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羅網

王彬笑了笑,向着垂頭喪氣的崔浩道:“縣官當了驛丞,迎來送往,就知道陪客。特別是上憲到來,更是當成天大的事。水利不必管,勸農當然也不必勸,山陽知縣,一年有大半年是在陪客,縣裡的士紳,排成十幾班,按官員品級和職務,輪流出來陪坐。這般殷勤,當然是有利可圖。象縣裡真有什麼案子,百姓有什麼冤屈,倒不是不想管,但實在也是管不過來。崔學士,我說的,可是事實?”

他這些話,其實就是切中情弊,實在是再貼切也沒有的話了。

吏治漸漸敗壞,不要說和國初沒法比,和永樂年間沒法比,就算是和正統初年,“三楊”還在位時,也是沒有辦法比。

能自律的少,由儉入奢的多,貪圖享樂的也多,灰色收入視同合法的,也是更多了。

象“縣官做驛丞”的話,其實在近百年後,有著名的清官海瑞在自己的書中痛陳,當然,海瑞的時代,驛站和迎來送往的耗費更大,官場潛規則也更加嚴重。

шшш ●t t k a n ●co 在明朝,有最著名的兩個破壞潛規則的人,一個是海瑞,一個是張居正。

海瑞以擡棺罵皇帝的最著名的清官身份,結果在江南做巡撫就做不下去,天天有人扯他的後腿,告他的狀,與他鬥氣。

結果這個脾氣比石頭還硬的人,連皇帝也敢破口大罵的人,竟然不能安於巡撫位上,幹不到一年,只能辭職了事了。

張居正倒不是在反貪上做文章,事實上,他自己就是大貪官一個,戚繼光等著名的將帥,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財物送到京師張閣老家,絕不敢有所耽擱。

當然,以他的位子,張居正算是很克已了,象劉謹等輩,纔是鉅貪,張居正雖是受禮,但絕少因貪賄而影響政務,就這一點來說,已經算很可以的了。

只是萬曆後來知道張太師的真相,而以當初年幼時經常被張居正訓斥時的童年陰影,絕想不到,滿嘴仁義道德,一嘴大道理的“張先生”居然是表面一套,背地一套,萬曆的情感因此大受傷害,再加上被張居正和馮保聯手壓制多年,情感上也是受過傷害,所以報復起來,格外的陰狠。

而且,從此之後,萬曆不再信文官,以消極之法與文官鬥了幾十年,國事政務荒怠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終皇帝拖着文官集團,和整個龐大的帝國一起衝下山崖,徹底毀滅。

而張居正最爲文官同僚們憎惡的,還是他的不守潛規則。凡事認真,自己不拖沓的同時,還要鞭打整個官僚集團都動起來,在考成法等諸多法條律令的約束下,張居正當政的十年,國家機器雖然已經又老又鏽,但還是瘋狂的運轉起來。這般做法,顯然就是和人的惰性背道而馳,使得很多人心懷怨望。

破壞潛規則的代價是慘重的,張居正身死之後,他的家族報應如此之慘,同僚攻訐如此嚴重,也助長了皇帝向張家清算的情緒,一飲一啄,莫非天定?

……

崔浩啞口無言,事實上,他亦從來沒有人用這種詳細並且翔實的數據來同他說話。大家同殿爲官,十年苦讀,學的自然是儒家經義,但儒家的書上全是華而不實的大道理,真正治民理政的學問,卻是一點兒也沒有。

所以爲官之後,除非是爲翰林,爲京官,不然就非得仰仗幕府裡的幕賓不可。正經延請的幕賓,哪怕是貴爲巡撫或是大府的知府,亦要對幕客尊敬異常,凡事要請教,不是主翁召幕客來,如果是那樣,脾氣再好的幕賓也會翻臉———要東翁移樽就教,到幕賓的住處去請教才行。

在京師爲官,則凡事必定受困於書吏,京師六部,人早有言,當家的不是官員,而是各部辦事的小吏們。這些吏員,世代相傳,有一套挾制上官的心口相傳的本事,凡事離了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玩不轉,所以上官凡事拱手,真正辦事的,就是這些品格猥瑣下作的書吏們。

自唐以後,吏員升遷之路就很困難,至元朝,更是爲禍天下,所以明太祖對吏員有很大的偏見,也規定了不少限制的命令,所以吏員想轉爲官員就難了,而且,社會上的人對吏員也頗多偏見,並不諒解。

國家不喜歡吏,又離不得吏,又沒有良好的監督和限制,吏員不僅無人管束,並且可以家傳世襲,而國家又在輿論上十分的歧視,則自然而然的,十吏九壞,想找一個有良心的吏員,可就難了。

正經的吏員,尚且如此,那些在州縣做事的衙役,那就更加不必說了。

山陽一縣,就有衙門過千人,如狼似虎,以催科爲名,橫行鄉里,多加征斂,百姓真的是困苦不堪,有口難言。

在國初時,衙役只是力役的一種,是由裡甲中徵發健壯者到縣衙充役,而沒過多久,這種徭役就成了肥差,要花錢去買才成。而因爲利益鏈的龐大又缺乏監管,做衙門,比干土匪有前途的多,所以衙役隊伍越來越膨脹,一個小縣,國初時可能三班衙役數十年,到現在,百年之後,一縣的衙役就可能是數百,甚至是過千人,這般龐大的食利者,就只能對百姓敲骨洗髓,一直到整個王朝崩盤爲止。

崔浩並不愚蠢,讀書十年,有的人越讀越蠢,而有的人,卻是聰明天生,並不蠢笨。

王彬這麼一點,他就全明白過來了。

當下不免神色黯然,聽完王彬的話後,崔浩便是搖頭道:“想不到,吾輩自以爲自己清廉,誰知道天下事倒是吾輩給弄壞了的?”

“學士亦不必太過自責,君爲官不過兩年,其中的關節,想來今晚也才明白。”王彬秉承張佳木的吩咐,對這些官員,抓是要抓,但,未必就一定要往死裡整。

有些人,倒是可以拉攏一下看看。

“呵呵,王百戶這是在替學生開脫了。”

此時崔浩也是知道眼前這年輕的小夥子居然已經做到百戶,言談之間,沒幾句崔浩也知道了王彬的出身,原本就是寒家,在錦衣衛也不是世家,無根無基,就是憑自己的能力獲得上賞,所以有今天的身份地位。

想到如此,他也不覺感慨,因道:“學生總以爲讀書纔是天底下最公平的事,不料錦衣衛內拔擢下屬也是如此,這一層,倒是叫學生敬佩太保之爲人了。”

說話間,他們已經到達錦衣衛大堂所在,見王彬等人過來,一羣力士打扮的人過來,笑嘻嘻地打量了崔浩一眼,又向着王彬道:“大吉利市,原是大郎先開張了。”

“不要渾說。”王彬很是正經,向那種人道:“趕緊驗了對牌,填票,我還有差事要去辦。”

“知道,知道”對方答說:“今兒大舉拿人,大郎不過是頭班,底下的班次很多,我們早就有預備,所以,但請放心”

對方說着,自然而然的已經有人奔行過來,驗看崔浩的相貌,手中也有憑單,崔浩藉着燭光略看了一眼,見是身長若干,詳細至尺寸,居何官,穿何衣袍,身貌是否肥胖,乾瘦等等,最後,還有面部特徵,待看到面白微須等句,當下也不禁苦笑。

他轉頭,向着王彬道:“錦衣衛辦事,當真是仔細的很,這般行事,滴水不漏,便是學生想逃,也是無路可走。”

“是的。”王彬很坦然,笑道:“下官不過是直截動手的人,外圍還有一層監視的,城門要隘坊市,也有巡邏的分隊,城外緹騎,也參與其中,步兵統領衙門,也有兵。”

“這麼多?”崔浩聞言,亦是不覺吃了一驚。

“哦,並不全然是京城之中,直隸、河南、山東等北方諸省,也是同一天動手,所以,動員的人手就多了。”

“原來如此”崔浩不覺釋疑,自然,也是極佩服張佳木用心之深,行事之果決狠辣。最近一段時間下來,此人對文官們百般隱忍,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誰知道人家用心也深,真是胸有山川之險,足可包納江河……自己,還有李賢,還有彭時,卻全是叫人哄了

平時袖手對談的時候,總是覺得優勢極大,張佳木除非是悍然造反,不然,沒有別的路可走。誰知道人家輕輕一翻手,就從貪賄入手,又說動皇帝允許民間告奸,用這兩個法子,就足以把文官們摧折一番,是不是能徹底揣毀,還很難說,但是,此役過後,誰和張佳木過不去,就得預先想想後果如何

因爲以皇明律令,現在十官之中,不貪的連一個也沒有,真正一芥不取的,反而在文官中也被視爲異類,而且,確實也是那種油鹽不進的性子,很難與之共語辦事了。

到此時此刻,崔浩纔是萬念俱灰,只覺得與人相差太遠太遠,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對手。回想數月之前,自己在太子宮中數次獻言,當時李賢等人也是誇讚計謀精妙,使得太子和張佳木離心,到此時,他才醒悟過來,太子聽他的話,竟是他害苦了太子

只是,此時此刻,這種深心不但不敢說,連仔細想一下亦是不敢此時此刻,也只能在心中默禱,除此,別無他法

第275章 出操第634章 說獄第268章 暗夜第387章 明白第473章 關鍵第395章 英雄少年第287章 心腹第473章 關鍵第513章 喜事第579章 仁德第545章 離間第166章 威風出隊第182章 顧全大局第292章 用人之道第177章 制度第100章 真英傑也第81章 大變將起第623章 變法第52章 爲官之道第239章 軍中耆舊第472章 進步第680章 開恩第56章 暗流第393章 狂奴第529章 返京第五卷權傾天下第五百八十七章第547章 京營第21章 拼命!第316章 宮宴第261章 行樂第573章 放賞第256章 打秋風第115章 姑且待之第668章 積毀第434章 第三條路第97章 當年事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620章 解套第497章 堤壩第558章 歲祿第172章 結納第694章 詔旨第2章 靜夜思第273章 人情第112章 罷朝第417章 脫身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四章 反制第486章 路遇第179章 土地第4章 意外第590章 驚雷第532章 新職第307章 好奇第278章 營房第102章 太后召見第246章 勸慰第288章 定計第550章 生民第234章 道別第368章 金山第18章 內鬼第270章 手弩第404章 麥子第478章 謀劃第73章 心願第499章 定局第519章 光輝第300章 零一章國本第70章 贈馬第626章 首輔第485章 東朝房第517章 平靜第135章 選擇第370章 學校第620章 解套第171章 遇真佛第209章 破府第185章 狂生第125章 奪門第579章 仁德第382章 石府外第312章 勘查第629章 悲劇第94章 斷手第414章 消息第32章 人生百味第366章 動身第592章 流言第637章 銀本第39章 比試第182章 顧全大局第271章 營嘯第642章 陰雲第565章 人選第308章 沸騰第650章 廂軍第298章 火起第556章 嫁妝第278章 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