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傳說中的魚腦凍碎石硯

程漢章見黑棋局面堪憂忙於守空,短兵相接後季凡則再次深入右上角做出一劫,此着手法老到,井然有序,令黑棋頗爲棘手,程漢章思索再三,也只能做出讓步,聽憑白棋在右上角吃掉兩顆黑子,白棋瞬間天塹變通途,從此放心大膽地長驅直入與黑棋會獵中原。

打劫過程中,季凡進退有度,取捨自如,先是借找劫之機,奪取黑棋右下角,而後又迅速轉身,棄角換取邊上成勢,其靈動着法顯示出爐火純青的局面掌控功力。程漢章不能忍受白棋在棋盤下邊圍出巨大模樣,遂從棋盤二路潛入,着法刁鑽詭異,儼然星星之火,黑棋孤棋漸漸壯大。此時季凡倒也不慌不忙,利用左邊黑棋大塊亦未活淨的軟肋,左右開弓,黑棋兩邊受欺,好不忙亂。

“你小子下手倒夠狠的!”程漢章見場上形勢不妙強顏歡笑地說道,此時已顯敗勢的程漢章異常老到地弈出驚人之着,他以一手很難想到的“靠”在中腹強行分斷白棋。一旦季凡應對有誤,必將被黑棋卷殺一塊,棋局即告逆轉。但季凡洞若觀火,根本不給他可趁之機,一手平凡卻顯功底的“頂”宣告黑棋攪局無效。如果黑棋執意分斷白棋,白棋只需簡單地一挖,黑棋即已無應手,至此,程漢章見敗局已定,只好推枰認輸,“看不出你小子下棋真有一套,今天這一局我是輸的心服口服啊!”

“多謝師父承讓,時候不早我先回去了。”季凡站起身準備告辭。

“這裡記載着太虛氣功的修煉方法,你拿回去照着好好練習,如有不懂之處只管來問我。”離開時程漢章遞給季凡一本紙張泛黃的線裝古籍。

回到家中季凡按照書上的說明,盤膝坐在牀上,排除雜念凝神聚氣進入了忘我的境界,運氣在體內運轉一週天,最後納入小腹的丹田處,睜開雙眼只感覺渾身上下說不出的神清氣爽。

此時看到放在桌上的那品硯臺這纔想起,當時在許傳堯家中自己只是粗略地看了看,根本沒來得及上手仔細審視。

硯,本義是指光滑的石頭,雕刻成爲研墨、盛墨、舔筆的器具,又稱硯海、硯池、石友、墨海等,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它與筆、墨、紙構成不可分割的關係,成爲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房四寶”,深受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

一般來說,古玩文物年代越久遠,就越具有價值,而唯有這硯臺是個例外。中國最早的硯臺起源於漢代,但是漢、唐、宋時期的硯臺都是以實用爲目的,所以用料不太講究。到了明清以後,文人將玩硯臺當成一種時尚,選材要求越來越高,硯臺的觀賞和收藏價值也因此大大提高。在衆硯中,人們把廣東肇慶的端硯、江西婺源的歙硯、甘肅臨潭的洮河硯、山西絳州的澄泥硯稱爲中國的四大名硯。

眼前這品硯臺呈長方形,石色青灰偏綠,石質嬌嫩、細膩,堪稱端硯中的上品,硯堂內的“魚腦凍”由各色的小石子集聚而成,誘人可愛。所謂“魚腦凍”是硯臺的一種天然形成的一種花紋,硯石裡不同成分在千萬年的地層中,日積月累就會形成的的許多不同的花紋,硯臺裡的硯堂裡發白的斑紋像魚腦,因此通常稱之爲“魚腦凍”;而硯堂周圍的花紋似火燒留下的印,人們稱這“火捺”。硯側用隸書刻有十四字銘文:“青牛粗解耕耘債,啃草坡頭臥斜陽。”

先是由碎石組成的魚腦凍,然後是含有青牛的銘文,此時季凡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四句謁語:“白鶴啄鬆,青牛眠草;瓜迭垂實,獼猴捧桃。”難道說眼前這品端硯就是傳說中失傳已久的被譽爲“廣東三寶”之一的魚腦凍碎石硯?

季凡輕輕地朝硯臺上擦了點水,令人感到不可思異的一幕發生了,只是硯臺裡本是碎石的位置竟然奇蹟般地出現了一隻青牛的形象,這隻憨態可鞠的青牛神態悠閒地臥在草地上,周圍是碧綠的青草。

果真如此,季凡見此情景不由想起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那還是在解放不久的1951年,一天,一位中年婦女來到了廣州市最著名的古董街——文德路,她在這條街上徘徊了半天,才顫顫巍巍地走進了一家古玩店。隨後她地掏出一個小包裹,並小心翼翼地將它打開,頓時一方硯臺顯露出來,古玩店將中年婦女的這方黑色、呈長方形的硯臺反覆地看了又看,似乎也沒看出它有什麼特別之處,於是搖了搖頭把它還給了中年婦女。

中年婦女感到無比失望,嘆了口氣,就在她轉身剛要離去時,旁邊一個穿西裝一臉書生氣的中年人突然發話道:“等等,這硯臺我要了,你開個價吧?”中年婦女張口要了160塊,穿西裝的中年人也沒和她講價,隨即付給了她160塊,買下了這方硯臺。這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古玩店的店主奇怪他爲什麼要花重金買下一方在別人眼裡看似很普通的硯臺呢?這位穿西裝的中年人是這家古玩店的常客,等那位婦女離開後,他叫店主端來一碗水,店主對此不解其意,他笑而不答,只神秘地回答道:“不用着急,一會兒你就知道了。”

穿西裝的中年人將碗中的清水輕輕地擦在硯臺上,很快,硯臺上竟奇蹟般地出現了一隻猴子的形象,這隻猴子呈蹲坐狀,似乎在回首張望,嘴角還流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店主驚奇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連連懊悔剛纔自己的粗心大意,錯過一件稀世珍品。可是,這硯臺上怎麼會有一隻猴子的形象呢?

原來這硯堂上生就一塊珍貴的“魚腦凍”,它呈現出黃白色,像魚腦一樣清晰透徹,這在端石中非常稀有,十分難得。更加離奇的是,這塊“魚腦凍”呈現出一個蹲坐的獼猴形象,眼、鼻、嘴和前足都栩栩如生,形出天然,絕無僅有。此硯妙在它平時通體泛黑,毫不引人注目,猴形也不突出。但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只要用溼布輕拭一下,硯堂裡“魚腦凍”的花紋就會立刻清晰無比地顯示出獼猴的形象來。

第十三章 真假難辨的玉壺春瓶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購模特公司第一百八十九章 燙手的山芋第一百九十二章 玉圍棋引起的紛爭II第二百二十五章 向拉稀德陛下借勢第一百零六章 治病救人要緊第三十六章 袖珍版筆記本電腦第二十六章 三月不知肉味的素包第八十二章 破爛不堪的太師椅第七章 元青花桃竹紋梅瓶第九十九章 令人憂心的瓷器現狀第一百三十一章 毀於刀斧之下的神龕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穎別緻的荷葉青瓷第八十二章 破爛不堪的太師椅第九十五章 爆炸性的拍賣新聞第二百四十四章 《永樂大典》殘卷第八十四章 沈萬山的紫砂壺第一百三十二章 頗具爭議的想法紙上得來終覺淺 第一章 龍紋重環玉佩第三十六章 袖珍版筆記本電腦第一百三十章 聯合抵制日本人第九十一章 空穴來風的拍賣傳聞第八十章 鬆蔭仙女玉牌第一百一十六章 金鑲玉修復古籍法第六十三章 神仙難斷寸玉第二十八章 十八居士的白釉瓷罐第二百四十章 意料之外的金獎第二百一十三章 麻侖土替代品第一百零一章 買櫝還珠的畫像磚第一百七十一章 沙漠遇險前言 失落的傳國玉璽第十一章 紫光花園別墅第二百二十九章 別開生面的表演第三十八章 早有預謀的收購第一百七十五章 唯纔是用第四十九章 傳說中的魚腦凍碎石硯第一百二十三章 令人鬱悶的打眼第九十三章 巧作陪襯的影青瓷碗第三十四章 勞力士也能貶值第二百一十九章 接連不斷的瓷器精品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穎別緻的荷葉青瓷第二百二十六章 祝壽前的準備工作第二百二十三章 波日季腰刀第一百三十四章 千年陰沉木第三十章 鬼市淘寶第一百七十七章 造神計劃第九十八章 收購還是捐贈第七十六章 精心改制的遼金雙魚鏡第一百四十八章 異軍突出的神奇小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德化窯瓷塑羅漢佛像第一百九十八章 例行公事的鑑寶大會第二百一十五章 壟斷麻侖土資源第二十四章 尋訪修瓷高手第一百七十章 敘利亞尋青第二百二十五章 向拉稀德陛下借勢第二百零五章 無孔不入的高仿第九十七章 博物院的強勢介入第二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瘋狂第一百六十九章 貴人出手相助第一百八十三章 與市長大人的交談第十一章 紫光花園別墅第一百七十四章 極品寶石藍色調第一百六十八章 突出其來的風波第六十六章 一刀窮一刀富第五十一章 吳冠中的山水畫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同阿聯酋大使第七十八章 神秘的柴窯瓷皇第三十六章 袖珍版筆記本電腦第二百三十一章 《無限風光在險峰》青花瓷第一百六十八章 突出其來的風波第九十五章 爆炸性的拍賣新聞第一百一十七章 德化窯瓷塑羅漢佛像第二百二十章 明目張膽地送禮第十三章 真假難辨的玉壺春瓶歷史悠久的瓷器發展史第一百六十六章 緩衝的學問第二百六十八章 低調的投資公司第七十七章 不明出處的青瓷碎片第一百四十七章 仿古浮雕山水瓶第一百二十章 出自鄱陽湖底的水撈瓷第一百六十一章 誠聘把樁師傅第二十七章 四道溝淘寶第六十二章 無法確認年代的水牛雕第一百四十七章 仿古浮雕山水瓶第三十章 鬼市淘寶第七十四章 喜憂參半的拍賣結果第一百九十一章 玉圍棋引起的紛爭第一百零七章 專收破磚頭的磚癡第一百六十三章 難以尋覓的瓷土第六十一章 皇家專用的金磚第二百二十三章 波日季腰刀第二百三十章 旗艦店開業大吉第五十年九章 潛伏的危機第一百六十章 不同尋常的富貴白頭瓷第二百五十七章 王室御用茶具競標第二百一十五章 壟斷麻侖土資源第二百二十九章 別開生面的表演第十四章 蘇州麪館的宣德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