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甲兵

太子瞠目結舌,呆了半響,才道!”你們這是評書聽多了罷了。

當時三國類的評書已經很流行,明初時就已經有三國演義成書。坊間流傳甚廣,雖不至於弄到洛陽紙貴,但發行量巨大,普通人家都藏有一套,互於宮中更是不少了。

什麼藏伏甲於幄內,摔杯爲號的段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流行開來了。

不過現實政治顯然不能這麼搞,太子疑道:“他進宮來,總要帶護衛,而且他是可以御前帶器械的錦衣衛堂上官,他的武藝你們總是曉得,我這裡的那些內操,瞧着好玩罷了,象張佳木這樣功夫的武將,身上又有披甲,我真不知道要多少人能拿下他來。只要稍有漏洞,教他出了東宮範圍……,這宮裡有多少是錦衣衛的人,你們曉得麼?”

“除了旗手衛算是咱們自己的…不過說真格的,旗手衛裡頭也有不少是跟着張佳木走的,畢竟,王勇是打旗手衛裡出來的,裡頭的老人,都向着他們。”

王勇原本已經是旗手衛指揮,上一次京營總兵缺額,張佳木原本是打算授一個總兵官給他,這才把旗手衛讓了出來。

現在總兵官一個沒用,王勇乾脆到錦衣衛的緹騎裡頭領兵,打算緹騎出戰的時候,一刀一槍,博個軍功授爵。

大明的公侯狗在目前來說只能憑邊將軍功來得,王勇已經是武官一品,下一步自然是指望封爵丫。

他人雖走,但旗手衛是張佳木先前下過不小功夫的地方,換了一個指揮並不代表整個旗手衛就不受影響,事實就是,旗手衛除了吳琮身邊的一些親信,能真正聽指揮的也並不多。

提起這個,牛玉等人當然知道,當下便要解釋。

“你們先不必說,想來是有你們的想法。”太子心中其實是波濤大起,但多年的挫折和深宮中的經歷已經使得他城府極深,凡人聽到的事總是表面,太子卻已經能多想一層兩層的了。

當下止住牛玉的話頭,皺眉問道:“這些事,不是殺了人就能完事的。我來問你,皇上要是盛怒之下堅持廢立之舉,你們怎麼辦?”

“還有!”太子繼續逼問:“外頭張佳木勢力極大,咱們不必提京師外的十萬以上的錦衣衛,就京師之中,緹騎和幼軍加起來已經超過五萬人,當然,擴張太速,現在緹騎和幼軍是新兵多,老卒少,但就算這樣,他們也能帶三萬人來逼宮,我來問你,憑旗手衛這信不過的三千來人,能擋住不能?”

“請小爺放心,一切都不成問題!”

按牛玉的說法,張佳木掌握的錦衣衛集團本身並不團結,滄州派,幼軍派,錦衣衛老元派,坊丁派,分門別類,山頭林立。

當然,若是張佳木在,以他的強力和威嚴彈壓住這些山頭並不難,但只要張佳木一去,錦衣衛中自己就非得先大亂不可。

當然,亂中也會有死忠於張佳木的起兵報復,但錦衣衛真正得力的武裝就是緹騎,只要有一部分軍隊出來扛住緹騎,劉用誠這個老狐狸就會出兵,到時候幾萬旗勇兵一出,大局就算定下來了。

現在京營正在重組之中,範廣雖然親近張佳木,但張佳木若死,他有沒有勇氣徵集京營來報復,殊成疑問。

而就算範廣有此膽色,是不是能成功把京營調集起來,更屬可疑之事。

而牛玉稱,在京營中卻有大批武官,因爲考覈的事極度不滿,所以反而太子只要有詔令出來,一紙詔書在手,就能有大批的禁軍武官和京營武官出面,這些人久在戎機,在京營中威望早立,一聲吆喝,就能拉出幾萬營兵來。

到時候放手大殺大掠,京師就算落入掌控之中了。

“你們說了半天,幼軍呢?”

幼軍其實戰力遠在京營之上,上一次京師大亂,幼軍是出來平亂的主力,到那時候,太子才知道,這支託名在自己鹿下的軍隊,年歲普遍不大,但‘練極嚴,行伍極整,士氣高昂,而器械猶精。

這樣一支軍隊,與邊軍抗衡缺乏的也只是經驗,而器械和‘練更有勝之。

那一場大變亂後,太子才知道自己痛失好局,原本一支效忠於自己的軍隊,藉着自己的名義創立,後來卻是爲他人做嫁衣,全落在張佳木手中。

太子忌恨張佳木,幼軍之事,也是一大主因。

幼軍如此強悍,變亂之後見了血,更上一層,現在又經擴充,人數在兩萬以上,已經成爲京師中一支重要的武裝。

“幼軍之中,也要經歷考選,奴婢等下過功夫,並且有得力的大人物和幼軍總兵官並下屬武官交接溝通一一一一一一”提起這個,牛玉大感得意,搖頭黑腦的道:“幼軍可以保證不介入,按兵不動。就算軍中那些死硬的要出頭,沒有號召,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這一下,太子悚然動容了。

京營可用,幼軍中立,皇城之中有八千九百餘禁軍,府軍前衛三千餘人,旗手衛三千餘人,錦衣衛校尉和大漢將軍兩千餘人,實力對比當然是旗手衛較弱,但事起突然,只要誅除首惡,底下的事就能好辦的多了。

想到這兒,這個計劃倒確實有可行之處。

不過,太子還有最後一個疑慮,他看了看牛玉,緩緩問道:“大伴,我來問你,皇上震怒怎麼辦?”

這倒確實是最可慮的地方。張佳木的幾次政變順利過關,最要緊的地方還是符合皇帝自心最深的慾望。

和張佳木比起來,曹吉祥陰險,石亨和石彪叔侄狂暴難制,皇帝心裡早就有誅除的打算,一場大政變,誅除乾淨,皇帝心中歡喜還來不及。

在張佳木手握重兵,做事又符合皇帝心意的前提下,皇帝冒着魚死網破的危險和張佳木翻臉,恐怕也不是智者所爲。

所以才相安無事。

但太子行此事,肯定不合皇帝心意。一邊人家在想着正常方法奪嫡,一邊太子便是政變,歷來君王與太子之間都有一個消長,要麼是皇帝獨大,太子一旦威脅皇權,就會被毫不留情的消滅。

漢之巫蠱之禍,唐玄宗一天內誅殺太子兩王,都是明證。

至於肅宗即位後困囚玄宗,不過是太子歲月時的種種委屈的反報復罷了。

今太子敢行政變之事,無疑就是權力要蓋過皇帝,做爲一個十四歲不滿的孩童,如何能成功政變,再保有手中的權力,殊成疑問。

這個麻煩解決不了,太子仍然不敢聽命從事。

凡事有風險代價,也有成功之後的賞勵。眼前這件,太子成功了就是準帝王,但他原本就是儲君,所以得之雖大,但與失敗的後果不相當。

就算是被奪嫡,仍然能有一善地爲親王,一生榮華富貴,子孫長保祿位。

但失敗了,能囚禁高牆就算天大的運氣,只怕首級不保,也是很有可能。雖然太祖高皇帝有言在先,不願子孫遭刑殺,但謀反大事,誰也不敢保後果如何。

這一次是萬通上來趟渾水,他先輕咳一聲,然後才道:“小爺糊塗了不是?大事一成,權柄在手,萬歲爺也要看看風氣是不是?外頭人人都道小爺好,萬歲爺就非得和小爺過不去?殺一個外臣又怎麼啦,上陣父子兵,好歹是親爺兒倆,有什麼就說不開的?”

萬通是以俗語開解,其實後頭的全是廢話,前頭纔是核心中的核心。

這就隱隱表示,政變一方願意權歸太子,而不是效忠皇帝。

只要軍權在手,皇帝就算心有不滿,又能如何?沒準兒,這些大臣找一個名目,請太子監國,或是乾脆請皇上再一次退位,再去幹他的太上皇去。

太子怦然心動,不過還是搖頭:“有些事情,非強力可爲。一定要有名目地位的人才說的開話,你們在這上有準備沒有?”

“有,請小爺放心。”牛玉道:“準定有元老大臣出來收拾殘尼便是。”

“好,好!”

說到這兒,太子纔算徹底放下心來。

有兵,還有元老大臣的支持,這件事就算成了八九成了。如果沒有這些事前的準備,沒有折衝預備,光憑甲士殺人,然後就大事已成,就算皇太子少不更事,也是知道,天下的事沒有這麼辦的。

現在既然說妥,太子心中一塊大石算是落了地,便是在一邊旁聽的萬氏,也是一臉喜色,不停的看向牛玉和萬通,再看看太子。

此事若成,她就可能成爲後宮中最有權勢的人,什麼太后,皇后,全部可以不放在心上。至於周妃,她滿有把握能哄的服服帖帖,根本不會出來同她搗亂。

這一來,看自己弟弟便是順眼的多,當下便笑道:“也虧你能張羅的這麼大事,放心吧,事成之後,殿下不會忘了你的功勞。”

^H小說?都市小說她這個當姐姐的心疼弟弟,當着太子的面這般說,便是替弟弟請功的意思。

不過太子卻不相信萬通能張羅的如此細密周到,而且事涉不少大臣武將,甚至是元老勳戚,他冷哼一聲,看着牛玉,道:“此事你們已經早有準備,並且進行很久了吧?”

第111章 請示第604章 奏事第266章 環第655章 艱難第266章 環第181章 忠臣的下場第168章 新氣象第317章 傳奇第603章 文思院第154章 提人第236章 內親第503章 狂悖第249章 新聞第350章 世家第685章 做絕第309章 露臉第340章 餘百戶第1章 倒黴差使第249章 新聞第277章 索駕帖第625章 雄心第412章 欲雪第592章 流言第289章 清晨第688章 王增第24章 怒闖東廠第606章 妙棋第170章 經營收納第632章 論吏第339章 不仁第389章 暗樁第394章 又一年第127章 束手第693章 底氣第232章 論政第58章 賦詩第535章 姐弟第109章 徘徊第479章 曹府第361章 葉宗留第591章 正道第69章 太上皇第205章 謀反第490章 舌戰第223章 傳臚第528章 朝旨第540章 錢莊第668章 積毀第540章 錢莊第645章 無聲第553章 襄王第104章 萬宮女第431章 起火第562章 內閣第389章 暗樁第531章 衙門第470章 選鋒第500章 贏家第601章 對質第328章 敗壞第400章 變化第555章 郵傳第311章 守業第614章 規則第219章 校閱第472章 進步第601章 對質第693章 底氣第526章 後援第10章 射柳大會第273章 人情第15章 攪動風雲第496章 獠牙第397章 撐腰第256章 打秋風第241章 造勢第266章 環第419章 應變第531章 衙門第366章 動身第670章 密會第343章 韃子第484章 城頭第272章 軍法第683章 格殺第12章 靖遠伯第416章 過門第615章 喉舌第693章 底氣第653章 編制第696章 屏息第342章 大宅第649章 禁軍第195章 贖身第124章 合流第471章 對撞第283章 外勤第689章 集團第288章 定計第653章 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