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祭、撫卹

長長的車隊出現在道路盡頭。

聞訊趕來的襄城百姓肅穆而立,靜靜看着。

最先傳來的是鼓吹聲。

前排是八名軍中吹角手,鼓着腮幫子用力吹奏。

角聲蒼涼,帶着些許哀思。

後排是七名鼓手、一名排簫手。

鼓聲輕緩,不疾不徐,簫音哀婉,似乎在引導着亡魂追隨他們前行。

走了一段後,鼓吹手一停,由百餘名樑縣武學生組成的輓歌郎齊聲輕唱——

“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稍踟躕。”

邊走邊唱,其神哀也,其聲悲也。

輓歌郎之後,是一輛妝點過的棧車。

棧車上飾以白布帷幔,內置草蓆,裹着屍骸。

有人立於車上,自棧車左服賓奠幣而出。

第一輛棧車駛過後,後面是第二輛、第三輛……

棧車左右,則是大隊縞素軍士。

兵戈在陽光下照耀的熠熠生輝,爲這場葬禮額外增添了許多肅殺意味。

送葬隊伍經過百姓聚集的區段時,人人肅穆,甚至隱有哭聲傳出。

哭完後,又看着隊伍中擔任吉凶導從的邵勳、盧志、羊曼、庾亮、吳前、毛二等一干人,紛紛拜倒於地。

車隊轔轔而行,很快越過人羣,靠近了目的地:一處荒蕪的土塬。

人羣陸續起身。

有人嘆息道:“昔年武帝崩,亦不過百二十輓歌郎。今魯陽侯親自主持,官員將士數千人會葬拜送,鼓角橫吹,奠祭於路,悲號滿野。罹難軍民死後之哀榮,盡矣。”

“漢魏故事,大喪及大臣之喪,執紼者輓歌。”又有人說道:“黔首蒼頭,何時有此哀榮?”

“餘今年四十矣。昔年共遊一途、共處一室、共宴一廳之人,或死於非命,或南渡吳地,舉目四望,索然已盡。”還有人嘆道:“不知我死後,會不會有人來送葬。還是曝屍於野,任鳥獸啃噬?”

說罷,已是潸然淚下。

“魯陽侯在,君何憂也?”有人勸道。

“南渡之人多矣,留下來的卻也不少。魯陽侯數救洛陽,屢破賊人,定能保得一方安寧。”

“板蕩之秋,鼎沸之際,或有神人出。引領蒼生,救苦救難。只要魯陽侯不棄我等南渡,保他又如何?”

“世道喪亂,太白降世,何不從之?求人不如求己,魯陽侯帳中乏人,不如往投,幫他把基業做大。即便將來仍免不了覆滅,那又如何?大不了一起赴死罷了,我祖宗寢園在此,卻不願南渡。”

“對,求人不如求己。幫魯陽侯,便是自救。”

衆人七嘴八舌,讓中年人的心情好了許多,只見他抹了抹眼淚,道:“也罷。我好歹能寫會算,昔年也在陳留當過縣吏,縱年逾四十,拼着這把老命,也能再幫魯陽侯十年。諸君共勉。”

“共勉!”衆人紛紛應道。

土塬之上,邵勳看着一一落葬的骸骨,親手撒出奠幣,唱道:“人之處世兮誰不貪榮,倏歸泉壤兮天地何平……兒女泣血兮號天叩地,塵埋金玉兮永鎮桑梓。”

鼓吹手再度演奏。

鼓角之聲響徹天地間,迴盪不休。

邵勳一一掃過無數新墳,高聲道:“大丈夫存身天地間,有所爲有所不爲。南渡苟安,風花雪月,非我願也。仗劍屠賊,護衛桑梓,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乃我畢生之所願。爾等若有靈,當助我!”

說罷,抽出一支箭,折斷於新墳前,道:“若違此誓,天打雷劈!”

清風驟起,奠幣隨風起舞,嗚嗚咽咽,繞其身周。

******

整個收斂、安葬、祭奠的行動一直持續到了五月底。

諸縣無令長,但豪強父老紛至沓來,拜見魯陽侯。

邵勳抽時間與他們一一交談,擇其優者充任縣吏,甚至安排了幾個小士族出身的上佐,待太守盧志上任後,即行文朝廷,請求授官——刺史、太守、縣令可以徵辟屬吏,但無權安排州郡縣上佐。

空缺出來的無主之地,主要拿來安置銀槍軍將士的家人。

他們算是半募兵,吃糧當兵。理論上來說,無需給其家人分地。

但理論歸理論,實際上還是要分的,哪怕少少分一點,一家二三十畝,由家人耕種,也能令其生活好起來。

如此一來,銀槍軍士卒的生活水平,在襄城這一片應該是相對不錯的了。

這項工作,邵勳交由盧志、毛二領頭,襄城諸縣官佐配合,花上三四個月的時間,一一安置完畢。

與這項工作一同進行的,還有陣亡士兵的撫卹以及香火祭祀問題。

“戰歿將士有子嗣的多嗎?”離開襄城郡的路上,邵勳問吳前。

這攤子事,一直由老吳在管。

“大部分已經成婚。”吳前的兩鬢已經一片斑白,身後跟着幾個子侄輩,特意帶過來在邵勳面前露露臉的。

“有子嗣的卻不多。”吳前補充道。

“如果沒有子嗣的話……”邵勳沉吟片刻,道:“我撥出一筆錢,你找找戰歿將士的親族,想辦法過繼一個,令兒郎們在九幽之下,亦能得享祭祀。”

“諾。”吳前應道。

這個事非常繁瑣,耗時漫長,還需要到處跑,與人磨嘴皮子,甚至遭受白眼。

只能由他去辦了,反正他也不怕別人說什麼。

“最麻煩的是府兵。”邵勳說道:“嗣子一定要找好,地就不收回了,由嗣子長大後繼承。你定期去看一看,若有人侵吞這些土地,由本村、本防府兵出人,抓捕定罪。”

如果是一個正常運行多年的府兵系統,其實不存在這個問題。

歷史上府兵在北魏末年出現雛形,東西魏逐漸發展,北周最終大成。理論上來說,朝廷賜予府兵的土地,在府兵老死或戰死後,要由朝廷收回。

但實際操作中一般不這麼做,而是在府兵的子侄輩中挑一人繼承。

如今初設府兵,那麼就存在一個問題,即府兵沒有子嗣或子嗣還沒長大就戰死了,如何處理?

只能從府兵所在家族中想辦法了。

邵勳不收回府兵的地,其實是不合理的,過於大方。

府兵戰死,就應該把分給他的地收回,轉交給他兒子、侄子或其他親族子弟中願意當府兵的人繼承。戰死府兵的家人,由其家族、親族撫養。

這就是家族乃至宗族存在的意義,歷史上也是這麼做的。

府兵們出於規避風險的考慮,會互相結親,成爲親戚,以便在自己戰死時家人能受到親族照顧。

久而久之,就有了“親黨膠固”的風氣,大家互幫互助,形成一個抱團的集體,形成武人特有的價值觀。

現在府兵初設,有的士兵甚至是外地人,家族也在外地,卻沒有這麼一個互相聯姻、互幫互助的團體。

那就只能大方點了,反正這會無主之地甚多。

等熬過幾十年,府兵開枝散葉,壯大親族,情況就又不一樣了。

六月初六,邵勳抵達了廣成澤,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恤田”。

恤田有一千三百餘頃,去年由五郡國夫子開荒,種了一季粟,產量感人。

今年交由汲桑部俘虜耕種,還是春播種的粟,現在還沒到收穫的時候,但已經可以看出來一些東西了。

“君侯。”負責管理這一片的是中典牧樂寬,見到邵勳前來時,立刻行禮。

樂寬是朝廷命官,不是邵勳私人。

不過他手裡現在也沒多少牲畜,空閒時間較多,於是便幫着兼管恤田。

其手下還有十幾個人,都是南陽樂氏派過來的,對經營田莊非常熟悉。

能讀寫公文,會管賬算賬,還有管理才能,甚至制定了獎懲措施……

沒有這幫人,邵勳還真管不好恤田這攤子事——能管和管得好,完全是兩個概念。

這些世家大族手裡的資源,真的很豐富,能幫你把後勤打理得十分絲滑,讓你無後顧之憂,專心練兵打仗。

邵勳對他們是又愛又怕。

愛的是他們的管理經營能力,降低鬧事頻率的同時,增加產出——憑良心說,比他用軍法管制俘虜屯田強多了。

怕的是他們在自己這個團體裡不斷滲透,漸漸壯大。

但眼下也沒有別的辦法,戰爭是最優先的事項,消耗了大部分資源,只能先半提防半利用了。

“去年我來看過一回。”邵勳指了指這些地,說道:“五郡國夫子將地裡的石頭清理掉,竹木砍伐乾淨,燒荒一遍後,又挖了一批樹根、竹根,最後畝收不到兩斛,有的甚至只有一斛五六鬥。今年再挖樹根,春播之後,畝收能上兩斛麼?”

“能。”樂寬很肯定地回道。

邵勳一聽大喜,樂家的管理團隊果然是專業的。

恤田事關戰死士兵的撫卹,十分重要。

如果畝收能上兩斛,扣除屯田俘虜們的口糧、獎勵,差不多能剩十餘萬斛糧食,發放撫卹之餘,絕大部分能收走發餉。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種田是有癮的,因爲收穫能給人極大的愉悅感,並激勵你繼續深入種田。

邵勳深諳此道。

唔,以前對嵐姬的態度不是很到位,今後要改,要更溫柔一點。

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二十四章 比爛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九十三章 垃圾時間第一百十五章 禽獸第一十七章 後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業?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四十四章 接戰第一百七十章 新戰術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九十八章 他好會啊!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三十章 塑造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一百十三章 送糧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異(爲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二十七章 庶務第一章 徵辟第一百六十章 穩定與返回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三十五章 追殺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一百六十七章 靜觀其變第二章 軍戶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離去第二十六章 讖緯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八十五章 說動第五十章 看望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對付第一百十八章 運氣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六十九章 雙向奔赴(爲盟主美酒甘薯我都愛加更)第一百零四章 宜陽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第一百零七章 三關第八章 項目推介第一百十七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說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波浪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橋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西晉爵位制度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一十七章 後路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了,洛陽第一百章 官身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一十八章 自省第九十章 變天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與公事第三十五章 追殺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徂安陽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議與分化第三十六章 莫敢敵者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動!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第三十五章 追殺第三十二章 盤賬與應對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將第五十九章 底氣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