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和買

張澤雖是小吏起家,但也是效力多年,任兩年主管辦事向來得力,連他都苦笑着說不易承辦太子的差事,可想而知,平時東宮的需索一定很多,叫這個光祿寺卿也覺得頭疼了。

“這未免太不成話”

張澤一說,張佳木自然就把太子開列的單子要了過來。繩頭小楷寫的倒是很整齊,但單子上的東西,也着實是不少。

從普通的南貨到絲綢、布匹等等,無所不包,各式各樣加起來總有百來十樣,種類多,而且數量也很多。

光是鵝就要五百隻,別的吃食就更多了。

“太子*中,我記得皇上是有特別的供給,怎麼還缺這麼多的東西?而且一文錢不給,就交待你來辦,你又如何辦?”

“這,只能用和買的法子了。”

“和買已經禁止,律令森嚴,幼常,你可不要自誤”

“這……”

“幼常,還好,你到我這裡來預先說了,不然的話,你去叫人去和買,亂了我的法度,我會彈劾你,而且,必將重重懲罰,絕不會姑貸。”

“是,下官明白了。”

“你一上街,就會被錦衣衛的人發現,然後就會有人飛騎報我,最多半個時辰,消息就會從我這裡傳到宮中,然後我的彈章就到了。好了,我們且不說此事,你把單子給我,由我去同太子打擂臺吧。”

“是,下官這就把單子呈上,太保請息怒。”

“幼常不必害怕,本官亦不是針對你。”

兩人對答,已經從私誼交談轉成公務對答般的格局,張佳木神情冷峻嚴肅,張澤困惑有之,惶恐有之,但更多的卻是解脫。

他也確實爲難,張佳木這麼一弄,等於是把一個燙手的炭團接了過去,政治人物,一般遇事則避,特別是這種得罪人的事。

況且,得罪的還是未來的儲君。

衆所周知,張佳木對太子忠心耿耿,便是太子自己也是沒有話說。

冒着生命危險從火場裡把人背出來,四周烈火熊熊,這種奮勇法,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出來的。

就是如此,就算張佳木對太子有所不恭,衆人也是想果真是太子做錯了,而不是張佳木驕縱犯上。所以,這種頂撞太子的事,倒也確實是張佳木來做最爲合適了。

所謂的和買,原是公平買賣,但到了元明清之時已經是變相的攤派和加派賦稅。甚至成祖年間,皇帝自己親口說,那街上的買賣人賺了銀子,不想報效國家,便是要他一點貨物,又待如何?

皇帝都是這種認識,下面的人更是變本加厲了。

有明一代,苦害商人最多的倒不是那形同虛設的商稅,明朝就沒有收得起商稅來。明明是海外貿易繁盛,全世界最少三分之一的銀子流入中國,江南一帶的大商人富可敵國,官員士紳都肥的流油,國家朝廷卻是窮的要飯,這樣的奇葩情形也就是在明末那個特殊的時期纔會出現了。

在明初,商稅也是瞎糊弄,皇帝的用度更多的是各地的實物貢賦。比如宮中用的米,各種各樣有十數種之多。

光祿寺自己就有大量的牧畜,用來支應宮中的用度。

柴炭什麼的,也是在京畿各地規定地方入貢,有專門給宮廷燒炭的地方,年年入貢,一次數萬斤不等,宮中一年用炭少說就得幾百萬斤,折成銀子,一樣不少了。

貢緞布匹什麼的,樣樣也都有,在江南還有宦官管理的織造衙門,專門給宮內織造綢緞等日用品。

但偶有一些不足,皇帝就會叫宦官到京城各類鋪子裡去和買。說是和買,但就是如成祖皇帝所說,生意人也是仰沐聖化,做生意發了財,皇家要用點東西,還敢裝大頭不給?

有此政策,大明這近百年來,除了固定的實物貢賦地點之外,京城裡的鋪戶也是宮廷用度的重要來源之一。

張佳木在這一次事變過後,廢崇文門關稅,城內物價爲之一低。

最近錦衣衛的總務調查過了,城中物價明顯趨低,最爲明顯的,就是雞豬鴨鵝等肉類,還有城外鮮魚的價格,時蔬的價格,都比往年低了三成。

宦官收取的關卡稅銀一年不過十萬左右,但擾民之甚,苦民之甚,罷了一個惡政,惠及城中百萬生民,光是這一項,張佳木聲名就扶搖直上大受好評了。

這件事,不光是百姓高興,就是勳戚大臣和文官集團,私下議論起來,也是誇讚張佳木有魄力,有能耐,想到這麼一條辦法來在最短的時間內穩住了人心,安定了局面。

文官們迂腐,而武官和勳戚們更多是在想着張佳木在皇帝面前的影響力,當然,還有他的手腕和魄力。

這一次明顯是賣了宦官集團,擺了宦官們一道。有明以來,除了洪武那三十多年,宦官們真的只供灑掃,到建文年間,宦官們就不甘寂寞了。

靖難之役,更是宦官們給當時的燕王提供情報,告之南京空虛的消息。結果靖難的勝負點就在宦官們提供的這一條有用的情報上了。

由此來看,成祖皇帝對宦官的信任和重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從永樂年間的鄭和等人,到仁宣和正統年間,宦官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已經成爲文官和勳戚之間的第三個龐大的勢力集團。

在王振年間,這個新興的政治集團甚至凌駕於武官和文官兩大系統之上,成爲左右天下局面的第一大勢力。

當時不少人都不知道,終大明二百餘年,宦官將成爲皇帝制約外朝的工具。後人常說東漢、唐、明這三朝是宦官爲禍最烈的三朝,但平心而論,宦官雖爲害頗多,但只是皇權的延續,而不象東漢和唐一樣,宦官勢力是比皇權更加強大,甚至廢立皇帝也由這個集團決定,甚至可以弒殺不合心意的皇帝,再扶立新君。

明朝的宦官勢力也有發展到坐大的過程,但無論如何,再紅再強大的宦官,只要不合皇帝的心意,說換便換,說殺便殺,這是因爲大明的宦官是依附在皇權之下的,所以只要主人不喜歡了,殺一太監,直如杖殺一個不聽話的奴才,或是直如殺一條狗一般。

在最近的政治鬥爭中,明顯宦官們不得皇帝的歡喜,或是說,皇帝覺得在現階段可以壓制一下宦官勢力,所以張佳木的條陳奏一條準一條,禁崇文門關稅是一條,接下來,便是禁止和買這一條。

和買雖是皇帝授意,但也是宦官大發其財的門路。

到了某個商鋪,只說要某種貨物,挑好的和多的,店家沒有也不妨事,可以自己去買。開出的貨品又貴又多,店家當然不能承受,於是就得賄賂宦官以減少和買的貨物數量和價格。

這麼一來一去,錢就到手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門路,或是總有攤到真正和買的倒黴鬼。

商人一被攤派,舉家出逃,或是乾脆上吊的,比比皆是,簡直不勝枚舉。

禁了和買,普通百姓還感受不深,但這些天,私下放炮慶賀的商人不知道有多少,而私下給張佳木立長生牌位的,可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禁崇文門關稅還只是觸動了守關稅吏和低品宦官,以及司禮監的利益。禁和買卻是得罪了宮中大多數的宦官,因爲再小的宦官也能借着出來和買撈點好處,禁了這條,沒有這種藉口,卻是哪一個商家也不會買他們的賬,就算出來買幾個包子吃,也得自己老老實實的掏錢了。

有此兩擊,宦官們當然是恨張佳木入骨,而對張佳木來說,禁和買和禁稅關的事,也是關係到他的政治聲譽,絕不允許有任何的反覆。

此事要緊,只得把出城的功夫再耽擱一下。

況且,晉位太保,第一件事也是要寫辭讓的表章送進宮去,雖然是官樣文章,卻也是必不可免的事。

想了一想,張佳木便吩咐張福等人道:“你們在這裡等着。”

“大爺,今天還要出城去?”張福也頗感意外,晉位太保這麼大的事,這位大爺一轉眼就拋在腦後了,好象就是別人的事,和自己再不相干的。

“哼。”張佳木也是冷哼一聲,接着便是苦笑,半響過後,才道:“現在,不是安享富貴的時候,不必多說了,再晚也要出城。”

“是,小人們伺候就是了,不敢耽擱事。”

“嗯。”張佳木點了點頭,又向李成桂吩咐道:“你派人去和年錫之說,叫他給我寫辭讓的奏摺,現在就寫,一會我從東宮出來,就要去見皇上。”

“是,請大人放心。”

“府中一切如常,留下來的,都給我老老實實的呆在府裡,不要出去炫耀生事。”

這一次,更多的人垂手答應着:“是,請大爺放心。”

“來人取我的官服來。”因是打算出城,所以只是着家常的衣服,就是傳旨也沒有換過衣袍,這會子是要進宮,自然是要換衣服了。

等袍服換好,四周已經是一片肅靜,張佳木只向着張澤微一點頭,然後便是用力一夾跨下的戰馬,在得得的馬蹄聲響之後,數十騎向着東華門的方向絕塵而去。

第591章 正道第154章 提人第24章 怒闖東廠第188章 辣椒第413章 哪一天第405章 三患第154章 提人第99章 沂王第373章 激越第342章 大宅第627章 無聲第24章 怒闖東廠第232章 論政第366章 動身第522章 動員第528章 朝旨第84章 坳相公第58章 賦詩第254章 聰明第564章 儲備第208章 接旨第499章 定局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七章 叫陣第75章 石彪第300章 零五章焚香第11章 分鬥第498章 決死第567章 清軍第395章 英雄少年第127章 束手第266章 環第213章 因禍得福第532章 新職第501章 不行第111章 請示第422章 風雷起第70章 贈馬第626章 首輔第549章 吉兆第539章 謀利第248章 種禍第34章 用人問題第18章 內鬼第692章 潛藏第627章 無聲第475章 鐵壁第252章 臣不密第138章 推薦第506章 總兵第666章 東宮第142章 交心第154章 提人第185章 狂生第487章 強弩第351章 秘事第379章 呈冊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一章 狹路相逢第142章 交心第250章 內閣第538章 胡鬧第58章 賦詩第219章 校閱第583章 年富第210章 財富第418章 巧遇第126章 敲鐘第89章 請客第41章 意外收穫第356章 分贓第471章 對撞第233章 瞠目第6章 開荒任務第106章 啞巴虧第127章 束手第695章 富強第629章 悲劇第356章 分贓第621章 加薪第74章 爭獵第356章 分贓第621章 加薪第112章 罷朝第31章 升官第359章 親近第66章 急變第52章 爲官之道第176章 手腕心機第657章 計較第493章 羅網第233章 瞠目第135章 選擇第141章 慶功第521章 伏兵第426章 今夜如何第316章 宮宴第565章 人選第327章 重賞第478章 謀劃第125章 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