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東海鎮的授田(上)

不管到了什麼時候,耕地永遠都是華夏兒女最關心的事情。

不同於其他民族,勤勞的華夏兒女,心中信奉的就是通過勤勞的雙手,就能耕耘出一切需求。

後世自詡文明紳士的民族,有幾個能做到華夏一族的強勢崛起?

尤其是以不吸吮其他民族鮮血、不割其他民族的韭菜、不掠奪其他民族的根基等前提下!

勤勞的華夏一族,用深埋靈魂的底蘊,告訴了世人!

強者,不需要理由!

雖說趙宗武沒有能力做到,一揮手便創建超前科技,但他願意用自己的超前意識,創建出一整套授田政策。

華夏一族的強盛,起源於耕地!崛起於耕地!

唯有肚子問題得到解決,才能去想頭腦上的事情,那樣才能創造出先進的產物。

“張主事,你對於授田可有什麼想法?”想到了這一點,這也讓趙宗武選擇先行詢問張承。

聽趙宗武所問,張承眉頭微皺,沉默片刻後講道:“早在大明朝廷初創時,爲確地方耕地皆納歸到朝廷賦稅體系,朝廷便制定了相關章程,以土地圖冊爲根,下頒地方統籌實行。

在圖冊中詳細登記了每塊土地的編號、土地擁有者的姓名、土地畝數、四至、以及土地等級。

還把每塊土地形狀繪製成圖,每冊前面又有土地的綜圖,彷彿魚鱗一般,因此稱“魚鱗圖冊。

只是後來因官場逐步腐朽,使得擁有微薄耕地的百姓,迫於種種壓力,最終賤賣了名下耕地……”

魚鱗冊,作爲封建社會集大成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摸清了地權、清理了隱匿,可以說是耕地確權的巨大進步。

張承的回答,顯然並不對趙宗武所問,如果是旁人,趙宗武或許會呵斥,畢竟這二者根本就不搭。

但從張承口中講出,那意思就不一樣了。

趙宗武言語中帶有探詢:“張主事,你的意思是想在東海鎮推行授田,一切的前提需確保耕地傳承?”

張承點了點頭:“大人說的沒錯。

對治下百姓授田這是好事,但如果說授予的耕地,是沒有保障的,地方士紳、豪強隨時隨地便能奪取,那這樣的耕地不授也罷!

再一個來說,東海鎮所處的位置是遼東失地,所有的耕地皆是通過,將士在戰場上喋血搏殺拼出來的。

確保百姓的耕地是必然,但將士們在戰場上獲取的功勳,那同樣也是需要得到保障的!

如果這一點也不能得到保障,那東海鎮的將士,還會在戰場上與建奴拼命嗎?

地方百姓還會送家中兒郎到軍中嗎?”

事實證明!

這人的成長的確與自身所處的環境,擁有很大的因果關係,如果不是遇到了趙宗武,張承絕不會有這些考量。

但恰恰是因爲有趙宗武的出現,才使得張承擁有了這些改變。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趙宗武驚到了!

尤其是聽到張承分析的這些,趙宗武心中是震驚不已!

厲害啊!這考慮的問題,皆是比較前衛的。

趙宗武穩定了心神,說道:“關於耕地確權問題,本將的意思是重新辦理田契。

就現階段的情況來看,想要杜絕此類情況的出現,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得到保障,嚴禁地方私下售買耕地!

合理的監察機制,是解決此類情況的根本。

一旦發現售買耕地,官府有權將耕地收歸官田,並自動加入到新一輪授田機制中。

張主事說的沒錯,授田需要顧及的方面有很多,但在本將看來可細分爲基礎授田、功勳授田兩部分。”

聽到趙宗武所講,張承嘴上囔囔學道:“基礎授田,功勳授田?”

在張承心中思量,這授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爲這其中確實是牽扯到了太多的利益。

正因爲這樣,張承不希望自家大人是頭腦一熱便敲定。

但在聽到自家大人提出的解決辦法,張承這心中似乎有了不同的想法。

趙宗武開始娓娓道來:“本將心中很清楚,東海鎮現在所處的位置是遼東失地!

這也使得所有的失地收復,皆來自於麾下將士的奮勇搏殺!

想要讓東海鎮不斷變得強大起來,確保戰場功勳的根本利益是關鍵。

想要讓將士在戰場搏殺,唯有讓他們得到真真切切的利益,那纔是真正有利的存在!

再者東海鎮想要確保繁榮,那還需要各行各業的齊頭並進,分工不同,但功勳卻都是一樣的!

若能在不同的領域中,獲得能推動地方繁榮的成就,也是能獲取功勳授田!

本將就是要用這樣一種獎勵機制,不斷誘發百姓的貪戀之心!”

初聽趙宗武講述的這些,張承只覺得心中很新穎,但在聽到這些基礎解釋後,張承心中似乎有了答案。

這樣的授田機制似乎很熟悉啊!

這不就是先秦時期,秦國奉行的耕戰體系嗎?

雖有換湯不換藥之嫌,但趙宗武亦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優化,通過這樣的方式,便能逐步喚醒華夏一族的血性。

聽到這裡,張承卻反問道:“按照大人的設想,這的確是一件利國利民的良策。

只是大人所說的基礎授田,又當如何進行?”

看似趙宗武所講的授田根本是功勳授田,但在張承看來這二者皆爲根本,屬相輔相成的存在。

任何一方都不能出現差錯。

趙宗武回答道:“基礎授田,顧名思義就是一家一戶的最低保障!

按照本將所構思的設想,壯丁授4畝,壯女授2畝,老人、稚童授1畝!

其中老人死,稚童成年,可根據分冊登記,或收回耕地、或補足耕地!

第027章:漣漪第001章:遊弋第045章:歧途第050章:整飭水師營第009章:丁氏的秘聞第011章:人性,東海鎮的捷報第091章:建奴的應對之策第122章:改制第043章:壯哉我虎嘯營!(上)第100章:出戰!出戰!!(四)第043章:忠烈堂第081章:劍指慶陽府!第018章:身死第084章:多爾袞的命格第043章:倭島遠洋艦隊(上)第033章:東海鎮下·明品階(上)第068章:遼東半島的新天地(本篇完)第013章:大時代下的平凡人(二)第021章:遼東大捷!第060章:驕狂的起義軍(上)第103章:叢林法則第117章:崇禎二年的繁忙第003章:金城的訴苦大會(下)第037章:錦衣衛之扶桑亂第008章:韓家車馬行第113章:闖王獲新生第022章:命運的捉弄(下)第045章:揚帆第026章:啓示錄第005章:東海鎮地方衙署第054章:談及革新的開端第005章:東海鎮地方衙署第088章:再戰科爾沁!(上)第035章:梳理第083章:奮起反擊的大清第090章:戰爭學院第040章:整飭京屬大軍第051章:定國公,這是你的分內事啊!第070章:驅逐韃虜第044章:關鍵點第085章:崇禎元年的結束第098章:威!威!威!第001章:覺華島第067章:秘密武器的亮相第108章:東西方科研體系的交流碰撞第011章:人性,東海鎮的捷報第007章:第一要素(下)第019章:論玩火的重要性第051章:傲骨鐵心!第030章:蓬萊備倭城第030章:真正的軍權(上)第005章:東海鎮地方衙署第009章:虎嘯營第084章:政務院議政第115章:多爾袞的新生第028章:韓虎之邀第008章:努爾哈赤的政治觀第008章:甄選將才第045章:焚天!滅奴!第002章:遼東聯合院·十二執政官第015章:逢敵必亮劍!第054章:鐵與血(下)第002章:金城的訴苦大會(上)第023章:佈局第025章:重振錦衣衛第056章:銳變的華夏陸軍第110章:錦衣衛在行動(下)第024章:格局第094章:攻防戰!第010章:風起第069章:探索科研之膛線第112章:初明志第051章:傲骨鐵心!第115章:殖民時代的開端第050章:不瘋魔,不成活第014章:戰!戰!戰!第013章:榮耀第043章:謀劃金州衛第089章:東江警備基地第028章:真金不怕火煉(下)第052章:東海鎮的授田(下)第050章:地方權力的真髓第097章:興祚戰自用第024章:黨爭的味道第003章:公堂對峙第098章:出戰!出戰!!(二)第063章:實力面前,真理是那般的蒼白第037章:猛將帥才終來到(上)第095章:大清的被動境遇第012章:風暴之眼第092章:講武堂中羣英聚第041章:自耕農羣體的擴充之路第010章:錦衣衛指揮使!第004章:南洋風雲第004章:南洋風雲第114章:定國公的奏疏第005章:魏忠賢的拉攏(上)第024章:格局第033章:逢場作戲第087章:定國公鎮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