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雪上加霜

這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抉擇!說實話,張繡知道對世家門閥採取懷柔政策其實更有利於自己征戰天下。

正如前文所說,三國時代正是世家門閥崛起的黃金時期。具體點來說,這個時期世家大族在整個天下的影響正在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而且這種影響還在與日俱增!

最實際的影響在於,三國諸雄相爭,實質上是人才之爭!而當今的人才,特別是文臣謀士,絕大多數都出自世家大族!

但是張繡此舉,無異於在向全天下宣告:我張繡重庶民而輕世族!

這,會招來全天下世家大族對張繡的牴觸情緒,同樣也會導致全天下出身世族的人才在第一印象上對張繡的反感。

這將直接導致張繡以後若是想徵略其他地方,當地的世族絕對會齊心抵抗。而且像之前張繡攻打廬江的時候,可以用劉曄爲內應的事情,以後基本不會發生。

雖然有一句話叫做得人心者得天下。但在三國,什麼叫做人心?世家大族的心纔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心。

因爲世家大族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在中國歷史數千年,縣以下的鄉鎮農村,對基層的把控往往不是政府衙門,而是地方宗族!

在封建社會,每一個地方都有各自地方森嚴無比的封建風俗習慣。比如古代在四川大部分地區,寡婦或者通姦者是要關浸豬籠甚至沉江的。而地方政府對於這種草菅人命的行爲,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不過問!

不是他們不能管,而是他們管不了!因爲在古代,城鎮化率很低,一個國家如果有一千萬人口,那就有九百五十萬是大多沒有受過教育的農民。跟這羣根本不懂法律的人講道理,無異於對牛彈琴。

他們最多隻懂殺人要以命抵命這樣淺顯直接的法律,但是如果你要是敢破壞他們祖祖輩輩世代相奉的風俗習慣,這些把祖先視爲神明的人絕對和你紅眼。

這還只是宗族勢力!另外還有各地的名門世家,這些纔是大頭!這些世族大多出過官位顯赫或者影響深遠的人物,經過世世代代繁衍發展根深葉茂。大則可以影響一郡風向,小則可以左右當地氏族。

拿張繡手下說事,閻象楊弘袁渙這些都是世族出身,就算再怎麼對自己主公盡忠,也得考慮自己家族的生死存亡。

如果是自己家族生死存亡和張繡的生死做一個選擇,這些文臣還可能選擇張繡。但實際這次的危機還不足以動搖張繡的根基,因爲就算死上百多萬饑民,淮南之地的底蘊還是要比徐州還豐厚。所以這些文臣還是得考慮自己家族。

尤其是張繡收繳所有糧食這一條,簡直要觸動世家大族的底線!這個年代銅錢實際上根本不值錢,糧食實際上纔是硬通貨。

君不見官員俸祿從春秋戰國有記載以來,都是發的糧食。比如什麼八百石官員,兩千石官員,連官職都是用糧食衡量的,什麼還能比糧食更堅挺?

所以世家大族,囤積的財產大多是糧食,而並不是銅錢。

張繡此舉,就是直接要了世家大族的命根子,試問哪個世家大族能答應?

所以這次,張繡想要實施暫時性的全面而又徹底的計劃經濟,絕不是他一人獨斷專行就能推行下去的。而必須要有絕大多數文臣和武將支持,否則,本來親信就缺乏的張繡絕對鎮壓不下去一次譁變。

想要手下人的支持,就必須用一點手段。所以張繡纔會運用一點前世積累的心理戰術。在絕對的慘象面前,不怕這些人心裡沒有一點觸動。就算沒有觸動,當面也沒法開口阻擋張繡的第一步計劃。

然後就是按第一步計劃對普通將士展開心理攻勢。這些人尤其是基層士卒軍官大多是出身寒門和農家,什麼都不用說,只需讓他們轉幾圈就可以贏得他們的支持。

在軍隊提高了支持度,張繡的決心就已經顯露無遺了。這下諸如楊弘這些人就得好好掂量一下了,張繡此時再以雷霆之勢召集所有文武,將計劃經濟向所有人宣佈!

同時陳說利害,用某些特殊利益爭取這些人所代表的一部分世族支持。比如,在計劃經濟進行全面實施的時候,有某些家族雖然配合,但卻被人翻出了昔日欺男霸女強佔良田的陳年老賬一棍子徹底打死!而某些家族卻在之後得到了被處決家族的田產宅屋!

既然無法得到所有世家大族的支持,不如分化拉攏一部分開明士紳,打擊另一部分頑固派。以此一方面可以貫徹執行計劃經濟,至少可以避免淮南出現一石糧食賣一萬錢的經濟危機與混亂;另一方面也是鞏固張繡根基之舉,削掉那些不聽話看不清情勢的世家。

一番手段下來,張繡之名,徹底響遍整個淮南之地。或有婦孺撲地淚流以示感恩戴德,或有那些被處以貶爲庶民、發配充軍等等不同等級罪名之人的背後咒罵。

同時,張繡在淮南拿世家大族大開殺戒“劫富濟貧”的“英雄事蹟”傳遍了整個天下,而且越傳越離譜。

開始先在中原傳播,倒是和事實沒有太大出入。只是傳到了荊州、河北、江東這些地區,就演變成了“根基薄弱的張繡主政淮南,將所有世族統統殺盡,而培育自己的親信爲新晉貴族”的版本。到了雍涼巴蜀之地更是傳的更離譜:“張繡爲了保證自己能夠有徵戰中原的資本,將淮南的所有世家大族的錢糧奪爲己用,甚至殺平民取其肉供養軍隊食用”。

總之就一句話,張繡在天下的風評迅速轉向不利,就算先前有勤王師滅叛逆的義舉,民間的輿論卻是轉向了不利的一面。

這也好解釋,民間輿論此時早已被各地世家大族掌控。而我們古代樸實的廣大的人民羣衆,此時卻是隻相信自家村裡族長說的話。那有什麼所謂雪亮的眼睛,只有那一雙面對氏族族長極爲信賴敬服的眼神。

也許,只有淮南一地確確實實落到好處的饑民懂得感恩張繡吧。

這也怪張繡,本來他完全可以不用對世家舉起屠刀而坐視***過去。因爲他已經做到了這個時代所有諸侯能做到的極限:鼓勵種地、大舉屯田、調運糧食,甚至還曾低聲下氣去問鄰居曹操、江東孫策、荊州劉表借糧。但各家都有自己的算盤,只是回贈了一些象徵性的糧食。倒是隻有劉繇任命的豫章太守華韻主動送來了郡裡一半的糧食接濟張繡。

不管怎樣,艱難的***算是熬了過去。淮南像歷史上餓殍遍地的現象終於不復出現。這也要謝那些世家大族,被剋扣私吞的袁術倉庫糧草,絕大部分其實都進了他們的腰包。加上他們數十年上百年的積蘊,再有用現錢去四周收購糧食。閻象等人算過一筆賬,這些剛好可以挺過今年後半年愈演愈烈的旱災,支撐到明年春種。

當然前提是張繡這半年多不再對外動兵,消耗額外的糧草。

畢竟古時候出征打仗,要是動用十萬軍隊,就得至少再徵調十萬民夫負責押運糧草,而且路途越長所用民夫越多!而這些被臨時徵調也得吃飯,加上路途損失的糧草,至少得有這十萬人平時損耗糧草的五倍之多。

幾百年前孫臏就算過,出征將士所食用之糧,只有實際動用的糧食的二十分之一。當然隨着時代進步,道路不復春秋戰國那樣都是土路,現在的朝廷官道都是有石子做路基或者就是石路,十分方便當代的木頭輪子行駛。

咳咳,下面插播一下大漢新聞聯播,其實就是張繡在聽斥候細作探子報告的各地風向:

五月,江東之虎孫策奪下吳郡,嚴白虎如喪家之犬投奔會稽太守王朗。

八月,曹操奪下彭城和下邳後,揮軍攻打北面一直附屬呂布的臧霸。臧霸退出還沒捂熱的東海郡,回到自己泰山郡的老地盤。

曹操進軍泰山郡,臧霸率部下躲進地勢險峻的老巢泰山中。曹操見泰山易守難攻,短時間不能拿下,強攻損耗太大,決定退軍。

曹操退軍後,臧霸重新佔領泰山郡城。卻不料正中曹操計策,曹軍突然回師,包圍各縣的臧霸軍。臧霸自知不敵曹操,又爲了保全部下,決定投降。

曹操的氣度在此刻顯露無遺,當即任命臧霸總領徐州和兗州北部邊防事務,防禦北面青州袁紹任命的青州刺史袁譚,並且繼續統領原來的部屬。

曹軍回師之後,還是和之前發出的檄文說的那樣,連休息一下也不用,直接揮軍攻打敢在背後偷襲司隸地區的張楊。其實人家張楊也最多隻能算騷擾一下,因爲實力太弱了!

聽聞曹操擊敗了呂布,拿下了徐州。但是故交呂布卻是成功被張繡“帶走”,張楊大出一口氣,就要再渡過黃河回河內。只是來的容易走時難,部下楊醜聽聞曹操親自率軍來打張楊,而且聽說不攻下河內不收兵。果斷叛變,暗殺了張楊,就要投靠曹操。

只是走到半路楊醜又被另外一個張楊的部將眭固劫殺。眭固給張楊報了仇,立刻離開司隸地區,回了河內。

追到洛陽的曹操總不能無功撤回許昌吧,當即決定揮軍進攻眭固。雖然麾下將士久經戰事,疲憊不堪,但卻是無一人勸阻曹操暫作歇息。甚至郭嘉等人還力勸曹操迅速過河追擊。

曹操當即從計,率精兵渡過黃河。眭固自恃曹操兵馬疲憊,勞師遠征,率軍於黃河灘迎戰曹操。按兵法所說半渡而擊之,只是卻不料正中郭嘉的‘背水一戰’之計,曹軍前軍更是千挑萬選的精銳,個個以一當十,眭固的軍隊大敗特敗!

只是幸好曹軍將士確實過於疲倦,眭固逃脫了歷史上被斬殺的命運,得以保了一條命投奔了袁紹。

至此,河內郡與河東郡一部分正式劃歸曹操治下,整個司隸地區可以說已經落入曹操之手。從此曹操坐擁兗州、豫州、徐州、司州四州之地,雄霸中原!又兼掌控天子和朝廷,兵精糧足,猛將如雨,謀士如雲,名動九州!

其個人更是威名日盛,求賢若渴、唯纔是舉之名傳遍天下,各地豪傑投奔者不計其數,各地隱居的賢才大能無不傾心歎服!

與之相對比的,就是最近接連橫遭人禍和天災,而且不得天下士子之心的張繡。

這樣一個政治機遇,每一個優秀的政治家都不會錯過。

十一月,曹操忽然用檄文發佈張繡數條罪名,正式向張繡宣戰!

第三百零二章 政治犧牲品第五十五章 呂布之死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九十章 彭城相會第十九章 初主淮南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個小毛孩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國太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盡人事第四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章 人才濟濟第二百六十一章 槍矛對殺第五十四章 高順其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亂世奸雄第八十一章 做牛做馬第七十二章 類似的歷史第九十七章 呂布之女第八十八章 明漢將軍第一百六十二章 亂世奸雄第五十九章 于禁變節?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寧舉薦第十四章 蘄陽大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膽俱裂第一百七十六章 過河雜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洞房風波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輔流民第五十一章 可以避免的慘敗第一百五十章 絲毫不懼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片白帆第二百一十五章 荀彧坑爹第二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二十七章 彭澤水戰第二百零七章 泰山之戰六第五十三章 不停歇的酒宴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諾第一百五十一章 宛陵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邁昏聵第八十六章 無名侍衛第九十三章 美周郎來了第八十九章 丹陽賊寇第一百五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三百整章 李異事敗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白疊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祥和與肅穆第十章 收無賴耍流氓第二百零八章 小沛無戰事第三百零七章 巡視六郡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五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二十七章 好好先生第四十七章 打蛇七寸第三百一十八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線作戰第二百零三章 泰山之戰二第二十七章 兵不血刃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戰(四)第六章 守門之犬第六十一章 終極對決第三百零四章 許攸獻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一百五十一章 宛陵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後生可畏第十八章 喪家之犬第三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棄城撤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張武陳孫第一百三十一章 當曹操一回第二百八十章 珠璧聯合第一百七十七章 第三隻手第三十章 一夢驚魂第四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五十章 絲毫不懼第一百零五章 涇縣雙雄第二百零二章 泰山之戰一第三百整章 李異事敗第二百一十六章 盡人事第一百章 子嗣之於社稷第一百一十一章 猿臂神射第一百七十五章 壽春首惡第四十七章 打蛇七寸第二十七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六十六章 嫁一賠一第六十八章 攻其不備第一百四十章 宋憲大敗第七十七章 位極人臣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內稱義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城打援第三百零三章 許攸投曹第一百零三章 虎步天下第一百零九章 似乎無懸念第一百四十六章 臨陣倒戈第三百一十七章 交州士家第三十章 一夢驚魂第二百三十二章 張紘歸來第一百六十五章 權慾薰心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