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1)

奉聖宮內,戲臺上笛聲悠揚,客印月化妝成《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在崑曲音樂的伴奏下演唱着“山坡羊”一段,雖說不甚專業,卻也有模有樣了——

沒亂裡春情難遣,驀地裡懷人幽怨。

則爲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例、一例裡神仙眷。

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俺的睡情誰見?

則索因循靦腆。想幽夢誰邊,和春光暗流轉?

遷延,這衷懷那處言!

淹煎,潑殘生,除問天!

戲臺下,老皇帝朱常洛斜倚在軟榻上,看着戲臺上客印月的表演。朱由校和劉公公,還有一些宮女、太監在一旁伺候着。

“奉聖夫人有唱戲的天資,朕還是真沒想到。”朱常洛誇讚道。

“就是過於幽怨了。”朱由校評說着。

戲臺上,客印月唸白:

身子睏乏了,且自隱几而眠。(睡姿)

音樂停了,客印月一動不動。

朱常洛擔心地問:“她怎麼啦?”

劉公公朝戲臺奔去。“奴才去瞅瞅。”

宮中走廊上,皇長子朱由榿、皇嫡子朱由檢手捧內閣奏摺錦盒快步而來。遠遠地,魏公公迎了過去,兩個皇子站住了。

朱由榿瞅着朱由檢:“二弟,邊關危旦……”

朱由檢點點頭:“我知道。”

魏公公到了近前:“哎呀大爺、二爺……”就要施禮。

兩個皇子將魏公公扶住。

“魏公公,我和二弟要見父皇。”

“哎呀,這個……這家是大爺二爺的家,奴才不過是個看門的,哪裡敢不給兩位爺面子?可陛下聖諭煌煌,沒他老人家的旨意,任何人不得進入內宮啊。”

朱由榿怒道:“你只管去稟報好啦。”

朱由檢將奏摺錦盒捧向魏公公:“這是楊漣大人的奏摺,魏公公,可是耽誤不得。”

戲臺上,劉公公秉奏着:“陛下,奉聖夫人是睡着了。”

朱常洛擺了擺手:“那就讓她歇着去吧。”

宮女們攙扶着客印月走下戲臺,客印月睡眼惺忪,被攙扶而去。

劉公公走下戲臺,與朱由校對視一眼。

朱由校面向百無聊賴的父親:“父皇龍馬精神,兒臣這幾日學了個小玩意兒,孝敬父皇。”

“嗯,好,朕瞧瞧。”

朱由榿、朱由檢兄弟二人坐在走廊的廊凳上等候着,喝着茶。

“二弟,你說父皇會如何?”

“別的事情,恐怕都要放一放了。”朱由檢答道。

“若是大明江山都沒了,我等兄弟三人誰當上皇帝,也只能是個亡國之君了。”

“噓,你小聲點。”

戲臺上,朱由校化裝成魔術師,劉公公化裝成紅鼻子小丑,兩人給朱常洛變戲法。朱由校一指劉公公的鼻子:“你這是什麼玩意兒?”

“小爺,這是奴才的鼻子嘛。”

“胡說!鼻子有長這樣的嗎?”

“那小爺說是什麼?”

“我瞧着像是雞蛋,紅雞蛋!”

御榻上的朱常洛“嘿嘿”地笑了起來。

“哎喲小爺,雞蛋哪有紅色的嘛!”

朱由校將手帕在劉公公鼻子前一抖,一枚紅雞蛋已在手上。

“誰說沒紅的,這是什麼?”

“喲喲,喲喲……”朱常洛驚奇起來。

“哎喲,不……不會真是雞蛋吧?”

朱由校將雞蛋在劉公公腦門上一磕:“不信,你嚐嚐。”

蛋清蛋黃順着劉公公的腦門流淌下來,糊在眼睛上、鼻子上、順嘴巴朝下滴答着……

劉公公將舌頭在嘴巴上舔着咂吧着:“嗯嗯,嗯嗯……哎呀小爺真是了不起,奴才的鼻子真是雞蛋呀!”

“那你又是什麼?”

“奴才是什麼?”

“你就是那下蛋的雞呀。”

劉公公嘿嘿地笑了:“不錯不錯,奴才就是下蛋的雞,還是公雞……”

說着,劉公公學起了公雞的鳴叫:“咕咕咕……咕咕咕……”他扯着脖子,滿臉雞蛋湯兒。

臺下朱常洛笑得前仰後合:“錯了錯了,公雞是不下蛋的。”

臺上的劉公公撲通跪在朱常洛面前:“皇上仁厚,普惠萬民,感動上天,所以上天就讓公雞也下蛋了。”

朱由校此時又變出一個紅雞蛋,在手掌上託着:“兒臣祝父皇萬壽無疆!”

此時,魏公公雙手捧着楊漣的奏摺,來到了朱常洛御榻一側。

朱常洛仍自嘿嘿地笑着,漫不經心地拿過奏摺。

那是楊漣的筆跡:“啓奏陛下!”

朱常洛猛然在御榻上挺起身子,奏摺已在他的手上哆嗦起來。他看到了奏摺內容:“後金賊寇努爾哈赤率兵十三萬,接連攻克我錦州、松山、大小淩河、杏山、連山和塔山七座城池!此時正圍攻寧遠。陛下,我大明江山社稷危矣!”

朱常洛一口鮮血噴向奏摺,轟然倒下。

魏公公喊着:“陛下!陛下!”宮女、太監一起擁上。

朱由校和劉公公躍下戲臺,喊着:“父皇(陛下)!”奔了過來。

魏公公大喊:“快傳御醫!”

淨身蠶房內,一碗中藥端到魏忠賢(李進忠)面前,劉一刀道:“這是麻藥,喝了它。”

魏忠賢接過藥碗,“咕嘟咕嘟”喝起來。

淨身蠶房外,一口竈鍋“咕嘟”着開水,冒着蒸汽,室內四周的架子擺着竹製的蠶盤,空氣溫暖潮溼,蠶在桑葉中蠕動着,發出沙沙的響聲。

蠶房中間,有一張木製的手術牀,中間有洞。牀的上方房樑上,用繩索吊着一個大大的石頭磨盤,磨盤靠近圓心的兩側,有兩道深深的凹槽。旁邊,還吊着一根細細的繩子。

劉一刀瞅着魏忠賢:“我再問你一次,你想好了。”

魏忠賢自己上了手術牀:“來吧!”仰面躺下了。

劉一刀點點頭:“脫衣。”

僕人上前,扒下魏忠賢的褲子。

“穩身。”劉一刀指揮着。

一個僕人放下了磨盤繩索,另兩個僕人穩住磨盤,讓兩道凹槽卡住魏忠賢的兩條腿,將魏忠賢穩穩固定在手術檯子上。兩條帶狀的繩子勒住魏忠賢的上半身,兩頭緊緊地扣在手術檯兩側。

“舉根。”

僕人拿過房樑上的細繩,將魏忠賢的****拴起來,讓它直直地豎立着。

“刀。”劉一刀右手向上,等候着。

僕人將精緻的盒子打開,從裡面取出一把鋒利的手術刀,放到劉一刀的手上。

“捫口。”

僕人將一根粗大的胡蘿蔔,送到魏忠賢嘴邊,魏忠賢張開口。

僕人道:“使勁吸氣。”魏忠賢吸氣,直到其肚子鼓起來。

“開淨!”

紅蘿蔔粗的那一頭,一下子塞進魏忠賢嘴裡,看得出直捅到嗓子眼。說時遲,那時快,劉一刀手中的刀向下一揮,只見魏忠賢口中的胡蘿蔔“咔嚓”一下斷了。魏忠賢的眼珠子開始往外凸,脖子梗着,哆嗦着,磨盤下的兩條腿使勁顫動。

滴血的手術刀放回了盤子中,只見一個僕人端過去一個深口的盤子,置於魏忠賢的下身處,劉一刀的兩隻手朝下擠壓下去,口中唸唸有詞。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忍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如今,咱這大明朝宮裡頭的魏公公就是你的榜樣。他原不過是個市井無賴,可自從沒了卵蛋,入了宮,現如今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出人頭地!這麼想着,你這一陣疼痛啊,也就算不了什麼。”

劉一刀擠壓卵蛋之時,魏忠賢的眼珠子幾乎要跳出來,肚子不斷鼓動着,那半根蘿蔔突然從口中射出來,隨即便是一聲撕裂肝腸的慘叫,“啊……”隨後昏死過去。

劉一刀將兩個****放進僕人端着的盤子裡,然後將兩片雞食囊貼向魏忠賢下身的創口處,挺起身子,“完事兒了。”

楊天石焦慮地在錦衣衛衙署中踱着步,偌大院落只有他一個人。

忽然風響,楊天石下意識地一閃,一柄匕首擦着他的頭,射在白虎堂的門上。

楊天石迅即四顧,竟是無人。

他快步上前拔下匕首,只見扎着的字條上寫着八個字:蟠龍山頂,一人前來。

楊天石滿臉迷惑,沉吟片刻,呼道:“來人!”

奉聖宮暖閣內,朱常洛斜倚在御榻上,客印月給他喂着湯藥。朱由校、魏公公恭立在側。

朱常洛終於搖了搖頭,客印月端着藥盞,走向一旁。

朱由校擦着眼淚:“父皇,您老人家快好起來吧。”

朱常洛微微擡手,朱由校趨步上前,跪在榻前,握住了父皇的手,輕輕撫摸着。

朱常洛親切地望着朱由校:“校兒,你是怎麼想的?”

朱由校想了想:“努爾哈赤不過邊塞逆賊,雖一時得逞,難成氣候。待父皇御體安好,兒臣侍奉父皇,御駕親征,滅此朝食!”

魏公公微微一怔。

朱常洛猶是親切地問:“你真這麼想?”

“是。兒臣親駕御輦,侍奉父皇威臨寧遠。父皇天儀赫赫,大軍未至,那努爾哈赤恐怕已望風而逃。”

朱常洛閉上了眼睛。

“父皇累了,兒臣這就去與閣臣們商議。”

朱常洛忽然睜開眼睛:“宣楊漣進宮。”

朱由校一怔。

楊天石單刀匹馬,躍上蟠龍山頂,他將馬拴在一棵樹上,警覺地進入林間……

朱常洛斜倚在御榻上,觀看着眼前的花草,魏公公引領楊漣而至,楊漣趨步上前跪下,“陛下萬安。”

朱常洛擺了擺手:“看坐。”

魏公公將一個錦凳擺放好,恭敬地退下。

“謝陛下。”楊漣坐下了。

朱常洛仍在看着花:“人老了,朕常常想着百姓家的老人會怎麼着。兒孫成羣,孝敬膝下,歡聲笑語,好不愜意。”

楊漣寬慰道:“陛下一國之君,社稷在心,就是龍子龍孫,想的也都是大事,百姓家的日常瑣事,油鹽醬醋,那是不可比擬的。”

朱常洛搖搖頭:“大事小事,人老了,看法已是不同。”他忽然轉向楊漣,“你說,朕的國家大事究竟是什麼?”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朱常洛欲起:“那就說說這個‘戎’字。”

楊漣起身欲去攙扶,朱常洛推開他的手,自己下了御榻:“陪朕走走。”

楊天石走出林間,眼前一馬平川,懸崖邊上,背對楊天石,坐着一個人。

“天石兄別來無恙?”

楊天石朝前走着:“你不來,我自是無恙。你來了,我的毛病也就來了。”

“何以知道定然是我?”

“刀子到了,卻無人影,除了‘無影腿’,還有哪個?”

“你等等。”

楊天石站住。

“可知這是什麼?”蕭雲天翻轉着手裡的一枚銅牌。

銅牌上,一面是個“令”字,另一面是“大明大漢將軍夜巡銅牌,蕭字一號”。

楊天石道:“當年大漢將軍,你是一號,我是二號,沒想到,這銅牌你還留着。”

“生生死死好幾回,可沒人免我的職。”說着,蕭雲天將銅牌拋向空中,然後接住,雙手一捂,“大字小字?”

“犬子真在你手上?”

“楊公子英姿勃發,不由我想起咱們年輕的時候。”

“不必再玩這種小孩子玩意兒了吧?”

“你只要猜對一次,我立刻放了貴公子。”

“大字!”

蕭雲天張開手掌,銅牌上是個“小”字。

蕭雲天再次拋起銅牌,又捂住,“大字小字?”

“大字!”

蕭雲天打開手掌,銅牌上又是個“小”字。

楊漣陪着朱常洛在奉聖宮的花園中慢慢走着,朱常洛問:“有人希望朕御駕親征,你怎麼想?”

“萬萬不可!”

“哦,說說。”

“請陛下先恕臣下之罪。陛下可還記得土木堡之變?”

“國之大恥,君之大辱。”

“當年蒙古瓦剌首領先聯合塞外諸番,聯兵入寇。太監總管王振挑唆英宗皇帝御駕親征,不幸被俘。也先挾持皇帝,大舉入侵。京師無主,英宗之御弟遂登上大寶,是爲景帝。後雖禦敵於國門之外,也先釋放英宗回到京師。然我大明王朝先是沒了皇帝,而後又有了兩個皇帝。景帝將英宗軟禁南宮,以防復辟。但部分朝臣,復辟之心不死,終於景泰八年驟興‘奪門之變’,景帝因而死之。英宗復辟帝位,誅殺擁戴景帝的朝臣,一時間腥風血雨。此國之大恥大辱。蕭牆之禍,全由皇帝決策不當所生髮。而國無儲君,皇帝擅自出京,更是宮闈萌亂之根芽。此陛下祖上家事,臣冒昧陳之,然國本不興,君命無當,實爲肇禍之源,陛下不可不察。”

朱常洛有些體力不支,楊漣扶他坐到園中一側的錦凳上。

“楊漣啊,朕真是老了。聽你說話都聽累了。你說,這個後金的努爾哈赤比當年那蒙古的也先如何啊?”

“不可同日而語。”

第二十七章 東林劫難 (1)第九章 先下手爲強 (3)第九章 先下手爲強 (2)第十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 (2)第八章 陽光雨露布衣家 (1)第十八章 奪嫡 (2)第二十章 江南煙雨 (1)第十五章 生生死死憑誰斷 (2)第二十章 江南煙雨 (1)第十九章 花自飄零水自流 (3)第二十三章 驚夢 (1)第十二章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2)第十七章 弒君 (3)第二十七章 東林劫難 (2)第二十四章 死島死士 (3)第二十六章 冷血殺手 (1)第二十六章 冷血殺手 (2)第二十五章 卓吾先生 (3)第十三章 魏忠賢進宮 (1)第十五章 生生死死憑誰斷 (2)第二十三章 驚夢 (4)第十五章 生生死死憑誰斷 (3)第十四章 觀虜典兵 (2)第二十八章 皇兄皇弟 (3)第十六章 梃擊案 (3)第十四章 觀虜典兵 (3)第九章 先下手爲強 (2)第十一章 魏忠賢出世 (2)第二十七章 東林劫難 (3)第二十九章 敢有歌吟動地哀 (1)第七章 情深非骨肉 (2)第十三章 魏忠賢進宮 (1)第六章 奉聖夫人奉聖宮 (4)第二十二章 三傑聚會 (2)第二十章 江南煙雨 (1)第六章 奉聖夫人奉聖宮 (1)第二十章 江南煙雨 (1)第二十三章 驚夢 (1)第二十一章 民變 (3)第三章 錦衣衛之功能 (3)第十六章 梃擊案 (2)第二十二章 三傑聚會 (2)第二十八章 皇兄皇弟 (1)第一章 接班人問題 (3)第三章 錦衣衛之功能 (3)第二十一章 民變 (2)第二十章 江南煙雨 (3)第一章 接班人問題 (2)第二十章 江南煙雨 (1)第二十五章 卓吾先生 (1)第十二章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2)第十八章 奪嫡 (3)第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 (1)第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 (1)第三章 錦衣衛之功能 (1)第二十四章 死島死士 (3)第二十章 江南煙雨 (2)第十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 (3)第十六章 梃擊案 (1)第二十三章 驚夢 (2)第二十七章 東林劫難 (1)第二章 血濺深宮 (2)第九章 先下手爲強 (2)第二十五章 卓吾先生 (3)第八章 陽光雨露布衣家 (2)第二十六章 冷血殺手 (3)第一章 接班人問題 (2)第四章 天石印月 (2)第二章 血濺深宮 (2)第二十九章 敢有歌吟動地哀 (2)第二十一章 民變 (2)第十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 (2)第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 (2)第三章 錦衣衛之功能 (1)第三章 錦衣衛之功能 (2)第四章 天石印月 (1)第十九章 花自飄零水自流 (1)第二十七章 東林劫難 (3)第十三章 魏忠賢進宮 (3)第十二章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3)第三章 錦衣衛之功能 (1)第十九章 花自飄零水自流 (2)第十九章 花自飄零水自流 (3)第二十章 江南煙雨 (2)第十七章 弒君 (3)第二十四章 死島死士 (1)第十五章 生生死死憑誰斷 (2)第七章 情深非骨肉 (2)第二十四章 死島死士 (2)第二十七章 東林劫難 (2)第十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 (3)第十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 (1)第二十五章 卓吾先生 (1)第二十章 江南煙雨 (1)第二十六章 冷血殺手 (3)第二十五章 卓吾先生 (3)第一章 接班人問題 (4)第十七章 弒君 (3)第二十三章 驚夢 (4)第十三章 魏忠賢進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