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孔布

古玉平不以爲常,自己以前教授的過程中,這樣的學生遇到的可不是一個兩個,是——無數個,一點點小刁難算得了什麼,古玉平含着笑點點頭:“你這是要考我嗎?”

“考談不上啦,只是想見識一下。”

古玉平攤攤手:“好,不過我身上沒有帶錢幣過來。”

“不要緊,我這裡有。”那學生立刻把口袋裡的手掏了出來,手心裡赫然是一枚古錢幣,難道是有備而來?

那學生把手上的錢幣送上臺去,古玉平笑着向大家展示了一下,駱天在心裡說道:“原來是三孔布!”

古玉平完全鎮定,神之手的名號可不是隨便得來的:“我先向同學們說明一下,這種古錢幣稱之爲三孔布,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鑄幣,因其首部與兩足各有一圓形穿孔,故名之爲三孔布。三孔布是先秦貨幣中最爲珍貴的品種,是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當然了,珍貴不珍貴,還要看它是不是真品。”

那學生愣了一下,突然鬼笑着說道:“老師,你是說這枚三孔布不是真的嘍?”說話間,他的雙腿還抖動了一下。

“你別緊張,我只是借題發揮,告訴其它同學如何鑑定古錢幣,首先,我們要看銅質,我國曆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各時代的錢幣銅質是不同的,又由於古代冶煉技術不同,各地區鑄造的古錢也各不相同,每個朝代各有特點。總的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青色。清代、民國時期,新疆、西藏等地鑄錢,用銅加少許鋅鉛,鑄成後錢體呈紅色。漢代至唐宋時期的絕大部分錢幣均爲青銅鑄造,其特點是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明嘉靖以後,開始向黃銅過渡,到天啓年間,用黃銅鑄市成爲定製,錢幣色澤較之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那麼同學們看一看,這枚三孔布是用什麼銅製成的?”古玉平將這枚錢幣放在手心上,走了下去,讓同學們能夠看清楚,然後聽到了他想要的答案:“銅加少許鋅鉛!”

“沒錯,這枚銅幣是泛紅色的,好了,看完銅色之後,我們再觀鏽色,今所見錢幣,無外乎兩種:一爲發掘品,一爲傳世品。發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許多年,其表面都長滿了銅鏽色。傳世品也因空氣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層包漿。呈黑色或銅色。”

“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鏽。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鹼式碳酸銅等。氧化銅因形成的顆位大小不同,呈現出黃、橙紅、鮮紅、深棕等不同的顏色,俗稱棗皮紅、栗子殼等。出土的發掘品錢幣表面鏽色深深漬入錢幣裡面,因爲其分子結構穩定、緊密,所以真鏽很不容易擦掉。”

“我舉一個例子,例如南宋錢幣發行於南方,放出土於南方較多,受地理環境的影響,錢幣一般呈藍綠色。如發現淺綠鏽者,則此錢有問題。如果入土區域燥熱,銅鏽會呈紅紫色,但這種鏽色不會單獨存在於錢體上,必伴有綠鏽混雜在一起,稱之爲“紅斑綠鏽”。如發現錢體爲紅鏽,應屬假錢,它是造假者將僞品放入爐中燒紅。這種仿鏽膚淺,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古玉平揚起手來:“有同學來看一看這鏽是真鏽還是假鏽嗎?”

馬上就有同學自告奮勇地上來,一番折騰以後,點頭說道:“這上面是真鏽,老師,對嗎?”

古玉平說道:“沒錯,謝謝這位同學,我們做好了第二步的鑑定,再來進行第三步的鑑定工作,看鑄市銘文,我國金屬鑄市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可以說,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徵,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徵可檢驗是否爲同時代的錢幣。另外,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的規律。這些規律和特徵可以作爲鑑定古錢真僞的依據。”

“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等金屬鑄幣上的文字是用大篆來書寫的。秦漢時期,錢文書體屬小篆範疇,如半兩、五銖,但已有漢隸風格,其中莽錢爲懸針篆。魏晉南北朝書體複雜。唐代錢幣爲八分隸書,唐代以後隸書盛行,五代十國主要爲真、篆、隸三種。北宋錢幣則有篆、隸、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紹熙以後至元、明、清,錢文均以楷書(真書)爲主,間或篆、隸書體。因爲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鑄市錢文又有蒙、滿、回、党項(西夏)等少數民族文字。”

駱天聽得連連點頭,古玉平不愧是古錢幣的專家,術業有專攻,他在古錢幣方面的造詣放在國內,絕對排得上前三,很久以後,古玉平曾問過駱天一個問題,兩人假如在古錢幣上比拼,誰會贏?駱天只是搖頭不語,古玉平於是長嘆一口氣,說了六個字:“既生瑜,何生亮。”

“好,誰能告訴我這枚三孔布上的字體是什麼?”古玉平的話音剛落,原本想爲難他的那位學生立刻說道:“是大篆!”

“不錯,這一步又朝驗證三孔布的真假上進了一步,現在我們要聽聲音。”古玉平一鬆手,三孔布掉在水泥地上:“同學,聽到什麼聲音了?是啞音,還是清脆響亮的聲音?”

“啞音!”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答道,這個太容易區分了。

“古錢幣由於質地的原因,年代越久遠,火氣盡脫,氧化越嚴重,擲於水泥地面其聲音也越喑啞。大概來說,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均都是啞音。而明代以後的錢幣,距今時間較近,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聲音則是清脆、響亮。如果我們把先秦時期的錢幣擲在地上,傳來清脆聲,則此錢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錢幣擲地爲啞音,則也必將懷疑。”

第六百二十三章 男人第六百五十八章 風浪第四百六十章 作證第兩百四十七章 陰差陽錯第四十九章 六百萬和一百萬第六百四十三章 妝奩第一千五十五章 山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寶劍第三百五十三章 整大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古地圖第四章 通關2第三十章 小露一手第兩百五十七章 故弄懸虛?第三百零三章 奇石拍賣第四百六十章 作證第五百五十五章 老友重逢第八百四十七章 青金石雕第四百二十章 小指第九十七章 抓第一百七十五章 另眼相看第九百零八章 樹洞第一百五十九章 真正的血沁第九百六十二章 海葬2第五百零六章 圍堵第九百八十一章 地宮飛雁第七十二章 賭石形式第五百二十四章 驚喜第九百一十六章 害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相擁第一百五十一章 表裡不一第兩百七十六章 舍弟第五百七十五章 另一塊碎片公告第十一章 白手套第四百五十一章 女主人第八百五十章 寬永通寶第六百九十五章 冰山小姐第一千二十章 苗女第四百八十四章 奪勝第兩百八十四章 特色展銷第一百七十章 明朝血沁紙鎮第三百一十三章 交易中心第八百七十七章 西涼第三百六十三章 有錢人的自以爲是第一百二十七章 爭取(一更三千)第九百三十五章 火銃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傢俱第六百九十一章 九龍寶劍2第三百六十七章 女人花火第八百二十章 紈扇第五百零八章 索斯比第一千一十二章 求第九十一章 碰瓷2第兩百零七章 另一顆夜明珠第兩百七十四章 倉庫第五百四十三章 買單的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緣故第三百零三章 奇石拍賣第八十九章 玉人第八百五十三章 最後情報第一百八十六章 各個擊破第八百七十九章 粉鑽第五百八十七章 富二代第四十章 戰國酒器第十一章 白手套第兩百二十章 龍形寒玉第六百三十一章 尺八第八百零九章 熊貓金幣第四百零一章 卸磨殺驢第一百七十四章 評估公司第八百四十四章 黑珍珠第四百九十二章 胡服第四百三十六章 T組織第兩百二十四章 朱品第一千二十三章 過世第兩百零四章 盜洞第九百九十四章 念舊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價值的簽名第四百九十一章 英荷第三百零三章 奇石拍賣第三百五十一章 再見第九百七十七章 蘭亭序第四百七十一章 古織物2第一千五十九章 郎窯紅第九百零三章 漿水第六百七十一章 機會第一百零三章 古書店第一百四十七章 初入緬甸第六百六十八章 珊瑚第六百九十九章 失火(元旦快樂!)第九百一十四章 大部隊第四百九十九章 金銀器2第兩百二十章 龍形寒玉第四百九十一章 英荷第一千零八章 看海第兩百五十五章 盤玉第六十二章 金星紫檀第九百六十五章 五十名珍第八百三十五章 香玉第六百五十四章 上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