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授田的盛況

明確縣制,確立界碑,敲定品階,這都是爲完善民生打基礎。

作爲一方父母官,百姓想要的其實很簡單,安居樂業,只要能夠滿足他們這一願望,無論外邊經歷怎樣的風雲變化,他們的心裡都不會起絲毫的波瀾。

如果說東海鎮在初立時,因爲局勢不明朗的緣故,治下百姓,或許會因爲不確定因素過多,導致他們心中會胡思亂想,對於東海鎮充滿着疑問。

但是隨着東海鎮軍隊表現出來的強大,以及東海鎮地方衙署表現出來的剛硬,那種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際生活改善,這也都使得他們的內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完善各縣官吏體系只是一個開端,想要讓諸縣官制,真正在遼東這個地界上去扎穩腳跟,姑且拋開東海鎮軍隊這一方面,這其實更多的是需要依靠你們這些官吏自身。”面對孫傳庭肯定的回答,趙宗武肯定是需要打一打他的銳意。

不管是怎樣的人,只要他是人,即便是他擁有着很強的本事,很強的自控能力,但是隻要事情發展的很順利,一切都在原定的軌跡進程當中,那麼難免就會出現所謂的驕縱心理,這是人最大的劣根性。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聽到自家伯爺的提醒,孫傳庭似乎也想到了自己的情緒有些過於高亢,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雖然說他現在是東海鎮地方衙署的一把手,但東海鎮當下的所有事宜,還遠遠沒有達到所謂的超然地位。

在這樣一種前提下,自己這心裡的緊迫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卻是些許的輕鬆,這對於他這位東海鎮地方衙署的一把手來說,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驕縱的事情。

“謝伯爺警醒!”孫傳庭停頓了片刻,隨後便鄭重的向趙宗武躬身行禮。

作爲主治一方的父母官,尤其是在局勢尚未完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這內心首先生出了不該有的心思,這如果傳遞到其他官員身上,那對於東海鎮來講絕對是一件致命打擊。

“這很正常,知道自己飄了就行了。”面對孫傳庭這鄭重的回答,趙宗武神情淡然的說道:“在不久前本伯的心情跟你們都一樣,誰都是從年輕的時候走過來的,這別人口中說的各種不好的話都是自己闖過來的,只要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走些彎路並沒有什麼不好的,但不要一條道走到黑。”

隨着相處時間的增長,與孫傳庭、盧象升他們的相處方式也漸漸變了,似朋友,似引路者,似師者……

“下官不敢!”聽到自家伯爺說的那般話,雖說這心裡聽着的確是很感慨的,但多年的師承教育,還是讓孫傳庭他下意識回答。

對長者尊,對上官尊,是他們必須要恪守的禮儀。

這樣的刻板不僅體現在孫傳庭一人身上,即便是盧象升、史可法、陳奇瑜、閻應元他們也多半是這樣,也就是從戰場上拼殺出來,但卻落了殘疾的張壺、丁悝他們不會過多的在意這些。

“行了,行了,你還是跟本伯彙報一下東海鎮治下授田的基本情況吧。”見孫傳庭這越說頭越低,趙宗武當即揮手錶示道。

諸縣的各種體系已經明確了,那麼接下來想要長久、穩固的發展好,要做的就是確保這些最基礎的事情。

對一方疆域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

答案顯然很簡單。

百姓能夠在治下種植自己的土地,治下擁有最穩固、龐大的自耕農羣體。

爲什麼說大明到後期收不上來稅賦?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明原有的龐大自耕農羣體,被地方上的奸詐士紳、豪強,用盡千方百計去搶奪自耕農手中的耕地,這一搞要麼破產,要麼家破人亡,總之死在這上面的百姓絕不在少數……

一旦矛盾積攢到一定的境遇,再加上各類天災人禍,這也就出現了明末崩盤的現象。

“按照東海鎮地方衙署最初確定的授田機制,下官聯合相關官吏對六縣耕地進行了丈量,現階段已經完成丈量的是金州縣、復州縣兩地。

再加上之前東海鎮謀求發展、安穩民心,便約定給了東海鎮百姓的種種承諾,如此便使得金州縣境內的耕田均已全部分授完畢,分授原則是依據想東海鎮有功將士,東海鎮將士,平時表現積極等不同層級來進行分配的……”

東海鎮特殊的環境,使得生活在東海鎮境內的百姓,自始至終就並沒有擁有獨屬於自己的契約憑證。

雖然說在很久以前就安置了村落、鎮所,但是這並不代表着他們現在居住的房屋,就已經獨屬於他們的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依照着東海鎮之前頒佈的種種規矩,當然了也因爲這些制約存在,使得很多的百姓家庭爲了擁有一個穩定的家園,家中年輕的青壯都選擇加入到東海鎮軍隊中。

因此看起來變動很大,但實際上這些情況根本就不影響,那些在東海鎮最初就移居過來的流民羣體,相反他們也是此次授田的最大獲益者。

因爲經歷了一系列戰爭後,在東海鎮軍隊中的青壯,其家最少就能獲得三十多畝的良田,多的甚至已經達到了三百多畝,這都是他們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拼殺出來的,東海鎮會絕對保護他們的所得!

趙宗武那雙虎目炯炯有神,言語更是鏗鏘有力道:“分配土地一定不能大意,諸縣未來能否擁有強有力的發展,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就看此次授田的基礎有沒有打好,一切都必須要按照規矩來辦事,如果誰在這其中敢動歪心思,一定不能心軟!

隨着地位的增高,趙宗武明顯感受到自己的精力已經嚴重不足,想要讓東海鎮擁有好的發展,那麼就必須要讓更多的人蔘與到這裡面來。

所以說讓孫傳庭他們,去具體的負責東海鎮地方的相關事宜,這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聽着孫傳庭的彙報,趙宗武他在心中對於東海鎮地方衙署做的事情表示贊同,有他們的幫持,東海鎮的未來一定不會差!

第061章:大清的崛起之路(上)第053章:大明英傑洞時局(上)第078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下)第049章:金州的權力下鄉第044章:玩火必自焚第096章:遼東大開發第021章:鏖戰第086章:強者回歸!第108章:東西方科研體系的交流碰撞第037章:終被左右的局勢第062章:銳意進取的戰鬥第053章:大明英傑洞時局(上)第018章:身死第070章:驅逐韃虜第021章:糜爛的明廷第070章:驅逐韃虜第001章:堅定的心第041章:自耕農羣體的擴充之路第081章:定國公第015章:執掌暗旗第047章:餘韻第115章:殖民時代的開端第052章:雄獅咆哮第045章:擂鼓升帳聚豪傑!第072章:總攬民生大權第095章:大清的被動境遇第013章:消息第019章:論玩火的重要性第006章:九邊帥府的實力第023章:抉擇第088章:士紳崩,王府滅第050章:冒險家第019章:幕後人第127章:精兵簡政之裁撤第093章:銳意進取的皇太極第019章:暗旗興第080章:大明沒有戀愛(上)第013章:榮耀第031章:基礎工業的夯實(下)第063章:多面開花第123章:演員第048章:遼東,當何去何從?第022章:東海鎮陸軍的強大(下)第087章:定國公鎮遼東!第022章:命運的捉弄(下)第027章:抵達第002章:機遇第099章:誅殺皇太極第030章:真正的軍權(上)第009章:鏖戰第026章:健兒揚天威!第115章:殖民時代的開端第062章:登萊大甩賣,衍聖公之殤第028章:權,平衡,新格局第117章:崇禎二年的繁忙第075章:悲歌第033章:軍隊晉升機制的革新第078章:十六軍團歸遼東(三)第076章:猛虎出,戰叛軍!第094章:闖將第063章:虎嘯軍威震天地!第023章:揚名第003章:槍桿子裡出政權第112章:初明志第046章:敢問路在何方!!!第043章:洞察力第072章:總攬民生大權第018章:趙宗武的野心第067章:鎮山河第038章:敢戰否?!第066章:羣虎終抵第104章:圍城第107章:東逃第012章:打臉東林黨(下)第037章:終被左右的局勢第016章:掃盲運動第046章:白馬非馬第028章:真金不怕火煉(下)第005章:魏忠賢的拉攏(上)第050章:整飭水師營第032章:錦衣衛的新生第012章:打臉東林黨(下)第120章:有舍,纔有得!第036章:大佬雲集的京城第002章:遼東聯合院·十二執政官第078章:代善的掌權之路第019章:暗旗興第021章:糜爛的明廷第044章:神探趙宗武(上)第079章:擴張的蓬萊商會第101章:出戰!出戰!!(五)第088章:士紳崩,王府滅第008章:篩選第043章:謀劃金州衛第048章:遼東,當何去何從?第022章:終見第048章:升遷第098章:鋼鐵洪流的威力第064章:范文程的計謀第070章:良臣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