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不給補助我家就不搬

中午吃了江老坎威名遠播的雞湯,一行人馬不停蹄地朝着大鵬礦跑去。

論及大鵬礦,實際上根源還在陽和礦。城關鎮受職責限制,管不了由縣裡直管的陽和礦。王橋雖然是縣委常委,但是主責是城關鎮工作,很難在有‘背景’的陽和礦形成令行禁止的效果。

暴雨之後的小山上空氣異常清新,滿山皆是翠綠。陽和大礦、大鵬礦、黑嶺山礦在山上呈品字形排列,揚起的礦灰給樹木穿上一層灰裝,昨夜之雨讓整座山重新煥發了生機。

王橋、王渝生、杜建國等人站在大鵬礦側翼山頭。從側翼山頭可以清楚地看到場內裝況,整個尾礦都被水泡着,表面水通過排水溝進入沉澱池,再通過沉澱池流向山溪。

上一次見到的加固工程已經完工,在大壩外側有一圈一米五左右的護壩。雖然做工程是燒錢的事,可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工程量與以前所彙報的工程量是不一致的。

王橋作爲縣委常委,算得上昌東縣的核心領導層,可是此時站在大鵬礦上,還是感受到了權力的侷限,同時也感受到了他和牛清德攻守易勢。

在舊鄉時代,牛清德處於絕對上風,算是攻方。在牛清德眼裡,王橋就是一塊河底卵石,硬度高,又滑手,很不好對付。屢次交鋒,都讓牛清德吃癟,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兩人相對位置,始終是牛清德佔着上風,在發起進攻。

到了城關鎮時代,形勢發生了變化。王橋掌管着城關鎮,算是攻方。攻守易勢以後,王橋發現牛清德這種財大氣粗且背景深厚的人極不好對付,自己可以迫使牛清德讓步,讓其做些低姿態。可是經過這一年多交鋒,王橋明白他並不能讓牛清德真正豎起白旗。牛清德變成一個烏龜,用硬殼抵擋了來自王橋壓力。但是,隨着時間流逝,兩人的位置確實發生了變化,如今是王橋進攻,牛清德步步爲營地防守。

陳民勇得到王橋來了,趕緊從辦公室走出來。

王橋此時不想再和陳民勇廢話,對王渝生道:“今天安全檢查就差不多了,你留下來,檢查大鵬礦的安全措施,檢查仔細點,我要看報告。”

還沒有等到大鵬礦負責人過來,老趙掉轉車頭朝着山下開去。陳民勇正在用手扇着灰塵,就見到企業辦王渝生朝自己招手。

陳民勇見面就道:“王主任,我們是按照要求加固了尾礦庫大壩,開挖了分流渠,不曉得還要我們做什麼。”他是一個粗人,與企辦室主任王渝生說話時已經很剋制了,可是話裡話外的不滿還是很明顯,其潛臺詞就是王橋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完全是無事找事。

王渝生是老資格企業辦主任,熟悉各方面情況,對鄉鎮企業裡各類人的心態摸得很準,罵道:“你這個傻瓜,王書記是爲你們好,你這狗。日的還不領情,王書記是爲好不討好,反而被狗咬。”

陳民勇被罵了幾句,有點搞不清楚狀況,嘿嘿笑着給王渝生散煙。

王渝生拿着煙,開始點撥陳民勇,道:“王書記過來檢查工作,要求整治尾礦庫,要你出一分錢沒有?”

陳民勇搖頭道:“這是牛老闆的礦,怎麼會要我出錢。”

王渝生又道:“這些石頭都是本山上開採的,我記得幾個石場都是你們村的。王書記要求牛老闆加固尾寬庫,讓你們村的石場賺了錢。石場是給村社交了承包費的,所以,村社、石場都賺了錢。這是把牛總的錢分給了向陽壩,對不對?”

陳民勇點頭道:“倒是這個理。我又沒有得到一分錢,還要多做好多事。”

王渝生道:“你這就是鼠目寸光。我今天把事情給你掰一掰,這個尾礦庫在山坡上,下面有九家向陽壩一社的人,如果真要持續下暴雨,把尾礦庫弄垮了,衝下去就類似於山洪暴發,不,是泥石流,九家人都在山溝邊,跑得脫纔有鬼。到時候就是重大安全事故。牛清德是老總,沒有具體管大鵬礦,承擔連帶責任。他再找點關係,罰款了事。你就不一樣了,你是大鵬礦負責人,出了安全事故,是要做牢了。”

陳民勇不服,道:“我又不是老闆,牛清德才是,我就是在大鵬礦打工,和我有雞。巴關係。”

王渝生道:“你錯了,不要以爲打工的就不負刑事責任。在所有政府文件裡,你明明就是大鵬礦廠長。王書記要求加固尾礦庫,對你有絕對好處,你居然還不領情。我都不知道怎樣說你!你個木腦殼。”

一席話,環環入扣,讓陳民勇愣了,不安地問道:“出了安全事故,真的要我來負責?”

王渝生很鄙視地看着陳民勇,道:“大鵬礦出安全事故,你就是直接責任人,你以爲廠長工資這麼好拿,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你現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按照安全要求,把各項工作做踏實,責任就要輕得多。”

陳民勇一拍腦袋,道:“以前沒有想這麼多,還虧得王主任提醒我,我馬上派人去半坡挖水溝,不要讓水流進池子裡。只要不進山水,尾礦庫還是沒有問題的。”

王渝生道:“我要去看現場,看完現場再給陽和礦提意見。”

就在王渝生在礦上教育頭腦看似精明實則糊塗的陳民勇時,王橋和向陽壩村支書陳民亮開始在九戶人家處現場辦公。他們坐在老樸家的院子裡,等着房主老樸去通知其他八戶人家過來開會。

如何處理九戶人家面臨的危險是一個大難題!

按照王橋的想法,當初就要將影響安全且資源不豐富的大鵬礦關閉,徹底解決此安全隱患。他的想法沒有得到實現,大鵬礦在城關鎮反對的情況下被實力雄厚的陽和礦整合。從縣裡角度來說也有理由,既能增強陽和礦實力,增加稅收,同時也符合省裡鼓勵同一礦牀的礦山進行資源整合的大政策。

陳民亮低聲訴苦,道:“王書記,這事沒法搞。現在讓九家人搬到村小學去住,九家人根本不同意,就算同意,也要求得一筆補助。我摸了底,有的人家提出搬出去一天,給一百塊補助。九家有四十七個人,按照每天一百的補助來算,一天就四千七百塊,十天就是四萬七千多塊錢,百天就是四十七萬。我們這個地方的暴雨季節至少要掛續到九月中旬,按四十天來算,這筆補助都不得了。如果,我說如果,他們爲了得補助,到時不回家,又是一筆糊塗帳。”

聽了陳民亮的說法,王橋半天說不出話來。莫說一天一人一百元,就算一天一人五十元,這筆錢都有得算,關鍵是還要有隱含的麻煩。

張曉婭從昨天起就開始採訪暴雨災害,看到過好幾處觸目驚心的場景。她知道暴雨來了不是好玩的,至今仍然心有餘悸,終於忍不住道:“陳書記,我有點不明白,鎮政府讓大家暫避危險,這是爲他們安全做想,這個時候應該積極配合,怎麼弄成必須要給錢才離開?”

陳民亮苦笑道:“現在都是這樣,選個村主任,讓大家來開會,必須要發誤工費,否則就有很多人不來。大家不來投票,就選不成村主任,我們只有給錢。”

張曉婭道:“把危險給他們講清楚,再發個通知。他們愛搬不搬,反正命是自己的。”

呂琪一直跟隨着大家,在隊伍裡一言不發。她看着王橋苦惱的模樣,有許多問題讓她迷惑不解。只是人多,就沒有詢問。

杜建國拉了拉張曉婭,低聲道:“你別多問了,趕緊多照幾張相片。這個題材很有做頭,深挖下去,就是一篇有深度的好文章。我們不能坐在辦公室想題材,來到基層,找對鑰匙,題材一抓就是一大把。比如這個避險問題,政府到底該不該給錢?這就很值得討論。很多人在需要政府服務時,希望政府是無限政府,什麼都管。在需要自由時,希望政府是弱勢政府,什麼都不要管。我們立場就在站在中間,追問哪些是政府應該管的,哪些是政府不應該管的。”

張曉婭豎起了大拇指,表示讚揚。

杜建國雙道:“我堅決否認雙重標準,這是我的立場之一。拿父子關係來舉例,這種精分例子很多。有的子女在做人生選擇時,希望家長採取西式管理方式,由自己做出選擇,不要大人多管。可是在涉及用錢、買房等很多時候,又理智氣壯地朝家裡伸手,希望家長採取中式管理方式,無私爲子女奉獻。說到底是他們自私,另外就是沒有理想信仰,是實用主義。”

陸續,九家人都有代表來到院子裡。

等人到齊,王橋就講了大鵬礦情況。他沒有下結論,而是委婉地徵求村民的意見:“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這一段時間還有暴雨,你們的房子都沿着山溝分佈,應付一般的山水沒有問題,如果遇到泥石流就點惱火,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現場很冷,來開院壩會的九家人的代表都沒有發言。過了一會,四十來歲的中年人老樸道:“我曉得王書記的意思,你不是說一般的泥石流,是指尾礦庫垮了要把我們沖走,只是不好明說。我是農民,沒有什麼見識,政府早就應該把大鵬礦關了。政府沒有關大鵬礦,讓我們搬家,就得給補助,否則我們搬出去吃什麼喝什麼?”

支書陳民亮道:‘老樸,我糾正一下,不是搬家,是在外面暫時住幾天,把這幾天暴雨躲過就回來。’

老樸額頭上冒着青筋,說話很大聲,道:“躲幾天,屋裡頭豬哪個來喂,土裡頭的菜哪個來種,要讓我們到外面暫時住幾天,就得算錢,不算錢,我們就不走。”

又有一個年老的村民道:“我們在這裡住了幾十年,再大的雨都見過,沒得問題。”

王橋暗自在心裡嘆息。

這事黎陵秋就和自己多次討論。黎陵秋的觀點是:第一,現在的村民就是馬蜂窩,你不去捅都會飛出來蟄人,更別說去捅了;第二,尾礦庫有可能出問題,也有可能不出問題,沒有必要去捅馬蜂窩;第三,我們檢查了大鵬礦安全,給縣裡去了報告,制定了抗災工作預案,這就夠了,追責追不到我們頭上,何必多事;第四,黑嶺山礦與大鵬礦情況差不多,黑嶺山屬於陽和鎮管理,他們都沒有行動。如果沒有災害,這讓我們更被動。

客觀來說,黎陵秋的觀點很實在。可是,王橋想起懸在九家人頭上的大鵬礦就覺得頭皮發麻,想盡最大的努力確保不出重大安全事故。

大家議論了一會,支書陳民亮讓大家安靜下來,請王書記作重要講話。

“今天是院壩會,大家有什麼說的都儘管說。我不是重要講話,只是談點自己的想法。”王橋望了大家一眼,繼續道:“今天就是院壩會,我說點實在話,一句虛的都不講,希望大家認真聽我講,好不好。”

陸續還有村民過來,站在旁邊聽。

王橋道:“大鵬礦以前是屬於鎮裡面管的,有個小型尾礦庫。後來陽和礦整合了大鵬礦,這個大鵬礦就不屬於鎮裡管的,大家清楚這個事不?”

九家裡倒有五家有家庭成員在陽和礦或者大鵬礦打工,大家對這個情況還是瞭解的,點頭承認這個事。

王橋道:“鎮政府的責任是什麼?就是屬地管理責任制,也就是那句老話,鎮政府的責任是守土,管好安全。陽和礦合併大鵬礦以後,陽和礦的尾礦就朝大鵬礦裡堆積,造成了大鵬礦尾礦庫迅速膨脹,簡單說就是裝不下了。前一段時間乾旱,久旱必有大雨,這是我們昌東俗語,大家都曉得。我擔心尾礦庫會出問題,所以來和大家商量這個事情。根據省氣象局的預報,不是縣氣局,大家注意這裡面的區別。從後天開始,又有一輪強降雨要覆蓋靜州大部分區縣,這次是橙色預警,準確表述是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到50毫米以上,或已達50毫米以上。強降雨中心地帶可能雨量更多。”

他補充了一句,道:“如果不是有橙色預警,我也不會這麼擔心。大家可以在明天做好準備,如果後天確實開始下大暴雨,就到向陽壩學校暫時住幾天,我和陳民亮書記將準備一些臨時安置措施,讓大家能夠住得下來,有熱水熱飯吃。”

王橋能做出這個決定冒了相當大的風險,亦不符合慣例。他貿然將九家人移到了學校,如果不出事,必將淪爲笑柄,同時,被轉移的九家人也必然會怪罪始作蛹者王橋。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也只有王橋這種性格堅硬到不看人臉色的人才會如此做。

院子裡安靜下來,村民的眼光都集中到最初發言的老樸身上。

老樸想了一會,擡頭道:“其他人我管不了,政府不給補助我家就不搬。這是政府造成的,政府就要出錢。”

聽到這裡,呂琪萬分不理解:命是自己的,責任主體在自己。難道政府不給錢,他們就可以不要命?

王橋又問大家,道:“你們是什麼想法。”

一人道:“我們和老樸都一樣。”

其他人都沒有反對。

王橋有些無奈,道:“那就這樣,散會吧。”

(。)

第76章 上線第405章 酒後戰爭第386章 權力和責任第445章 接機第97章 訓練第61章 誓師第271章 朋友(二)第397章 迎接掛職幹部第89章 比武第261章 晏琳第295章 終結(四)第283章 工地生活(三)第366章 見招拆招第39章 六個對六個的戰鬥第145章 運動第42章 做生意第67章 報復第344章 被拜年第42章 做生意第73章 夢境第109章 開業第296章 新的生活(一)第205章 親熱第365章 治安拘留第339章 又過春節(九)第412章 王大俠第146章 要做強者第239章 冤家第106章 砸中第318章 祭祖(四)第171章 拍板第451章 黃瓜和啤酒瓶第397章 迎接掛職幹部第330章 新職(三)第87章 軍訓開始第340章 又過春節(完)第346章 調研第215章 暗渡陳倉(三)第89章 比武第189章 散夥第75章 分手信第69章 激鬥第26章 新警察第77章 從此王郎是路人第80章 大學的變化第453章 不速之客第372章 夜談第179章 註定失敗的座談第63章 建哥回來了第269章 衝突(三)第443章 磊落的心第116章 客串第218章 危機重現(三)第23章 進歌廳第263章 晏琳(三)第219章 一條溝第311章 報道(五)第92章 協會第88章 雀湖第213章 暗渡陳倉第15章 一封情書第292章 終結(一)第109章 開業第112章 醉酒第242章 筆談第367章 趙波的發現第131章 誤解第441章 暴雨將至第17章 定計第306章 突破點(三)第190章 搭橋第180章 二噁英第244章 唱歌喝酒第296章 新的生活(一)第127章 單騎第24章 搶地盤第180章 二噁英第八十六 打平夥第366章 見招拆招第165章 上任第463章 又要地震第158章 受傷第196章 借力打力第391章 未接的電話第175章 心真硬第143章 家鄉第108章 意外第338章 又過春節(八)第371章 細論村社幹部第231章 三板斧(二)第357章 黨員大會第63章 建哥回來了第293章 終結(二)第424章 一把手第197章 酒戰第226章 風雲再起第388章 假的真記者第247章 社會關係(三)第261章 晏琳第433章 舊鄉尖頭魚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