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周郎南渡

弓弦聲響起,利箭破風而出。

張繡居高臨下,用的弓箭又是上等牛筋弓,這一箭迅疾無比,周瑜根本沒時間抽出另一側的長劍,只能下意識側身下趴躲閃。

爲了這一箭張繡準備了好久。這一個月來張繡每逢打獵或者劫道,都是以弓箭爲主打武器。開始的時候只能起到嚇唬的作用,許多次不同於校場練習固定靶的切身運用和實踐,使得張繡的箭術進步飛快。

所以這一箭射的並沒有多大偏差,準確無誤射中了目標。

塗有塞外毒草液汁的利箭射中了周瑜胯下白馬。那馬雖然是戰馬,但卻沒有套馬甲。中了張繡牛筋弓居高臨下蓄勢的一箭,當即倒地翻騰起來。

沒錯,張繡這回有自知之明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那品種優良的純白戰馬中了張繡一箭,本來還是能夠支撐片刻不至於不倒地的。但是張繡塗在箭頭的劇毒使得戰馬受了巨大痛楚,不禁帶着周瑜倒地,而且居然就地翻滾起來。

當時看得張繡不禁有些後悔,周瑜這要是被馬軋死不就白忙活了麼。於是急忙吹了一聲口哨,背起長弓拿起了長矛。

隨着那一聲口哨,張繡方纔藏身的茂盛草叢裡突然站起來一個龐然大物。這龐然大物也許是貓在草叢裡時間太長了,站起來便是長長嘶鳴一聲。

這龐然大物赫然正是張繡那匹坐騎。毛色很一般也很雜,但是全身上下卻是極爲緊繃結實的一匹西涼戰馬!

飛身上馬的張繡瞬間找回了北地槍王的感覺,眼神凌厲,一股若有若無的氣勢散發了出來。

不用他喝令,胯下戰馬卻是前蹄揚起,高昂起馬頭,在落日的餘暉下給張繡來了一個定格!一個背弓拿矛頗爲兇悍的山賊以及一匹雜毛戰馬的定格。

前蹄落下的一瞬間,這匹西涼戰馬不帶絲毫停頓,就勢後蹄一蹬,順勢衝下山來!

馬蹄踏響,瞬間就掩蓋了在場所有馬匹的蹄聲!

若是周瑜此刻沒有被自己的白馬壓在身上,便是能一眼就判定這是匹真正的悍馬!因爲這匹馬的表現根本不是不是那些從小餵養長大在在柵欄裡馬場裡的馬匹能夠比擬的。

張繡一人一馬,帶着滾滾雷聲踏下山來,矛頭直指倒地的白色戰馬和白衣周瑜。

周瑜雖然看不到什麼,但是卻是能聽到感覺到那股洶涌彭湃直奔自己而來,當即卻是從腰間摸出了短刃,眉宇間一股狠厲之色閃過,便狠狠將匕首捅進了自己坐騎腹部。

腹部是全身最吃痛的地方,這匹戰馬被周瑜盡沒半個刀柄的一刺,長長嘶鳴一聲居然站起了來。

張繡在馬上早已經是蓄勢待發,見倒地的白馬忽的站起,張繡毫不猶豫一隻手將長矛前刺,作勢捅進那白馬馬背。胯下坐騎因爲張繡刺矛時雙腿夾緊了馬肚子,更是竭力前衝。

長矛刺穿白馬馬背,大概是刺斷了脊椎的緣故,這匹白馬連撲騰一下也沒有,竟是直接斃命。再接着張繡胯下悍馬更是用馬頭撞上了被秒殺的白馬。張繡一隻手執矛挺着白馬馬身,加上胯下悍馬的大力衝撞,一瞬間那白馬便是被張繡帶了起來繼續前衝。

在這種情況下,張繡仍敢分心分力。左手拉出背上長弓,往地上一套,居然將仰面倒地起身一半的周瑜套着一齊帶走。

此時一衆匪民纔剛剛殺下山,而周瑜的一衆侍衛正心急被馬壓身的周瑜。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第一個衝下山第一個倒地這一隊人身上。

此時此刻衆人只看到張繡一手用長矛挑提了一匹戰馬、一隻手套着一個大活人離地,縱馬往前奔馳!

全場震撼,無人不悚然。

雙方在正要短兵相交的關頭居然齊齊停止了動作,目瞪口呆看着這精彩絕倫的一幕。

悍馬仍然在前行,張繡再次狠狠夾緊雙腿,胯下坐騎使不上勁,便蹬直了馬腿剎車,張繡用力挑起一下長矛,那匹白馬便就勢脫離張繡長矛,自己往前飛了一米然後重重落地。

同時張繡也左手提起了被套在弓弦上的周公瑾,也許是狀態爆發,張繡用力一提之下週瑜居然飛在空中,下一秒張繡左手便是棄弓抓住了周瑜脖子。將周瑜提在半空。

在衆人看來,張繡卻是更爲神武一些。一矛挑飛一匹死馬不說,居然在策馬過程中單手扔飛起一個大活人,然後將其單手提在半空!

事實上承擔大部分力氣的是張繡胯下這匹自山上奔騰而下的悍馬,張繡只是順勢而爲,卻很好營造出來自己悍勇非常的效果。

或許張繡胯下的如果是赤兔那等惹眼的駿馬,那麼旁觀者倒會多關注一下坐騎。但是此刻這匹戰馬的其貌不揚,卻正是把它自身的悍烈嫁接在了張繡身上。

抓着周瑜脖子的張繡將周瑜向地上一甩,接着右手的長矛便指在了倒地的周瑜胸口。

虎目四掃,全場已經沒有一個敢亂動一下的人。

包括周瑜本人,也是一時難以接受這一落一起又飛又落帶給他的衝擊。

……

幹了一票大的,夜晚的山村仍然很平靜,像是白天不曾發生過什麼似的。事實上丹陽匪民們從來就是這麼淡定,不管搶劫到了多少財寶,該幹啥還還是幹啥。哪怕家裡地底下埋了千金財寶,白天該下地幹活還是下地,從他們一張樸實的臉上看不出任何異樣神色。

其實這和後世的索馬里海盜很類似。因爲戰亂和土地貧瘠的索馬里難民逃難到亞丁灣的海島之上,海面上沒有船的時候他們就安安分分打漁曬網,一旦有商船,便抄起AK羣起圍攻。只是出身難民的他們不喜歡濫殺,只是喜歡劫財劫物,後來也只是發展到綁架人質勒索。從來不曾做出什麼太過出格血腥的事情。要不是這樣,列國哪能任由一夥窮兇惡極的悍匪長期盤踞在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附近。在抓捕俘獲這些海盜之後,聯合國之類的也常常對其從輕發落,因爲出於人道而言,這些人不幹這行真的就得餓死。再說也沒犯什麼十惡不赦的滔天大罪,不如放了。

這也是索馬里海盜屢禁不絕的原因之一,其根本的原因還在於索馬里這個本就極度貧瘠的國家長期處於極度混亂,人民生存生活毫無保障,幹海盜是唯一能養活自己的行業!

同樣的道理適用於丹陽郡。因爲“山民”們已經把殺人越貨當成了一種和耕地打獵同等重要地位的生存手段,而又不刻意滋事鬧事,做出威脅政權的事情。所以歷代以來丹陽郡山區屬縣都不過度追究山民劫道殺人的罪過。同樣這也是丹陽民風剽悍教化長久不行的一個原因。

村裡一個山洞裡關着周瑜的所有侍從。本來按照習慣,這些人都應該就地弄死毀屍滅跡的。這樣官府最後也好睜隻眼閉隻眼對外說查無可證。

但是張繡卻是忽然提出從軍的主張,並引得一青壯山民沉默。

中原戰亂伊始,江南便涌來了衆多渡江而來的流民。各地諸侯豪強爲了擴張自己的勢力,都是進行了招撫流民的舉措。收攏中原高素質的會耕種的農民開墾江東平原,以提高田地糧食單產。

先是開墾一些沒有開墾的荒野,後來戰亂一直持續,流民越來越多,於是又擠佔原江南人耕地。甚至到後來,平原的田地越來越少,便開始擠佔丘陵山區的耕地。

就說丹陽郡,並不是全郡都是山區。其東北地區少丘陵多平原還臨湖臨江,魚糧富足。是北人遷居的第一首選。很多原東北丹陽人便內遷,像杜老大所處的涇縣,外來人口也是越來越多,村落越來越多越擠,但是耕地多少卻沒有變化,這種狀況下很多丹陽人不得不主動思考起來能吃飽飯的其他出路。

於是,當張繡提出裹挾這批規格屬於軍馬的馬匹,以及這三十多俘虜去投軍,引起了很多山民的共鳴。

……

周瑜這是第二次去投奔孫策。

孫策最開始征討江東的時候,周瑜便曾親率兵馬自帶錢糧幫助孫策創業。那時袁術剛剛盤踞了淮南,周瑜的舅舅吳景在袁術手下統兵,叔父周尚在袁術支持下擔任丹陽太守。因此周瑜得以調動一支不多的兵馬和糧草幫助從小交好的哥們孫策創業。

等到孫策剛剛在江東站穩了腳跟,周瑜卻因爲袁術罷免了周尚的太守之職,不得不率領部屬回丹陽,再跟叔父周尚去壽春見袁術。

當時年紀不過二十出頭的周瑜還沒有後來的都督風貌,還以爲袁術是個人物,哪知道見識之後卻只有失望。但是袁術卻是發現了周瑜的才能,加上需要拉攏周氏來安撫淮南士族,便要重用周瑜。聰明絕頂的周瑜哪能陪着袁術一起作死,只要求回廬江擔任居巢縣縣長。

居巢縣和江東臨江相望,實際上週瑜正是爲了隨時返回江東做準備。

這幾年以來,孫策身邊聚集起了一批文武,勢力也越發做大。周瑜也暗地裡將廬江周氏家族慢慢搬遷到江東,只等到孫策需要一個獨當一面的全能統帥和他並肩作戰徵略江南,便棄官直接投奔江東!

籌劃了好久,終於使得周氏全身從廬江遷徙到江東,等到了孫策積蓄起了實力即將拉開徵略整個荊揚江南地區,周瑜毅然棄官南渡,丟棄一切金銀細軟家族房地田產,只帶着親兵三十騎要投孫策!

第一百八十三章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漢棟樑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許都第二百五十章 甘寧相投第六十一章 終極對決第五章 賈詡謀心第八十八章 明漢將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安天命第三百一十七章 交州士家楔子第五十章 內心成長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沛之戰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二章 嚴父慈母第五十四章 高順其人第二十章 人才濟濟第一百三十章 自上而下第三十章 一夢驚魂第六十八章 攻其不備第一百四十六章 臨陣倒戈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戰果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七十七章 位極人臣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第二百六十七章 得人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先入爲主第二百五十八章 軍法森嚴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夏出兵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許都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諾第二百一十六章 盡人事第四十四章 死亡衝鋒第三百零二章 政治犧牲品第二百八十七章 的盧馬第六十六章 哀兵必勝第三章 文和亂武第四十三章 慘烈攻城第四十七章 打蛇七寸第七十九章 一時豪傑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鬧洞房第二百一十七章 安天命第三百零五章 倉亭之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許都第三十七章 無言侍女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渡之戰(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漢棟樑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而後立第三百二十七章 灃水之戰(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顛龍倒鳳第六十三章 亂世奸雄第一百二十一章 借船伐吳第二百六十八章 顛龍倒鳳第十四章 蘄陽大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洞房風波第二百九十四章 萬劫不復第七十五章 張繡四大將第二十七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六十四章 神亭小將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樂進VS劉鐵嗓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三百零五章 倉亭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壽春首惡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十五章 蘄陽一戰第一百四十章 宋憲大敗第一百四十六章 臨陣倒戈第一百七十七章 第三隻手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一章 終極對決第五章 賈詡謀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延津之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文諂武蔽第六十八章 攻其不備第二百九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九十七章 呂布之女第十三章 唯有死戰第七十六章 八缺五的上將衆第二百一十六章 盡人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過河雜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白疊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顧陸兩姓第一百九十三章 張繡戰劉備楔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廢鄉老第三十五章 抉擇抉擇第七十三章 淮南之春第一百八十八章 延津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知書達理第二百一十三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四十章 宋憲大敗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韓相爭第一百九十三章 張繡戰劉備第二十四章 桃園論世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膽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