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楚國這邊的新政在平穩中穩步施行,而其他的諸侯國也是沒有閒着。

袁紹在倉亭一役大敗之後,晉國部分郡縣也是發生了叛亂。袁紹於是收集散兵敗將,四處平定叛軍。

雖然倉亭之戰最後的勝利者是曹操,但是魏國曆經官渡、倉亭兩役,已是極度虛弱,並沒有力量去追擊袁紹兼併晉國的土地。

於是曹操親自引親族除盡許昌宮苑之花木,翻新土地種上糧食蔬菜,並鼓勵吏民士卒積極屯田開荒。有曹操帶頭,魏國一時節儉成風。權貴顯族紛紛主動向國庫捐納布帛糧食,官吏下田引導百姓開荒種地,儼然蓬勃向上之勢。

已是全據齊魯之地的劉備也是頗費了一番心思整頓魯國的政治和經濟農業生產。有陳珪陳登父子在旁輔佐,劉備獲得了徐州所有的世家大族的支持。所帶來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魯國的中低層官吏階層得以充任了大批受過良好教育的世家大族才俊弟子。

而在昔日爲徐州鉅富的糜竺的遊說招攏下,魯國內的商人巨賈也是全力支持劉備主政徐州和青州。

徐州本就是四通八達經商便利之地,徐州的商人更是善於經商之道,故商人巨賈甚多,且皆爲鉅富。

而青州的北海郡、東萊郡等地臨海,漁業發達,自古併產有海鹽、生鐵,更有金礦銅礦,資源極其豐富。

而現在這些都是劉備的了,魯國得以倉廩富足,兵甲武器精良齊備。更兼孫乾、簡雍等人巡行各郡縣,宣以劉備仁德大義。於是魯國境內,流民難民得以安居樂業,寇賊絕跡,並無匪患。甚至連一直以某個海島爲根據地流竄作亂的東海海盜首領管承也是率麾下三千多家徒衆主動歸附。

這種情況下,臨淮郡太守諸葛瑾數次送信給張繡,向張繡諫言應增加在臨淮郡邊境的楚軍駐兵,並希望張繡通過外交手段與魯國達成聯盟,以給楚國新政推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再說劉表的韓國和劉璋的蜀國。文聘率韓軍攻下上庸等地,韓國得以重振國威。但韓國國土仍十分狹小,而楚國國土遼闊且慢慢穩定下來,不少原本從各州避亂到荊州的士人開始動遷到了楚國的淮南、江東等地。

劉璋這邊,東州兵爆發出的強大戰鬥力和張任嚴顏等西川大將的嶄露鋒芒使得龐羲心生畏懼,又因程畿的勸阻,終於是打消了叛亂的念頭,與劉璋重新和好。

張任嚴顏等人勸諫劉璋應趁勝進軍,攻打祖郎和甘寧,將楚軍一舉驅逐出益州。但是劉璋卻被張繡派去的桓階一頓恩威並施的話給嚇住了,生怕張繡歸而復返帶幾十萬楚軍來一舉攻滅了蜀國。於是竟然拒絕了張任嚴顏等將的請戰,與桓階簽訂了合約,將巴郡整個劃給了楚國。

事罷之後,桓階卻有點後悔了。卻是沒曾料想到這劉璋是個不折不扣的軟骨頭,幾句話就嚇得不行了。早知就連江陽和巴西郡一塊要了。

最後說張繡得知消息最緩慢的關中。

劉協自在長安親自主政以來,確實是稱得上勵精圖治四個字。先廢除丞相之職,以司徒、司空、太尉爲三公。任荀彧爲司徒,行丞相事;楊彪爲太尉,鍾繇爲司空。三人皆有經世之才,爲漢國三公。

軍隊裡,董承保立劉協功勞最大,且原本爲車騎將軍,便是升爲大將軍。王子服、吳子蘭分別爲鎮西將軍和鎮北將軍。並任段煨爲鎮東將軍,駐守弘農。

除此之外,劉協讓荀彧、楊彪提拔漢室忠臣舊臣子弟爲漢國官吏將領,讓鍾繇舉薦關中三輔地區的俊才名士。並且重用路過荊州時招攬的徐庶、石韜、崔均、孟建等人。

若是熟讀三國的人便會知道,徐庶、石韜、崔均和孟建四人並稱爲諸葛四友,即諸葛亮在荊襄相交最善的四位友人。這四人中徐庶和孟建較爲有名一些,一個算是三國時代排的上號的知名謀士,另一個則官至涼州刺史、徵東將軍。而石韜、崔均也不差,一個官至一方郡守,一個最後官至典農校尉。

這四人每一位都是有才之士,是一定確定的。但演義中說石韜崔均等自述山野怠懶之人,淡泊政治不圖官位,其實皆是虛構。從這幾人最後的選擇便是能清楚證明這一點。

而且這四人雖然都可能結識諸葛亮,但是這四人之間並不一定互相相識。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這四人都有歸漢之心。

徐庶和石韜在劉協到達荊州地界時便主動投奔劉協,而孟建動作稍晚一些,但也是在劉協一行到達長安前追上投奔的。而崔均則是由楊彪徵召到長安的。

這四人很快便證明了自己的才幹。石韜爲鍾繇所賞識,召集流民開荒屯田。崔均父親崔烈曾官至東漢太尉。演義中也有提到,張讓挾持少帝陳留王出洛陽後,劉協劉辯兄弟曾避難在崔烈莊上。此崔烈便正是崔均之父,有了這層關係,劉協很是親近崔均,任以重職。

而至於徐庶和孟建,則是在更大的舞臺證明了自己。

劉協的漢國南據武關,西有弘農函谷關、潼關作爲屏障。佔有長安及附近關中諸地,但劉協自然不肯苟安於關中一隅,便是積極招募訓練軍隊,並由荀彧鍾繇等人策劃擴張漢國領土。

關中往南則是漢中和荊襄,張魯和劉表的兵將都比漢國強大,而且張魯劉表經營地盤時間都不短,很難輕易攻克。東面則相鄰袁紹和曹操,是劉協現在更不願意直面的對手。而北邊又是蠻荒少人之地,攻取下來的意義不大。於是很簡單的,荀彧和鍾繇都把擴張的重點放在了吞併關中周邊的小軍閥以及更西邊的涼州。

涼州如今被韓遂和馬騰佔據,但是馬騰和韓遂早些年便臣服於大漢朝廷,並且在劉協禪國封邦的時候,馬騰還親自到長安祝賀,並連同韓遂的使者共同向劉協稱臣。因此名義上涼州算是漢國的國土。但是漢室朝廷在涼州僅有一個掛名刺史韋端,除此之外,涼州的一兵一糧只受韓遂馬騰二人所用。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而荀彧、鍾繇和徐庶三人可都不是臭皮匠,劉協一條心要取得涼州和雍州的實際控制權和全部的兵馬錢糧,於是三人合謀,還真是想出瞭解決韓遂和馬騰的策略。

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三十四章 大意之舉第八十二章 毒士鬼才第一百三十一章 當曹操一回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鼎之論第三百一十六章 漢王劉協第二百七十八章 在一起第三百二十九章 中領軍第二章 軍有逃卒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通出戰第一百七十章 今是昨非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九十章 彭城相會第二百二十五章 禪國封邦第三百二十一章 樂進VS劉鐵嗓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功爵與廉政第五十二章 重回歷史軌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個小毛孩第二百七十三章 廢鄉老第三百零二章 政治犧牲品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儒用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鼎之論第二百三十六章 文諂武蔽第八十七章 查無此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戰車衝陣第二百零四章 泰山之戰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強掠桑女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五十二章 吸取了教訓的孫伯符第一百八十二章 白疊子第三百零八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浩蕩糧船第三百三十三章 關羽第二百七十三章 廢鄉老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鴿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起大落第三百整章 李異事敗第二百章 我是臧霸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是誰第四章 另有隱情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渡之戰(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一百八十六章 袁渙之幹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嫁一賠一第五十五章 呂布之死第八十七章 查無此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志在天下第一百章 子嗣之於社稷第五十四章 高順其人第二十八章 亂點鴛鴦第二十一章 人禍天災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第一百三十九章 吳郡紈絝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許都第三百一十四章第三百零九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張紘歸來第五章 賈詡謀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空虛鬆懈第一百四十五章 言之鑿鑿第三百三十三章 關羽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鮮出爐第二百八十六章 張武陳孫第三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功爵與廉政第二百八十章 珠璧聯合第一百五十九章 祥和與肅穆第二百八十二章 陳宮獻謀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鮮出爐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四章 另有隱情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鬧洞房第二十六章 竊聽風雲第二十二章 宛城小將第四十七章 打蛇七寸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夏出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漢棟樑第七十五章 張繡四大將第二百一十三章 狹路相逢第九十七章 呂布之女第一百零七章 幷州狼騎第八十六章 無名侍衛第一百九十七章 強掠桑女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寧舉薦第五十四章 高順其人第一百七十章 今是昨非第二百九十章 錦官城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臨陣倒戈第七十七章 位極人臣第二百八十六章 張武陳孫第十章 收無賴耍流氓第二百零三章 泰山之戰二第二十六章 竊聽風雲第六十八章 攻其不備第八十章 遠交近攻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三十五章 抉擇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