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赤壁之戰(四)

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三日造箭十萬,周瑜乃謂魯肅:“孔明自尋死路,此番好歹要了他的性命,以除後患!”

魯肅往孔明處打探虛實,二人相見,諸葛亮執魯肅雙手,只呼:“子敬救我!”

魯肅嘆道:“公自取其禍,吾如何救得你?”

孔明便道:“望子敬借我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爲幔,各束草人千個,分佈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萬支箭。只是萬萬不可教公瑾得知,否則吾計必敗,吾命休矣!子敬,切記切記!”

魯肅本就是仁厚君子,與孔明交情頗厚,豈忍見友朋枉送性命,遂滿口答應,自去準備。

第二日,孔明一大早便至江邊,屏退左右,尋一僻靜處,取出“望遠鏡”,望羣山大江,窺天時地利,津津有味地細細看了足有半個時辰,這才心滿意足地收起了愛不釋手的寶貝。

“小寶,我有了這件寶物,觀天地山川,排兵佈陣,用計設伏,可謂明察秋毫,事半功倍呀!”

小寶在旁暗忖:“下次老子回家給你弄個軍用望遠鏡,你丫還不得當成仙品供起來?”

諸葛亮側首看着小寶道:“此番周瑜又要設計害我,三日造箭十萬,着實難於登天!亮已命懸一線,公卻爲何毫無憂色?”

小寶撇嘴心道:“少來這套!你丫草船借箭,乃是千古美談;既已成竹在胸,又何必惺惺作態?”雖暗中腹誹,嘴上卻說:“軍師有鬼神難測之能,必已智珠在握,末將何慮之有?”

諸葛亮眺望大江,沉吟半晌方道:“將軍真不知吾妙計耶?”

“龍某一介武夫,焉知軍師奇謀乎?”如今小寶的“之乎者也”說得甚是熟練,只是不耐孔明故弄玄虛,此時“乎……”的有一點陰陽怪氣。

諸葛亮似有所覺,不置可否。深望小寶,含笑道:“後日四更時分,將軍可願隨吾前去取箭?”

“末將身負守護軍師之重任,自當隨行,寸步不離。”

一連兩日,諸葛亮毫無動靜,一如平常。周瑜每日差遣魯肅往探虛實,不得要領,坐臥不安。

待到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魯肅問其相召何意,孔明道:“特請子敬同往取箭。”

魯肅疑問:“何處去取?”

孔明答道:“子敬休問,前去便知。”遂請魯肅登船,小寶早已在艙中等候。

孔明傳令,將二十隻戰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即便對面亦不得相見。小寶見大霧果然如期而至,心中對孔明觀天時氣象之功,亦是萬分欽佩。

孔明促舟前進,當夜五更時分,已近曹軍水寨。魯肅一路再三問詢,孔明只笑而不答;小寶只管喝酒吃肉,埋頭苦幹。

軍士入報,已近曹營。一路上心存疑惑的魯肅大驚道:“孔明莫非欲投曹操!騙吾同行,以作獻禮乎?”

諸葛亮哈哈大笑:“子敬休驚,亮豈是背主求榮之輩!”遂命將船打橫排開,頭西尾東,一帶相連,就船上擂鼓吶喊。

魯肅愈發慌亂,面色大變:“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

孔明笑答:“吾料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管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小寶打了個飽嗝,拍拍肚皮,起身道:“軍師,末將去親自督戰!”

“有勞將軍。”孔明也不阻攔,小寶出艙立於甲板,命軍士盡力擂鼓,放聲吶喊。

自小讀書,便知諸葛亮草船借箭,神乎其神!今既身臨其境,豈可不親眼目睹此千古流傳的軍事奇蹟?!小寶瞪圓了眼珠子往江北眺望,不多時,只聞黑夜中隱隱傳來箭響之聲;眨眼間,漫天箭雨,破空而至!

蔡瑁、張允早已聽到濃霧中傳來鼓聲吶喊,一面使人急報曹操;一面傳令弓弩手就位——此二人久歷水戰,自知大江重霧,敵軍必有埋伏。彼軍如此囂張地擂鼓吶喊,定是誘敵之計。只消弓弩齊發,便可退敵。

曹操聞報,與蔡、張一般心思。傳令道:“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命張遼、徐晃領三千弓弩手,火速趕往江邊助射!”

無論是曹操,還是蔡、張二將,此時的臨敵決策,俱是深通兵法,並無差錯。只是如此一來,正中孔明之計,由此可見諸葛亮智謀果是天下無雙!

曹軍水陸兩寨弓弩手加在一起幾近萬人,蔡瑁一聲令下,弓弩齊發,箭如雨下。不多時,東吳戰船一面受箭過重,已是漸漸傾斜。諸葛亮傳令將船掉頭,頭東尾西,逼近曹營受箭。

此時魯肅已知孔明妙計,歡喜得手舞足蹈,長笑不止,連盡數盞美酒!孔明談笑自若,舉杯同樂,此情此景,實乃古今僅見……

待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此時每船兩邊草人之上已密佈箭羽,排滿箭枝,總計何止十萬支!

東吳戰船偃旗息鼓,曹操自以爲得計,蔡瑁、張允也是洋洋得意。諸將紛紛道賀,笑罵江東小兒區區誘敵之計,豈能瞞過丞相之神機妙算。一輪弓弩便已驚退敵軍!

正得意間,忽聞江上傳來東吳軍士的喊聲:“謝曹丞相賜箭!”喊聲此起彼落,如箭穿心!

此時日已東昇,濃霧散盡。曹操心驚肉跳,放眼望去,只見東吳戰船已去二十餘里,追之不及。正望時,忽見江上飄來一隻小舟,曹操急命軍士搭來,至岸一望,曹操險些氣得當場暈厥!

曹軍衆將看着小舟上寥寥數只草人插滿羽箭,已明諸葛亮之計,登時面面相覷,啞口無言。

江上忽響起一聲暴喝:“老曹!!多謝賜箭!!!哈哈……”笑聲如雷,滾滾而至!

衆將聞其聲,已知此是龍小寶;曹操怒目圓睜,身軀搖晃,氣塞胸臆,戟指江東,左右連忙扶住。

時郭嘉在側,喟然嘆道:“龍飛即在,此必是諸葛亮之計。劉備雖兵少將寡,但文有天下奇才;武有蓋世猛將,實乃我軍之心腹大患!”

曹操聞言,咬牙切齒:“孤誓要剿滅劉備!!”

魯肅與孔明並立船頭,環視戰船,笑不攏口,讚道:“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大霧?”

孔明笑道:“爲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乃庸才也。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必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三日完辦,工匠料物,卻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liu罪過強加吾身,擺明了是要殺我!吾命繫於天,公瑾焉能害我性命!”魯肅拜服。

船到岸時,周瑜已差五百軍候在岸上等着搬箭。諸葛亮教於船上取之,可得十餘萬支,盡皆搬往中軍帳交差。

周瑜早已苦候良久。連日來不知孔明欲用何計,百思不得其解,五更時聽聞江上隱約傳來鼓聲吶喊,心中已隱隱猜到幾分。此時魯肅入帳相見,備言孔明“草船借箭”之計,周瑜仰天長嘆:“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言罷意態蕭索,垂首不語。

少頃,孔明與小寶入寨交令,周瑜親自下賬迎之。稱羨道:“先生神算,使人敬服!”

孔明謙道:“雕蟲小計,何足爲奇!”二人執手入賬,分賓主落座。

周瑜再無傲色,使人置酒相待,就席間虛心求教於孔明,懇切求教破曹之良策。孔明一味謙遜,自稱碌碌庸才。周瑜無奈,便道:“某昨日思得一計,不知可否,請先生爲我一決之。”

諸葛亮道:“都督且先不要說。亮亦思得一計,你我各自寫於手中,看同也不同。”

周瑜喜而從之,便叫人取筆硯來。二人各自寫於掌中,移近坐榻,各張其手,互相觀看,皆大笑。小寶不需觀看,已知二人手中寫的都是一個“火”字。

周瑜道:“既我二人所見相同,則再無疑義。望先生不要說出,萬勿泄露。”孔明應諾,二人歡飲分散,諸將皆不知其事……

三日後,周瑜升帳,鳴鼓大會諸將於帳下;孔明、小寶亦受邀前來。

周瑜道:“今曹操引百萬之衆,連絡三百餘里,非一日可破。令諸將各領三個月糧草,準備禦敵。”

黃蓋出列進言道:“莫說三個月,便支三十個月糧草,也不濟事!若是這個月破的,便破;若是這個月破不得,便依張子布之言,棄甲倒戈,北面降曹罷了!”

周瑜聞言,勃然色變,拍案大怒:“吾奉主公所命,督兵破曹。主公有言在先,若有再敢言降曹者,依江東七禁令五十四斬,嚴懲不貸!今兩軍對敵之際,汝敢出此言,慢我軍心,如不斬首,難以服衆!”言罷便教左右將黃蓋推出斬首。

黃蓋凜然不懼,白鬚倒豎,嗔目怒喝道:“吾自隨破虜將軍,縱橫東南,已歷三世,哪有你來?”

周瑜盛怒,令速斬之!衆將皆跪苦求不止,俱言:“黃蓋罪固當誅,但未出師,先斬大將,于軍不利!望都督寬恕,權且記罪。待破曹之後,再斬不遲!”

周瑜乃道:“若不看諸君面上,今日決斬汝首!”令左右:“死罪暫免,活罪難饒!拖下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衆官又紛紛跪倒告免。周瑜推翻案几,叱退衆官,喝令行杖!

帳中皆爲江東官員,唯孔明、小寶爲外客。魯肅目視諸葛亮,示意其爲黃蓋求情。諸葛亮視若不見,只是端然安坐,閉目養神。小寶冷眼旁觀,知道孔明早已看出此乃黃蓋所獻的“苦肉計”,故不發一言。但小寶實不忍心見此年近六十的老將,飽受筋斷骨折之苦,卻行此無用之計。便施禮進言道:“大都督且慢發刑,且聽在下一言!”

周瑜本盼孔明求情,如此便知孔明未曾看穿其計。怎奈諸葛亮老神在在,沉默不語,周瑜暗忖必是孔明又已識破自家計策。正思量時,不想龍小寶忽然出列進言,周瑜便領暫緩行刑,想聽聽小寶如何勸諫。

小寶道:“請都督暫退左右,某再實言相述。”

周瑜乃命諸將退下,帳中只餘魯肅相伴。小寶乃道:“都督可還記得前番欲使蔣幹行反間計之事乎?”

周瑜不知何意,沉聲道:“將軍但有所指,直言無妨。”

“都督設反間計,本已瞞過曹操,眼見蔡、張二賊即將授首,不想卻被郭嘉識破,保住了二賊首級。今若都督再行這‘苦肉計’,吾料必又難逃郭奉孝法眼!”

滿座皆驚!!

若說孔明看穿黃蓋今日之舉乃是苦肉計,周瑜並不會感到奇怪,只是會有些許失望;但小寶直言揭穿此計,便不能不讓周瑜大吃一驚!

“將軍何以看出此是吾之設計?”

“黃老將軍乃江東大將,從破虜將軍於患難之中,已歷三世,忠心輔佐,焉能口出降曹之言?!但凡知其忠勇之士,皆能一眼望穿……”(此話卻是小寶故意貶低周瑜的計策。)

小寶續道:“郭奉孝亦是當世奇才,曹操視爲左膀右臂,其智不在我家軍師之下……”(言外之意,就是說郭嘉的智慧還要勝過你周公瑾!)

“黃老將軍若依計行事,郭嘉必然會將計就計!彼時我軍進攻江北之時,老將軍必爲先鋒,豈不爲曹操所害?其後曹軍便可一鼓作氣,逆轉戰局,順江而下,揮師江東,則我軍必敗!”(周瑜聽到此處,已是冷汗涔涔……)

“吾料軍師與都督定計必是火攻!然大江廣闊,即使曹軍先鋒戰船火起,餘者皆可分散逃竄,豈能盡焚之!?料想都督必要再設奇謀,使人赴曹營再獻‘連環計’,如此方可一把火燒盡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不知末將之言,可中一二否?”

周瑜汗流浹背,衣衫浸溼,死死盯着龍小寶,久久不語。小寶泰然自若,回視周瑜,只待其答。

良久之後,周瑜眼神一黯,頹然道:“將軍所言,豈止一二!字字中的,已道盡吾心中所謀!”言罷看了看孔明,諸葛亮拱手道:“亮斷然不曾泄露軍機!此番龍將軍所言,盡是其自行料定。亮絕無妄言,大都督明鑑!”

周瑜見諸葛亮不似作僞,料其所言俱實,喟然長嘆道:“龍將軍智勇雙全,古之賢將,亦不過如此!可嘆我江東無此英傑猛將!劉皇叔得二公相助,何愁大業不成!”

小寶心中得意,又道:“大都督謬讚,末將實不敢當。在下一勇之夫,偶然靈光乍現,怎敢與古之先賢相提並論!在下陋見,爲今之計,是要速選賢能前去曹營獻連環計。若此計不成,則大事休矣!”

周瑜強打精神,不恥下問:“將軍可有人選?”

“雖有人選,奈何卻無引路之人!”

周瑜自明小寶所言之意,沉吟不決。正思量時,忽有人來報:“都督之友,蔣幹先生又來了。”

小寶和周瑜同時雙眸一亮,不約而同說道:“引路的來啦!”()

第7章 古墓石刻第111章 井底之蛙第9章 聖西羅第96章 法蘭西之夜——夜色如水(中)第82章 正反兩儀第99章 鼠軍第37章 屯兵江夏第177章 再挫強敵第96章 東方不敗(中)第16章 求醫第149章 長風嗚咽第61章 玫瑰碗之約――本色宣言第71章 計取天蕩山第89章 哥們兒容易嗎第99章 鼠軍第27章 水鏡先生第60章 大戰馬超第32章 約會第85章 誰更無恥第132章 貪嗔之念第53章 襄陽鏖戰第2章 遊戲始於偷竊第56章 不期而遇第100章 盡力而爲第189章 誰是大英雄(3)第202章 傳說中的傳奇第174章 淺顯的道理第60章 潛伏第26章 灌頂第80章 心如驕陽(下)第20章 絕學盡出第69章 不過是一場好玩兒的趣事第80章 惡有惡報第15章 小寶的良策第19章 球王第24章 一球成名第83章 鄉野村夫(下)第8章 跨宇宙旅遊第106章 美夢成真第145章 殺心漸起第105章 風雨彩虹第122章 哥只是個傳說——懲罰第91章 陰謀詭計(下)第126章 帝國,神話!(中)第152章 金剛伏魔(下)第19章 球王第17章 我喜歡第73章 無冕之王第81章 惺惺相惜第100章 盡力而爲第123章 龍兄虎弟(下)第4章 刺董卓(下)第13章 兵發河內第26章 風在吹,球在飛第117章 空降第100章 新的時代第66章 謀奪漢中第45章 大戰聚賢莊(上)第116章 面對或是接受第111章 旋轉第90章 大俠附體第116章 伯言奇謀,忠義文遠第139章 英雄怒(下)第31章 悟劍第7章 打劫第117章 空降第91章 打臉第74章 長路漫漫第129章 佛法無邊(下)第57章 馬兒之勇第27章 意氣風發第78章 合淝之戰第120章 真相大白第116章 伯言奇謀,忠義文遠第21章 滅絕第120章 真相大白第161章 誰是大英雄(7)第107章 澄清第112章 逃第74章 長路漫漫第56章 風雲第61章 打賭第23章 歡天喜地斬顏良第2章 衝冠一怒爲貂蟬第66章 謀奪漢中第155章 風雲際會第127章 帝國,神話!(下)第48章 故友之情第186章 決戰之前第44章 意大利之夏――搖滾(上)第136章 愛恨情仇第11章 古洞奇緣(下)第51章 下馬威第33章 琅嬛福地第57章 馬兒之勇第19章 情深義重第153章 至強之敵第68章 賭約第31章 不會吧第48章 意大利之夏――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