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地方權力的真髓

作爲控轄地方的關鍵,趙宗武必然需將地方的權力脈絡整理清楚,唯有這樣才能確保地方穩固。

按照現有格局,過多的增加後世職能,這反而不利於地方發展。

簡明扼要的點出核心所在,這纔是確保地方發展的關鍵。

在軍隊已全面掌控的前提下,治理地方、確保治安,就是整套行政班底的根本。

諸如什麼三權分立、大道歸一等等體制,對現階段的金州來說並不適用,任何官場上的革新,都是需要通過產能的改變而相應作出調整的。

超前的設出超前的官位,但基礎建設並未達到,那不就是勞民傷財嗎?!

趙宗武不做這蠢事!

作爲主要負責此事的張承,趙宗武有必要將理念講述清楚,不然張承在推進此項體制時,難免會存在歧義。

指着金州地圖,趙宗武講道:“爲確保金州有效統轄,特設16個鄉、鎮,每個鄉、鎮下轄56個村。

金州境內的村、鎮,不可一家一姓獨大!

爲全面掌控局面,特設相應職務治理地方。

設‘長’一名,或爲村長,或爲鎮長。

設‘警’一名,或爲村警,或爲鎮警。

上述可組村公所、鎮公所,負責轄下全面民生;村警所、鎮警所,負責轄下全面治安。

村級,配副職2名,胥員6名,協助村長、村警發展地方,穩定地方。

鎮級,配副職4名,胥員10名,輔員20名,協助鎮長,鎮警發展地方,穩定地方。”

作爲歷朝對鄉野掌控最薄弱的存在,大明雖有裡甲制操控鄉野,但真正掌握鄉野話語權的,卻爲地方士紳、豪強。

再加上特有的糧長制,若是吏治清明時期,這對於地方百姓並不算什麼。

崛起於微末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自幼飽受苦難,深知地方士紳、豪強所得,因此其中損耗皆有其承擔。

但在這世上不存在墨守成規的制度,長於深宮中,自幼含着金湯匙長大,後繼之君又有幾位懂得民間疾苦?

基於這樣的前提,也就使得現在大明百姓的生活,簡直是水深火熱的存在。

權力的基礎來源於何處?

百姓啊!

你權力的基礎都沒有觸碰到,那不就是空中樓閣嗎?

根底讓地方士紳、豪強掌控,一旦局勢出現大的動盪,想要從底層獲取資源,那是難如登天!

既然金州現階段的根本,就是治理地方、確保治安!

那趙宗武必然削減不必要的存在。

至於教育、醫療等基礎創建,還需後續逐步進行加持,屆時一個完整的行政班底就會出現。

穩定。

唯有地方穩定,才能去發展上述事宜。

“作爲地方權力的基石,東海鎮地方衙署需要嚴格把關,真正做到地方權力,掌控在東海鎮地方衙署手中!

士紳、豪強威霸鄉野的時代,從金州宣告結束!

根據各級需求不同,此次‘長’、‘警’兩級選拔,無論正副,必須從傷殘將士中選拔!

本將花這麼大的精力去培養他們,並非是說說那麼簡單的事情!

孫傳庭、盧象升、史可法三人,皆下放到最艱苦的村中任職,雖說他們先前做的成績的確不錯,但這並非是能頂撞東海鎮地方體制的資本!

原以爲他們能夠成熟些,畢竟東海鎮所處的環境,並非是大明其他安逸的地方,在這裡無疑是與虎搏殺!

稍有不慎,那是會全軍覆沒的!”

回想起孫傳庭、盧象升、史可法他們的表現,趙宗武的心中的氣又多了幾分。

玉坯到底是玉坯,不經歷重重打磨,根本就成不了美玉良器。

張承點了點頭道:“大人放心,這一點下官心中明白。

早在覺華島期間,下官就一直在思索該如何有效辦公,雖說村、鎮爲首者是傷殘將士!

但這並不代表着他們沒有頭腦。

早先的當兵生活,讓他們骨子裡都刻上了謹遵軍令的理念,東海鎮如今需要這種全方位服從!

此次設立村、鎮兩級,下官一定結合金州本地情況,進行全方位的歸置。”

地方權力如果不能確保,那後續的政權鞏固,根本就無法得到保障!

對張承,趙宗武這心中還是很信任的。

別看張承出身吏員,但自身才能做一方父母官、一部主官,都是綽綽有餘的存在!

只不過因爲所謂的祖制,科舉制固然讓天下寒門擁有了希望,但同樣也堵住了天下寒門的野望。

大明的文化普及度,使得許多有才能的人,最終皆擋在了這品階之下。

趙宗武交代道:“此次相關官吏的選拔,本將會親自制定相關規矩。

以此爲基準,此後東海鎮再行選拔時,必須要做到嚴上加嚴!

村、鎮級別的官吏,可使用此法!

一方面可解決傷殘將士的安置問題,另一方面可加強地方權力的掌控。

但與之需並行的,還有通過教育篩選出來的優秀人才,當然這都是後續纔會考慮的事情。”

治政從沒有一條路走到頭的,它都是通過並行、交叉來達到協同管理的目標,

張承拱手道:“大人放心!相關章程下官一定認真梳理。

此次金州地方權力的搭建,將會確保後續失地收復的建立!

村、鎮權柄的明確,會大大增強東海鎮的底蘊。

對孫傳庭等人,下官一定會好好打磨,或許下官才能不比他們,但經驗尚深厚幾分。”

張承想做些實事,實實在在的事情!

在遼東巡撫府時,雖說張承是刑房司吏目,但在這中間需要顧及的事情太多,真正想去做些實事並不現實。

直到跟了趙宗武,這樣的情況徹底得到扭轉。

第015章:急轉直下的時局第076章:金州造船廠第009章:鏖戰第015章:人的一生,都是從征途開始第008章:島鏈戰術第090章:七月第077章:十六軍團歸遼東(二)第027章:願做暴風眼!第048章:遼東,當何去何從?第029章:談心第035章:皇太極的睿智第038章:敢戰否?!第030章:田爾耕來訪第093章:羈縻草原第031章:‘熱心’的司吏目第078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下)第085章:崇禎元年的結束第011章:制度是取勝的關鍵第009章:虎嘯營第030章:崇禎元年第065章:梳理第015章:名分「求首訂!」第006章:激戰伊始第047章:諸黨第049章:決戰遼河!第054章:遼東都司的凝聚第057章:出征第071章:勇於探索的心第102章:出戰!出戰!!(完)第020章:激戰第002章:錦衣衛·暗旗第043章:忠烈堂第018章:前夜·奠基第035章:皇太極的睿智第090章:崇禎二年春第054章:洪承疇的新生第022章:挽狂瀾第041章:自耕農羣體的擴充之路第056章:剪羽翼第101章:王嘉胤的新戰略第038章:敢戰否?!第036章:錦衣衛的未來第067章:研討所的爭論第101章:縣鄉體制的精煉第124章:五邊帥府第042章:天啓開朝議第047章:需求第072章:屬於遼東的動員力第037章:風雲再起第052章:蓬萊兵備道的改變(下)第063章:虎嘯軍威震天地!第011章:收復寬甸重鎮第001章:東海鎮指揮使府衙第047章:解決之道(上)第123章:徐徐圖之第091章:流寇的變數第064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030章:田爾耕來訪第130章:精兵簡政之定局第055章:閹黨,本公讓你重獲新生!第020章:虎墩兔憨的反擊第009章:承宣布政使司的增添第025章:複雜的人心第130章:精兵簡政之定局第044章:倭島遠洋艦隊(下)第069章:聚攏的武將第036章:大佬雲集的京城第053章:一世兄弟第069章:聚攏的武將第003章:欲辨真假第087章:流寇的瘋魔第060章:驕狂的起義軍(上)第088章:遼東勳貴的強盛第033章:軍隊晉升機制的革新第016章:亂象第053章:聚攏的人心第087章:毛帥之威第125章:總兵官之選第062章:大清的崛起之路(下)第006章:激戰伊始第022章:決戰紫禁之巔第128章:精兵簡政之精選第054章:談及革新的開端第050章:豪橫的趙宗武第056章:不平靜的大明第055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011章:巧遇第088章:再戰科爾沁!(上)第022章:死戰!第027章:重塑邊境的可行性(下)第025章:牛痘一出驚四方第046章:平地起風雷第025章:部署(上)第016章:詭異第102章:春耕保衛戰第015章:逢敵必亮劍!第048章:遼東大洗牌第067章:研討所的爭論第034章:八旗的麻煩第025章:複雜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