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搭橋

等到陳秀雅和杜建國回到雅間時,王橋和陳強還面對面聊天,兩杆大煙槍不停地吞雲吐霧。杜建國見兩人神情都有些嚴肅和沉重,便開玩笑道:“蠻哥當了副主任,應該很有官威,出行時有沒有鳴鑼開道,前呼後擁。”

王橋道:“我當了史上最憋屈的副主任,天天陷在垃圾場裡聞臭味,天天和老百姓打理扯,還是挨領導罵。如果有時機我想請山南日報幫我報道。”

杜建國面有得色地道:“垃圾場的事情我們日報不方便報道,如果真想要報道,晚報、晨報、都市報都可以,我們這一屆新聞社骨幹全部進了山南各大報社,新聞資源很豐富,蠻哥要用,隨喊隨到。”

父親叫王橋爲蠻哥,男友也叫王橋爲蠻哥,陳秀雅在旁邊聽得實在彆扭。

王橋有意在陳強面前誇獎杜建國:“杜建國最初搞新聞社的時候,我並不看好。沒有想到他能夠堅持三年,硬是把新聞社搞成了山大第一社團。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山南媒體將會形成山大新聞社派。我是跟着校方混,不算本事。他自立門戶,是新聞社的開派宗師,比我厲害得多。”

杜建國笑哈哈地道:“蠻哥別謙虛,你也是我們新聞社的開國元老之一,我們新聞社的招牌還是你寫的。”

陳強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總覺得準女婿在報社搞新聞風險很高,告誡道:“杜建國別得意,搞新聞是走政治紅線,你一定要小心,說不定那一天就踩到高壓線了。”

老丈人多次說起這個話題,杜建國最初還認真聽,現在已經這話當成了耳旁風。

吃完晚飯,陳秀雅陪着父親回家。王橋和杜建國回校園去找留守在校園陪女朋友的情種趙波。

雀湖景色依然美麗,但是王橋心境發生了變化,以前作爲山大學子,能夠完全融入到這個環境。現在作爲山大畢業生。猶如隔着玻璃看着校園,看得清楚,無法融入。

杜建國留在省城工作,與王橋相比,工作環境改變不明顯。重回山大反而沒有太多感慨。

趙波的錄相室依然大門緊閉,往日熱鬧的槍炮聲音停歇了,顯得冷冷清清。

王橋寫了一張紙條,塞到門縫上。

王橋和杜建國繞着雀湖轉了一圈才離開校園,在校園大門,杜建國道:“我要回去弄一篇比較急的稿子,晚上就不陪你了。明天中午我們去嘗一家特色餐廳,味道霸道。”

王橋道:“我今天住華榮小區,正好順路,我陪你一起走過去。”與艾敏和平散夥以後。他不願意在老味道土菜館留宿,決定住在華榮小區大姐的家。

山大距離日報社和華榮小區都不太遠,兩人一路步行,聊着在新工作崗位遇到的事情。杜建國聽到王橋提着小喇叭指揮強制進場的事,道:“我覺得不太對味,明明垃圾場周邊村民都反對垃圾進場,說明垃圾場影響了村民的生活,就應該停下來,而不是動用警力強制進場。”

王橋詫異地看了杜建國一眼,道:“縣城每天都要產生垃圾。垃圾場停下來,又沒有替代品,城裡的垃圾怎麼辦?未必就堆在大街上。”

杜建國道:“修垃圾第一步就是徵得當地村民同意,你們從第一步就做錯了。錯了就應該改正。而不是強迫村民接受。”

王橋道:“這是理想主義的說法。我不講大道理,只講現實問題。第一點,城裡垃圾必須要找地方處理,不放在甲地就要放到乙地,現實情況是不管是甲地和乙地都不願意垃圾場放在自己身旁,這是人的本性;第二點。垃圾場是建委修的,交給我們城管委管理,作爲新任的城管委副主任,我的職責就是組織人員將垃圾收集起來,運送到垃圾處理場處置;第三點,村民把路堵了,我能怎麼辦?唯一能做的就是想盡辦法把垃圾運進去。把垃圾運進垃圾場,這纔是我的職責。”

杜建國道:“你個人是沒有問題,但是整個運作機制出了問題。修建垃圾場應該儘量滿足村民的要求,依法行政。”

王橋道:“不談這些抽象的理論。我問你一個具體問題,按照建設部的部頒標準,垃圾場的搬遷要求是夏季主導風向五百米內要逐步搬遷,如果恰好有一個五百零五米的,搬還是不搬?從實情來說,如果五百米會受到影響,五百零五米肯定也會受到影響,如果五百零五米搬了,五百零十米、五百零十五米難道不應該搬遷?如此一來就永無盡頭。”

杜建國道:“建設部制定五百米的規定就是錯的!”

王橋道:“就算建設部制定的規定是錯的,我們一線人員在建設部標準沒有修改之前必須執行部頒標準。”

杜建國堅持道:“我們要以人爲本,垃圾場周邊村民不應該因爲垃圾場的修建而影響生活,這是對爲政者基本的要求。”

王橋感覺和杜建國的思路是在兩條軌道上跑,道:“打住,不討論這個話題,我們講點畢業後的風花雪月事。”

兩人畢業以後,因爲工作單位不同,看待問題的視覺悄然地發生變化。

一路聊着離別以來發生的事情,二十來分鐘後來到山南日報大樓前。

杜建國指着大樓道:“大樓十六層是領導層,他們在十六層上指揮大樓所有人員,影響全省輿論,很牛吧。我的理想是在四十歲的時候從現在的三樓上升到十六樓。蠻哥,你的理想是什麼?”

王橋遙望着與山南日報相距不遠的省委大樓,想象着前女友晏琳行走於其間的場景,道:“我的理想很簡單,從哪裡摔下去就從哪裡爬起來。十年之後,我要在省委大樓有一席之地。”

杜建國道:“十年回省委,難度太高,蠻哥是不是有了門路?”

王橋道:“沒有半點門路,就是給自己定一個或許不切實際的目標,取其上得其中。”

夏風吹來,讓兩人臉上都感到一陣清涼。兩個初出校園的年青人沉浸在如夕陽一般金黃色的理想之中。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王橋的思緒很快從金黃色的風景中跳出來,道:“就此分手吧。你和陳秀雅能走到一起不容易,好好珍惜。平時多關心青皮,他這一年的日子不好過,關鍵時得拉他一把。”

杜建國詫異地道:“蠻哥怎麼有些傷感,這不象是你的作風。”

送走了杜建國,王橋來到李家。

姐姐王曉仍然住在李家。無論從現實還是從感情角度,王橋來到山南省城,都要到李家去拜訪其長輩。

李仁德很歡迎孫子的有出息的舅舅,在客廳裡泡了茶,陪着王橋聊天。

聊了一會閒話,王橋道:“李叔,我這次分配全靠姑爺幫忙,如果不是他給丁原打了電話,我肯定有點麻煩。”

李仁德道:“你是省委組織部的選調生,就算老丁不幫忙,也差不到哪裡。”

王橋道:“我現在瞭解到,昌東縣這些年分去的選調生都沒有職務,我是唯一的例外。”

李仁德驚訝地道:“昌東安排得也太差了。”

王橋道:“我想抽時間去感謝丁部長,還請姑爺再搭橋。”

“沒有問題。”李仁德當然明白王橋想借機搭上丁原這條線的真實意思。

王橋如此年輕又是才參加工作,就懂得官面上的人情世故,讓他頗爲讚賞。

(。)

第67章 報復第280章 選擇(二)第85章 室友第453章 不速之客第52章 家裡無人第80章 大學的變化第152章 選調第15章 一封情書第353章 人以類聚第275章 斷崖人生(二)第445章 接機第48章 一段往事第205章 親熱第422章 全面推進第409章 打架的雙方第414章 回陽州第236章 變化第294章 終結(三)第167章 李寧詠第52章 家裡無人第199章 朱柄勇第286章 工地生活(六)第七十九 治病第22章 同仇敵愾第83章 牛清德第389章 道歉還是鬥爭第435章 失憶第78章 九大碗第148章 離別第6章 社會青年第292章 終結(一)第345章 決策與控制第291章 工地生活(九)第八十六 打平夥第353章 與書記的共識第180章 二噁英第113章 婉拒第22章 同仇敵愾第161章 樂彬赴任第267章 衝突(一)第330章 新職(三)第378章 李寧詠的新目標第180章 二噁英第278章 斷崖人生(五)第287章 工地生活(七)第405章 酒後戰爭第173章 重逢第436章 眼淚縱橫第181章 焚燒爐上馬第418章 考察第449章 檢查大鵬礦第331章 又到春節(一)第221章 上門(二)第155章 找關係第18章 包強回來了第67章 報復第41章 茶樓聊天第9章 妙手奪刀第25章 老友來訪第2章 破釜沉舟第6章 社會青年第127章 單騎第244章 唱歌喝酒第462章 大地顫抖第58章 楊紅兵結婚第455章 四人夜聚第345章 決策與控制第151章 神通第174章 交手第99章 前三第124章 暗算第283章 工地生活(三)第33章 偶遇包家人第81章 家務事第9章 妙手奪刀第203章 拉手第九十六 比賽第330章 新職(三)第157章 垃圾第402章 與晏琳談工作第339章 又過春節(九)第279章 選擇第466章 絕不估息第232章 三板斧(三)第48章 一段往事第342章 父訓第147章 東城之西第365章 晏琳(五)第108章 意外第409章 打架的雙方第19章 再送情書第401章 議事第140章 留山南第128章 野人第353章 與書記的共識第292章 終結(一)第二百五十九 車禍第23章 進歌廳第313章 報道(六)第144章 重大決定