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出自鄱陽湖底的水撈瓷

君山接過這塊年畫雕版,仔細審視了半天,然後指着說道:“這塊雕版從這上面沉積的墨色來看,它的刻制時間相當久遠。”接着他按照綿繡年畫的製作方法,先是雕版上薄薄的刷上一層墨汁,然後再將一張宣紙蓋在上面,用毛巾均勻地在宣紙上轉圈按壓,稍後輕輕揭開,一張製作精美的綿竹年畫就這樣新鮮出爐了。

“嗯,線條流暢細膩,人物刻畫生動,典型的清代門神年畫風格。”沈君山非常中肯地說道,“這塊木刻雕版多錢淘來的?”

“不貴,才花了五千塊。”季凡淡淡地說道。

“還不貴,這種清代的年畫雕版也就值二三千塊,你居然還說不貴,我可真有點搞不懂了。”沈君山白了他一眼說道,“花這麼高的價格淘寶,這可不是你的風格,你小子這次不會是看走眼了吧!”

“就算是吧。”對於幫助老農這件事,季凡懶得跟他解釋,省得人家說他沽名釣譽,捧起那塊雕版向沈君山說了聲回見,然後離開了古玩店。

這天,季凡正在大廳裡忙碌時,來了一位小夥子,張口就問這裡能不能鑑定瓷器。

“當然了,我們典當行不但可以爲你典當物品,還提供鑑定物品、保管物品等多項服務。”季凡微笑着答道。

“本來這件東西到古玩店就可以做鑑定。但說名實話,那些個人開地店鋪我還真有點信不着他們,因此特地大老遠上你們這來了,你給看這件瓷器是哪個年代出產的?”小夥子從兜裡掏出一件瓷盤放在櫃檯上,

這是一件青花瓷盤,畫工精美,楔入式的圈足、醬口、鋸齒紋,都是乾隆時期青花瓷器的典型特徵,只是十分令人惋惜的是它的面表層已被破壞,致使它如同脫去一層皮。並似乎有一層膠狀物質遮住了光,釉面暗淡無光,呈乾燥狀。

“你這件瓷器是清代的乾隆豆青青花大盤,可是令人惋惜的是品相實在是太差了,這東西似乎是在水裡長時間浸泡過。”季凡說着把手中的放大鏡遞給小夥子指着盤上面的層說道,“你用放大鏡能清晰地看到上面地氣泡破狀。”

“你真讓我佩服得五腹投地,實不相瞞這件瓷器的確是我從水裡打撈出來的,爲了得到它還差點搭上我哥哥的性命。”小夥子動情地說道。

我國是陶瓷的發明生產製造大國,自漢代開始已有少量的向海外輸出陶瓷器,在歷史上。中國著名的瓷器就是經由“海上絲綢之路”銷往各國,所以這條線路也被稱爲“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可是海上波濤洶涌和連綿海戰,吞沒了無數商船。也造就了今天的“海撈瓷”。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外貿活動,從漢代開始至清代,每個時期的“海撈器物”都有,證明從未間斷。近年來大宗沉船“海撈瓷”例如“南海一號”沉船、福建“碗礁一號”藏家們的追捧

古代國內貿易也有很多是通過水上交通進行的,古代地內河船同樣怕颱風、戰爭和意外,都存在發生沉船的風險。只是這些沉於內河的瓷器一直以來還未被發現。難道說這件瓷盤就是從內河裡打撈出的“江撈瓷”、“河撈瓷”、或者是湖撈瓷”嗎?

季凡聽到他提到這瓷器是從水裡撈出來時精神不由爲之一振,“先生你貴姓?”

“我免貴姓紀,大名叫長虹。”

“紀先生,你能給我仔細介紹下這件瓷器的來歷嗎?”趁着此時大廳裡工作不太忙,季凡於是開口問道。

“這事說來話長,還要從我家鄉鄱陽湖發生的怪事說起。紀長虹神情肅穆地說道,“我們家住在長江下游南岸,這裡有一片浩浩蕩蕩,一望無際的水域。這就是鄱陽湖,我家住在湖邊世世代代以打漁爲生。

每當漁訊到來時。家家戶戶地漁船都會因豐厚的收穫忙個不停。而沿湖的市場,也是一派繁忙喜悅的豐收景象。然而。就在這平靜安詳的鄱陽湖中,因爲它的東岸有座老爺廟,我們那一帶的人就叫它爺廟水域”。都有些毛骨聳然。

“那是爲什麼呀?”左思思聽到他講起自已的經歷不禁好奇地問道。

“這是這是一個陰森恐怖地死亡地帶,它是一片神奇的水域,現在看來它十分寧靜,但是船老大都知道,這裡時時刻刻都暗藏着殺機。轉眼之間,狂風會突然而至,假若不能及時靠岸,便在劫難逃。巨浪拍打着船身,水從四面八方灌入船裡,即使再

,也無計可施。只要十幾分鍾,它就會葬身水底,蹤,然後,這片水域又會立即恢復平靜。據老一輩人講,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船隻在這裡被湖水無情地吞噬,然而更爲離奇地是,重達上千噸地貨船居然也會在這片只有18米深的湖水裡神秘地消失,何尋找,也沒有發現它們地蹤跡。

這說起來就是前幾年發生的事,安徽有條運沙船裝滿了沙子,正準備離開老爺廟水域,災難卻突然降臨了。的都可以觀天氣,有大風暴應該要靠船,那個風暴好突然。眨眼間,狂風大作,濁浪翻滾,當時我也在湖上,我們這些離岸邊不遠的漁船看勢頭一對,紛紛靠了岸,惟有這艘運沙船正在湖的中央,我們眼睜睜看着它在不遠處的湖水裡打轉,卻無計可施。此時,這艘運沙船離岸邊僅有幾裡遠,十多分鐘的時候沉下去了。風暴就像突然襲來一樣,在十幾分鍾後又迅速地消失了,湖面上風平浪靜,似乎一切都沒有發生,船上當時有四、五個人一個也沒逃出來,就這麼活生生地被湖水給吞噬了。”紀長虹神色黯然地說道。

“那明知道這條水路十分危險,他們爲什麼還要堅持走這條路啊!”季凡不解地問道。

“由於老爺廟水域是鄱陽湖通往長江的惟一水上通道,雖然危險,但這些靠水吃飯的人們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前來闖關,多少年來,過往船隻上的船員經過這裡時無不提心吊膽。

聽我爺爺講過,在這個地方沉了三條大船,其中有一條是用來裝瓷器的,小碗,盤子,茶壺啊等,沉在我家門口上面一點點。我和哥哥都是在水面上長大的,都會游泳,尤其是我哥哥他水性特別好,對我爺爺講的這個故事非常感興趣,有一天夏天午後的一天,他偷偷拉着我,划着我們家的那條小船,來到了那幾條大船沉沒的水面,對我說你在上面照應點,我下湖去看看能不能撈幾件好東西。說完他撲通一聲跳下了湖,不一會兒功夫他浮出了水面,手裡舉着這件盤子衝着我高興喊着。正當他準備下湖再去撈幾件瓷器時,父親從家裡趕來,把我們倆攆回家,我們剛剛上岸不久,湖面突然之間起了風暴,嚇得哥哥臉色鐵青,從此再也不敢私自下湖去撈東西了。”

“那後來呢?”左思思追問道。

“老爺廟水域神秘沉船的現象成了不解之迷,我們當地流傳着種種傳說,有的說這湖底有個巨大的海底金字塔,能產生吸力驚人的旋渦;還有的說這湖裡有一條巨龍,是它把船吸進了湖底。沉船這件事引來了很多的科學家的關注,在他們眼裡,各種各樣的傳說當然是不可信的,只有用科學的方法找出沉船的真正原因,才能解開人們心中這個古老的謎團,才能幫助人們遠離這些災難。然而,擺在科研人員面前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三十多年以來,到老爺廟水域考察的科研小組來了一批又一批,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都沒有爲這一水域的沉船事件找到一個確切而又合理的解釋。再後來就是一些城裡人聽說有人從湖裡撈出了東西,於是一些城裡來的潛水員先後來到了這片水域,那個潛水員下水呢,他穿的服裝不同,我們看着好奇怪一樣的,聽大人們講,他是潛水員,下水去摸沉船上的東西,結果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那些潛水員居然什麼也沒有找到。”

“你這件東西雖然現在瞧起來有些乍眼,但如果你保養得當的話,恢復如初也未嘗不是沒有這種可能。”程漢章審視以後說道。

“這件瓷器自從撈上來以後,我時常拿出來清洗,可這上面的顏色始終沒什麼變化,還請你給予指點。”紀長虹說道。

“你這件瓷器由於保養不好,致使面暗淡無光,因爲的表層被破壞,水中的液體,主要是含膠質的成份以及貝殼沾在上面,即使出水後,已把器物沖洗乾淨,但沾在層破氣泡裡的膠質物質還在,無法徹底洗乾淨,因此表還會附着一層膠物質遮住光。要使這種水撈瓷表面光潔,必須用含1%的草酸水浸泡一天,再用洗衣粉水浸泡一天用淡水洗乾淨後,沒事的時候常用手摩擦器物表,把沾在面上的污垢擦掉,日久天長自然會使光逐漸回覆的。”程漢章說道。

“真是太感謝了。”紀長虹付過鑑定費,高興地離開了典當行。

第二百七十章 破釜沉舟的韓總第一百八十二章 由仿製瓷得到的啓發第二百七十章 破釜沉舟的韓總第二百三十八章 蓮水注犀角杯第四十一章 被看好的成長股油畫第二百一十五章 壟斷麻侖土資源第二百零七章 做精做強的營銷策略第二十一章 雞血石印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二百四十三章 現代版元青花第二十八章 十八居士的白釉瓷罐第一百四十四章 令人神往的查幹湖冬捕第四十二章 真真假假的名人字畫第三十八章 早有預謀的收購第五十五章 韓總的賞寶大會第一百二十章 出自鄱陽湖底的水撈瓷第四十三章 記載恥辱的銅柱墨歷史上最傑出的督陶官第七十五章 高仿的青花人物紋花觚紙上得來終覺淺 第一章 龍紋重環玉佩第二百三十七章 青釉葵口碗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分五色的分水法第二百二十三章 波日季腰刀第五十七章 真正的元青花珍品第二百二十七章 銀鏨花寶盒第八十章 鬆蔭仙女玉牌第一百二十二章 漏寶的明器第八十二章 破爛不堪的太師椅第一百六十九章 貴人出手相助第二百七十章 破釜沉舟的韓總前言 失落的傳國玉璽第三十三章 冰美人譚冰第一百九十一章 玉圍棋引起的紛爭第五十六章 犀牛皮製成的古畫第一百六十三章 難以尋覓的瓷土第一百九十七章 素肌玉骨的冬青釉第一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的任務第二百三十七章 青釉葵口碗第九十一章 空穴來風的拍賣傳聞第一百七十七章 造神計劃第一百五十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前言 失落的傳國玉璽第二百六十四章 令人生疑的如意第十八章 民窯的也有精品第二百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即將到來第六十一章 皇家專用的金磚第二百六十六章 在股市裡大做文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打造自己的品牌第二百六十七章 陶瓷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潘家園尋夢第一百八十九章 燙手的山芋第二百四十四章 《永樂大典》殘卷簽約感言第二百四十二章 翡冷翠青料第九十章 與美女的尷尬獨處第二十四章 尋訪修瓷高手第一百六十五章 資金出現缺口第一百二十三章 令人鬱悶的打眼第二百一十四章 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第二百七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八十一章 紅木架子牀第三十七章 再訪四道溝第八十五章 柴窯青瓷帶來的煩惱第一百六十七章 脾氣古怪的青花大王第六十二章 無法確認年代的水牛雕第一百五十五章 終於和諧了第一百六十章 不同尋常的富貴白頭瓷第九十九章 令人憂心的瓷器現狀第二百一十七章 飽受非議的中國瓷器第六十三章 神仙難斷寸玉簽約感言第二百六十七章 陶瓷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第一百三十九章 晚清瓷器精品第一百五十三章 柏圖斯紅酒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失敗而告終的初窯第五十章 千金猴王硯的由來第五十七章 真正的元青花珍品第八十六章 紫檀木燈柱第一百二十五章 讓人跑得快的瓷器店第九十九章 令人憂心的瓷器現狀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條腿走路第二百零二章 第一筆訂單第二百四十八章 風光的背後第六十六章 一刀窮一刀富第二百五十七章 王室御用茶具競標第五十六章 犀牛皮製成的古畫第一百一十四章 畫蛇添足的書款第三十三章 冰美人譚冰第九十六章 頗具爭議的碎瓷第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的拍賣結果第三十八章 早有預謀的收購第二百零九章 模特公司的內幕第一百四十章 龍鳳紋花形玉佩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價的象耳瓶第二百四十章 意料之外的金獎紙上得來終覺淺 第一章 龍紋重環玉佩第二百三十二章 與美女訪談第三十九章 馬經理拋來的橄欖枝第七十二章 奇怪的合背古錢幣第五十一章 吳冠中的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