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明白

“我來告訴你吧!”

趁着酒勁,曹欽大着舌頭道:“宣廟不是仁廟的子嗣,而是太宗皇帝的親骨血。”

“你說什麼?”

再三再四的打擊已經讓石亨沒有什麼大而激烈的反應了。

不過,在聽到曹欽這麼一句話後,石亨還是忍不住跳了起來。

“嗯,可以確定個**不離十了。”曹欽笑了一笑,笑容也是頗爲猙獰恐怖:“這件事,也是偶一興發,我阿翁總覺得當年的事不對勁,這些年來,一直很注意幾家的動向。”

“哪幾家?”

“尚書胡瀠,彭城伯夫人、會昌侯!”

“對了,對了!”石亨以手撫額,道:“確實是和這幾家大大的有關。”

“嗯。”曹欽道:“所謂‘好聖孫’的話,根本就是哄鬼。宣廟是太宗和張皇后所出,仁宗皇帝雖然知道老子和自己老婆胡搞,但他有什麼辦法?是父,也是君,君父君父,天下什麼不是他的?”

“唉,瞎!”石亨手握酒杯,目瞪口呆,嘴裡發出一些莫名其妙,完且沒有任何意義的純粹表示驚訝的聲響。

“解縉弄鬼,太宗皇帝心裡也清楚,雖然取他的話,不過不取他的人。而且,太宗皇上想必也不喜歡人說這事,所以後來解縉倒了黴,活活凍死了。”

石亨向來不喜文人,當下便點頭道:“太宗皇帝酷似漢武,行事都差不多。這樣的無行無聊的儒生,殺了也罷了。”

“是,說的是。”曹欽顯然和石亨一樣的見解,當下喝了一大口酒,又接着道:“宣廟是永樂九年立爲皇太子,生年是建文元年,當時太宗還爲燕王。聖昭皇后貌美,太宗見而欣悅,於是私納之。此事,後宮知道的人不少,但多半被滅了口,所以現在纔會瞞得住人。”

“這個我要駁一句。”石亨道:“既然當時知道的人不少,雖然只限後宮,但外間也會有人知道,還有,內宮數萬人,此類事傳播最快,如何能滅得口?”

“高麗妃的事,國公不記得了麼?”

“哎呀,我知道了!”

石亨恍然大悟,繼而也是打了幾個冷戰。永樂年間,有一回有人告高麗后妃金氏等謀反,後來大索宮中,逮捕了數千宮人。

那些宮人也自知必死,當面唾罵文皇:“自家陽痿,就疑神疑鬼,什麼東西。”

罵的真是出氣,但也激怒了朱棣,一聲令下,數千人中,有凌遲,有斬首,全部被殺了個乾乾淨淨。

要說朱棣和朱元璋爺兒倆是一對狠人,朱元璋的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三案加起來就誅殺了十萬人以上。

朱棣的瓜蔓抄赫赫有名,就是殺自己后妃和宮人,也是絕不手軟,三四千人,一夜全部殺光,這等狠勁,後世子孫身上卻是看不到了。

石亨噤若寒蟬,一時不敢言語,卻聽曹欽又侃侃道:“文皇納張後,繼而生子,此等事,當然不能直承是自己所爲。當時建文也正在削藩,絕不能落此等口實到人嘴裡,所以,還是假託是仁廟長子,取名瞻基。”

“怪不得,怪不得!”石亨此時一拍大腿,醒悟道:“怪不得太宗對宣廟那麼寵愛,先立爲皇太孫,仁廟因爲宣廟而穩住太子之位,然後又加立太孫,這等事,史上罕有,當時人就以爲奇事,但總以爲是祖父愛子,現在我才明白過來,原來是這麼回事。”

“是啊,”曹欽醉熏熏地道:“石公,古往今來,除非是子不在而立孫,就象我朝太祖皇帝立建文爲太孫那樣,那是情理之中,乃是大宗不絕不立小宗之意,現在流傳甚廣,什麼太宗皇帝和建文做對子,建文做的不如太宗,太祖心裡着實不喜,又說曾經和太宗許諾要立他……這真是笑話了。”

“確實。”石亨滿飲一大口酒,笑道:“純是編出來的胡言。試問,大宗不絕,哪有別立小宗的道理?『亂』了宗法,就算是太祖也不能向人交待。況且,就算立小宗,算是立君以長,道理還說的過去,但也是立秦王或晉王,也輪不着當時的燕王啊。”

“英武類已,英武類已,哈哈。”曹欽大笑道:“真真是胡說八道。不過,不編出這樣的話,也不可能對天下人有所交待。”

“說的是了。”石亨道:“既然宣廟是太宗之子,那麼,就是以小並大,奪仁宗繼嗣,這樣的話,太宗一崩,仁宗豈能樂意?”

“照啊!”曹欽又一次猛擊大腿,大聲道:“說的就是了。”

他道:“仁廟一即位,第一件事是什麼?”

石亨目『露』思索之『色』,半響才道:“是說遷都的事吧?”

“是嘍!”曹欽笑道:“仁廟對太宗,其實是怨氣滿腹。太宗一死,就罷了不少大工,給天下百姓緩了一大口氣。接着,就是稱京師爲北京行在,南京復爲京師,打算遷都回去。你想,這其中的滋味如何?”

“嗯嗯。”

“再有,便是立刻叫宣廟到南京去,宣廟當時爲皇太子,上來就被趕走,這合乎情理不?”

“我記得,”石亨想了一想,道:“太宗駕崩,似乎是宣廟護送還京。”

“是了!”曹欽很起勁的道:“仁宗在位一共七個月,即位之後立刻趕太子出京,這就是第一步的動作了。”

他嘆息道:“接下來,自然就是想辦法誅除永樂舊臣,肅清宣廟手頭的勢力,再想辦法廢立,重新立自己的兒子。”

石亨長嘆道:“是啊,一定如此。可惜,天不假年,仁宗皇帝崩逝太早了。”

“什麼崩逝?”曹欽冷笑道:“是被人害死的。”

“這……”石亨喃喃語道:“實在是教人難以置信。”

“公爺,你還記得當年情形否?”

“倒是隱約記得一些。”石亨答說:“倒確實是暴崩,從發病到身故,不過一天多時間。”

“是了。”曹欽從容道:“說暴疾身亡,倒也說的過去。但請問,皇太子如何事先知道皇帝聖躬不安,從而提前就道的?”

“這?”石亨疑道:“有這麼一說?”

“是的。”曹欽道:“提調當年的檔案,看皇太子身邊人說的上路日期,就完全清楚了。仁廟未崩,皇太子已經從南京出奔,並且在路上了。他一邊走,一邊隱藏形跡,爲什麼?後來說是怕漢王在路上伏擊他。真是天大的笑話!”

“笑話?怎麼說?”

“試想,仁廟在京師,漢王奪嫡失敗,在京師已經無人理會他,皇帝一崩,遠在南京的皇太子先知道了,這且不提。試問,北京的事,遠在山東的漢王,又在地方官的監視之中,請問他如何知道,又如何能派出兵馬伏擊皇太子?”

“這,這這這,”石亨心裡一直懷疑的堅冰終於被打破了,呼啦一聲,破了個粉碎。

很多事情,縱然是有蛛絲馬跡,但如果沒有人提,自然也不會想起。今天和曹欽的這一番長談,可算是把石亨心裡很多事情都聯繫在了一起。

永樂年間對皇太孫朱瞻基的百般寵愛,甚至是過份的寵愛。給皇太孫建私已勢力,要是皇太子的話,一定大爲遭忌。

給皇太孫建立幼軍這樣的獨立的拱衛太孫的武裝力量,這在朱棣的『性』格來說,簡直就是養虎爲患,可是寵愛幼子的文皇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幼軍說建也建了起來。

當然,也可能是怕自己暴死,皇太孫無可依怙,有一支軍隊在手裡,就算是人要對付皇太孫,也要費不少周章。

當然,最爲要緊的肯定是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埋伏在自己長子身邊的宦官,如果後來的朱高熾和朱瞻基相處愉快,埋伏者當然不會有所異動。

但朱高熾把朱瞻基踢到南京,肯定又有廢立的動作。

結果,潛伏者與朱瞻基勾結起來,可能用毒殺,或是別的什麼手段,將朱高熾暗中害死,然後皇太子星夜就道,謊稱是爲了防備漢王,接着跑到北京,即位爲帝。

這麼一說,漢王當然也是冤枉的很,好好的在地方當他的藩王,奪嫡失敗,他已經沒有什麼力量了。

試想,如果是一直要造反,而且經營軍力,憑漢王在靖難之役中的武勇表現,朱瞻基這種沒有真正領軍打過仗的新手菜鳥,怎麼能一戰就搞定了他的叔父?

答案也很簡單,因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漢王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在封國呆的好好的,就會突來其禍,根本就是無妄之災!

當然,這應該也是大明成祖的吩咐,他對自己的這個幼子,鍾愛程度,實在是遠超於其他諸子之上。

後來可能是朱瞻基遵從吩咐,並沒有殺這個倒黴叔父,可惜,後來他洋洋得意去探視叔父時,漢王去伸腳絆了他一腳。

這種無聊行徑是爲了什麼?

只是單純的泄憤罷了!一個人,好好的受了冤屈,總有一股火在心頭髮不出來,況且漢王是勇將,靖難之役時立功甚偉,好好的把人抓了關了,又一副勝利者的模樣來視看,以漢王的『性』格脾氣,如何能一點反應也沒有?

這一絆,絆出了朱瞻基的兇『性』,下令以鍾扣之,將這個叔叔活活燒成了焦炭。

“我懂了,我懂了。”石亨嘟嚕着嘴,搖着頭,猶如傻子一般的喃喃語道:“這一下,我可全明白過來了。”

| |

第195章 贖身第198章 世家子弟第72章 逼債第104章 萬宮女第8章 請君入甕第27章 暗箭難防第223章 傳臚第70章 贈馬第327章 重賞第497章 堤壩第155章 進宮第683章 格殺第8章 請君入甕第62章 買田第165章 徐府第380章 羣狼第366章 動身第55章 底線第232章 論政第681章 波瀾第420章 敬酒第145章 升座第624章 變化第244章 說礦第147章 奏對第289章 清晨第282章 來使第193章 販苦賊第247章 擺隊第95章 夜行第533章 酒話第214章 幼軍第35章 新案子第72章 逼債第379章 呈冊第542章 太保第259章 代王第176章 手腕心機第27章 暗箭難防第505章 深宅第1章 倒黴差使第339章 不仁第300章 大宗小宗第363章 江湖第617章 酒樓第388章 約定第121章 靜候第60章 品評第68章 一線之明第359章 親近第209章 破府第290章 監視第557章 正副使第613章 獄中第44章 新思維第283章 外勤第411章 人情第265章 生而知之第255章 納悶第383章 異客第186章 見過公公第525章 闖宴第62章 買田第49章 兩面小旗第434章 第三條路第5章 驚變第139章 盤算第557章 正副使第416章 過門第103章 當年事當年情第292章 用人之道第62章 買田第482章 西朝房第65章 感激第221章 積善衍慶第151章 攬事第562章 內閣第252章 臣不密第404章 麥子第481章 逃脫第263章 等待第351章 秘事第201章 夜驚第612章 治亂第583章 年富第41章 意外收穫第253章 急遞第626章 首輔第34章 用人問題第489章 勇士第74章 爭獵第359章 親近第96章 面聖第160章 天人共怒第627章 無聲第555章 郵傳第116章 後浪前浪第644章 黯淡第237章 彭城伯夫人第33章 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