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漏寶的明器

山市前身爲徽州,古稱新安。秦置郡縣,距今有2久歷史孕育了獨樹一幟的新安畫派、新安醫學、徽派建築、徽派盆景、徽墨、硯製作藝術等獨特的歷史文化體系。徽學與藏學、敦煌學被國內外同行公認爲我國地域文化研究的三大學派。徽州文化底蘊深厚,新安藝術則是古徽州燦爛文化的精髓。位於黃山市中心城區國家級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屯溪老街入口處的黃山古玩字畫一條街,街道兩邊的各種古玩店鋪鱗次櫛比。

季凡信步走進一間名叫明德軒專門出售各種文房用具的店鋪,店內佈置得古香古色,除“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外,還有印章、印盒、水盂、筆洗、筆筒、鎮尺、硯屏、墨盒等小巧而雅緻的文玩,古人云:“筆硯精良,人生一樂。”,喜愛書法之道的季凡當然不會錯過這種機會,他挑選了幾塊製作還算精緻的徵墨和一方硯。

一件黃楊木筆筒引起了他極大興趣,黃楊木筆筒,筒口呈扁圓形,筒身採用去地浮雕之法,畫面上人物突出,山石古鬆高遠,四周留有空白。構圖虛實分明,紋飾深峻生動,刀法極爲精湛,款名吳之璠。

筆筒爲文房用具中器型變化最小,裝飾方法最爲豐富的品種之一。這件筆筒以鏤雕爲主,紋飾立體感較強,具有典型的清代木雕風格。而且作者吳之璠乃清康熙年間地雕刻名家,季凡隨口問了價格,不料高得驚人,顯然店主亦是識貨之人。

另一件龍泉窯燒造的魚形硯滴引起他的注目,跳躍的魚形,口爲滴,背部有一注水孔。造型別致,魚身有刻紋,通體施以灰青色,硯滴爲滴水入硯的文房用具。也稱水滴、水注,這隻硯滴製作精美新穎別緻,堪稱清代瓷硯滴中的精細之作。只是價格同樣是貴的離譜,令季凡只好無奈地忍痛割愛。

街道邊有個賣瓷器的地攤,攤主是個子矮小的中年漢子,面前擺放着各種瓷器,令季凡頗感意外的是裡面居然以各種明器居多。一件器形如塔狀地陶器,它的外形倒與佛教中的窣堵坡十分相似,由蓋、罐、座三部分組成,罐身堆塑着蓮瓣圖案。器身遍施彩繪,色彩鮮豔,保存較好。極具美感。季凡知道這種罐名爲塔式罐,也叫五穀倉,它是唐代新出現的一種明器,是中國傳統喪葬觀念與外來佛教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大哥,我看你這東西象是明器吧?”季凡隨口問道。

“老闆果然好眼力,實不相瞞,這是我前幾天從幾個倒斗的人手裡勻過來的。”臉色漆黑的中年漢子微微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壓低嗓音神秘兮兮地說道,“據他們講這東西是上個月在陝西的一座唐代古墓中倒出來的,老闆你如果誠意買,這個數你拿去。”他張口向季凡要了兩萬塊。

這種唐代彩繪塔式罐雖然是冷門,但是陶器這種器物在如今地收藏界不象瓷器那樣廣爲看好,即使買回去也不大容易出手啊!季凡苦笑着搖了搖頭,婉言謝絕了他的好意。

“老闆.看你也是個行家.我這裡還有一件好東西取出一個瓷器遞給季凡.

“大哥.你先是把它放在地上.我再拿比較好.”季凡將瓷器放在地上.這才伸手將它拿起來仔細審視.這是gt;者專門製作的.其器取意爲亡者裝魂魄用地.說白了就.盒.

魂壇這種東西一般以淺色瓷器居多.尤其以青色釉瓷器爲最.可這隻魂壇竟然是從未見過的黑色瓷.這倒是非常少見.而~常新.令季凡不由暗生疑惑.“大哥.這是魂壇吧;啊

“這件魂壇連同那隻塔式罐是我上次從那幾個人手裡一起勻來的.”攤主得意地說道.

照常理來說.魂壇上邊鈕飾花紋一般採用的都是飛禽.取人死後靈魂可以昇天的喻義.可眼前這件魂壇上邊地鈕居然是一隻猿猴.令人感到非常費解.

古時候的有錢人都講究棺葬入土.只有窮人才會使用的魂壇這種東西這件毛病百出的瓷器在季凡的心目中的價值不禁大打折扣.

“大哥.你這件瓷器.我瞧着怎麼有點新啊子問道.

“老闆.你儘管放心好了.東西肯定是不成問題的分析道.“你也知道陝西那地方是有名的黃土高坡.魄gt;:了新地.馬上就放進去.直接入土.黃土高原的地質土質細膩.平時雨水少.因此腐蝕也就小.這瓷器自然宛若新貌了.”

聽了攤主地解釋.季凡倒是有些心動.再想想黑瓷.:唐與宋過度時期.乃至於宋朝後期.屢有燒造.河南地區生產地“定瓷”就是以黑色爲主的.於是開口問道.“大哥.這東西多少錢啊

“五千塊少一個子也不賣.”攤主看季凡在這轉了老半天.臉上帶着一口吃定他似地奸笑.

“我去接個電話.咱們一會兒再談.”對於這件瓷器的真僞.季凡實在沒有把握.心想還是打電話請教師傅吧處拐角走去.只是他沒有注意到的身旁有個胖子見他離去.臉上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

程漢章在電話裡詳細地聽取他對這件魄壇的描述後.沉吟了片刻說道“聽你剛纔的介紹.我分析這件東西象是隋朝出自定窯地瓷器.”

隋朝的瓷器可是數量極少的.季

此言不由暗自驚喜.

“如果他開價五千塊.我認爲你應該立即當真品把它買下來.”程漢章說道.

既然連程漢章都看好這件瓷器.季凡心裡踏實了許多.一:地攤旁.“老闆.那件魂壇的價格咱們是不是可以再商

“這我可說得不算.人家給了我五千塊.東西已經邊數着手裡的鈔票.一邊努努嘴向旁邊的一個胖子示意道.

“老弟.不好意思.你來遲了一步啊胖子.季凡這纔想起剛纔自已和攤主交談時是有個胖子在自已身邊.

他的動作好快呀|玩行家.知道這件瓷器的珍貴.季凡心裡十分清楚.一:.這麼樣從自己手中溜走了.

“恭喜你.”雖然心裡不太好受.但季凡還是非常大度地說道.

“這都多虧你關照啊壇扭動着肥胖的身體向遠處走去.

在自己眼皮底下居然不慎漏寶.這在以前可是從未發生的事情.令季凡心裡十分不爽.心情鬱悶之下此時他已無心淘寶.於是:店.要了一扁瓶北京二鍋頭.點了幾樣小菜.坐下來自斟自飲起來.他一邊喝酒.一.想想自己剛畢業的時.還是個窮困潦倒一無是處靠當東西維持生活的窮學生.可僅僅才幾個月的光景.搖身一變居然擁有千萬身家.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切簡止太不可思異了.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這個成就.完全是運氣使然.好運不可能每次都落.想到這裡由於剛纔漏寶而產生的一絲遺憾頓時減少了幾分.幹完了杯中酒.他興致勃勃地向古玩街走去.

走了幾家店.也沒見到中意的東西.季凡心中不免到一家古玩店.店主是個年近六旬的老者.“小夥子.你想買點什麼一臉和善非常客氣地問道.

“啊.沒什麼.我只是隨便看看.”季凡說着在店內四gt;+銅器皿立刻把它吸引住了.

這件青銅器準確來說是件酒器.它地名稱叫爵.銅鑄造。相當於後世的酒杯。此件3000年前的酒杯———雲雷紋圓腹,平底。前有傾酒用地窄流。後有寬短的尖尾,腹的一側置鋬(把手)。口上兩個矮柱,腹下三個尖高足,器身飾兩組雲雷紋。故名雲雷紋爵。口沿兩個矮柱是幹什麼的呢?原來爵不僅是酒杯,還可以用來煮酒。兩個柱是爲避免爵受熱後提取時燙手而設置的。口沿上前有長長的流,後有寬尖的尾,這種設置主要是爲了平衡。既有長嘴,如果不置尾,重心不穩,容易傾倒。如此精巧地設計,反映了我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

古代有“無酒不成禮”之說,故酒是祭神享祖、禮儀交往、宴賓會客等活動的必備之物,盛酒的青銅器具也就自然成爲禮器了。商代酒器最簡單的組合是一爵一。用以斟飲。

爵這種酒器的命名,是由於它的造型像一隻雀鳥,前面有流。好象雀啄,後面有尾,腹下還有細長的足,而古代“爵”與“雀”同音通用,故而名之。《說文》中曾雲:“爵,禮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酒。又。持之也。器象爵者,取其鳴節節足足也。”

對於眼前這件雲雷紋爵青銅酒器.無論從重量、鏽色還是紋樣上分析都看不出任何破綻,酒器上的範線、鑄縫與商代青銅器地制式完全吻合,季凡用手摳了一下這個酒器上的銅鏽,銅鏽牢牢地腐蝕在銅器上,掂掂它地份量,質地很輕,材質毫無問題。

“老闆,這酒杯怎麼賣地?”季凡故意把爵說成了酒杯。裝做一副外行的樣子問道。

“小夥子,這東西它不叫杯。它地準確名稱叫雲雷紋爵。是產自商代的酒器。”店主及時更正道,“這東西說起來也得有三千多年曆史了。你要是喜歡兩萬塊拿去。”

這種雲雷紋爵看着非常精美,季凡不由爲之心動,“老闆,兩萬塊是不是有點高啊?”

“它可是商代的青銅器呀,老朽一向以誠待人,這個價格一點晃也沒有。”

正當季凡猶豫不決時,一個老闆模樣的人走了進來,衝着店主大聲喊道:“那件青銅酒器還在嗎?”

店主看了看季凡,又瞧了瞧那個老闆,向他使了個眼色,“你到外面稍等片刻,一會兒咱們再談。”

那個老闆看着季凡和他面前的雲雷紋爵,似乎明白了,點了點頭說了聲,“好的。”轉身走了出去。

那個老闆剛出門不久,店主的電話就響了起來,“馮老闆,你彆着急,一會兒聽我電話。”

季凡一聽心裡立刻明白了,原來這件東西已經有人相中了,人家就等在門外,只要自己一走,那個老闆馬上就會進來買下這件雲雷紋爵,上午已經漏掉一次寶了,再也不能犯同樣的錯誤了,想到這兒他動作迅速地從包裡掏出兩萬塊推到店主面前,“老闆,你點點這是兩萬塊錢,這東西我要了。”

他不等店主答覆,動作飛快地把那隻雲雷紋爵塞進包裡,然後衝出門去。

“哎,你這人怎麼這樣啊,你不是賺貴嗎?”身後傳來店主的喊聲,“這讓我跟人家怎麼交待呀!”

第二十五章 用照片作廣告的碎瓷第一百四十六章 矇騙小日本的的仿製品第二十六章 三月不知肉味的素包第二百三十三章 弘揚民族陶瓷文化第一百七十章 敘利亞尋青第一百一十八章 男人之間的決鬥第二十章 《好太古碑》法帖第一百七十五章 唯纔是用第九十一章 空穴來風的拍賣傳聞第一百五十六章 共商發展大計第四章 黑白博奕之道第二百三十七章 青釉葵口碗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同凡響的捐贈者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同凡響的捐贈者第一百一十五 意料之中的鑑定結果第五十四章 仿製的宣德爐第八十章 鬆蔭仙女玉牌第二百六十一章 英國傳來的佳音第二百二十七章 銀鏨花寶盒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有潛力可挖的消費市場第一百二十四章 尋訪瓷都景德鎮第三十章 鬼市淘寶第二百一十二章 陷入停產的困境第五十章 千金猴王硯的由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令人神往的查幹湖冬捕前言 失落的傳國玉璽第一百二十六章 封都引來的爭論第九十四章 瞞天過海的汝窯青瓷宋代在中國瓷器發展的重要地位第四十九章 傳說中的魚腦凍碎石硯第二百一十五章 壟斷麻侖土資源第一百三十章 聯合抵制日本人第一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的任務第二百四十章 意料之外的金獎第一百六十五章 資金出現缺口第二十六章 三月不知肉味的素包第五十七章 真正的元青花珍品第三十九章 馬經理拋來的橄欖枝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同阿聯酋大使第一百四十八章 異軍突出的神奇小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席捲英倫的塞拉同第六十六章 一刀窮一刀富第一百七十一章 沙漠遇險第六十四章 這邊風景賭好瓷都景德鎮第七十章 臨危受命的見習典當師第一百五十四章 來自異邦的危機第九十章 與美女的尷尬獨處第一百三十三章 紫口鐵足的哥窯瓷第七十三章 貌似不存在的玉圍棋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沽美酒經瓶第一百三十九章 晚清瓷器精品第四十二章 真真假假的名人字畫第四十七章 四扇屏鈞瓷第一百三十章 聯合抵制日本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條件苛刻的賣主第一百八十一章 7501主席瓷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有潛力可挖的消費市場第一百一十章 歷盡磨難的瓷器第二百六十四章 令人生疑的如意第二百四十八章 風光的背後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同凡響的捐贈者第一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的任務第一百九十六章 寶石藍青花第一百一十七章 德化窯瓷塑羅漢佛像第三十一章 改刻的會同通寶古錢第六十一章 皇家專用的金磚第一百四十七章 仿古浮雕山水瓶第九十四章 瞞天過海的汝窯青瓷第八十七章 三進四道溝第六章 美麗爭豔的雙姝第二百四十章 意料之外的金獎第四十八章 沉入海底的思茅古茶第二百七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九十九章 防不勝防的陰招第八十二章 破爛不堪的太師椅第二十七章 四道溝淘寶第一百五十二章 把樁師傅與柴窯第五章 《說瓷》與玩瓷第二百四十四章 《永樂大典》殘卷第一百二十六章 封都引來的爭論第三十四章 勞力士也能貶值第二百五十九章 贊助大師杯賽事第一百五十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七十三章 貌似不存在的玉圍棋第七十四章 喜憂參半的拍賣結果第一百六十三章 難以尋覓的瓷土第十四章 蘇州麪館的宣德盤第一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的任務第二百零八章 與模特公司的合作第九十五章 爆炸性的拍賣新聞第二百三十一章 《無限風光在險峰》青花瓷第三十一章 改刻的會同通寶古錢第二百四十四章 《永樂大典》殘卷第六十七章 福祿壽翡翠第四十章 白領麗人的煩惱第二百一十四章 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第八十六章 紫檀木燈柱第二百零七章 做精做強的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