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順王歸掀起大風浪,大朝會羣臣來朝鬥

安泰一年,臘月二十八,快要過年了,廷議上基本都說些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的吉祥話,甚少有人不識像的提出些尖銳的話題惹起爭論。只是今日是例外,羣臣在下面打起了眉眼官司,互相使眼色詢問試探,就是沒有人開口說話。能加入早朝廷議的都是老狐狸或者小狐狸,順王奇蹟般的回來了,還全須全尾的活着,據傳使團和順王到達海澄縣時,孫縣令在碼頭跪拜迎接,鞭炮鑼鼓震天響,縣城萬人空巷,夾道歡呼使團和順王歸來。

還傳順王進城之日,沒有乘轎騎馬,一路步行前進到驛站,所行之處,百姓官員在道路兩邊跪拜哭泣,順王還時不時上前安慰之,還將百姓獻的財帛等物送給老弱婦孺之輩。順王此時就停留在海澄縣靜候,江南官員和讀書人聞之,紛紛驅車赴海澄拜見順王,致使海澄縣客棧爆滿,夜間連飯桌、柴房都睡着人,還有許多無知百姓將順王行走的道路上的塵土掃起來,當寶貝似的裝在瓷瓶裡,說這些泥土沾染上了“龍氣”,放在家裡可以鎮宅,邪祟不侵……

如果順王和使團在海上、甚至在預先安排好的廣州驛站裡,安泰帝都有機會這些人羣滅,掩蓋真相,栽贓給海寇、土匪、或者海難,可是現在一切都超出了他的掌控——他總不能把整個海澄、或者小半個南直隸的官民全部滅口吧?

龍座前面的香爐吐着陣陣暖香,炭盆也燒得火熱,卻難以驅散安泰帝心中的冰冷,登基一年多了,他仁政愛民、幾乎是日以繼夜的履行皇帝的職責,自認爲比不務正業的哥哥強多了,羣臣們也都說他仁德,本以爲已經是鐵桶江山了,可是哥哥一回來,他就發現大臣和百姓們都變了臉。

恭順和歌功頌德之聲不見了,連朝政都不議論了,各懷鬼胎的互相試探,擠眉弄眼,誰都不想當出頭椽子議論如何處理順王之事,就等着安泰帝自己先開口。安泰帝面無表情的坐在龍椅上,內心卻比一年前剛坐在這個位置,大明面臨着海岸城市被紅毛番和倭寇圍攻、西北韃靼人大軍壓境,雙面受敵,社稷不穩時還要惶恐不安。

到了今日,他才發現自己很可能成爲“爲人做嫁衣”的悲劇繡娘,哥哥餘威尚存啊!安泰帝相信,此時他如果提出要還政給哥哥,這些大臣們還有百姓們絕大多數都是支持的,因爲哥哥佔着嫡長的優勢,又在位多年,甭管他曾經有多麼荒唐,單憑這兩點,就足夠他再次登基了。

不,我絕對不能有半點讓步!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了,一個當過皇帝的弟弟能有什麼下場?安泰帝咬牙強迫自己不要去想退位的事情,這個位置坐着就決不能走了,只有死亡才能把我帶走!

廷議過去了半個時辰,安泰帝還在和大臣們乾耗着,就是絕口不提順王歸來之事,司禮監掌印太監趕緊扯着嗓子叫了一句,“有事奏本、無事退朝!”

羣臣一陣聳動,最後的機會了,再不說難道等到明年正月初一大朝會說去?那就更不合時宜了,但就是憋着不肯首先開口,大臣們就像突然集體得了風寒似的,紛紛咳嗽起來了,都不上本、不說話、也都不肯離開,在朝堂上死扛着。

安泰帝下了決心和大臣們死磕到底,反正朕就不是鬆口,你們能如何?難道要逼朕退位嗎?聽着階下陣陣如烏鴉般的咳嗽聲,安泰帝心煩意亂,忍耐到了極限,說道:“諸卿既然無事,今日到此爲止,退朝吧。”

話音剛落,一個年輕的御史出列說道:“臣請皇上御駕南下,接順王回京!”

哄!這下捅了馬蜂窩了,既然有人起了頭,羣臣們開始嘰嘰喳喳議論起來了,如早市般熱鬧,安泰帝心裡則像被馬蜂蟄了一下,這羣白眼狼!你們難道忘了是誰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救大明於水火嗎?現在日子太平了,就開始思戀故主,想把朕一腳踹開?

委屈和心痛、還有被背叛的憤怒涌向心頭,安泰帝龍袍下的身體僵直,如同被潑了一桶冰水,他目光似火盯着那個年輕的御史,恨不得當即命人把御史拖下去亂棍打死!

就在安泰帝快下不了臺時,鴻臚寺卿林大人出列解圍,對御史咆哮道:“皇上乃九五至尊,真龍天子。順王身份雖然尊貴,是親王,但他畢竟是臣。皇上是君,君王如何屈尊遠去海澄迎接一個親王?尊卑不分,你讀書讀到狗肚子裡嗎?這都分不清楚!”

林大人是外戚,林淑妃的堂叔。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自從安泰帝冊封了新後,赤裸裸的表達了想要一個嫡子的願望。林淑妃和皇后之位失之交臂,很是失望、林大人也深感危機,他明白一個庶長子在皇家意味着什麼,但是他也無能爲力,皇上畢竟才當到而立之年,非常年輕,無論朝廷還是宗室都希望能有一個名門淑女當皇后,母儀天下。不過聽林淑妃說新後聖眷正濃,但是至今無孕,皇上似乎越來越沒有耐心了,大皇子還有機會……

聽說順王迴歸的消息後,林大人意識到表達忠心的大好機會來了,就等着有人對安泰帝“發難”,他出言“救駕”呢。

不過罵人、挑毛病、厚臉皮本就是作爲御史的基本修養,林大人當頭一棒並沒有將這個年輕的御史嚇倒,反而越戰越勇說道:“世上確實有尊卑、但也有天理倫常、兄友弟恭。皇上是君,但順王是兄長,也是太后所出的嫡子,順王在南方垂釣久矣,受盡驚嚇和磨難,皇上應當爲天下人表率,去迎接親哥哥回家,骨肉團聚,有何不妥?”

這個年輕的御史明顯是私底下做足了功課,摸清了林大人的底細,末了,居然還出言諷刺,質疑對方的人品,說道:“哦,微臣記起來了,林大人本來就不倡導兄友弟恭對不對?您是繼室所出,頭上有一個原配所出的哥哥,也就是現在淑妃娘娘的父親,您的哥哥當年被人構陷、蒙冤入獄,您袖手旁觀,從未爲親哥哥四處奔走鳴冤,之後還奪了哥哥的家產,佔爲己有——”

林大人這時候開始鳴冤了,大聲說道:“胡說八道!無憑無據,盡是污衊之詞!請皇上爲微臣主持公道啊!”

御史本來只針對林大人,但是安泰帝本來心中有鬼,疑神疑鬼的,覺得御史是在指桑罵槐,明地裡說的是林大人對親哥哥一家見死不救,暗地裡是指自己搶了順王的帝位,要趕自己下臺呢。所以林大人叫屈之後,安泰帝暴怒,當場命錦衣衛將御史下了詔獄。

下詔獄好啊!武死戰、文死諫嘛,詔獄豈是普通人能蹲的?這是積累政治資本的大好時機,身爲第一個被安泰帝下詔獄的御史,他驕傲、他光榮啊!

御史被扒了官袍拖走,還不忘表演幾句,“皇上,微臣勸皇上親賢臣,遠離林大人這種小人才是正道啊!林大人吞沒親兄家產一事,是路人皆知,不信您叫東廠去查他的底細!太祖爺留下的江山社稷,就要被林大人這種斯文敗類蛀蟲霸佔了,實乃大明不幸啊——嗚嗚。”

聽着遠去的嗚咽之聲,應該是被錦衣衛堵了嘴。林大人止了眼淚,拱手說道:“皇上聖明,爲微臣主持公道,微臣——”

這時言官之首、都察院左都御史走出來護犢子了,對林大人做獅子吼:“你這個陰險小人!外頭飄起了大雪,連老天都在爲御史鳴不平啊!冬雷震震,爲什麼不把你這奸臣劈死!”御史和外戚是天生的冤家對頭,互相看不慣很久了。

又對安泰帝說道:“忠言逆耳,請皇上三思,順王是皇上兄長、是太后親子。聽聞太后思戀成疾,入冬後病症不斷。爲人子女,豈能看着母親日夜憂思、憔悴消瘦呢,應當爲母解憂,早日迎回順王,以全人倫纔是啊。”

左都御史的影響力非同尋常,在他的帶動下,六科言官、以及其他一些立場動搖的大臣們紛紛跟着勸諫安泰帝,看來太后思戀成疾的份上,將順王從海澄接回來。

縱是皇上,也承受不住“不孝”這頂大帽子,安泰帝再次被架上牆頭上了。這時安泰帝的老師、內閣

大臣兼禮部尚書劉閣老出列說道:“順王是先帝血脈,一定要迎回來的,但馬上就是年關,祭祀各種典禮不斷,且路途遙遠,皇上若南下,誰去祭祀、誰來處理國家大事?不妥當啊,還是由我們禮部和宗人府一起來安排迎接順王的事宜。”

內閣大臣、兼工部尚書王閣老卻說道:“太子十歲了,已經出閣讀書、學習朝政。皇上南下迎接順王,自然是太子監國,內閣輔佐。”此話一出,又有一批應聲蟲附議。太子是儲君,年紀也不小了,監國是理所當然的。

除了順王,安泰帝最頭疼的就是太子了,此刻王閣老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頓時頭都快炸裂了。劉閣老趕緊反駁說道:“王閣老此言差矣,太子雖已經出閣讀書,有良師教導,但是並沒有在朝聽政,欠缺經驗。國家大事,任何一個決策的失誤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非同兒戲。”

內閣是論資排輩的,王閣老入閣十幾年了,從先帝爺開始就是內閣次輔,而劉閣老是安泰帝登基之後通過下中旨弄進內閣的,資歷最淺,所以王閣老毫不留情面的反駁道:“劉閣老年紀比我小,但是記性比我差。太子以前是經常跟着來聽朝的。慶豐朝的時候,太子尚是三歲懵懂頑童時,就時常被報到大朝會聽政了,那時老朽留着長鬍須,太子好奇,嚷嚷着要內侍抱着抓撓老朽的鬍鬚,老朽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把鬍鬚全部剃掉了,至今還保持着不蓄鬚的習慣。當年劉閣老尚未入閣,不過已經官居三品,有資格站大朝會,你是忘記了吧?有一次太子憋不住尿,還在東南角的花盆裡尿了一泡,一盆梅花被童子尿澆透爛了根,皇上玩笑說童子尿破了黴(通梅)運,大吉大利,這事諸位都是親眼見過的,劉閣老忘記了,有人能出來解釋一下,幫助劉閣老恢復記憶麼?”

以前慶豐帝自己就是個老頑童,又只有太子一個兒子,經常走到哪裡都帶在身邊。出宮開鋪子,上朝聽廷議,他本意不是培養兒子如何做一個君主、或者體驗民間疾苦什麼的,而是單純的覺得有兒子在身邊會更好玩一些,所以太子還沒立爲儲君時,就已經有了長時間聽朝的經歷。王閣老說的都是事實,馬上就有一些從慶豐朝的老臣們站出來“幫助劉閣老”恢復記憶。

這下連劉閣老都騎虎難下了,王閣老乘熱打鐵說道:“劉閣老說的對,太子已經十歲了,一國儲君不能總是在東宮讀書,紙上談兵。爲大明江山社稷作想,臣等請求皇上容許太子一起上朝聽政。”

“臣附議!”

“臣附議!”

……朝堂之上,罕見的發出了一致的聲音,一連串的“臣附議”如同無形的重拳一樣,一拳拳打在安泰帝身上,傷的他體無完膚,非逼得同意太子聽政,其理由也很充分,人家以前還不是儲君時就來上朝了,怎麼如今封了太子,反而在朝上不見太子的身影呢,這不科學啊!

除了林大人、劉閣老等安泰帝的死忠,大臣們或許在支持現有君主或者支持順王復位有所分歧,可是對於太子的意見幾乎都是一致的,個個都是□□,所以王閣老振臂一呼,滿朝文武皆擁護這個意見,安泰帝被逼着同意了,說從正月初一大朝會開始,太子會來朝聽政。王閣老心中大喜,太子聽政,在風雨中搖擺的儲君位置就暫時鞏固了些。

或許是覺得安泰帝有所退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有大臣雞血上頭,居然不知輕重、得寸進尺的大呼道:“如今順王已歸,皇上應當宣佈退位,迎順王登基!”

第170章 垂釣難飛龍變囚龍,人心亂疑雲滿使團第51章 徐碧若楊威雞鳴山,慶團圓狐狸一家親第47章 叔侄倆智鬥舊仇人,七夫人血染雞鳴山第82章 老經紀引爆兩大案,小美女追債荼蘼架第133章 何夫人以德報舊怨,買瘦馬大員外迎客第159章 求情敵陸氏遭碰壁,去孝陵揭開大棋局第154章 迎家人將軍當孝女,沈文竹誓絕姑表親第46章 情迷眼太監似周郎,放生臺慘變殺生臺第209章 小鮮肉扮豬吃老虎,琉璃塔終成孩子王(二)第232章 放長線引得大魚來,風雲變決勝名利場第220章 兩女皇爭霸制海權,傳水苗太后立威信第36章 雞鳴寺故人喜相逢,不開眼齊三受懲戒第132章 小情人賞梅燃冬天,沈檔頭髮怒撂挑子第153章 禍兮禍兮福所相依,愛兮愛兮求之不得第198章 復舊仇郡王親掌刑,到長崎舊友議大事第142章 知真相晴天遭霹靂,守尊嚴陸氏要嫡子第57章 餘三娘離魂八府塘,智百戶高升煙雨樓第80章 胖峨嵋思凡入紅塵,表兄妹偶遇龍驛第103章 沈家人扶靈跪金陵,徐州府詠蘭憶故人第116章 逃囹圄我有張良計,回月港今竹遇貴人第75章 臨婚期兄妹齊同心,探章 家混戰清風閣第22章 借銀針婆媳鬥心術,說佛法舌戰朱老太第158章 山變雞犬要昇天,後宮亂淑妃進南宮第251章 棋逢對手女皇爭霸,時局變對手變盟友(二)第165章 甜冰糖登門賀喜事,老狐狸左右再逢源第104章 沈家人扶靈跪金陵,徐州府詠蘭憶故人(二)第137章 斬情絲夫人有絕招,登寶塔今竹面風雪迷津渡驚夢約不約,中山府不容去不去 (一)第209章 小鮮肉扮豬吃老虎,琉璃塔終成孩子王(二)第117章 到月港今竹展宏圖,聞喜事幹爹開笑顏第24章 挑美人冰糖認新主,鳴鳳院倩女似幽魂第140章 舊□□引來不速客,送年禮遭遇冷板凳第191章 山雨欲來烈風滿樓,舊主僕隔空鬥心術第70章 三里河孤魂埋枯骨,國公府三喜再臨門第90章 做說客今竹顯本領,建使團艱辛回故土第101章 紫藤架楓竹來相會,陷囹圄廠公誓破案第66章 直言女挑明心中事,沈今竹一語噎池蓮第92章 爭貢之役箭在弦上,春城春夜情意綿綿第49章 魏國公投石問錯路,普濟塔羣英開大會第25章 甜鹹配性起做羹湯,心機女如願升品級第251章 棋逢對手女皇爭霸,時局變對手變盟友(二)第239章 靖遠號試航天津衛,馬球場姐弟比騎技(二)第195章 求不得飲鴆不止渴,老朱家有郎初長成第232章 放長線引得大魚來,風雲變決勝名利場若問鬧洞房那家強,蘇州老家找白夫人第252章 不問蒼生卻問風月,定盟誓連縱抗強敵第174章 新廠公妙計除隱患,林淑妃夢魘見王妃第237章 放魚餌大魚終上鉤,施恩威收復老臣心(二)第146章 爲脫身借屍又還魂,去雙嶼林鳳送東家第208章 小鮮肉扮豬吃老虎,琉璃塔終成孩子王第221章 兩女皇爭霸制海權,傳水苗太后立威信(二)第194章 林寡婦絕地展反擊,起高樓終成土饅頭第117章 到月港今竹展宏圖,聞喜事幹爹開笑顏第209章 小鮮肉扮豬吃老虎,琉璃塔終成孩子王(二)第228章 陰陽隔難絕姐弟情,親外甥三噎親大舅第83章 販紙張今竹初試水,佔鰲塔表白得美人第116章 逃囹圄我有張良計,回月港今竹遇貴人第142章 知真相晴天遭霹靂,守尊嚴陸氏要嫡子第110章 劉夫人堂前教丈夫,查命案羣雄顯本領第148章 推真相楓核去京師,大沽口脫身實不易第165章 甜冰糖登門賀喜事,老狐狸左右再逢源第85章 平伯滅倭立大功,慶豐帝受挫開海禁第195章 求不得飲鴆不止渴,老朱家有郎初長成第144章 焚愛巢八郎疑倫常,青鸞舞鏡見影而悲第91章 下請帖賢惠露心思,石碑林情人再相逢第172章 順王歸掀起大風浪,大朝會羣臣來朝鬥第248章 連環計女皇要登基,平叛亂東北有生機第30章 遇挫折幾欲走麥城,說是非是非找上門第196章 隔三年故人始現身,到陌路黔驢終技窮第207章 施恩惠善人終善報,新年到金陵傳喜訊(二)第232章 放長線引得大魚來,風雲變決勝名利場第253章 不問蒼生卻向風月,定盟誓連縱抗強敵(二)第40章 大太監情挑侯門婦,假書生見利生反骨第37章 出頭鳥捨身飼蚊蟲,鳳鳴院內鬼始現身第102章 紫藤架楓竹來相會,陷囹廠公誓破案(二)貪甜食假癢變真癢,解母憂毛遂忙自薦第165章 甜冰糖登門賀喜事,老狐狸左右再逢源第128章 沈今竹毒舌諷美男,迎船長是大海盜換門庭詠蘭誤終身,步青雲佩蘭嫁豪門第192章 山雨欲來烈風滿樓,舊主僕隔空鬥心術(二)第38章 大丫鬟牀前教心術,小主人命懸太子湖第202章 破亂局圖窮匕首現,奉先殿山再易主第227章 思舊事女人當自強,到酒家姐弟偶相逢(二)第117章 到月港今竹展宏圖,聞喜事幹爹開笑顏第30章 遇挫折幾欲走麥城,說是非是非找上門第49章 魏國公投石問錯路,普濟塔羣英開大會第245章 馬尾裙風光藏乾坤,烽火急直逼山海關(二)第175章 利相悖婚事恐難成,回京師刀劍嚴相逼第100章 瓊華島四象戰五虎,長公主臨門說親事第228章 陰陽隔難絕姐弟情,親外甥三噎親大舅第38章 大丫鬟牀前教心術,小主人命懸太子湖第35章 探實情上房又揭瓦,查圖畫主僕結盟誓第32章 假尼姑神勇鬥魅影,熊孩子絕地識天機第57章 餘三娘離魂八府塘,智百戶高升煙雨樓第100章 瓊華島四象戰五虎,長公主臨門說親事第72章 打雙陸慶豐輸金山,鬧畫舫小魚化白龍第50章 朱希林追兇金陵城,羣英會推出癩頭黿第77章 惡牛郎強佔七仙女,慶豐帝舌戰驅惡徒第59章 老相好衙門找女婿,李賢惠叛出公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