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勤王(四)

申婉盈道:“這還多虧了鄭娘娘,在天家昏厥之後,及時派人出來送了消息,讓我這有了準備,纔不至於被打一個措手不及。聽說,老太后曾想將天家接到王皇后那邊,由皇后侍奉。可是娘娘硬頂着,就是不放人,兩下里差點鬧起來。後來因爲病人轉移危險太大,老太后又想讓鄭娘娘移出宮去,換王恭妃與王皇后來,娘娘也是不動,最終也是這移宮之事,也是沒成。再後來,王恭廠那邊居然出了大爆炸,死了好多人。就有文官上本說這是天降大災,懲罰天子無道,應立新君,否則大明江山難保。聽我爹說,這本章鬧的很大,張鯨攛掇着老太后,要讓潞王進京即位。”

張元功、朱林二人一起罵道:“這些文官和那老狗,簡直是癡心妄想,天家正在春秋鼎盛之年,偶有小恙,時日一長,自可痊癒。王恭廠那事,我看分明是人禍,哪是什麼天災。他們就是想趁着天家病重的當口,密謀篡位。”

“據說是宮裡傳出消息說,天家的情形不大好,多日昏迷不醒。每日飲食甚少,只不過維持時日而已。國不可一日無君,再加上,因爲戇山和尚那事,天家和太后,母子間鬧的很僵。這裡,據說還有許多朝內文官在裡面推波助瀾,他們想要擁立新君,恢復舊法。把礦稅監全部裁撤,其他丈量土地,開海貿易等事,也一併停了。因此這請潞王的事,在朝內,還是有人支持的。”

申時行等幾位輔臣,當聽說張鯨有廢立之心後,曾一起上本反對。又一起求見太后。希望太后收回成命。可是張鯨帶着東廠的人,死活不讓幾位大臣見到太后,只說太后爲天家唸經祈福,誰也不許進去打擾。大臣們想要當面分說,也沒有門路。索性就玩起了非暴力不合作。幾位大佬,一起上了告病的摺子,閉門不出。可是內閣的大印,卻也被他們帶在身上,拒不上繳。

開始時,張鯨也想過利用幾位閣臣告病的機會。來個突然行動,直接委任一批新人爲閣臣過去奪權。只是李世達等人心裡有數,潞王進京之前,要是這麼個玩法,就等於公開破壞了幾百年來形成的文官遊戲規則,這個內閣也就徹底失去了權威性。即使拿到了印把子。也很難真去指揮下面的人走事。同時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誠,則神秘的失蹤,不知下落。順帶也拐走了司禮監的印信,使得內廷也處於半癱瘓狀態。

六部之中,吏、戶兩部是鄭家的人馬,大亂一起,就都站在了鄭娘娘一邊。效法內閣。也開始閉門不辦公。兵部尚書王一鶚倒是照常理事,處理軍情。可是他調來了一支人馬保護衙門,誰敢衝擊兵部,就地格殺勿論。表明態度,嚴守中立,不參與任何一方。

李世達,禮部尚書于慎行,工部尚書曾同亨三人,倒是積極的支持廢立之人。他們之中,或有人是反對新法。或有人是與江陵黨有仇,見萬曆欲起復江陵黨人,自然心中生恨。但是與這些原因相比,申婉盈道出了一個更重要的理由“虛君實相。他們幾個人,都是因爲這個。纔跟那些閹黨攪在一處。聽說這都是那個播州來送金子的九頭駙馬,提出來的鬼話。他不知怎的,居然說動了李世達等三位大臣,情願跟着他,去做這篡逆之行。更爲可悲的是,這三人中,于慎行,曾同亨,都是父親的至交,也是人品無虧的君子,真沒想到,他們會鐵了心的,跟叛黨混在一處,還想要勸爹爹也和他們同流合污。”

“我猜他們還會對岳父說,自己這麼做,是在拯救大明。是在爲萬世開太平,是對的起江山社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 wωω.тт κan.Сo

“是啊,我爹說,他們說這些話時,目光清澈,表情堅定,決不是違心之語。他們還說這是爲了大明的前途,要忠於大明,不忠於天子。多年老友,最後只能割袍斷義,我爹心裡,也挺不是滋味的。這事裡,還有許多國子監生,地方上的秀才、舉人,跟着附和,聲勢非小,弄不好真有可能傾覆我大明的錦繡江山。”

“果然如此。那位九頭駙馬,倒不是個等閒之輩,靠這些把戲,把幾位老臣,都給說動了。我估計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不少年輕的文官,是這次事件裡的主力。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幾位老大人的品格怎麼高潔,想着爲國爲民這麼大的事情。他們想的,更多的是怎麼讓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得利。自己怎麼能撈的更多。真要是按那九頭駙馬說的,搞起了君主立先,一人一票,那幫讀書人得利最大。其次,就是宗族勢力,大明疆域萬里,交通不便,他們說的那些把戲,能搞起來才奇怪。最後無非變成宗族自治,豪強稱王。倒黴的,還是那些老百姓。朝廷沒了集權,哪還有什麼威勢,拿什麼震懾諸夷?而且各省窮富不一,丁口不等。真到了那時候,準有人站出來,說自己的省負擔太重,說自己的縣不堪重負。你看我佔了你的便宜,我看你奪了我的份子,用不了多久,一個偌大的帝國,就得四分五裂,一盤散沙。可惜這些讀書人,他們壓根就不在乎帝國成爲什麼樣,他們在乎的,只是自己的錢袋子而已。”

一旁張元功道:“我們沒有國舅這麼多彎彎繞,只知道一件事。我們勳貴是與國同休,端的是金飯碗。可要是朝廷倒了,這金飯碗也就砸了。文官們,天生看我們這些勳貴不順眼,如今有萬歲,他們都要擠兌的我們沒活路。將來要真是什麼虛君實相,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誰動我們的飯碗,那就是要我們的命,我們勳貴雖然老實,可也不能任人宰割。只要國舅你一句話,我這就去點動人馬,動手捉人。”

“這事不急。咱們現在動兵,名不正言不順。天傢什麼情況,咱們也不清楚,貿然動手,反倒會給了別人把柄。現在,我們得先進宮一趟,看看天傢什麼情況。再討一道旨意出來,就能開始動手拿人了。”

朱林道:“我們也曾想過進京面聖。可是自從移宮事件發生之後,紫禁城戒備森嚴,內外不通,我們想進,也進不去。再說這事不宜遲,萬一那潞王……”

“放心吧,幾位千歲進不去,我能進的去。而那位千歲,他別想進的了京師。這事,我打包票。只要見了我妹子一面,就有辦法拿到討賊聖旨。只要有了旨意在手,還怕這些雜碎反了天去?有幾位千歲的虎威,有三大營的兵將,區區東廠閹奴,何足道哉?”

幾人商議以定,就要進宮見駕。鄭國寶對申婉盈道:“婉盈,你肩頭上的擔子,可以鬆上一鬆。不過現在,咱這個家,還得勞你看守一下。等我滅了賊人回來,再好好的犒勞你。”

申婉盈道:“相公放心。咱們夫妻一體,自然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我在這,保證咱的家宅安定,不會出什麼意外。我一會親自下廚爲你做飯,等你得勝而歸,咱們夫妻共飲。”

鄭國寶這一行人剛走到府門處,外面有幾個家人飛奔來報“老爺,大事不好。小的們看見,張鯨那閹貨,帶着許多東廠番子氣勢洶洶朝這邊殺將過來了,他們模樣不善,手裡還拿着傢伙。要不,小的去通知咱的家將,也拿上兵器,跟他幹吧!”

張元功也道:“好大膽的閹賊,居然真敢帶兵殺上門來。我倒要看看,是他東廠番子厲害,還是我英國公的家將了得。兒郎們,打起精神來,一會聽我命令,給我照死裡打。”

第481章 滅播(六)第184章 倒戈第133章 似是故人來(一)第465章 奪關(十)第79章 我與將軍解戰袍第198章 釣魚第84章 一箭雙鵰(五)第136章 欠債第157章 名醫入轂第399章 福音第37章 送臉上門第82章 一箭雙鵰(三)第450章 婁山(一)第33章 田伯光(二)第289章 全滅第425章 受執(二)第22章 京師來客第296章 迷藥第430章 整肅(四)第104章 塵埃初定第31章 栗子花香(下)第343章 驅楊第428章 整肅(二)第211章 仙女臨凡(一)第203章 張芙蓉第235章 大婚第54章 喜相逢(五)第282章 募捐第246章 劉一儒第2章 設計報冤屈第117章 風清揚(九)第455章 婁山(六)第56章 錯姻緣第125章 收割(二)第433章 勤王(三)第380章 並派(十)第85章 一箭雙鵰(六)第67章 會做人第113章 風清揚(五)第219章 安排第278章 鐵門閂第152章 殺人名醫第199章 趟將末日(一)第95章 傳劍(三)第288章 壯行第311章 上京(二)第9章 初鬥嵩山派第325章 神通第330章 滅教第165章 銅錢選帥第477章 滅播(二)第164章 特使到來第387章 奪帥(六)第83章 一箭雙鵰(四)第335章 生意第361章 強請第218章 再見伊人第110章 風清揚(二)第338章 重逢(下)第79章 我與將軍解戰袍第341章 船長第387章 奪帥(六)第172章 出走第226章 鄭娘娘第127章 收割(四)第455章 婁山(六)第344章 一擊第108章 攤牌第339章 交鋒第130章 討債第66章 出師不利第34章 田伯光(三)第468章 奪關(十三)第308章 投誠(二)第174章 絕望第428章 整肅(二)第35章 田伯光(四)第220章 訂親第51章 喜相逢(二)第26章 算盤第409章 妙策第47章 隱患第437章 勤王(七)第429章 整肅(三)第258章 拆了它第120章 再進西安第83章 一箭雙鵰(四)第23章 斷人財路第155章 女生外嚮第103章 煙消雲散(六)第337章 重逢(中)第234章 潞王就藩第166章 比武奪魁第376章 並派(六)第61章 華山之爭(二)第421章 盟主(二)第257章 莊重禪與吳子玉第102章 劍掃華陰(五)第447章 平叛(四)第194章 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