“晴兒對此可有甚看法麼?”

弘晴倒是想着光聽不言,可惜這等願望卻是落到了空處,四爺方纔剛陳述完本章,老爺子便已是點了弘晴的名。

“回皇瑪法的話,孫兒以爲加捐一事事關民生,還須得謹慎些才妥,若是按四叔所言的加徵兩成,卻恐民有怨焉,竊以爲尚須仔細斟酌一二。”

儘管百般不願插手加捐一事,然則老爺子既是有問,弘晴也不敢不答,沒奈何,也就只能是就事論事地談了談看法,所言所述不過就是中正之道耳,並無甚特異之處。

“皇阿瑪,兒臣以爲仁郡王所言頗爲有理,加捐一事雖可解朝堂無餉之困,卻恐惡了民心,殺雞取卵,實不足取哉。”

弘晴也就只是隨口那麼一說,純屬敷衍而已,卻不曾想他話音方纔剛落,九爺已是大步從旁站了出來,高聲附議了一句道。

嗯?這老小子想作甚來着?

自打從山西歸來之後,弘晴爲避嫌故,在中樞辦事一直都是小心謹慎,避免與八爺一方再起衝突,哪怕明知八爺等人私下賣官賣爵,弘晴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裝着糊塗,年餘下來,雙方彼此無爭,可要說到彼此間的關係麼,其實並無甚改善可言,最多也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罷了,每逢議事之際,也大多是各議各的,彼此無涉,可此際九爺卻突然來上了這麼一手,自不免便令弘晴心中訝異莫名的,只是這當口上,老爺正高坐上首呢,弘晴自不可能去追問九爺爲何要如此,也就只能是眉頭微皺地思忖了起來。

“九弟此言何意?若不加捐,國庫漸空,如何能支撐得起前線大軍之用,倘若就此撤軍,則年餘來之戰果豈不盡皆付諸流水了?”

四爺顯然對九爺的話頗爲的不滿,不等老爺子有所表示,四爺便已是毫不客氣地連連發問了起來。

“四哥莫急麼,小弟之言尚未說完,且請稍安勿躁可好?”

四爺的態度着實算不得多好,然則九爺卻並未在意,胖乎乎的臉上依舊滿是紅光,笑呵呵地便回了一句道。

“哼!”

九爺這麼一說,四爺自是不好再多言,也就只是冷哼了一聲了事。

“皇阿瑪明鑑,四哥先前所言甚是,今我大軍已深入敵境,若非後勤供應有所不濟,破敵當非難事,若就此退兵,實有縱敵之嫌也,萬不可取,然,加捐一事,實大不利於民,亦是不可取,而今唯有另闢蹊徑,方可得兩便也。”

九爺並未去計較四爺的冷哼,朝着老爺子便是一躬身,一派忠心體國狀地便扯了一大通,只是說來說去,卻沒見其現出底牌。

“另闢蹊徑?此話怎講?”

老爺子皺着眉頭想了片刻,也沒能想出九爺所言的兩便的法子究竟是啥來着,這便一揚眉,沉吟地發問了一句道。

“回皇阿瑪的話,國庫銀兩雖日趨窘迫,可工部裡存銀卻是頗豐,足可爲軍需之用也,若欲不擾民,胡不調工部之銀以爲用哉。”

九爺這回沒再賣關子了,笑呵呵地便道出了謎底。

我勒個去的,這混賬東西敢情打的是借花獻佛的主意!

九爺這話一出,滿殿人等自不免爲之竊竊議論了起來,至於弘晴麼,雖是不曾開口,可心底裡卻是怒火狂燒不已了,此無他,工部的銀子全都是以各項發明之推廣換回來的,前年進項倒是不多,也就三百餘萬兩而已,可去年一年卻是大豐收了一把,足足有一千兩百萬之巨,扣除已撥出了四百萬兩給北河總督衙門用於治理黃河山西段之外,其餘的確實是都存在了工部的庫房裡,但並非閒置之銀,而是早已做好了規劃,今冬便要開始大規模的道路修築工程,計劃是一早便已擬定好了的,就差往各省下撥銀兩了,倘若真被挪用去當了軍費,弘晴精心制定出來的大規模修築道路之計劃勢將無以爲繼,而這,顯然不是弘晴所樂見之局面,問題是該如何反駁此等提議,卻須得好生斟酌一番,弘晴自不會急着出頭反對,而是默默地站在了一旁,腦筋卻是高速地運轉了起來。

“胤祹。”

聽得九爺這般說法,老爺子的眼神立馬便是一亮,不過麼,卻並未直接下個決斷,而是先看了弘晴一眼,而後方纔沉吟地點了老十二的名。

“兒臣在!”

老十二剛接管工部之際,倒是曾耍過幾手花活,可自打被弘晴好生整治了一番之後,已是學乖了,再不敢胡亂攪事,這近兩年來,在工部就一橡皮圖章而已,只管簽名,旁的事兒麼,能不插手便不插手,如此一來,對工部諸般事宜也就只是知曉個大概罷了,此際一聽老爺子點了名,心中自不免爲之一慌,卻不敢稍有遷延,緊趕着便從旁閃了出來,高聲應諾了一句道。

“工部而今存銀幾何?今歲又將有多少入賬,嗯?”

工部有不少銀子的事兒,老爺子其實是知曉的,當然了,具體數量幾何麼,老爺子倒是不曾過問過,此無他,當初老爺子可是對弘晴有過承諾,言明工部所賺取的銀子將用於治河以及修築道路之用,正因爲此,老爺子對此間銀兩一向持着不聞不問之態度,奈何眼下國庫存銀既已不足,老爺子還真就起了從工部調銀之心思,當然了,在此之前,還須得先弄清了具體數額才成。

“這……”

一聽老爺子問得如此之直接,十二爺可就不免犯起了躊躇,眼神不自覺地便向弘晴瞟了過去,內裡滿是探詢之意味……

第938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一)第103章 成立“尖刀”第499章 預料之中的阻擊(一)第859章 折中之協議(一)第936章 酣戰格登山(五)第450章 炸開鍋了(二)第1101章 還得加把火第1107章 金融風波再起(三)第1139章 智取馬六甲(三)第720章 親情與公義(三)第125章 先禮後兵(三)第215章 急謀抽身第848章 混沌格局(三)第962章 各得其所(一)第510章 理不辨不明(二)第100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第671章 倒黴催的趙鳳詔(二)第1072章 作繭自縛(二)第302章 分封的隱喻(一)第778章 好事壞事(四)第1002章 息事寧人(五)第332章 雙孫競獵(二)第369章 迷霧重重(二)第115章 都在算計着(一)第1047章 開誠佈公(二)第398章 一語道破(三)第154章 聯合抵制第1013章 一摁到底(五)第328章 孝在小處第713章 沒魚,蝦也好(一)第406章 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三)第359章 都在感慨(四)第1064章 葡萄牙人的小心思(一)第361章 一朝權在手(二)第683章 夜宴驚魂(四)第782章 帶病堅持終有礙第1148章 強取布拉茨克(二)第806章 橫掃京師(八)第76章 揚眉劍出鞘(三)第639章 兩條路第385章 當庭激辯(一)第199章 不安的夜第200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一)第635章 老爺子的決斷(二)第424章 究竟誰坑誰(二)第1073章 作繭自縛(三)第64章 我要的真的不多(二)第269章 夜黑殺人夜(一)第356章 都在感慨(一)第626章 欲取先與(三)第368章 迷霧重重(一)第723章 收穫季節(一)第342章 接連廢黜(四)第1083章 虎門銷煙(二)第1022章 忍無可忍(二)第177章 善後四策(一)第505章 仁與利(三)第1080章 事了拂衣去第577章 撲朔迷離(三)第1078章 君臨天下(二)第79章 謀算與反謀算(一)第168章 八里灣遇盜劫(三)第136章 天安門前的請願第631章 該來的終歸會來(三)第1014章 各方博弈(一)第266章 嚴查令(一)第774章 堅決請辭第523章 雙姝齊至第119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255章 鹽務之要(二)第678章 陰謀進行時(二)第529章 誰比誰更狠(二)第342章 接連廢黜(四)第25章 解決之道(二)第601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三)第662章 老爺子的考驗(二)第903章 烽火處處(五)第933章 酣戰格登山(二)第199章 不安的夜第400章 宿命難逃(一)第400章 宿命難逃(一)第1096章 革新科舉(一)第118章 太子的反擊(二)第138章 力推與力挺(一)第560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第1028章 風起雲涌(二)第418章 突然襲擊(一)第262章 故人(一)第895章 巧取巴暖三川營第162章 快刀斬亂麻(一)第1144章 攪動風雲(二)第749章 來者未必都是客(三)第149章 上陣父子兵(三)第510章 理不辨不明(二)第44章 乞巧之遇第364章 心照不宣(二)第1096章 革新科舉(一)第694章 秋風掃落葉(二)第870章 絕對權威(一)第37章 來了條大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