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勤王(三)

在場衆人,除了甯中則以外,都是朝廷頂層人物的子弟,又或者自身就是頂層人物,對於消息的瞭解,自是最爲準確全面。原來就在嵩山開始五嶽並派的階段,京師之內,也風雲變幻,連生事端。先是揚州鹽案持續發酵,戶部侍郎張養蒙上本提出,既然揚州存在預提鹽引案,是否其他幾大鹽區,也要進行一次重新的篩查,已免朝廷的課稅被人侵佔。請求派出專使,訪查幾大鹽區的鹽課拖欠情況,重新梳理鹽引支出與稅收,追繳欠課。並請逐步實施改引爲票的制度,加強朝廷專營力度,將稅收控制在朝廷手中,避免有人偷逃稅款。

這本章一上,頓時在朝廷內捅了馬蜂窩,一大羣科道言官集中轟炸,將張養蒙的祖宗八代都問候了一個遍,說其是包藏禍心,與民爭利的奸黨。又有人抖出,他是鄭黨中人,得官不正,在朝內結黨營私,盤剝黎民。應該將他驅出朝堂,用不敘用。由此爲引子,一場圍繞鹽業政策以及開海利弊的爭論,在朝堂蔓延開來。反對鹽業改引爲票的文官,順帶也把開海貿易,五口通商一併納入反對範疇,認爲這些夷人,是禍亂之源,如果不早日禁海,必有第二次大規模沿海匪亂。

這場大辯論,後來又演變爲新一輪的忠奸之辯。凡是支持改引爲票,清查稅課的,都被稱爲奸黨,百死不能贖其罪。而稱爲忠黨的那羣人,則要求萬曆盡復舊制。革除新法,連帶礦稅監,也一併裁撤。由此又牽扯到了國本之爭,認爲應該早日爲大明立儲君,選拔賢材對太子進行教育,免得耽誤了時辰。

就在這時,有自稱“燕山朱東吉”者寫了篇名字叫《憂危竑議》的文章,直陳鄭娘娘包藏禍心,想要廢長立幼,覬覦皇后大位。又與外朝的楊一魁、魏允貞。張養蒙、呂坤等人互相勾結。又有長兄鄭國寶在外以爲臂助。內外聯成一線,早晚必成國朝心腹大患。

這篇文章先是在東直門那照壁上被掛起來,又有一羣藍v出來大肆宣講,鬧到婦孺皆知的地步。大臣的本章裡。也多有引用。希望萬曆能夠順應民心。早立太子,既保證了大明朝廷的穩定,又可打消百姓疑心。鄭娘娘的名譽也能得到保全。

按照以往慣例,鄭娘娘這個時候應該是選擇低頭認輸,乖乖將朱常洛立爲太子,以免真落下包藏禍心,覬覦中宮的罪名。可是沒想到鄭娘娘不退反進,不但不認輸,反倒要求天子,追查妖書的始作俑者,要還自己一個公道。

錦衣衛明查暗訪之後,發現此案疑點重重,背後不知牽扯了多少重要角色,不是自己能夠追查下去的。又爲了給天家及娘娘一個交代,只好把藍v中跳的最歡,講的最熱鬧的那位皦生光抓了頂罪。咱說這皦生光乃是舉人功名,這種事或許會害他丟了前程,但不至於丟了性命。沒想到的是,後來事件的演變太過激烈,朝中大佬非但不救他,反倒推波助瀾,要借他這一條命,徹底把鄭家兄妹的名聲搞垮,以至於在西四牌樓,把這位藍v中的翹楚千刀萬剮,死的苦不堪言。從那以後,鄭家兄妹在京師也算是臭名昭著,與那焚書坑儒的秦始皇,幾能一爭高下。

隨後,又有陌生人持木棒進宮,意圖不軌。雖然他方一進宮,就被宮中護衛拿了。可是大明宮禁之內,竟被陌生人拿着兵器闖進去,所去的方向,又是朱常洛的寢宮,這就未免讓人懷疑,是不是有人真要對殿下下手?再一想到鄭家兄妹的名聲,以及鄭國寶在江湖上名聲日高,與各派好手多有往來,這殺手的身份,也就越發可疑。

那殺手被抓到錦衣衛之後,很快李太后就頒下懿旨,由東廠接管此案,將人犯提走,單獨審問,明顯就是對錦衣衛不信任。那人犯被帶走之後,不久即告暴斃,也讓這案子裡,多了幾分神秘色彩。

鄭國寶聽到這冷笑道:“這分明是苦肉計!要是我想動手,怎麼會讓人被拿住?宮中戒備森嚴不假,可是明卡暗哨,我哪個不知道?要是我們的人要動手,那些護衛早就被調到別處了,不可能人剛一進宮,就被擒住。再說那人手裡拿的是根木棒,這也不是行刺的兵器。只是不知道,這條計策是張鯨想的,還是王喜姐想出來的。總不會是王恭妃那個活死人想出來的吧。”

申婉盈道:“這人是誰指使的,確實已經無從調查,連身份都問不出來。朝廷之中,把這案子叫做梃擊案,也是京師裡一時的話題。可是這人雖然沒能刺到大殿下,卻還是間接害死了大殿下。”原來這案子發生後,朝野震動,宮中太監宮娥平日裡閒極無聊,最是喜歡串這等閒話,沒有話題都要去找話題,這麼大的事,他們如何能不議論?

結果這消息傳到王恭妃母子耳朵裡,娘兩個居然全都被活活嚇病了。這兩母子許是平日裡就把鄭娘娘當做要命的閻王來看待,一想到她真對自己下手,就覺得沒了活路,病的十分嚴重。有人保舉,太醫院新來的太醫平一指,著作等身,精通醫道,或是他來能藥到病除。這位平郎中也果有些手段,獻上了一種紅色丹丸,說是能生死人,肉白骨,保證能救的了殿下和娘娘。

王恭妃先行吃了丹果然病體大愈,急忙給兒子把丹藥吃進去。哪知,人一吃了丹,就開始抽搐,抽了不到半個時辰,人就不行了。等到把平一指招來,也只剩了收屍的份。鄭國寶道:“那藥大人孩子,用量肯定不能一樣。平一指沒說明白,王恭妃也沒問,按着大人的藥量,給孩子吃,能不出事?不過那孩子既是渾身抽搐,怕是丹裡有毒的成分,這毒量大人受的了,孩子受不了。怪不得說我鴆殺皇子,可是那要說殺,也是平一指殺,跟我有什麼關係?”

“誰讓平一指是你帶到京裡的?”張元功道“雖然是說從你船上跑的,後由給事中戴士衡舉薦,進了太醫院。可是現在一查起來,都說是你與平一指早有勾結,故意放他進太醫院,又安排他謀刺大殿下。有張鯨在裡面煽風點火,想拿出一份對你不利的口供,也不是什麼難事。畢竟廠衛的手段,國舅你也是清楚的。”

“三案齊發,怪不得把京師鬧的這麼亂呢。不過我不明白的是,這些事裡跟張鯨有什麼關係?他跟我是有過節,但是不至於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吧?再說這事未必就能咬死我,我妹子可饒不了他。”

“張鯨這也是沒辦法。他收播州賄賂的事發了,被人檢舉,收了播州一罈瓜子金。天家念舊,招了申相等人,前來訓斥。曰:不知改過,負朕恩,先生每可戒諭他。申相奉了皇命,訓斥這老閹狗,“聖恩深重,爾宜小心謹慎,奉公守法,不可負恩。沒想到,他居然還敢頂嘴。自稱小人無罪,只因多口,亦是爲皇上聖躬。申相發了惱,告訴他臣事君如子事父,子不可不孝,臣不可不忠。張鯨這才知道不好,磕頭謝罪,一溜煙的跑了。他看的出來,自己的聖眷保不住了,就想要投奔到老太后那邊。爲着戇山和尚的事,天家和太后兩下里,矛盾頗深,再有這皇子的事,矛盾更重。據說是爲國舅的處置,天家與太后爭吵起來,回宮之後忽然暈厥,不能視事。張鯨就徹底動起了壞念頭,想要行廢立之事。”

第370章 上山第424章 受執(一)第38章 楚宗登門第109章 風清揚(一)第233章 負荊請罪第261章 血戰第5章 縣令白斯文第362章 弒師第136章 欠債第274章 營救第450章 婁山(一)第369章 召集第135章 生擒第64章 拜訪礦稅監第258章 拆了它第284章 救兵第195章 鐵匠鋪第38章 楚宗登門第158章 朱仙鎮前第25章 暫別第442章 東廠(四)第331章 斷香第420章 盟主(一)第156章 討價還價第51章 喜相逢(二)第354章 後怕第292章 跟在身邊第30章 栗子花香(上)第297章 怪夢第426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313章 指鹿第240章 冰山解凍第411章 十強(上)第217章 不給錢就砸第428章 整肅(二)第32章 田伯光(一)第470章 奪關(十五)第115章 風清揚(七)第7章 千金買官第313章 指鹿第426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385章 奪帥(四)第197章 收稅第191章 並派籌謀第275章 忠誠第260章 聲東擊西第276章 道喜第405章 佈局(四)楔子第363章 趕到第177章 談判邀請第383章 奪帥(二)第112章 風清揚(四)第427章 整肅(一)第453章 婁山(四)第210章 魔頭下落第261章 血戰第423章 盟主(四)第473章 奪關(十八)第231章 完稅第148章 笑紅塵第217章 不給錢就砸第303章 馬秦聯姻第170章 顧允成(一)第373章 並派(三)第228章 朝天闋(二)第367章 奪位(二)第415章 佳話第265章 總壇第208章 長槍陣與鐵騎兵第446章 平叛(三)第38章 楚宗登門第164章 特使到來第276章 道喜第166章 比武奪魁第453章 婁山(四)第365章 守孝第118章 劍聖顧問第383章 奪帥(二)第88章 思過崖第195章 鐵匠鋪第345章 不低頭第247章 天高三尺第319章 反水第261章 血戰第88章 思過崖第466章 奪關(十一)第183章 武林盟主第360章 弔唁第245章 掃盡浮華第214章 營救第390章 奪帥(九)第11章 風波又起第123章 危難真情第440章 東廠(二)第228章 朝天闋(二)第172章 出走第30章 栗子花香(上)第399章 福音第二百四十二 歪打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