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

方進了門洞處,已有無數軍民大聲歡呼起來。無數人流着眼淚,便在人羣中跪了下來,給高嶽頻頻磕頭,一口一個“恩公,”一口一個“忠臣,”到最後,所有人都拜服在高嶽馬前,山呼海嘯。那種瀕臨死地、得人救助才絕處逢生的強烈情緒,讓樸實善良的百姓,只有通過這樣的舉動,才能抒發和表達內心的情感。

見人羣中還有白髮蒼蒼的老者也在跪着,高嶽心中也很是動情,他忙跳下馬來,就要將身前的一個老漢攙扶起,結果更多人圍了上來,伸出手來拉住了高嶽及隴西軍卒等人的衣甲,盡情抒發着激動的情緒。雷七指和周盤龍,上陣廝殺都是一把好手,卻同樣沒有經歷過這樣被擁護歡呼的場面,俱都是侷促難以應付,虧得樊勝在前引導開路,高嶽一行連挪帶走,半晌纔來到城樓臺階下,已是寸步難行。

正忙做一處時,人羣中忽然騷動起來,接着便紛紛退散了開去。高嶽擦了把頭上的汗,擡眼四望,卻見臺階處有不少官員,簇擁着一名少年,正向這邊走來。那少年雖是身形高,但略顯單薄且面容憔悴,但頭戴沖天冠,身披九龍袍,外罩團花大氅,倒也氣度不俗。

高嶽心中一動,忙上前兩步,搶先就地拜倒,激動道:“臣,隴西太守高嶽,覲見皇帝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這便是西晉朝廷的最高統治者了。不論年歲及資質,皇帝,本來就號稱君權出自天授,秉承天意治理管束九州方圓,乃是天子,其神聖威勢不可仰視。高嶽暗自感慨不已,拜見皇帝,他前世不是沒有過這種經歷。岳飛乃是國家上將,朝廷幹臣,和宋高宗曾經也有過親密友好的共處時期,彼時,他與義兄岳雲,隨在岳飛身側,上見天顏,也不是一回兩回了。

如今再世爲人,經歷波瀾曲折,終於又見到了皇帝。雖然面前的君主是個少年,但是皇帝的身份,便代表着這世間最高法則,代表着華夏民族千百年來,至高無上的神聖和不可仰視的威儀,代表着漢家不可顛覆的傳統禮法和制度。

高嶽自幼受到儒家君君臣臣的理念薰陶,又有岳飛這種持身極正的楷模影響,故而對於皇帝,他的心中實在是敬畏且擁戴的。便是前世時,宋高宗冤殺岳飛,高嶽極度憤懣,對朝廷確實心懷怨懟,但更多銜恨在宰相秦檜身上,認爲君王有失,乃是臣下奸佞不法而致。

“高卿!朕……”

司馬鄴一把扯下身上寬大的外氅,兩步上前,親自披在了高嶽的身上,並弓下身來,就要將高

嶽扶起。

高嶽意動,司馬鄴其實更加心潮難平。他降階而迎,以皇帝至尊身份,主動來迎接一位臣子,且親手來扶,實在是大大超乎常理。但他本來就是一位少年人,行事容易憑着感情而動意氣用事,又因爲確實感懷高嶽的保駕之功,願意降低姿態來表達自己或者說朝廷的謝意。故而麴允索琳等左右大臣,也默認了他的出格舉動,沒有出聲阻止。畢竟這種時候,誰也不願意做那般不識時務的無趣之人。

高嶽不起,堅持在地上恭恭敬敬的三叩首,才自己站起身來。周圍一衆人等,見高嶽如此謹守禮法,並不因爲立下擎天之功而顯露驕縱,又不似尋常軍漢粗魯無知,皆是暗自點頭稱讚。麴允等大臣,更是心中舒暢,對高嶽印象又好了一層。

“卿如今力克強敵,拯救這長安滿城百姓,朕銘感五內,必有以重謝,且將傳告天下,使萬民皆知高卿忠勇之心。”

司馬鄴見高嶽畢恭畢敬之態,心中很是寬慰。近前照面又見其面容俊秀,高大威猛,樣貌不俗,更是又多了幾分敬愛。他笑容滿面,對左右笑吟吟以道。

“奉詔勤王,本分也。且君父有難,臣子之恥。如今胡虜小人得志,一時囂狂,只要陛下勵精圖治,爲臣者精忠報國,臣想胡虜便是跳樑小醜,必不長久。且此戰上賴陛下洪福齊天,下有將士奮不顧前,臣何功之有?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高嶽側身以對,一番話說得司馬鄴在內,衆人都是點頭不已。麴允暗道,這高嶽能夠在隴西異軍突起,果然分屬人傑。

“樊勝,卿出城逆戰,朕親眼所見殺敵不少,毫不畏縮,沒有讓朕失望,這份功勞,朕也要好好獎賞一番纔是,不過當下城中有所匱乏,據報涼州將有物資運來,你的功且待記下,朕總不會虧負你便是。”

轉眼瞧見樊勝,司馬鄴又笑道。索綝忙在旁誇讚應和幾句,畢竟樊勝也算是老相識自己人,眼下場合,總也不好冷落了。

顧不上擦一擦臉上的血污及灰土,樊勝忙即下拜,雙目炯炯大聲道:“此次獲勝,實在是高將軍的大功,臣不過是跟在人家身後撿果子吃,又哪裡有什麼功勞好說?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他看一眼高嶽,又正色道:“不過爲國殺賊,實在是食君之祿爲君分憂而已,乃是我輩本分。臣還常恐力有不及,辜負聖恩,又豈是盼着財富名祿?”

大家一致叫好,司馬鄴面泛紅光,更加笑意盈盈,對臣子的知禮守節,很是贊

賞。

“報!”

正說話間,有小校飛奔來報,“啓稟陛下,據探報得知,敵軍後撤三十里後,馬不停蹄,已往臨潼城方向退去,敵情暫時已可解除。”

這錦上添花的好消息,越發讓所有人歡欣不已。司馬鄴難得笑容滿面,轉眼見高嶽身後,有數十人仍跪在當地,便道:“高卿麾下,朕看皆是虎狼勇士。此皆何人?衆卿且先起身。”

“謝陛下!”

雷七指、周盤龍爲首,數十名隴西軍將呼啦啦起身,整齊劃一,氣勢驚人。雷周等人,雖出身草莽,然而畢竟在皇帝面前,哪裡敢有所怠慢,且在隴西臨行前,高嶽曾特地交代過,若有皇帝接見時要注意的各種禮節制度,故而衆人心中凜然,不敢有一絲懈怠。

皇帝以下,見隴西軍軍貌如此凜然不凡,皆是心中感慨嘆服。這邊,高嶽爲司馬鄴一一略作介紹,司馬鄴頷首,對隴西衆將勸勉一番。末了又道:“高卿,朕見卿家麾下,也有數千兵卒,怎麼眼下……?”

“回陛下,臣帶來三千人馬。不過未奉詔旨,不敢私自率全軍入城,故而臣令所部軍隊,暫且駐紮城外,正好看押監管一衆降兵。眼下臣只帶的三十名隊主以上軍官前來見駕,敬侯陛下指示。”

司馬鄴恍然大悟,繼而感動不已。高嶽這般強臣,便是直接揮軍入城,也沒有人能奈他何。三國時董卓入洛陽,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孰料高嶽自身卻能主動堅守臣禮,不越雷池一步,使朝廷不致落入尷尬,實在是知禮忠忱之人。

“高將軍高風亮節,吾等實在感佩,老夫麴允,高將軍有禮了。”麴允初時見無數軍民跪拜高嶽,心中有些不快,又擔心高嶽一發不可收拾成爲跋扈之臣。如今見其言行舉止,沒有一絲驕縱,終於釋去疑慮,帶着滿面敬重,上前來給高嶽施了一禮。

“下官見過麴大都督……這位是?啊,索太尉有禮。”

高嶽見皇帝身旁,一左一右兩人在衆臣之前,曉得不是一般人,待得麴自報家門,且又拉過索綝來介紹,便證實了心中猜想,趕忙客氣迴應。不管怎麼說,高嶽雖然立下大功,然而畢竟根基淺薄,此番能和朝中大佬搞好關係,不是壞事。

“來來來。這裡也非問對之地,陛下和高將軍且請移步,再暢談一番。”

索綝吩咐了城防守備諸事,上前笑呵呵的說道,司馬鄴點點頭,竟然上前拉了高嶽的手臂,在一片歡呼聲中,往宮城處而去。

(本章完)

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八十七章 土山失守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六十六章 難遂所願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特殊情況說明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