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嚴嵩上書(下)

雖然嚴嵩進京時間不長,就連碼頭都沒拜過來,但是既然在這個圈子裡混,一些關乎原則問題身家性命的大事,總要了解一下。com像是這次的禮議之爭,是當下大明朝第一大事,甚至還有人拉他一起下場參戰,如何搞不清楚這裡的厲害?

“首輔曾言,有異議者即奸邪,當斬。當然這話不能全信,可是嚴某不過一外來翰林,於京師之中並無根基,如果站出來替萬歲和首輔打對臺,縱然不斬。這流放三千里,怕是難免。下官今年已經三十八歲,縱然一事無成,也不能害的妻兒老小,跟着我去那遠瘴之地受罪吧,還望楊世兄體諒一些。”

雖然是拒絕,但是語氣上還是很恭順,態度上也很誠懇,說的更是道理。不得不說,嚴嵩在另一個時空中能和皇帝合作那麼久,不是沒有理由的。單是一個謙恭的態度,就讓人很難對他產生惡感。而且他說的,也確實是道理。

如果皇帝和首輔發生矛盾,不管未來誰勝誰敗,位於交戰中間的先鋒軍,註定是要團滅的。雖然翰林清貴無二,於官場品流中爲最高,可是在首輔面前,這也算不了什麼。

楊廷和隨手丟個夾片上去,就能把嚴嵩發配到某個鳥不下蛋的地方去做個州佐官或是百里侯。

說到底,還是皇帝登基未久,根基不牢。從羣臣的角度上,並不看好他能在與楊廷和的鬥爭中佔到什麼便宜,不把寶押在他身上,也是情理之中。

楊承祖並沒着惱,而是笑了笑“嚴兄不必客氣,吃菜。你要知道,兄弟我前些時回了一次安陸,對於京裡的情形,其實並不十分清楚,好多事也要問你才行。萬歲明明有自己的父母,爲什麼非要去認孝廟爲父?把自己的父親當成叔父來供,這總得有個道理吧。”

嚴嵩苦笑道:“道理?世兄這話說的就太過好笑了,首輔行事,還需要道理?再者,只要想找,道理這種事,還難的住楊家一門兩才子?他們舉的是漢哀帝繼承成帝香火,宋英宗尊奉仁宗爲皇考這兩個例子。禮部的那些人,也不是吃白飯的,想找些依據,不算什麼難事。”

“我懂得,他們指望這個吃飯,肯定是有些本事。不過嚴兄,我是個粗人,對於這些東西並不懂,若是你出來打對臺,是否有話可說?還是說,他們真的完全佔住了道理,你就算想爲國出力,也沒有辦法?”

嚴嵩當然不信,能寫出那麼多話本的人,會是個所謂的粗人。這種請教,大概就是考教吧。當然,一個錦衣官考教一個翰林,這怎麼聽怎麼充滿了違和感。但如果他是替皇帝來考試,那就是另一回事。

皇帝終究有長大的那一天,首輔也會隨着萬歲的逐漸長大而衰老,等到五六年之後,朝廷上是誰家天下,就難說的很了。

嚴嵩並沒有意識到,這次的禮儀這爭,實際是君權相權誰在這個帝國說了算的鬥爭,只是看成了皇帝與首輔間的小齟齬。自己這次即使不出手,只要讓皇帝知道自己有本事,未來還怕得不到重用?畢竟自己比起楊廷和,終歸是要年輕幾十歲,年齡,就是自己最大的優勢。

他沉吟片刻之後道:“這份奏疏雖然用典清楚,不過要說無懈可擊,其實也談不到。漢哀帝、宋英宗都是在漢成帝、宋仁宗死前就收養爲皇子甚至是立爲太子的,而當今天子是以兄終弟及身份入繼大位,這就是第一個不同。再者,先皇遺詔中稱天家爲“興獻王長子”,如今又讓天家稱興獻王爲“皇叔父”,豈不是自相矛盾?更何況聖母現在通州,若是以天家入繼孝廟香火,則聖母就得按君臣之分,向萬歲行君臣之禮。哪有人子接受生母跪拜之禮的道理?我大明既以孝而治天下,禮部此議,與孝道相違,自然大爲不合。”

楊承祖心內暗道:嚴嵩不愧是個歷史上成名的奸臣,不但擁有不俗的才幹,更有着很出色的算計。他這些理由不可能是這麼短時間內想出來的,可見禮部那禮議剛一出來,他就考慮着該如何駁斥。但是他不肯說出來,就是在等待時機,以作爲晉身之階。

雖然他再三表示不想充當炮灰,與楊廷和發生正面衝突,但是這不代表他不想站隊。楊廷和那邊人才濟濟,他一個翰林就算想投奔過去,也要看對方肯不肯接受。所以,從立場的角度看,他實際上從一開始,就是嘉靖這方潛在的支持者。

不過這人爲人比較陰柔,不肯明着站隊,只有當楊承祖向他發出邀請時,他才展示了自己的才幹。現在這些內容已經說出去,楊承祖如果想的話,完全可以僱個人,把這些東西整理成奏摺丟到朝堂上。

別看楊廷和說的兇狠,妄議者問斬,大明朝有的是不怕死的人,敢於向他起挑戰。都察院裡那些吃幹當盡甚至連當票都要二次典當的御史都老爺們不要太多,爲了幾十兩銀子,就可以替人出頭彈劾文武。楊承祖只要拿幾百兩銀子出去,還怕找不到人出來,拿楊廷和刷自己的名聲?

楊承祖微微一笑“嚴兄果然是大才,人說才子倚馬千言,我原本是不信的。今日一見嚴兄,方信世間果有此等高才。區區一個翰林修撰,實在是配不起嚴兄的才學。”

“過獎了。不過嚴某人微言輕,見識淺薄,這些不過是書生之見,上不了大雅之堂。咱們在這裡說說尚可,如果真的寫成奏疏,那便是貽笑大方。怕是元翁到時候連制罪的興趣都沒有,把嚴某當成一個妄人,一笑置之。”

“嚴兄,你擔心的事,我是知道的。不過我要說一句,你想的太多了。楊某現在本來應該在通州守衛聖母,你道我爲什麼進京?還不是爲了替萬歲,做一些跑腿的活計?我是個武臣麼,沒什麼腦子,也就能賣點氣力,跑一跑,轉一轉,傳幾句話。至於傳話給誰,這都是天家定的名單,而大家的反映,我也要向天家回奏。

他邊說邊用手彈了彈桌子“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良,機會並不是隨時都有,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次聯繫的人……很多,而位置……有限。我們一見如故,我是第一個到嚴兄你這裡來的,其他人那裡,我可能只會說兩句話,然後就離開,至於吃飯喝酒,就沒這個時間了。來來,咱們抓緊吃,菜別涼了。”

嚴嵩聽到還有別人,心內一動,自古來法不責衆,如果自己殺出去,可能會彈指間就死的連渣都不剩。但如果出來的人足夠多,即便是楊廷和,也得考慮一下影響吧。

他試探着問道:“楊世兄,你接下來還有很多地方要去?”

“勞碌命,沒辦法的,這幾天我都閒不住。也就是在你這裡,纔有閒暇吃上一頓飯,我可得多吃幾口。”

楊承祖邊說,邊用筷子一指桌上的紅燒鯉魚“嚴兄,你知道我是滑縣人,對這鯉魚最清楚了。我們那邊有個傳說,黃河上的鯉魚,每年春季,逆流而上登龍門山,天火自後燒其尾而化龍。所謂的鯉魚跳龍門,就是這麼回事。而現在,你的龍門,也來了。”

第30章 爭田(四)第857章 屯門(上)第463章 奪寶記(十二)第829章 送瘟神第846章 羊入虎口(三)第1043章 撐場子(一)第64章 明查暗訪(一)第249章 自投羅網(五)第669章 跋扈(上)第690章 上元之會(四)九百三十三章 輕越雷池第357章 一拳開(九)第204章 局中局(六)第413章 定心(十一)第1038章 同行第519章 羣龍奪位·江山誰屬(九)第730章 恢復秩序(下)第996章 金山銀海(二)第127章 怒潮(三)第893章 下凡(下)第198章 暗訪(十五)第469章 帝師(四)第123章 清理門戶第7章 殺賊第25章 奪產第123章 清理門戶第918章 抓破臉第257章 找場子(一)第111章 考較(四)第563章 借兵(下)第54章 爭妻(四)第280章 生死與共(八)第443章 刺(五)第459章 尋寶記(八)第881章 陷落第679章 狀元投效第238章 急風驟雨(七)第760章 食蟹(上)第98章 白蓮初現(二)第653章 初會張寅(上)第909章 打壓(二)第813章 海王請降第228章 義薄雲天(五)第602章 京營第109章 考較(二)第1101章 實相第494章 重遇至尊·天下無主(八)第1011章 外援(二)第613章 大鬧兵部(下)第585章 一人得道第287章 遠大前程(五)第885章 功過(三)第313章 屠虎(四)第1010章 外援(一)第715章 小事(下)第325章 相婿第176章 奪龍記(五)第1049章 晉商(三)第1014章 反擊開始(一)第299章 血夜(五)第259章 找場子(三)第595章 將計就計第963章 科道互查(三)第161章 交割(一)第866章 虎口第1053章 軟硬兼施(上)第2章 出手第1089章 蓮凋(三)第450章 真相(三)第627章 決鬥第599章 烏合之衆(一)第335章 討餉(五)第226章 義薄雲天(三)第712章 打壓大內第249章 自投羅網(五)第898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56章 討銀(二)第817章 談判(二)第917章 爲君粉身亦無悔(下)第564章 重逢(一)第1012章 逼宮第841章 殺威棒(下)第273章 生死與共(一)第327章 走馬上任(一)第639章 襲營(下)第685章 楊記(中)第207章 局中局(九)第1061章 重見飛紅(下)第378章 手段(十一)第1015章 反擊開始(二)第667章 風雪殺人夜(上)第1088章 蓮凋(二)第541章 餘燼第3章 身份疑難第221章 規劃第179章 奪龍記(八)第152章 鴻門宴(二)第564章 重逢(一)第802章 生死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