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

這一日,石勒正在王宮前殿中,頭纏着錦帕以避風,站在碩大的地形圖前,皺着眉頭仔細的看,心中自思自想。雖然早已建國稱王,但他並沒有覺得可以安享尊貴,相反沒有哪一天不在籌謀策劃,滿心撲在軍國之事上,仍然覺得壓力沉重。連覺也不大睡得安穩。此前他已病了大半月,今日方纔稍有好轉。

眼下,東北有段部鮮卑還在與他爲敵,時時南下襲擾,並有晉朝冀州刺史邵續相配合。北方的拓跋鮮卑,此前被秦軍重創,蟄伏了好幾年,最近似乎緩過氣了,卻將爪牙伸向他的幷州來,搶掠了好幾次,氣得石勒大罵拓跋鬱律是個不敢報仇的軟骨頭。南方的青州剛剛平定,曹嶷雖然死了,但是還有軍閥徐龕霸佔泰山一帶,時叛時降,反覆無常是個禍害,總歸要設法除掉爲好。而豫州之地,雖然早就垂涎,但祖逖剛死,祖約雖然不堪,總也不是一口就能吞下的廢物,只能慢慢圖謀,急切間無法得手。

本來局勢就紛亂不堪,最近宿敵劉曜又有擴張崛起之勢,竟至難以遏制。若說以上那些對手,都能將石勒咬得遍體鱗傷,那麼劉曜纔是最致命的見血封喉。前趙的基礎雄厚,又承襲了從前老漢國的底子,且以高祖皇帝劉淵之後的正統自詡,一旦等劉曜挺直了身子,屆時石勒怕是隻求個痛快的死,都是奢望。

望着地形圖上,兗豫一帶,新增標註的代表着淪喪區域的紅線,石勒心中猛然焦灼起來。豫州已然暫時不可指望,若是兗州又失去,那麼自己好不容易在中原地帶站下的腳,等於就被劉曜生生的砍斷,屆時只好灰溜溜的退回河北,徒勞無功的繼續守着自己這一畝三分地。

一想到這,石勒幾乎眼中要噴出火來。費了多少心血,經歷幾許險惡,方纔走到今日,半途而廢的認輸,下場只有一個死字。只有頂住壓力逆流而上,纔有機會再創出更大的一片天來。從最低賤的奴隸,而成爲叱吒風雲的帝王,石勒歷來只認自己,從不認命,他的心裡,早已磨礪的堅韌冷硬。

頭腦子正運轉如飛的時候,右候張賓在外面口呼大王,躬身拜見。見是他來,石勒忙招呼道:“啊,右候來了,孤等你多時了,快近前說話。”

“聽聞大王召喚,賓不敢耽擱,立時便來,尤嫌遲矣。”張賓見石勒眉頭緊鎖,這幾日愈發顯得形銷骨立,便懇切道:“古來帝王創業,從來都沒有一帆風順的道理。天降聖人,正是假其非凡心志,來顯出大手段。眼下局勢確有些棘手,但隨機應變就是,大王總歸要保重貴體,我大趙才能早日蕩平天下。”

他君臣二人,早年相識,正是如魚得水契合無比,彼此信賴。石勒曉得張賓是發自真心的關懷自己,不由點點頭,連眉間都舒展開了些,感慨道:“右候關愛之情,孤很感謝。也只有你,才真正將孤放在心裡。說起來孤的身體,也不單單是憂慮焦急導致,這麼些年廝殺,舊傷總是復發,年歲又逐漸衰老,孤已不是當年快馬江湖的石世龍啦!

張賓隨他多年,除了君臣之義,還有故友之情。當下雖是心中難過,卻爲了不使石勒消沉,反而裝出輕鬆笑臉,寬慰了好幾句。

石勒喟然道:“非是孤不想休閒。如今局面,何止是有些棘手,簡直是艱難起來。右候也聽說了吧,前幾日,幷州將領王騰,突然刺殺了孤的幷州刺史崔琨,以幷州之地,投降了劉曜。眼下除了兗、豫外,幷州也亂了,孤不得已派了石堪和夔安去平叛。而石虎石生,不能體會孤的心情,竟然兩相爭鬥,將好容易到手的大好情勢,又生生白壞掉。劉曜又豈是尋常人?立時便抓住了機會,現在壓得我軍緩不過氣來。提起這個,孤就火冒三丈,若不是要石虎石生去將功贖罪,孤早就當真砍下這二人狗頭了。”

“唉。中山及河東,都是性格鮮明、雄猛剛硬之人,皆爲大王立下過種種功勳,以致互相輕視不服。將來大王最好能夠與他二人推心置腹好好談談,化解心中戾氣爲好。”張賓也嘆了數聲,又道:“竊以爲幷州之亂,不過纖芥之疾。劉曜眼下勢頭復起纔是心腹之患。我軍在中原一帶,苦苦抗衡,雖然二公已經復去主持軍事,但若要勝出,還需時日。臣連日來,在家中也是反覆思量,倒有個建議,想來獻給大王,以供斟酌鈞裁。”

“右候有何妙策請說。”石勒精神一振,他曉得張賓要麼不出主意,只要張口,出得都是良言妙計。多年來,石勒便是憑着張賓的過人智謀,才能在冷酷險惡的亂世中,殺出一條血路,闖下自己的基業來。

“此次也談不上什麼是妙策,只不過是當前最合適的應景之計。”張賓侃侃而談道:“如今,殘晉退守江南,且不去說他。在中原大地,雖然也有涼州張氏、平州慕容氏、代地拓跋氏等等大小山頭並存,但畢竟勢力尚淺,充其量只是軍閥。從真正意義上來講,實際上乃是三國並立,從東往西便是我大趙、劉曜的僞趙和高嶽的秦國。”

“大王恕臣直言,三國之中,劉曜因其從前的身份地位,還有承襲了故漢國的無數有利條件,導致他如今雖然領土偏小,但相比之下,實力反而是最強。我大趙雖然有時能在局部上戰勝他,但想要徹底壓制甚至消滅他,較爲困難。反過來,若是劉曜舉傾國之兵來攻我,臣請問大王,能勝之否?”

石勒默然無語,片刻只將頭搖了搖。張賓讚道:“大王從不妄自菲薄,更不會驕縱忘形,這乃是真正的帝王心態,將來必當得有天下。再說回來,劉曜爲何不發傾國之力來攻我?他其實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因爲他必須要分出相當一部分精力,來對付西方的高嶽。”

“如今的形勢,其實說白了就是我大趙在東,高秦在西,兩邊中間,夾着劉曜,皆是動一發而牽全身。既然我與他高秦,都沒有把握單憑自己就滅掉劉曜,那麼爲什麼不彼此聯通,約定時機,突然同時發難呢?”

石勒眼睛直眨,忍不住辯道:“右候是說,聯高滅劉麼?但是這

數年來,我一直在和劉曜打仗,而西方的高嶽,更是老早就與劉曜兵戈相向,從來沒有停止過。從實際情況上來講,這不就等於是我與他高嶽都在不停打劉曜麼,還要再如何夾擊呢?”

張賓一笑,不慌不忙道:“看似雖是如此,但實際情況非也。雖然我兩家,都在不停地攻打劉曜,但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從來不曾關注過對方。往往我在流血拼命的時候,秦國正逢停兵休養;他爭鬥不下的時候,我們又恰好將注意力放在別地去了。所以,劉曜每每便能從容應對,調兵遣將指東打西,並不十分窘迫。”

“依臣之意,這次定要有所不同。大王備些厚禮,發一封親筆書信發給高嶽,與他約定時間,互通消息,劃定範圍,然後同時盡發強兵,大舉進攻僞趙,劉曜必然會左右失措,兩相難顧,屆時劉曜縱有三頭六臂,也無能爲了。”

石勒嗯了一聲,若有所思,想了想又微皺眉頭道:“右候之言,本是不錯。但孤聽說那高嶽,向來以晉朝臣子自居,又以驅逐胡虜爲己任,故而才與劉曜勢不兩立。孤乃羯族,北晉之亡,孤也是出了大力,正是他高嶽仇視的對象,又豈會願意與我合作?”

張賓大搖其頭,舉手分析道:“恕臣直言,大王乃是當局者迷,待臣爲大王略解困惑:高嶽曾自居晉臣不假,但此一時彼一時也。從前他勢單力薄,不自居晉臣,如何收買人心?而今他已然坐擁五州之地,遑論在西北,便是放眼天下,也是屈指可數的強勢諸侯。殘晉偏隅江東,不要說控制高嶽,便是羈絆,也是需要煞費苦心,想盡點子來籠絡他,儘量不教他公然獨立使人難堪。形勢既然如此,就算高嶽現在仍然沒有稱王稱帝的心思,他的那些部下,就保證也沒有擁立之心?”

“亂世之中,無論文武,都想跟隨明主平定四海,自己也能博取功名,爲子孫掙個前程。便是臣,也不能免俗,希望大王早日坐擁九州,纔好算揚名立萬。他高嶽的部下,大部分也是從底層慢慢走上來的,難道就不希望高嶽再進一步,自己也能成爲從龍之臣麼?所以臣說,這都是人的正常心理自然需要,到了這一步,想推都推不掉的。屆時秦國文武,蠢蠢欲動羣情洶洶,定要擁立他稱王稱帝,還拿什麼立場去做殘晉的臣子?”

石勒神色緩開了些,示意張賓繼續說。

“再說高嶽仇視胡羯之人,這點倒沒法子改變。不過高嶽從貧賤小民,崛起至如今地位,也算是個出類拔萃的英雄人物。但凡英雄,眼光必然長遠,心機也絕不拘泥。臣料想,他肯定曉得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個道理。眼下與他息息相關的勁敵,也是劉曜,若能夠與我一起滅掉共同的敵人,何樂而不爲?至於劉曜滅亡之後,我與他東西對峙,屆時都無後顧之憂,放手一戰,看誰有本事笑到最後就是,大王天縱英武,難道還怕了他不成!這點不妨與高嶽明言,反倒能讓他坦然。”

(本章完)

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五十四章 痛貶庸吏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上架感言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惡魔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五十二章 壯士斷腕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兩百六十六章 涼州盛情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兩百一十二章 分析透徹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四百一十九章 內有奸細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