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

皎潔的月光,緩緩流淌的河水,兩個一絲不掛的男子並肩靠在一個小水灣石壁上,欣賞着清朗沉靜的丹陽山水。

兩人貌似已經在水灣裡交談了很久,說話都很自然隨意。

“如此錦繡河山,正是我等大好男兒馳騁顯能之地!”張繡早已不復先前的陰沉,忽的擡起手臂揮向遠處崇山峻嶺,揚起陣陣水花。

相比張繡的談笑自若,周瑜卻是不知爲何一副全身很難動彈的樣子,略顯艱難地倚靠在石壁之上,一口一口換着氣說道:“只是,沒想到,會與你一衣帶水,共處一河,談論世間風雲。”

張繡無所謂一笑:“這世間不是所有事情我們都能知曉預料的,就好比你以爲這河是既寬又深的,跳進來會大有所爲。但是入水之後才發覺這河水的深淺只能保命,不能讓你這條潛龍橫江縱遊。”

張繡說似簡單無意,但周瑜此刻卻用心琢磨。

若赴江東爲帥,依自己的文韜武略和孫伯符的驍武勇冠和雋才大志,在江南翻雲覆雨並不是難事,但是然後呢?

割據江南成王霸之業容易,但是北入中原成就千古帝業,還會這麼容易嗎?

南人自古多自保自滿之心,少進取創新之心。昔日西楚霸王項羽,覆滅暴秦之後卻只是自滿於一個西楚霸主之位,分封諸侯大搞商周封邦建國之事,不思仿效始皇成就一代楚帝,建立項家皇朝,結果反被一個劉邦一個地痞出身的漢王逆襲,於是大漢開國,後來人以秦皇漢武爲華夏極盛!

縱然當下孫策小霸王之稱,有席捲天下之志,但是張繡的一番話,卻使得周瑜眼光看的更遠了一些。真正的霸王項羽席捲了天下卻不能得到天下,孫策這個小霸王就算能夠得到天下,能保住天下嗎?

回想孫策在江東施政舉措,無一不是短期見效快,而對於長期卻無異的政策。就好像張繡方纔主動與他提起的東吳世襲領兵的傳統,看似從上到下都是好處,但是在張繡的分析之下卻是弊大於利。短期之內這些世兵是孫氏統治江東的基礎,但長遠看來世兵制會成爲孫氏政權最大的隱患。

孫氏世襲領兵的傳統來自於孫策本人。孫堅當將軍時候,麾下部卒多是自己私自徵募或者自願投靠的,私人部曲性質比較嚴重。因此孫堅遇害時,孫堅的親族是可以繼續統領這支部隊的。但是當時孫策還年少,沒有統兵的聲望地位。於是這支部隊被袁術吞併,孫策也一直在袁術麾下磨練。

等到孫策終於磨礪成了一頭猛虎,老爹的舊部諸如程普黃蓋韓當這些都願意聽他調遣,孫策這才得以拿回這支部隊。於是,世襲領兵的傳統從此開始。

孫策想要渡江在江東打拼下一片基業,必須首先獲得江東豪強地主們的支持!

在這裡必須提及江東不同於其他地方的一面,江東不像中原長期經受黃巾之亂以來頻繁的戰亂衝擊,原先的地主田莊經濟保持的很完整,因而江東的豪強地主世族這些勢力要比中原的更強,這種狀況下必須先得到豪強地主們的強力支持,孫策纔能有徵略江東的基礎。

這裡還必須解釋一下地主田莊經濟。相較於每個朝代初期基本都是以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佔據主導的經濟基礎,封建社會不可逆改的根本矛盾導致到了每個王朝統治後期,土地都在不斷兼併,貧富兩極也在不斷分化。

田地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大部分勞苦大衆無地或者少地,然而地主們不可能自己種幾百畝地,廣大老百姓也不能不吃飯。勞苦大衆租種地主的土地生存,地主榨吸勞苦大衆們的汗水鮮血。

比起被迫性的依附,現實中相當多的農民其實是自發性投靠豪強地主大族的,甚至將自己的田地幾乎無償交到勢力強大的豪強世族手中。因爲歸屬於世族豪強之後,便能依靠世族豪強官僚勢力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在一定程度逃避苛重的賦稅和徵役!

此時地主大族們得到了更多的土地、不得不說我們的祖先充滿了智慧,總能在壓迫與剝削之間找到生存的法則!

更多的丁戶,擴張利益之後他們逐漸膨脹並且蛻變。其中一部分地主大族經由了長久的量變積累到質變蛻變成了豪強世族!

……

當然,也有另外一些不願忍受苛政而又不願在世族豪強之下委曲求全的“硬漢”,於是這少部分人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嘯聚山林,乘風作浪!

此時這兩種截然相反的道路便產生了不可避免的衝突,豪強世族開始私自把依附民組成武裝隊伍來保衛自己的既得利益。人的慾望是永遠填不滿的,嚐到當土皇帝甜頭一部分豪強世族武裝甚至依山阻險,明裡暗裡反對官府對他們的賦稅和徵役,擴大既得利益。此類剽悍的豪強世族於是也被官府稱作“山賊”、“山寇”。

大的豪強,坐擁堪比小型城池的塢堡,擁有上千人的私人部曲,罩方圓百里田地。小的豪強,修建個小土堡,家僕十餘人,便處於一村之地的絕對統治地位。

在中原,因爲相互征戰不休的諸侯十分需要塢堡裡面的的大規模存糧和豪強手下的壯丁、成規模的賊寇因爲要填飽肚子和本就存在的仇富心理,都對塢堡沒什麼好印象,只要不是名望甚高的世家大族,常常隨意找個藉口攻滅。

但是在江東,因爲一直少戰亂,豪強地主的勢力卻是極爲強大的。而且因爲流民不斷的涌入,勢力更是膨脹到可以割據一方左右一方政權的地步。這種情況下,孫策正式承認了豪強地主對於部曲的私有權利神聖不可侵犯,允許豪強地主公開正式武裝自己、或者兼併其他豪強部曲,最重要的是可以世代相傳!

這世間哪有比正式承認自己是一方絕對領主更大的恩惠?

正式被官府承認爲領主和自己私自武裝起來是完全不一樣的性質。前者便可以自由分配交換兼併土地,可以對依附的丁戶規定賦稅比率,再也不用偷偷摸摸走私兵甲武裝部曲了。而後者卻只能在官府隨時可能舉起的屠刀下、在賊寇的威脅之下兢兢戰戰生活。

這便是江東豪強爭相歸附孫策的真正原因!

孫策於是得以在短時間聚攏了衆多文臣武將,招募到了數萬兵馬,而且仗越打兵越多,到現在已經是風捲殘雲般席捲江東各地割據勢力!

孫策可以輕易一統江東,甚至按照現在的情勢全據江南也不是難事。但是,想要徵略北方,那卻是極爲困難的!

這裡就必須說一句話了,孫策成也豪強世族,敗也豪強世族!

孫策起勢背後依靠的是江東本地地主豪強的經濟與武力支持,本地豪強世族勢力支持孫策的原因無異乎孫策能夠鞏固和擴大他們在江南的經濟利益。

比如我是一個吳郡的豪強,我支持孫策入主吳郡無非是因爲他承認我可以公開擁有自己的私人部曲,從此我便可以正式武裝自己保全家族。我是會稽郡的一個地主,我支持孫策的原因在於他佔據了會稽郡我以後就可以免受嚴白虎等等賊寇的襲擾。

諸如此類對於自身利益訴求的原因,江東的豪強地主們在新舊勢力之間選擇了更能代表他們利益的過江猛虎孫策!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評價說:“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羣疑滿腹,衆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徵,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

這或許能解釋爲什麼孫策區區數千兵馬渡江,卻能在短短几年擊敗各自擁有數萬兵馬的劉繇和王朗。主要原因就在於劉繇王朗沒有正確的施政綱領和得力的措施!不能有效處理江東影響力最大的階層——豪強地主世族階層的利益問題。既不敢削弱其潛在的威脅,也不能收爲己用。最後豪強地主們便選擇了少壯派勢力代表——小霸王孫策。

這便是孫策成功的原因,但是凡事都有利弊,凡事都存在矛盾。世族豪強地主對孫策的支持,可以使得孫策稱霸一方,卻也是他徵略天下的最大障礙!

沒錯,孫策目前所最爲倚仗的,正是最能阻礙到他的。

前面都說過,孫策之所以能夠安撫吳郡、會稽郡,在於他的到了這兩個郡內部勢力最大的階層的支持。而我們也有足夠理由相信,在接下來孫策徵略長江以南其他郡縣——丹陽、豫章、江夏等等郡縣的時候,也會得到同樣的支持。因爲這些郡縣都和吳郡、會稽郡一樣,地主田莊經濟保持的很完整,傳統地主豪強勢力根深蒂固。

但是之後呢,北方的郡縣卻是地主田莊經濟遭到極大破壞的,豪強地主勢力遠遠不如江南。就算能夠支持孫策,起到的作用也是很小,根本不能和江東的豪強給兵還給糧一樣給力。

而更關鍵的是,此時孫策治下的江南地主豪強,在這個時候也不會積極幫助孫策北伐。因爲北伐對於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好處。他們只需要孫策保護自己的田地免受北方勢力侵略、免受山越侵襲,免受賊寇騷擾。

受限於這個年代的技術和交通水平,以及豪強地主內部結構的家族性,豪強地主們的家業基本都在一縣之內,還沒聽說過那個豪強在整個郡都擁有田地。你孫策想要征伐北方征伐中原,並不能給我增添一畝田地一個丁戶,那我爲什麼要支持你,給你壯丁給你糧食去打一場不關乎我一毛錢事的戰爭?

沒有豪強地主階層的鼎力支持,孫策本身所能依仗的實力其實是極爲有限的。孫家雖然在孫堅時代因爲剿匪威名很盛,政治軍事名聲很響,但是經濟實力很一般。家族本身雖能躋身江東上層,但卻並不是那種巨頭型的。這其實也是孫策對其他世族豪強讓步讓的那麼大原因,甚至連世兵制都默許了,都是爲了得到全力支持鞏固自身統治地位啊!

當然,現在的孫氏也得到了諸如餘杭凌操等等雖然出身豪強地主,但卻志向高遠想要成就威名的俊傑,但是其勢力基礎仍然是普通豪強地主爲主。而單憑一小部分熱心北伐的俊傑,但卻沒有足夠的兵糧作爲後盾的小霸王孫策,成功北伐的機率有多大呢?

就如張繡對他所說的,你能看到的僅僅是這條河很寬闊,但是並不知道這條河的深淺如何。你以爲你可以縱遊江河,但跳下來才發現僅僅只能保住你的性命,不能讓你蛟龍入海,恣意遊騰!

周瑜不禁陷入了沉思,孫策在江東的勢頭已經不可逆轉,如此下去固然能夠籠絡江南豪強,達到稱王長江以南的目標。但是,自己難道會僅僅只是一個諸侯王的王臣?

自己的宏圖難道從此以後要僅限於長江以南?

是做諸侯之王臣,還是做千古公侯?

第三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戰(四)第一百五十章 絲毫不懼第三百零一章 江州都督第三十六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二十九章 你死我活第五十六章 曹操和曹軍的瘋狂第六十八章 攻其不備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鬧洞房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二百五十五章 孫氏虎門第一百六十章 兩全其美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線作戰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第八十一章 做牛做馬第四十四章 死亡衝鋒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起第二百一十五章 荀彧坑爹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通出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韓相爭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零八章 小沛無戰事第十七章 蘄陽三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挾持人質第一百四十八章 後果很嚴重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輔流民第三十七章 無言侍女第二百八十二章 陳宮獻謀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片白帆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個小毛孩第一百四十八章 後果很嚴重第一百七十七章 第三隻手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是誰第一百四十五章 言之鑿鑿第一百三十章 自上而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韓相爭第五十三章 不停歇的酒宴第三百二十四章 灃水之戰三第三十一章 明槍易躲第四十章 血的教訓第二百二十五章 禪國封邦第六十一章 終極對決第一百五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戰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諾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渡之戰(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三百一十一章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諾第五章 賈詡謀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線作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是誰第二十一章 人禍天災第二百零八章 小沛無戰事第六十四章 折損過半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膽俱裂第二章 軍有逃卒第三百二十章 楚國老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吳郡紈絝第五十八章 最佳良機?第七十五章 張繡四大將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二百章 我是臧霸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許都第一百一十一章 猿臂神射第一百六十五章 權慾薰心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諾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九十六章 蛇鼠一窩第一百八十六章 袁渙之幹第一百六十章 兩全其美第五十七章 暴風雨的前奏第六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邁昏聵第二百二十四章 分封諸侯第三百一十六章 漢王劉協第一百九十九章 棄城撤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誘敵之計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起大落第二十一章 人禍天災第二十九章 大好河山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韓相爭第三百三十一章 北門失守第二百零七章 泰山之戰六第十三章 唯有死戰第一百一十章 你來我往第四十七章 打蛇七寸第一百三十九章 吳郡紈絝第二百六十一章 槍矛對殺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槍暗箭第二百八十七章 的盧馬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戰(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張繡戰劉備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漢棟樑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鬧洞房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鬧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