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最佳良機?

袁渙的文人風骨在此刻顯露無遺,在中原第一諸侯的怒視之下,袁渙仍然淡定自若,舉杯自飲自酌,熟視這位天下第一權柄者如無物!

曹操喜怒無常,但這並不代表他沒有胸襟。僅僅是半分鐘的對峙,曹操便不怒反笑道:“如此我只能選擇後者了。陳公臺乃當世大智慧者,其謀攪動中原風雲,怎能如此倉皇而逝?”

酒宴正式開始了,曹操意氣風發,當衆給張繡打包票許了破羌將軍的官職,更保證張繡軍一應人等官秩直升不降。

氣氛漸漸回暖了,衆人雖然還是擔心自己的未來,但是卻也不得不相信曹操任人唯賢的風格。

直到張繡以及部分文武的家眷也參加了壽春宮的晚宴,將軍和文士們終於停下了政治軍事大事的討論,只講家事或者趣聞,氣氛倒活躍起來。曹操和張繡推杯換盞,曹軍將領們也和張繡的部將們大拼酒量。

宴席上的曹軍將領個個都是漢子,每個人前面都至少有兩大空酒罈!這場酒宴喝的曹軍上下酣暢淋漓,一年以來的拼死拼活終於換來了現在碩大的功業,怎能不爽快乾一杯?

興起之時,曹操挽着張繡的手臂,走下大殿在前殿和衆家眷打招呼。甚至以一副醉態和一衆家眷說着大話開着玩笑,好似找到了很多年前在洛陽當衙內公子肆意妄爲的感覺。

只是當曹操走過一個風韻少婦的時候,腳步忽然停頓了一下,目不轉睛盯着那少婦看。

張繡自然看到了曹操眼中毫不掩飾的光芒,攙扶着曹操的親侍曹安民也將這一幕落入腦海。

那少婦只是矜持的對曹操低頭欠身行禮,不短也不長的十幾秒後,曹操忽然大笑道:“我突然想起那一年在洛陽,我和袁本初兩人還在人家的新婚當夜劫了新娘,剛跑出去,就有人追,可笑袁本初居然又想把新娘子還回去,我當場就對他說,要還也行,但之前至少把紅蓋頭掀了!”

……

這場晚宴一直持續到深夜,大殿之上曹軍將領無不臥底酣睡,心事重重的大部分張繡軍將領也以酒澆愁倒地不起,只有張遼高順等人因爲給呂布帶喪,不願飲酒,曹軍衆人也只有一聲敬贊,不再勉強。

曹操也醉了,只不過沒倒,滿嘴說着胡話。

聞着滿殿的濃濃酒肉氣,看着遍地的曹軍主幹將領,滴酒未沾的張遼高順二人皆以目示向張繡,好似等待着什麼。

壽春宮此刻駐守着三百虎衛營和二百武衛營,城內有六七萬已經散亂了建制只顧尋歡作樂的曹軍。而壽春城牆上則是滿建制兵甲齊備枕戈待旦的十萬張繡軍,此刻舉事,有在外的陳宮調度,等待着七萬曹軍的將是一場甕中捉鱉式的戰鬥。

但是此刻,張繡卻遲疑了。

只見他從容走到已經昏昏沉沉不能視物的曹操跟前,隨手拔出了曹操的那把天子賜劍。打量那劍和已經快人事不醒的曹操一眼,卻忽然將利劍插入了劍鞘。

張遼和高數等人的神色不禁一黯,張繡留下一句輕飄飄的:“吾不如曹公。”便走下大殿。

就在張繡坐到自己位置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時候溜出去,又在外邊做了什麼事情的曹安民終於回來了,手裡還捧着一碗什麼東西。

嗅覺敏感的張繡聞到了味道,這是一碗醒酒湯。

喝過醒酒湯的曹操眼睛終於有神了,見滿殿狼藉,曹操苦笑一聲道:“老了老了,想不到文錦酒量如此之佳,今晚都把我灌醉了。安民,安排虎衛營的各位將軍回去!”

曹安民領命,出大殿招呼虎衛營的親衛護衛着曹軍大將們去各自軍隊的聚集地。至於荀攸郭嘉等等文臣謀士,早就被送到壽春宮後面休息去了。

被人扶出壽春宮門,曹仁夏侯惇于禁徐晃等人突然全身形一震,眼神好似根本沒喝過酒一般。

夏侯惇冷笑一聲:“幸好張繡小娃最後沒幹啥事,不然我先讓他少一隻手。”

啪!

衆將轉頭看去,原來是許褚給了典韋一嘴巴子。末了許褚還罵道:“這貨就沒吃軍師祭酒給的解酒藥,自詡千杯不醉,看看和那個胡車兒喝成什麼樣子了。”

醉醺醺的典韋擡起了手,還是在許褚臉前無力垂下,嘴裡咕噥着:“酒……蠻子……這蠻子,酒量……我服……了。”

衆人搖頭苦笑,有的人去了自己部卒的集合點,有的去輪值。

大殿上曹操和張繡喝了最後一杯,然後張繡便先一步走,張遼高順等呂布部下摻扶着紀靈張勳等人走。一身酒氣的曹操目視着張繡走遠,才轉身揮了下寬袖,笑着問旁邊的曹安民:“城中有美人否?”

曹安民知道曹操的心思,忙笑道:“城中有一美婦,不勝酒力,不便回府,便被侄兒留下,此刻正在壽春後宮洗浴。”

曹操笑了一聲沒有說話,腳步直接邁向大殿後面。

走出壽春宮門,張遼等人也不和張繡說話。倒是高順臉色肅然,問道:“將軍,曹賊當晚舉劍在你頭上卻沒動手,今晚將軍要禮尚往來乎?”

已經“自動”醒來的胡車兒大驚:“高順,你那天晚上也沒喝醉?”

張繡沒有回答,一步一步前行。直到前面飛來兩騎,下馬報道:“將軍,曹軍大將夏侯淵徐晃李典等已經出城,去往曹軍大營!曹軍樂進坐鎮南門附近,安排了軍士巡邏值夜!于禁坐鎮北城府庫,也安排軍士值夜!”

張遼高順等人眼神更是黯淡下來。曹軍主幹已經分散,並且各司其職,此時舉事是一網不能打盡曹軍中樞了。

張繡仍然一副風淡雲輕的樣子,直到另一名騎兵也開口說話:“曹軍武衛營,半路請走了鄒夫人!”

張繡眉宇之間忽然迸發出一股神采,昂胸平視前方,吐口說出一個字:“幹!”

周邊一衆干將都愣住了,但沒人去懷疑張繡的命令,也沒人拖延哪怕一秒鐘時間,紛紛領命奔去。因爲他們此刻腦中已經升起了怒火,曹操如此欺辱,實在違背忠孝仁義!

張繡沒有看到的是,當他在壽春宮大殿朝着曹操拔出天子賜劍的時候,殿宇上面橫樑黑暗處,數支利箭已經指向了他。

目睹張繡離開壽春宮,又收到曹軍干將已經各回其位消息的郭嘉說出一句話:“張繡豎子,可以驅使爲前卒矣!”

於是一刻鐘之前,黑暗中一直看着張繡的兩雙眼睛終於不再緊跟張繡的背影了。

張繡府邸,藉口年老不勝酒力先回來的賈詡正在和陳宮對弈圍棋。

棋盤上陳宮的黑子佔據着上風,賈詡的白子雖然步步敗退,但卻退的不急不緩。

賈詡笑呵呵地繼續下了一步無關緊要的白子。

“文和老前輩,你確定不悔棋?”陳宮忽然問道。

賈詡一臉茫然:“爲什麼要悔棋?老夫這一步棋可沒進你的圈套中啊?”

陳宮搖了搖頭:“你的這一個棋固然沒入套,但是,卻錯過了最佳的反制時機!”

賈詡不言,陳宮便繼續按照自己的部署進逼了一步,落下一個黑子。

半闔着眼的賈詡忽然睜圓了眼睛,朝着一個關鍵的位置落下一子。

陳宮冷笑:“此時纔想起反攻?可惜你的棋已經沒有了絕對的勝算。”

賈詡不言,繼續落子。幾個回合便將一副步步敗退的守棋變換成了一副洶涌澎湃的攻棋。

但是陳宮前期佔據較大優勢,賈詡的反擊不過以蛇吞象而已。更何況,剛纔因爲賈詡錯過一棋,這條蛇失去了鑽入大象鼻子直搗黃龍的機會。

雙方繼續博弈着,棋盤上的局勢,瞬間成了一副膠着的狀態。

……

城外張繡軍軍營,還屯駐着三萬張繡軍。

十餘騎策馬從壽春方向趕來,進入軍營後,當下敲鼓聚兵!

三萬懵懵懂懂不知何事的張繡軍穿起衣甲,拿起兵器出了帳篷便按照隊列聚集在將臺下面。

趙風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雍州兵,應張濟的招兵榜進入軍營,從此成爲一名大頭兵。

趙風當兵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爲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至於老趙家絕後。在董卓當政長安的時候,趙風的家裡就因爲苛捐雜稅而過不下去,五十多歲的老孃和七八歲的弟弟因爲饑荒活活餓死。直到呂布合謀王允殺了董卓,關中的天下又姓了劉,趙風才覺得日子有了盼頭。

但是還沒等他種一季的莊稼,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大金剛就反殺長安了。李傕郭汜掌權後,迎接趙風這些普通雍州人的,是一場屠殺。

殘暴的李傕郭汜公然劃分勢力,並且還都喜歡派出散兵滲透到對方地盤展開大屠殺。這樣搞也就罷了,搞到最後李傕和郭汜沒有錢糧揮霍,直接向自己地盤的平民百姓舉起了屠刀。

兩相相比,趙風曾經一瞬間都懷想起了董卓當政的日子。雖說董賊也時常搞屠殺,但至少人家一時興起才殺人,殺了人還用殺蠻夷掩飾一下。而李傕和郭汜的搞法直接是種族滅絕啊!

好在屯駐在關中外圍的張濟張大將軍來了,帶兵來了一出兵諫,要求李傕郭汜二人和解。老父被李傕士卒殺死的趙風決定還是當一名大兵好,不說能殺其他人報仇什麼的,總不會被莫名其妙殺死。

於是,趙風加入了民聲頗望的張濟軍。但是不曾料到的是,關中大小諸侯一致排斥愛兵還愛民的張濟,最後無奈,張濟揮軍荊州。

雖然遠赴外鄉,但趙風和絕大多數雍涼兵一樣,已經對這個沾滿了親人鮮血的傷心地沒有多少眷戀。

還沒等他做起在異鄉有田有地有媳婦的白日夢,南陽一戰,他們的信仰,驃騎將軍張濟中流矢身亡!

好在還有和張濟一樣仁厚的張繡在,雍涼軍們繼續前行。戰汝南、淮南,終於,他們可以在淮南停留下流浪的步伐了。

但是曹軍來了。

個子比他們低的中原兵單打獨鬥不是雍涼軍的對手,但該死的淮南兵連中原兵也打不過,總給張繡將軍拖後腿。

每一個雍涼兵都浴血奮戰過,趙風甚至跟着高順將軍大破過曹操的十萬中軍!

然而他們還是輸了這場戰役。

本來他可以當上伍長的,到時候就可以在吃飯時吃上肉骨頭了。但是卻傳來命令,朝曹軍投降!

趙風和絕大多數張繡軍士卒一樣渾渾噩噩過了這一個月,雖然說伙食沒變,衣甲兵器也在,不用擔心會在那天晚上被活埋。但是,爲什麼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心思呢?

將臺上站的是一個大將軍,他在喊什麼趙風並沒聽進去,等到全副武裝揹着乾糧走出營寨後,趙風才湊到剛纔一名距離將臺近的士卒問道:“剛纔那將軍是誰啊,能調動全軍,他說啥了?”

被問的那士卒用如狼似虎的眼神瞪了他一眼,用涼州方言回答道:“將軍的嬸孃,也就是驃騎將軍的夫人,被曹賊擄到壽春後宮了!”

趙風腦中當即轟的一聲,腳下的步伐忽然不由快了一些。

第五十九章 于禁變節?第三十章 一夢驚魂第二百五十三章 二十等爵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殤第一百六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四十章 血的教訓第一百七十二章 挾持人質第二百三十八章 渡江雜談第一百五十二章 吸取了教訓的孫伯符第一百七十五章 壽春首惡第二十六章 竊聽風雲第三百二十八章 治世能臣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而後立第五十八章 最佳良機?第一百八十八章 延津之戰第七十七章 位極人臣第二百章 我是臧霸第四十章 血的教訓第二百六十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自下而上第二百零二章 泰山之戰一第七十五章 張繡四大將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殤第一百三十五章 考慮全面第一百四十六章 臨陣倒戈第三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五十章 甘寧相投第二百三十六章 文諂武蔽第七十一章 重演歷史?第一百二十四章 空虛鬆懈第二十五章 廬江事變第七十九章 一時豪傑第一百七十二章 挾持人質第一百七十五章 壽春首惡第三百二十八章 治世能臣第二百六十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二十九章 大好河山第一百六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二十七章 灃水之戰(六)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六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白疊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犯蠢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誤會解除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三十章 自上而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官渡之戰(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三十八章 蘄陽會戰第一百九十章 彭城相會第八十三章 私兵飛熊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許都第九十三章 美周郎來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韓相爭第二十四章 桃園論世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賣了第十六章 蘄陽二戰第七十六章 八缺五的上將衆第一百五十九章 祥和與肅穆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官渡之戰(上)第三十二章 暗箭難防第二百九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八十九章 文丑之敗第九十二章 周郎南渡第五十一章 可以避免的慘敗第二百六十章 拉開序幕第三百一十一章第六章 守門之犬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嵩之死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戰果第七十八章 三國第一義士第九十九章 溫侯隕落第三十一章 明槍易躲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輔流民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馬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一百五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十四章 桃園論世第三百零三章 許攸投曹第一百三十章 自上而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槍矛對殺第一百六十八章 誤會解除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渡之戰(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權慾薰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中領軍第二百章 我是臧霸第一百二十二章 志在天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第六十五章 輕功冒進第三百二十章 楚國老兵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第三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九十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二百六十一章 槍矛對殺第三百零四章 許攸獻策第三百二十九章 中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